KeyFC欢迎致辞,点击播放
资源、介绍、历史、Q群等新人必读
KeyFC 社区总索引
如果你找到这个笔记本,请把它邮寄给我们的回忆
KeyFC 漂流瓶传递活动 Since 2011
 

汉语写给英语的一份投降书

[ 6004 查看 / 7 回复 ]

英语先生:


我决定投降了。因为在我们的较量中我已经没有资本了。曾几何时,中华民族以其丰富的智慧创造了我——汉语。我有优美的体形,因此有众多的书法家;我有深刻的寓意,因此有众多的诗人、文豪;我有深厚的历史,因此记载了中华民族的兴衰荣辱。所有的这些,都是我为之自豪太久的资本。曾经我以为,像你这种豆芽一样的所谓文字,唧唧喳喳的鸟语根本就不是我的对手。甚至不屑和你较量。但是我没有想到,仅在弹指一挥间,我就被你击得连连后退几乎没有还手余地了。我在获胜遥遥无期的情况下,向你称臣投降,从此愿意做你的仆人。如果需要的话,我就当个仆人甚至准备着退出语言行列。真的,我已经准备好了。


我很失败,可是失败来自什么时候,什么事件,什么原因呢?英语先生(虽然你形成的日子很晚,还是称你先生),请允许我总结一下我的失败。没有别的意思,好汉不提当年勇,我就是想说说自己是怎么连连败退的。

我们最初的亲密接触开始于清朝,一个中国逐渐衰落的时代。但是很长的时间之内你并没有取代我的地位,更没有得到中国人的认同。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们的地位出现了微妙的变化。你开始在各种各样的“政策”引导下,一次又一次地打击了我的软肋。我伤痕累累!


现在已经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中国的任何一种晋级考试(考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领导升迁、进职、评职称、进大城市找工作……)都需要深刻地体会你的伟大的权力。也就是说,只要是希望通过教育得到更好生存地位的中国人,都必须臣服于你,否则就没有机会。


英语先生,你知道我有多心疼吗?前些日子我知道了,中国当前就是这么喜欢你。在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生入学考试中,有专业非常优秀的学生因为英语没有达到分数线而被拒绝了其一生的追求。这就是你的权力所在,我真的不知道,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有你什么事?


中国的大学生需要在大学里学习2-4年的英语,并且要通过大学外语四级考试才能安全毕业,可是《大学语文》只需要进行象征性的学习就可以了。于是一直以我为骄傲的民族就在自己的高等教育领域里将我冷落着(我还不说抛弃哪)。


英语先生,你知道你多么神气吗?一个大学生的四年将近有三分之一(文科的学生尤其如此)时间被用来学习你,而专业课和汉语却可以如此如此、一般一般。而与此同时,我知道德国、法国等一些国家都禁止用外国语言对自己的学生进行教学,在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不少移民正在争夺自己母语的教育权。而在中国,我却逐渐在失去自己某日辉煌的地位。


俄罗斯的上流社会曾以学习法语为时髦,可是当拿破仑的士兵即将攻入莫斯科时,拿破仑发现了一个事实,俄罗斯的人民还有自己永不屈服的语言的。


历史是真实的,这样的故事还在中国继续。我没有能力阻止你的大肆扩张,因为我没有能力阻止人们通过你实现更高生活的欲望,所以我从现在开始,向你投降!
分享 转发
TOP

回复:汉语写给英语的一份投降书

汉语在中国咋成了第二阶级语言?

一方面是中国人只有一半能说普通话,同时有四成人看不懂繁体字;另一方面,全球“汉语热”持续升温,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万,100多个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汉语进入美英日韩等国的中小学课堂,累计37万人次参加国内外近200个考点的中国汉语水平考试。

这种学习汉语“外热内冷”的新闻,笔者已经不是第一次看到了,记得好像是8、9月份的时候,一起有关“汉语保卫战”的讨论,就大大引起人们的关注。有媒体报道说,王蒙在“2004文化高峰论坛”上作的《为了汉字文化的伟大复兴》发言中指出:在全球化的语境下,由于英语、拉丁文在国内的普遍使用,使得中华母语遭受到前所未有的伤害。面对母语危机,他呼吁全球华人保卫汉语,展开一场保卫战,云云。但随后王蒙对此即予否认,说他没说过“汉语保卫战”这样的话。




其实,不管王蒙否认不否认,“母语有了危机”、“母语遭到伤害”,这绝非危言耸听,而是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事实。目前,英文正用它特殊的方式挤占“汉语”的地位。在今年上海举办的第四届全球华人物理学家大会上,500多名黄皮肤黑头发的学界精英出席大会。然而,这次大会上却有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从论文汇编到会议网站,从演讲到提问,甚至会场门口的指南,全是英文。有位香港大学的博士很纳闷:为何论文汇编没有中文?甚至有学者申请用汉语作报告竟然没有获得大会主办方的同意。只有诺贝尔奖得主美籍华人丁肇中教授,坚持以汉语作报告,成为唯一“反潮流”者。这些有着高深学问的专家学者在自己的国土上竟然不能讲“母语”,这种现象可谓“天下奇闻”。难怪一位武汉大学的教授在一次讲演中不无感慨地说:汉语现在中国正在或者已经成为了一种弱势语言、一种第二阶级的语言了。




事实上,与其说是英语的“入侵”,倒不如说是“中华母语”的悲哀。是中国人自己不把自己的语言当一回事,自己看低了自己的“母语”。在有些场合就连“中国”二字也懒的说了,只用“CHINA”来代替了。雅典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的运动服上除了“CHINA”和国旗以外,“中国”这两个最具“母语”代表的汉字却无处看到。雅典奥运会时,岳母就曾好奇地问我:比赛场上哪方是中国队呀!好在我还认识“ CHINA”这个英文单词和国旗这个标志,不然还真以为参加的都是外国人呢。




在古代历史上,推动一个民族的语言在国际间扩张的主要因素与其说是各地精神文明发展不平衡所致,还不如说是物质文明发展不平衡所致。二千多年前,中东地区的国际交流语言是希腊语,建立这种希腊语霸权的与其说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智慧,倒不如说是亚力山大大帝统率的军队挥动着的剑与矛。为什么拉丁语曾在欧洲各地使用?原因在于罗马帝国的军团。公元八世纪,摩尔人的军队一手挥舞刀剑,一手捧着古兰经,将阿拉伯语带到北非和中东。后来,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和法国人又借助武力将他们的语言扩张到非洲,美洲和远东。他们的这些语言是跟着手持刀枪的士兵和极富冒险精神的水手的足迹扩张到世界各地的。可见,语言的传播、语言的发展与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一个民族的强盛具有不可割舍的因缘。




语言是根植于民族灵魂与血液间的文化符号,她不仅是一种表达工具,也跟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思维方式密切相关,真实记录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踪迹,成为延续历史与未来的血脉。如果说任何文化的特性都展示在自己的语言中,那么保护语言其实就是保护文化,保护母语就是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的文化基因,护育着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在人类的发展进程中,中华母语卓然昭显出中华民族深沉厚重的文化“底子”。随着国际交往步伐的加快,英语固然是国际交往中的一种重要语言工具,然而,不管社会怎样发展、国际交往怎样频繁,母语绝不能丢,因为语言不仅仅是一种表达工具,语言与民族的关系是唇齿相依、鱼水共存的关系。对于所有的中国人来说,我们的母语是民族精神的载体与表现形式,延续着五千年的文化命脉,是中华文化永远不可丢弃的家园。丢弃了母语、冷落了母语,就会让中华民族失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我们以及我们的后人都将会愧对列祖列宗,成为千古罪人。




中华母语的强盛就是中华民族的强盛,中华母语的发展就是中华民族的发展。中国人,请讲母语吧!不要让她再忧伤!再“悲哀”下去了!
TOP

回复:汉语写给英语的一份投降书

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像我们这样不热爱自己母语!

2006年7月5日的《中国青年报》发表了题为《学术会议按惯例使用英语,汉语将沦为科学看客》的文章。说的是在中国召开国际会议,工作语言一律用英语,汉语靠边站,让好多参加会议的中国人听不懂,没有到达学术交流的目的。文章举例说,两年前,在上海召开的“第四届全球华人物理学家大会”上,从印发的论文到演讲全是英语,部分海外华裔学者提出采用中英文双语,竟被组织者以国际惯例为由拒绝。

那次会上,美籍华裔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坚持用汉语作报告,倒成了一个百分百的华人。而那些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到个个是“假洋鬼子”。文章感慨道:一个使用中国纳税人的钱财并在中国召开的会议,却要一律用英语进行交流,甚至,中国听众连翻译服务都无法享有,岂非咄咄怪事?

看罢,我气得差点吐了血!如果我是个不懂洋文的人,有人会认为我在“愤英”呢。我大学学了英语、法语,自学过世界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日语,我的感觉是,世界上再没有比汉语更科学、有严谨、更高效的语言了。可不知道为什么,在全世界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热切关注并出现了世界汉语热的今天,把汉语当作母语的人却在丑化汉语、排挤汉语,这难道不是忘祖么?


鸦片战争后,国人把中国的落后归咎于汉语文字上。瞿秋白说:“汉字真正是世界上最龌龊最恶劣最混蛋的中世纪的茅坑。” 鲁迅先生也愤慨地喊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 一代教育大师蔡元培感叹到:“汉字既然不能不改革,尽可直接的改用拉丁字母了。”中国语言学泰斗吕叔湘先生也很讨厌汉字:“现在通行的老宋体实在丑得可以,倒是外国印书的a,b,c,d,有时候还倒真有很美的字体呢。”伟大领袖毛泽东也发出号召:“走世界共同的拼音化道路。”

计算机的发明与普及,许多文学界的宗师们甚至提出“电子计算机汉字的掘墓人”。可一百多年过去了,汉字不但没灭,反而走出了国门,这个“中世纪的茅坑”在世界倒香了起来。当前,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万,100多个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汉语进入美、英、法、日、韩等国的中小学课堂,法国教育部还专门设立了汉语总监一职。


我走访了世界十几个国家,发现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像我们这样不热爱自己母语的,任何其他民族都认为自己的母语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可一些中国人就觉得汉语丑陋,见不得世面。法国人热爱自己的语言胜过爱自己的生命。多数人都知道都德的《最后一课》,有民族心、爱国心的人,不管是法国人还是中国人还是什么其他国家的人,读到着篇文章都会眼含热泪的。我想,世界许多国家会把此文选入他们的教材的。法国人一直爱着自己的语言。一次,我在巴黎陪美国来的一个朋友去一家旅行社办理旅游登记手续,朋友对接待小姐讲英语,可接待小姐讲法语,我不得不给朋友作翻译。显然,法国接待小姐是懂英文的,但就是不说:在我的地盘上,我做主,讲母语是民族的尊严。


俗话说“上行下效”,一个民族自尊心需要高层领导引导,法兰西民族之所以这么爱自己的语言,这与高官的“以身作则”分不开的。2006年3月23日,在布鲁塞尔开幕的欧盟春季首脑会议上,法国商界领袖塞埃在发言时开始讲法语,讲着讲着说开了英语,法国总统希拉克、外长杜斯特布拉齐以及财政部长布雷东愤然离开了会场以示抗议,直到塞埃发言完毕之后才返回会场。这要是发生在国人身上,领导也许要大力赞扬塞埃一番呢:你的英语very good!


法国规定,法国人在法国本土上举行的任何国际会议不准讲外语。包括进口商品在内的任何商品在法国销售,标签或说明必须用法语,否则就是违法,不得销售。这正和我们中国人的习性相反。国人喜欢看到商品标签或说明上的洋文,感觉自己消费这样的商品有品位、上档次。生产商也抓住了国人的这一消费心理,商标或说明总弄出几个洋字母,不会英文写汉语拼音也能把国人给蒙了。别说是商品,就是中央电视台这么重要的文化宣传工具也设法标上几个洋字母“CCTV”,显得自己就跟上了时代的步伐。


我在北京语言学院学习法语时,法国驻中国大使馆的文化处到学校来登记有多少学生学习法语,他们为每个学习法语的学生免费提供一本“拉鲁斯”法语字典,据说那一年法国对世界把法语作为非母语学习的人都免费赠送一本那样的字典。可见,法国人在世推广法语时是认真的,也是下本钱的。


各国都设法传播自己的语言,惟独我们瞧不起自己的语言,把外语比母语看得还重要。


现在中国的教育让学生学习英语花费的时间和金钱绝对超过任何一门课程!从幼儿园一路学到博士都是主课。英语过不了级就别拿学位证,真是咄咄怪事!考职称也要考英语,可他们的工作也许一辈子都用不到一个英语词!


有读者告诉我,她在大学里要加入共产党,结果辅导员告诉她不过英语四级不考虑。真是无奇不有,连入党也要过四级!


现在一些教育领导者又提出“双语教学”。上海市在全市中小学中推广双语教学,计划到2010年,上海市区主要的400多所中小学都要实行双语教学。据2006年6月27日《科学时报》报道,目前国内大学的中文专业也被倡导双语教学,并将成为教育部评估的重要方面。

2006年2月,教育部高教司将把“双语教学”的开展情况作为高校的一项指标来公布。我真不知道这些庸官是怎么想出这个馊主意的。他们可能说,人家外国人都能讲几种语言的,我们也要向他们学习,和国际接轨。这些人总拿接轨来掩饰自己执政能力的低下和无知。在欧洲,他们早就是开放国家,他们规定大学生要在欧盟(过去是欧共体)各国交换的。我在法国读书时住的学生公寓里,有欧盟许多国家的学生,他们都是交换学生,在本国学两年,然后再到另一个欧盟国家学两年。他们能讲几种外语,是他们的语言环境逼出来的。欧洲各国家很小,开车一天能转几个国家,而各国都有自己的语言,那个大环境就把他们的语言给“熏出来了”,没必要专门学习的。我认识一个同楼的女生,她母亲是中国广西人,父亲是越南人,她有5个姐姐,姐夫有法国人、柬埔寨人、美国人、英国人,他们家简直就是个小联合国,这样的环境下掌握几门语言是很自然的。我们中国能有这样的语言环境么?你开车跑一个星期见到的人都讲汉语,有几个家庭是有不同国籍的人组成的?所以,我们中国的英语教育浪费了国家大量资源,如果把学习英语的时间搞专业研究,肯定会出不少国际级的成果。


人类历史的发展给我们的经验是,一个国家要想成为世界强国,必须输出自己的语言。


葡萄牙曾是世界强国,把葡萄牙语带到了巴西、莫桑比克、安哥拉、几内亚比绍、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佛得角和东帝汶等国家;西班牙曾是世界强国,把西班牙语带到了墨西哥、阿根廷、智利、秘鲁、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等国家;法国曾是世界强国,把法语带到了瑞士、比利时、卢森堡、摩纳哥、卢旺达、中非、多哥、几内亚、喀麦隆、贝宁等国家;英国曾是世界强国,把英语带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等国家。日本称霸东南亚时,也把日语带到了我国台湾和东北等大半个中国以及东南亚其他国家。现在倒好,洋人的“坚船利炮”还没来,倒是我们自己先缴械投降了,把人家的语言奉为神灵一样去恭敬、去崇拜、去鹦鹉学舌,把一个拥有5000年文明的泱泱大国自贬为洋人的“文化殖民地”。


那些喊汉语不科学的人是一种文化愚昧,他们要么不懂外语,要么不通汉语。事实证明,汉语是一种科学的语言,因为汉语的构词非常科学,构词能力也非常强。如:“松树”和“杨树”等词,即使你第一次见到这个词,也知道是一种树。而英文的“pine”和“poplar”,你不认识就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再如“汽车”和“火车”等词,一看就知道是一种交通工具,英文的“car”和“train”你不认识,也不知道这是何物。也许有人说,外语专业词汇不好翻译成汉语。其实不是不好翻译成汉语,而是你的汉语太糟糕了。任何复杂的英语词汇,都可以用简单的汉语翻译出来。如英语里有个很专业的医学词汇“pneumonoultramicroscopicsilicovolcanoconiosis”,好家伙,45个字母,像一条蜈蚣,这是什么东西?汉语很简单,是“肺尘病”,就是煤矿工人等经常在尘埃中工作的人,因吸入到肺里的尘埃沉积造成的疾病。你说是英语科学还是汉语科学?


汉字是象形文字,看汉语文件的时候时候你不需要在大脑里把看到的语言符号翻译成语音流就能直接理解。再有,汉字占的篇幅小,联合国的各种文件文本,汉语文本的页码最少,这样你就可以在单位时间里获得比拼音文字更多的信息。从1958年公布的《汉语拼音方案》到现在近半个世纪,也没有推广起来,因为那个方案不科学,特别没有考虑到汉语的发音特点。汉语普通话标记上声调也就只有1300多个音节,怎么能区分六万多个常用的词义呢?汉语拼音化根本无法实现,除了汉语字典、街道牌子还有一些“假洋鬼子”使用汉语拼音外,人们很难看到汉语拼音的痕迹。


语言是民族的命脉,是民族的凝聚力,是民族独立的象征。国家亡了可以复国,但语言灭了这个民族就永远不会在世界上找到立足之地。犹太民族在历史上遭受了这么多的苦难,现在它仍然是一个强大的民族,因为犹太人一直捍卫着自己的语言。吉普赛民族亡了,在世界找不到自己生存的地盘,就是因为他们没有留住自己的语言。现在是全民族起来挽救汉语的时候了。我们面临的不是外国语言入侵,而是自己人要背叛自己的语言,这比外国人的入侵更可怕。


建议在“八荣八耻”里在加上一荣一耻,那就是“以讲汉语为荣,以鄙视汉语为耻。”
TOP

回复:汉语写给英语的一份投降书

以前沙俄贵族也新讲法语的,现在那里还有人讲吗?语言的兴衰跟讲该语言的人数有关,就连3级也没有的我这里也有一堆呢。我到觉的ORZ会进词典的
We are the Borg.You will be http://tinypic.com/xylfl.Resistance is futile
TOP

回复:汉语写给英语的一份投降书

实际上中国也是这样从以前到现在,对于民族这个概念,除了有很强的外敌,不然中国人是团结不起来的.
全体学英语就好像中国现在教育想教全才一样.想着人人都有机会跟外国人洽商,交流.
所以现在想要在中国存在的话.最好先学个英语4级吧.
TOP

回复:汉语写给英语的一份投降书

话题太沉重....很不喜欢
正好今天心情欠佳....就好好谈谈某冰的真实感想..
反语用的太多了....标题就是的....
语言么就是为了交流而存在的..哪个民族不希望自己的语言得到全球的认可?....心情可以理解  但是刻意去“倡议”我们为了所谓的那点“荣誉感”去抵制那所谓的“文化入侵”.......就显得相当不实际了..
知道我国以前的科研人员是如何多么辛苦得去查阅英文资料么...
双语教学的弊病根源还不是那制度造成的.....人家英语招谁惹谁了...
又不是外国的人强迫中华民族抛弃母语专攻英语的.....
没了英语中华民族如何在当今国际社会上立足?
难道让英国人..美国人去帮你翻译成中文再把各种信息传递给我们伟大的祖国么...
为什么汉语没有推广到全世界?
还不是中华民族历史上那长寿的封建时代造成的?
还想希望怎样?...难道你要说“你们这些"霸权"国家就不应该探索新大陆...就不应该传播你们的语言...这一光荣使命应该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去完成"?.....

笑话...
别说你那悠久的历史.....拿走那可以引以为豪的部分后...剩下的可真是太可悲了
有人会骂我...你这个东西还是中国人么?
我是中国人...但是首先我是人类社会的一分子..
什么语言更实用,学成后可以获得对我来说最有用的信息,什么语言可以为我的生存现状带来改观
...我就学什么语言...
法国人以学习外语为耻..因为别人有那个资本...
你有吗?....我有吗?....
================================================
一次次的出现这种“抵制文化入侵”的文章...虽然想无视..但是次数太多就火大了= =#
=======================================
曾经有欧美发达国家的计算机研究机构做出一个研究报告
对于未来的声控计算机来说..汉语是最适合来作为声控语言的语种
因为中文的音节清晰而明显...非常好辨认

寒风二月犹未尽
惰满人间方始开
借问想君何处去
自答平心竟相来
TOP

回复:汉语写给英语的一份投降书

就是中央电视台这么重要的文化宣传工具也设法标上几个洋字母“CCTV”

这话说得好像有些过了,看起来完全象是狭隘的民族自尊主义。

冰棍息怒。听我说句公道话,从小角度讲,个人为了自身利益学习英语是没错的,谁能不为自己的利益着想呢?问题不是出在我们个人,而是出在制度上。人人学英语的政策企图将有限的语言教育资源分摊到每个人身上,中国人多,给这样一分摊,每人分到的就少了,其结果有两个:

1.对于学的人方面来说。由于资源被摊薄,真正想学英语的人得不到足够的资源,因此中国才会出现全民学英语,却又极其稀缺高级外语人才的搞笑状况;而不想学和不必学的人却要为这被强迫分摊的资源买单,浪费了他们学习自己喜爱的事物的时间,所以中国各行各业要出个真正称得上行家的人实属不易。
2.对于教的方面的人来说。自己掌握英语,但时间和精力全部被教育别人这件事榨干了,还能抽出时间翻译别人的优秀作品么?所以中国出现了“要想真正学知识,至少得学个三角猫英语去看英文原著”的状况,而本来他们应该可以看到高质量的译作的。

说到底,这样的状况的形成,说不定还是那中国人骨子里那种“大一统”思想在作怪,总是追求形式上(教出全才)的完美,而丢掉了实质上的东西(全才没教成,人才也没出成)。要知道当今社会分工是高度分化却又密切合作的,外语原版找翻译解决阅读困难,才应该是正常状态。

举个例子吧,如果让CPU学习如何像硬盘一样存储大量数据,估计是非常搞笑的事情吧?或者让显卡去解决声卡的问题?

没有存在感的某人...
TOP

回复:汉语写给英语的一份投降书

好吧,看了这贴终于有借口把暑假学英语的计划扔拉圾桶了,yo~yo
http://free5.ys168.com/?kzhou
kanon和air汉化补丁+日文语音版补丁+剧本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