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FC欢迎致辞,点击播放
资源、介绍、历史、Q群等新人必读
KeyFC 社区总索引
如果你找到这个笔记本,请把它邮寄给我们的回忆
KeyFC 漂流瓶传递活动 Since 2011
 

[代发]京都版Kanon中,曲式與劇情的關聯

[ 25976 查看 / 17 回复 ]

京都版Kanon中,曲式與劇情的關聯

作者:道魔幽影

有看過京都版Kanon的人應該都知道,它全24話的標題,都用上了古典樂的曲式或作曲技巧的名字。因為不才在下多少有在聽一點古典樂,所以打算用這個達人專欄,向各位介紹京都版Kanon標題中的曲式與劇情之間的關聯。

在下剛成為達人的時候,第一個寫的系列專欄就是這個。寫到途中,在下發覺自己在古典音樂方面的知識還有所欠缺,於是暫停這一系列的專欄,先提升自己對古典音樂的認識。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發現,在下這段時間裡的在下屋貼的文章,已經包含了京都版Kanon全二十四話的標題裡,提到的所有曲式或術語。老實說,其實它們裡頭,有不少都是為了替這篇專欄鋪路,所以才被在下放進小屋裡的。

隨著一篇篇的專欄,看過了一幕幕的風景之後,在下覺得現在應該有能力完成它了,於是決定在離開前,寫出這篇專欄來。由於本文過長,光是草稿就有兩萬字以上,再加上在下現在還在寫,故將它分成三篇來貼出,敬請見諒。

這樣一來,在下就能完成長久以來的心願,而『開始』與『結束』,也能夠就此連接在一起了…

===================================

第00話 Prelude

前奏曲(英:Prelude,德:Praelidium / Vorspier,義:Preludio),這個曲式源自音樂家們在演奏前,必須事先測試樂器的各種性能,而發展出的即興演奏。《前奏曲》和《序曲》在某些情況下,都是指《組曲》或是一套樂曲中的第一曲,又或許是歌劇開場前的器樂曲。像巴哈降B大調第一號鍵盤組曲和《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李斯特12首超技練習曲、德布西的《貝加摩組曲》,或是威爾第的歌劇《弄臣》當中出現的《前奏曲》,都是屬於這種用法。

巴哈降B大調第一號鍵盤組曲(BWV-825)

巴哈六首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卡沙爾斯演奏

李斯特12首超技練習曲(S-139)

威爾第《弄臣》(1851)

德布西《貝加摩組曲》(L.75)

除此之外,《前奏曲》當然也可以像它字面上的意思一樣,作為一段旋律的前奏,比如說巴哈的《十二平均律曲集》裡,每一個調性的樂曲,都是由一首《前奏曲》加一首《賦格》所構成的。

《十二平均律曲集》第一卷的C大調第一號前奏曲(BWV-846),在日後被法國作曲家古諾(Charles Gounod)用它的旋律,寫了一首膾炙人口的《聖母頌》。在動畫版《聖母在上》(或譯作《瑪莉亞的凝望》)當中,就用了這首《聖母頌》作為劇中配樂。

巴哈《十二平均律曲集》Ⅰ&Ⅱ,費雪演奏

何謂《聖母頌》(Ave Maria)?

到了浪漫樂派的時代,《前奏曲》除了剛剛的用法之外,又被人拿來稱呼一些獨立性的器樂小曲(大部份都是鋼琴曲),此時的《前奏曲》就跟《組曲》或《歌劇》無關,僅只是作曲家為自己的作品所取的名字而已。像蕭邦所寫的二十四首前奏曲,就是屬於這一類的《前奏曲》。

蕭邦二十四首前奏曲(Op.28)

===================================

第01話 「白銀の序曲 ~overture~」

序曲(Overture or Ouverture),這個名詞是來自法文的『開場』(ouverture),意指歌劇或神劇在正式開演前,習慣上由管弦樂團先演奏的一首器樂曲。

當觀眾到歌劇院準備欣賞歌劇演出時,先奏上一首序曲,有助於調整觀眾們的情緒,並為即將上演的戲碼營造氣氛。而且序曲也暗示了劇中的情節,讓各位觀眾對接下來的演出,有個基本的概念,像《威廉泰爾》或《卡門》的序曲,都是這類序曲的代表,而且也都是極為知名的古典音樂,就算不知古典樂為何物的人,也應該都聽過它們的旋律,在下才小學的時候,就唱過《卡門》序曲的改編曲了說~

羅西尼《塞維亞的理髮師》(1816)
內附《威廉泰爾》序曲


比才《卡門》(1875)

然而除了為歌劇所寫的序曲之外,在19世紀後還有另一種雖然也叫序曲,但卻與歌劇無關的樂曲。這種序曲是被當成音樂會的獨立曲目來演的,因此又被稱作『音樂會序曲』,像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就是屬於這種。

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Op.49)

除了這兩種之外,序曲還有第三種用法,意指一套組曲當中的第一曲。像巴哈那四首著名的管弦樂組曲,就把每首組曲的第一曲叫序曲。除此之外,柴可夫斯基的《胡桃鉗》組曲(Op.71a)也是如此。

巴哈四首管弦樂組曲(BWV-1066-1069)

柴可夫斯基《胡桃鉗》組曲(Op.71a)

知道序曲所代表的,是怎麼樣的含意之後,各位再回頭看看京都版Kanon第一話吧。在這最開始的一話裡,祐一回到了久違七年的雪國小鎮,Kanon的劇情就此開始。接著鮮紅的夢境帶出了縈繞在整部作品當中的氣氛,同時各位女主角(真琴除外※)的一一登場,也讓觀眾們對接下來的劇情有了基本的概念,這不就是序曲嗎?

幽影註:真琴雖然沒出來,但名雪帶祐一去瞭望之丘那裡時,有遇到了一隻小狐狸喔…

===================================

第02話 「雪の中の入祭唱 ~introit~」

introit,日文譯作《入祭唱》,而中文一般譯作《進堂詠》。其實『Introit』就是英文的『Introduction』,代表日常彌撒或《安魂曲》(日文譯作《鎮魂歌》)的第一段經文,由《永恆的安息》和《垂憐經》兩部分所構成,全文如下(中文&拉丁文對照):

前半:Requiem aeternam《永恆的安息》

Requiem aeternam dona eis, Domine,(上主,賜他們永遠的安息,)
et lux perpetua luceat eis.(以永恆的光亮照耀他們。)
Te decet hymnus, Deus, in Sion,(上主,你在錫安當受讚美,)
et tibi reddetur votum in Jerusalem;(在耶路撒冷當得尊崇;)
Exaudi orationem meam,(垂聽我的懇求,)
ad te omnis caro veniet.(所有軀體都當來到你面前。)
Requiem aeternam dona eis, Domine,(賜他們永遠的安息,哦主,)
et lux perpetua luceat eis.(以永恆的光亮照耀他們。)


後半:Kyrie《垂憐經》

Kyrie eleison,(上主,求你垂憐,)
Christe eleison,(基督,求你垂憐,)
Kyrie eleison.(上主,求你垂憐。)

莫札特《安魂曲》(KV1 626)

基督徒在日常彌撒的場合使用的《進堂詠》,只唱《垂憐經》而已。畢竟各位光看名字應該也知道,《永恆的安息》是用在什麼場合吧。

莫札特D大調短彌撒曲(KV1 194)

關於《安魂曲》的進一步介紹,在下打算留到第10話再說,所以這裡各位先知道,《進堂詠》是彌撒或《安魂曲》的開頭就可以了。

回到動畫的劇情,就像日常彌撒的《進堂詠》是作禮拜的基督徒上教堂時唱的那樣,這一話祐一上學校了,而且動畫的劇情也進行到,原作裡栞和真琴登場的劇情了

《進堂詠》除了有類似序曲的含意外,同時還隱含了介紹的意思。各位不妨回想一下,這一話祐一的舉動,不也很像是延續了上一話的步調,繼續為我們介紹動畫的背景嗎?

除了這些以外,這話的最後真琴登場了。不知京都在本話標題中,特意使用《入祭唱》,是否也為了同時呼應第10話標題中的《鎮魂歌》呢?

===================================

第03話 「記憶のない組曲 ~partita~」

組曲(Suite or Partita),意指由多首曲子所共同組合而成的一種曲式。雖然提到『組曲』這兩個字,各位一般常常會直接聯想到最常見的管弦樂組曲,然而事實上也有一些組曲是為了獨奏樂器而寫的,像是馬友友兩度錄製的那六首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就是這類組曲的代表作。

巴哈四首管弦樂組曲(BWV-1066-1069)

巴哈六首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卡沙爾斯演奏

組曲的起源大概可以追溯到中世紀時期,早期的組曲是由多種不同風格的舞曲所構成,巴洛克時期是這種組曲的創作高峰,而巴哈的作品就是這個時期的代表。

巴哈降B大調第一號鍵盤組曲(BWV-825)

在巴哈的時代後,經過了許多本質上的變化,組曲的構成不再只限於舞曲。音樂家們開始用更自由的手法來譜寫組曲,像在下之前提過的《胡桃鉗》組曲(Op.71a),就是柴可夫斯基用芭蕾音樂中的旋律改編成的組曲。此外比才、弗瑞與德布西所寫的鋼琴組曲,都已經不再只由舞曲構成了。

柴可夫斯基《胡桃鉗》組曲(Op.71a)

比才《兒童遊戲》(Op.22)

弗瑞《桃莉組曲》(Op.56)

德布西《貝加摩組曲》(L.75)

除此之外,還有人用較現代的作曲手法,創作類似巴洛克時期那種舞曲式的組曲,表現出懷舊的風格,或是藉由管弦樂團的演奏,寫出有標題和敘事性的交響式組曲。比如說聖桑的《動物狂歡節》,就可以算是這類的組曲。

聖桑《動物狂歡節》

雖然組曲隨著時間的經過,表現出種種不同的風貌,但有一點是古今如一的,那就是『組曲是由數首曲子所共同組成的曲式』這個特性。

知道了組曲的特性之後,各位有沒有想到本集當中,祐一和あゆ一起在商店街找東西可是沒找到,最後在書店前和あゆ說再見後,祐一的自言自語呢?

『失去記憶的女孩…
  無法回想起究竟弄丟了什麼的あゆ…
  以及…不記得七年前那些往事的我…
  這個城鎮難道被施展了失去記憶的魔法嗎…』

藉由主角祐一的自言自語,似有意、似無意的點出『失去記憶』這個本話劇情的關鍵字。正因為如此,所以很明顯的,雖然五位女主角都有登場,但是劇情重心卻是放在あゆ和真琴身上。

失去昔日記憶的少年少女們,以及道出了這一點的祐一,由他們所鋪陳出來的這一切,共同組成了這一話主要的劇情。各位不覺得,這就是組曲嗎?

===================================

第04話 「休日の奇想曲 ~caprice~」

caprice or capriccio,日文譯作《奇想曲》或《綺想曲》,而中文一般譯作《隨想曲》。它在十七世紀時,代表以賦格形式所寫的小曲。然而後來作曲家也將這個名稱用在一些表現形式自由,而且又有豐富變化的短篇樂曲上。

巴哈隨想曲(BWV-992)

聖桑《引子與迴旋隨想曲》(Op.28)

由於隨想曲自由的表現形式,因此它在旋律與節奏上,常會令聽者有種變化多端的驚奇感。古典音樂中最有名的隨想曲,當屬帕格尼尼所寫的二十四首無伴奏小提琴隨想曲,在下的專欄《惡魔的顫音》&《魔鬼的獰笑》裡,就有介紹喔。

《惡魔的顫音》&《魔鬼的獰笑》

知道《隨想曲》的特色之後,那就回到動畫的劇情,看看祐一這話的舉動吧。首先在夢中回憶起和あゆ一起吃鯛魚燒,然後被名雪說『大騙子』開始,接著是真琴的惡作劇。

到了第二天早上,從祐一自告奮勇的幫名雪送便當開始,進入這一話假日的劇情。稍微知道一點內情的人,應該知道香里為何會說『我只是不想待在家裡罷了』的原因吧。

接著在商店街先後遇到了秋子和あゆ,秋子聽到祐一介紹あゆ時的反應,是一個劇情伏筆。事實上秋子在あゆ的故事中,有許多暗藏深意的舉動,屬於只玩過遊戲的話,可能沒辦法完全了解的裡設定。想知道這些裡設定的話,在下的部落格有久彌的『SEVEN PIECE』觀後感,有興趣的話不妨看看吧(在下翻的,和原作劇情超呼應的同人誌喔)。

『SEVEN PIECE』觀後感

然後是下午あゆ和真琴幫祐一整理行李,同時在晚上幫名雪去拿學校筆記本,並在夜晚的學校遇到舞。雖然到了第四話的最後,才到原作裡舞登場的劇情,所幸前幾話都有讓舞露過面,所以還不至於讓她的存在感過於薄弱。

除了這些原作就有的劇情之外,這話裡あゆ和真琴之間的互動,也讓知道原作劇情的在下,有種耳目一新的感覺呢。看到這短短的一話當中,出現的種種變化,各位不覺得正符合了《隨想曲》的特色,變化豐富,表現形式自由嗎?

===================================

第05話 「魔物たちの小夜曲(セレナード) ~serenade~」

小夜曲(serenade)顧名思義,是適合在夜晚欣賞的音樂,後來漸漸發展成一種曲式。從形式上來看,它一般可分作『聲樂小夜曲』和『器樂小夜曲』兩大類。

最早的小夜曲,是指過去人們黃昏時,在室外演奏的音樂。這個時候的小夜曲,還沒有什麼特定的音樂形式,往往都是一個人用吉他等簡單的輕型樂器,在傍晚時分到戶外自彈自唱的抒情聲樂。

由於西方人認為這種舉動還滿浪漫的,因此這種曲調相當優美的聲樂小夜曲,常常都是在愛人窗口下所唱的情歌。像在羅西尼的名歌劇《塞維亞的理髮師》裡,扮成窮學生的阿瑪維亞公爵,就在羅西娜住的小樓底下大唱小夜曲呢。

羅西尼《塞維亞的理髮師》(1816)
內附《威廉泰爾》序曲


在這一類小夜曲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舒伯特《天鵝之歌》當中的那首《小夜曲》了。在聲樂小夜曲裡,這首被譽為『流傳最廣的小夜曲』喔。

《金色琴弦》裡的火原和樹,就吹奏過這首《小夜曲》的小號版。事實上,雖然舒伯特的《小夜曲》原本是聲樂,用小號吹奏的話沒辦法『自吹自唱』(笑),但因為旋律優美,所以就算沒有聲樂的部分,也一樣是很動人的。

舒伯特《天鵝之歌》(D-957)

到了18世紀的古典時期,開始流行起由數個樂章組合而成的器樂合奏類小夜曲。這種器樂小夜曲,樂隊編制一般比交響曲要更小,由於它常常是在室外演奏,因此常使用一些音量較大的樂器,比如說是各種號類樂器。

這個時代的貴族們,舉辦戶外花園晚宴中,就喜歡演奏這類歡快明朗的小夜曲,來為社交場合助興,因此這種小夜曲,其實和《嬉遊曲》這個曲式的風格相當類似,主要特色都是輕快流暢的旋律。許多這個時期的作曲家都寫過這類小夜曲,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莫札特的作品。

特別是莫札特第十三號弦樂小夜曲,號稱『莫札特最為世人所熟悉的樂曲之一』,被廣泛運用在許多地方。在下之前有介紹過,就連世界知名的水管工瑪俐兄弟,也是聽這首歌上工的喔(笑)。

莫札特第十三號弦樂小夜曲(KV1 525)《小小晚間音樂》

話說回來,在下個人是覺得,火原的小號吹這首或許也不錯,各位知道嗎?日本讀賣巨人隊的啦啦隊,有一場在東京巨蛋的比賽上,就有用小號吹過這部作品的第一樂章,為巨人隊加油打氣呢!因為那場球賽的投手三澤興一,當時個人網站的BGM,就是這首的陶笛版嘛~

然後到了19世紀後半,由於貴族體制的崩潰,因此很少再有人委託寫作這種小夜曲,因此這時的小夜曲就又變回了音樂會上的曲子。

由於器樂小夜曲也有使用了管絃樂法,因此布拉姆斯就寫了兩首小夜曲,作為日後譜寫交響曲的事先練習。在下先前介紹過的那首柴可夫斯基的弦樂小夜曲,就是這時期小夜曲的名作之一。

柴可夫斯基C大調絃樂小夜曲(Op.48)

回到本話的劇情,在開頭那段獨白之後,接著是延續上一話最後的舞劇情,她的名言也出來了。在校長遊戲的玩笑後,祐一闖進浴室,被真琴丟東西那段,真的很歡樂呢~XD

真琴再度夜襲失敗後,到了次日早上,あゆ來水瀨家吃早餐那段也很有趣說,然後到學校跟舞和佐祐理吃中午(新娘合格!),接著在中庭又遇到栞,還聽她說想做全長十公尺的雪人。(笑)

放學後,是真琴被祐一騙去買A書的事件(爆),然後回來的真琴發現她的最愛~漫畫和肉包,於是拿買豆腐的錢買了一大堆。看到滿地的漫畫和那一盒肉包,在下還真好奇秋子原本是要買的,究竟是多高級的豆腐啊~XD

接著到了晚上的學校,遇上了真琴假裝魔物要嚇祐一,結果反而被舞一劍嚇的不知所措的鬧劇。然後舞對祐一說,要好好對待真琴…

聽到那句話,又勾起在下心中的感傷了…

這一話的故事裡,許多讓人會心一笑的歡樂劇情,讓整體的風格相當輕快,符合了小夜曲輕快流暢的主要特色。而且小夜曲這三個字,也包含了『夜』這個本話劇情的關鍵字。

在下覺得這一話的劇情,彷彿在輕快活潑之中,隱含著淡淡感傷的流暢旋律,悄悄地將觀眾的思緒,帶入Kanon當中撥動了無數人們心弦的雪之樂章裡頭。

就算是以往未曾接觸過Kanon的觀眾,應該也會被輕鬆歡樂的劇情,勾起『想繼續看下去』的興趣吧。這些不就跟古典時期,用來在宴會上助興的小夜曲,有些許的共通之處嗎?

===================================

第06話 「謎だらけの嬉遊曲(ディヴェルティメント) ~divertimento~」

嬉遊曲(divertimento or divertimenti),屬於一種多樂章器樂曲,輕快流暢的曲風和小夜曲十分類似,而出現的場合也差不多,通常是在貴族用餐時演奏。

《嬉遊曲》和《小夜曲》這兩個曲式都盛行於十八世紀,當時有許多作曲家都有接受貴族或富豪的委託,寫了這類的曲子,可是能夠通過時間的考驗,流傳到現在的作品卻不多。我們現在能看到的《嬉遊曲》,以海頓及莫札特所寫的較為著名。值得一題的是那首《音樂的玩笑》,它可是上面那首《小小晚間音樂》的姊妹作呢~

莫札特八首嬉遊曲(KV1 166、186、188、213、240、252、253、270)

莫札特嬉遊曲(KV1 522)《音樂的玩笑》

其中莫札特三首直到今日,依然被人廣為演奏和錄製的著名嬉遊曲(K.136-138),因為創作地點和曲風的緣故,它們又被稱作《薩爾茲堡交響曲》。這三首曲子寫於1772年初,當時年僅16歲的莫札特,才剛從義大利旅行歸來,因此曲中也帶了一些義大利式的風格。

D大調嬉遊曲(KV1 136)

降B大調嬉遊曲(KV1 137)

F大調嬉遊曲(KV1 138)

接著來看這一話的故事,由於《嬉遊曲》和《小夜曲》都是以輕快的曲風為特色的曲式,所以本話的劇情似乎也延續了一點上一話的歡樂感。

在一開始的夢境之後,又到了真琴的惡作劇時間。這次是煙火,可惜還是一樣失敗了。話說回來,祐一的反應還真快呢。然後在吃早餐的時候遇到あゆ,還相約一起去看電影,順便還見識到了名雪邊睡邊攪拌納豆的神技~

到了黃昏時分,祐一目送著真琴去應徵漫咖店服務生(是祐一叫真琴去找工作的),接著又去老地方找栞。祐一想問她問題的時候,栞竟然先聲明,不能問體重和三圍說。

這段讓在下想到遊戲版裡,有天早上祐一叫名雪起床時,祐一叫名雪報三圍,結果名雪說了第一個數字就摔下床了,醒來後還怪祐一:「怎麼可以問那種問題~」(笑)

聊了幾句之後鐘聲一響,祐一才想起自己早上跟あゆ約要去看電影的事,這傢伙還真是個遲到大王啊,小時候這樣,到了高中還是這樣。結果兩人約會時看的電影,竟然是…恐怖電影,不過那張電影海報,在下覺得似乎有點惡搞了《赤月》說。

《赤月》人物介紹&相關影片

怕鬼的あゆ,光是看到海報,表情就整個都變了,結果祐一說『沒這麼恐怖嘛。』的時候,あゆ卻怕的整個人縮起來,連螢幕都不敢看。看到這樣,祐一惡作劇的拉走了她的大外套,強迫她看螢幕,於是あゆ立刻使出媲美『北斗百裂拳』的絕技~『月宮無影手』(這可不是滑鼠喔~笑)把外套給搶回來!

看到あゆ死也不看的模樣,捉弄心大起的祐一,又把外套給搶去了,這次不還她了,結果あゆ就在電影院裡,用各種版本的『嗚咕』一直叫到電影演完,然後她也沒力了…

等看完電影,要各自回家的時候,あゆ還跟在祐一後面好幾次,才下定決心衝回家,因為她怕鬼,祐一這傢伙還發出怪聲來嚇她,結果被衝回來的あゆ槌~XD

回家之後,真琴說她因為打瞌睡結果面試沒過關時,名雪還給她深有同感,在下真不知道該說什麼才好,最後是秋子幫真琴找了一個幼稚園的工作。在官方小說第四卷的真琴篇裡頭,還有一段真琴在幼稚園的劇情,可惜京都版沒演出來。

稍微說點題外話,因為在下有在翻譯ONE的關係,所以回想起官方小說裡,真琴被拉頭髮的那段,在下不禁想到了ONE的七瀨留美。在遊戲裡,她也被繭像那樣拉過頭髮的說,是因為她們的髮型都是雙馬尾的關係嗎?還是因為…留美、繭和真琴她們的路線,都是麻枝大魔王負責的關係嗎?

接下來祐一帶宵夜(御飯糰?),結果一到學校就聽到了巨響,接著看到了拿著劍的舞跟倒了一地的桌椅。這時魔物也剛好走了,舞跟祐一說,接下來請待在真琴的身邊。

從學校回來之後,味噌風呂事件發生!(真不知道該怎麼形容名雪的反應…)在下聽說在日本,不只用水要錢,就連排水也是要收污水處理費的,所以真琴弄出來的那一大缸味噌湯只能放掉,真的太浪費了。

就在這一話將要結束的時候,祐一想起了舞在學校裡對他說的:「很快那孩子會需要祐一,比誰都還需要。」

《嬉遊曲》和《小夜曲》本來就有相似的曲風,而這一話的劇情,在下覺得主要是在延續上一話的輕快,符合了《嬉遊曲》的特徵,但也透過舞的話,帶出了不安的感覺,『謎團』主要指的應該就是這個吧。雖然這個『謎團』很快就會有答案了,但…在下卻也跟著不安了起來…

===================================

第07話 「家出と仔猫の遁走曲(フーガ) ~fuga~」

關於『fuga』這個詞的來源眾說紛紜,一般認為是來自拉丁語,原本是『追逐』或『飛翔』的意思。『fuga』在日文譯作《遁走曲》,或直接用它的片假名《フーガ》。中文這邊則譯作《賦格曲》或簡稱為《賦格》,而其他國家的稱呼如下,英:fugue,德:fuge,法:fugue,義:fuga。

有人說巴洛克時期的音樂是天堂的聲音,而這個時期音樂上最偉大的成就非復調音樂莫屬。《賦格》跟《卡農》一樣,都只是復調音樂的固定創作形式,而非一種曲式。而《賦格》主要的特點也跟《卡農》一樣,都是相互模仿的聲部在不同的時間相繼進入,並按照對位法的方式結合在一起。

所謂的『對位』,是指兩條或兩條以上的旋律同時存在,各自獨立;同等重要,但不會互相產生不協和或和聲上的錯誤。對位分一對一;一對二;一對四;一對多;以及自由對位,各有各的規則且相當繁瑣,對位法是作曲者創作方式之一,可整曲或部份應用,而《賦格》就是集對位法大成所產生的創作形式。

早在十三世紀的時候,《賦格》就已經出現在世上了,並在『音樂之父』巴哈的手上發展到了巔峰。古典樂壇公認最經典的《賦格》,就是巴哈所寫的《十二平均律曲集》(Well - Tempered Clavier or Wohltemperiertes Klavier),號稱是鋼琴的《舊約聖經》。舒曼曾說:「將《十二平均律曲集》作為每日必備的課業,你必能成為一位出色的音樂家。」

巴哈《十二平均律曲集》Ⅰ&Ⅱ,費雪演奏

而所謂的『十二平均律』,顧名思義便是將一個音級分成12個相等半音的調律,每半音間的頻率差2開12次方,當初主要是以教育目的所寫。巴哈的《十二平均律曲集》是第一部完整,而且具有全部調性的鋼琴曲集。第一卷中直接採用了巴哈的鋼琴小曲集,而第二卷則包含了時期更廣的一些作品,其中甚至有一些接近初期奏鳴曲式的作品。

這話一開始,又是真琴的惡作劇時間了,這回是剪頭髮,不過頭髮沒剪著,卻剪了祐一從名雪那裡抄來的作業(這下他得重抄一遍了…)。

同時假日也結束了,又看到祐一跟名雪要上學了。不過難得名雪早上沒打瞌睡,快樂的吃她最喜歡的草莓果醬厚片土司(祐一:草莓果醬的量似乎有點過量),想不到秋子卻為了慶祝真琴的第一天工作,拿出了那個『不甜的果醬』…

這回中招的真琴,只見她一口咬下去之後,『啊嗚~~~』的看著祐一跟名雪的表情,真的好無助啊…現在想起來,動畫裡吃了『謎之果醬』後不會當場『變形』的,似乎就只有秋子這個製作者而已,不愧是最強人妻啊~

上學的途中,名雪一看到貓就想去摸,(繼第一集之後,皮羅又一次登場!)想到名雪對貓過敏的祐一連忙阻止,可惜阻止失敗,名雪摸了貓之後,下場就是淚眼汪汪的到學校了。不過到校後那一句:「不是,雖然他平常就一直欺負人家了…」這句真的有笑到,不過香里倒是一眼就看出來,名雪又去摸貓了~

接下來先到中庭找栞,又再說一次十公尺大雪人的事情,到了中午又要上頂樓跟舞和佐祐理吃中午,香里那句吐槽:「總覺得他一直都在四處奔波呢。」真的深得吾心啊。

可憐的北川,原以為逮到機會,可以跟香里一起吃午餐了,想不到香里卻要帶名雪去保健室,結果就連這樣他也要拼命求著要跟。在下覺得北川以後有很大的機率,會罹患氣管炎(妻管嚴)吧~

吃午餐的時候,祐一想問魔物有沒有出來,舞惜字如金的只答了一個『No』,結果佐祐理不知所以然的問他們在聊什麼,祐一竟然說是關於舞『方便』(說便秘應該也OK)的問題。佐祐理信以為真,還連忙問舞,要不要拿個藥給她…

祐一連忙叫舞解釋之後,舞才慢吞吞的回答『不是』。基於在下以前的職業,這裡應該要向大家宣導一下,像祐一跟佐祐理這樣邊吃飯邊講話,不是很好的飲食習慣喔,好孩子吃飯時請向舞學姊看齊,安安靜靜的吃,而且還要細嚼慢嚥才對喔~(笑)

下課後,跟要去社團的名雪道別,接著走到馬路上挨一記あゆ的擒抱後,出現在祐一眼前的,是個『讓人覺得扁起來好像很爽快的後腦杓』…原來是真琴在看人拍大頭貼啊。

不坦率的真琴跟祐一一陣鬥嘴之後,離開了這裡。就在這時,那個少女出現了。對原作稍有認識的人,應該一眼就看的出來了吧。看到天野點點頭,默默的拒絕同學邀約的那一幕,總覺得有些沉重。隨著無法停止的齒輪開始轉動,『謎團』也將一一揭曉了吧…

隨著這時還沒被命名叫皮羅的皮羅出現,在下心中本劇劇情最大的轉捩點也出現了。在動畫正在播映的時候,在下覺得劇情從丟貓事件開始,就有種開始越來越沉重的傾向。

祐一嘴裡說讓她在外面好好反省,不過吃完飯後還是出去找她了,剛剛才說真琴不坦率,其實祐一自己也半斤八兩吧。原作跟卡通在這一段有點不一樣,京都版的話,是舞要祐一去瞭望之丘找,而原作的話是在商店街看到真琴,然後選擇要不要跟去,不跟過去的話真琴路線就此結束,回到名雪那邊。而跟過去的話會到瞭望之丘,發現真琴其實是去把皮羅找回來。

不管是原作還是動畫,也不管是祐一還是各位玩家或觀眾,看到這一幕,對真琴的印象應該都會有點改觀吧。把真琴跟貓帶回去之後,那段和樂融融的宵夜時間,感覺真的很溫馨,真琴的眼神,好像是要把這一幕給牢牢記在心裡一樣…

然而那股朦朧的光影,卻又讓在下有種莫名的虛無感。這種既虛幻又美麗的感覺,彷彿眼前這一切,轉眼間就要離自己而去一樣。不管接下來會如何,今天始終還是過去了。

《賦格》是運用對位法的一種作曲手法,而『對位』則是指兩條或兩條以上的旋律同時存在且各自獨立,雖然同等重要,但又不會互相造成不協和或和聲上的錯誤。

在下猜編劇的想法,刻意放上《遁走曲》這個漢字名,是為了符合標題前半的離家出走,但劇情給在下的感覺,卻又跟《賦格》這種手法產生了衝突。

這只是在下的猜測,也許編劇是想要在這一話當中,像《賦格》那樣,每位女孩如同各自獨立的一條旋律線,同等重要但又不會產生不協和感。然而在下還是覺得,真琴這回佔的比例稍大了一點,所以這話應該像是一首不太均衡的《賦格》。而且祐一只有一個人,對位法雖然是有『一對多』的方式沒錯,但這樣一來,也不免會讓在下想到『後宮』這種玩意耶…

===================================

第08話 「追憶の幻想曲(ファンタジア) ~fantasie~」

幻想曲(fantasie or fantasia or fantasy),是一種形式自由,讓作曲者可以自由幻想與表達的曲子,因此《幻想曲》常常是作者根據瞬間印象,隨性寫出來的作品,因此風格類似《即興曲》這個曲式。像莫札特為鋼琴或是風琴所寫的幻想曲、蕭邦一生寫的唯一一首《幻想曲》,或是薩拉沙泰以歌劇《卡門》的主題所寫的《卡門幻想曲》,都是其中的代表。

莫札特C小調鋼琴幻想曲(KV1 475)

蕭邦F小調《幻想曲》(Op.49)

薩拉沙泰《卡門幻想曲》(Op.25)

由於作曲形式自由,因此《幻想曲》的曲風,往往會和同時代其他作品的風格有所迥異,甚至是超越。比如說迪士尼的同名經典動畫《幻想曲》,也許就是因為這個特色,所以才命名作《幻想曲》的。因為這部動畫最大的特色,就是影片與音樂所扮演的角色,和一般的動畫或電影相比,可說是迥然不同。

各位應該知道,在一般的動畫或電影裡,如果影片是一朵『紅花』的話,那音樂就是用來襯托它的『綠葉』。但在迪士尼的《幻想曲》裡,音樂成了主角,而影片反倒成了配角,在令人耳目一新的同時,也讓觀眾們(包括在下)在不知不覺間,對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頗為遺憾的是,在下原本打算要像《新世紀福音戰士》之音那樣,為迪士尼的《幻想曲》寫篇類似的專欄,可惜卻一直抽不出時間來…

這集一開始,得到秋子的同意後,祐一自告奮勇要給貓命名,雖然在下早知道會叫皮羅,不過看到祐一那個『シャム塚シャム夫』(貓塚貓夫)還是挺無言的,格調之差堪比ONE男主角浩平的『バニ山バニ夫』(兔山兔夫)。

認真說起來,在下記得祐一的設定原型,據說是出自ONE裡的角色『城島司』(只在廣播劇裡出現),而且浩平講『バニ山バニ夫』的瑞佳路線,正好跟真琴路線一樣是由麻枝大魔王負責的,所以祐一跟浩平有共同的語言,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

其實在遊戲裡,這幾個名字都是選項,只是動畫選了它而已。附帶一提,在下有做『ONE~輝く季節へ~True Stories』那三集動畫的字幕,在那篇動畫裡,浩平用的是『ウサぴょん』這個名字。可惜京都版Kanon播映當時,在下正忙著翻譯Kanon官方小說第五卷(あゆ篇),不然在下搞不好也會去參加字幕製作的~(笑)

經過一陣追趕跑跳碰的悠閒(?)上學&上班路之後,到學校的祐一先感謝舞昨天幫忙出主意,順便問她為什麼知道真琴在那裡。想不到舞竟然說,她只是這樣覺得而已,不過祐一可不相信,這時她說了:「我什麼都做不了,但是她的話,說不定…」

就在說這句話的時候,天野走了過去,在祐一的疑惑中,上課的鐘聲響了。等到放學的時候,祐一遠遠的看到真琴在校門口時,天野突然冷不防的一句:「她在等你吧。」

祐一跟天野說,她的名字叫『澤渡真琴』的時候,腦海中的一段記憶,冷不防的甦醒了。除了祐一之外,真琴也回憶起『感覺這裡發生過很討厭的事情』,標題中的『回憶』指的應該是祐一和真琴兩人的回憶吧。在回想起『澤渡真琴』這個名字的來龍去脈之後,祐一心中對真琴的身分,也有所了解了。祐一回去找天野的目的,應該只是確認而已吧…

沒錯,這是以生命和記憶為代價所換得的奇蹟,然而奇蹟的光輝正在逐漸的消失,真琴也開始逐漸衰弱。《幻想曲》是形式自由,容許作曲者自行幻想的曲式。而出現在這裡的用意,指的應該是這段劇情,簡直就像是個天馬行空般的幻想一樣。看到這裡,心裡開始漸漸沉重了起來,在下唯一能做的,也只有默默地看著他們繼續走下去了…



幽影註:在這裡要向京都吐槽一下,就是在京都版Kanon裡,在祐一回憶的畫面裡,那個背景怎麼看都是夏天,可是在Kanon官方小說第四卷(真琴篇)裡頭卻說:『在一個冬天的日子裏,祐一在丘陵通往森林深處的一條小道上,撿到過一隻受傷的小狐狸。』

到底是別有用心呢,還是京都沒有注意到這一點呢…?

===================================

第09話 「子狐の子守歌(ベルスーズ) ~berceuse~」

berceuse or lullaby,日文譯作《子守歌》,而中文一般譯作《搖籃曲》。簡單來說,《搖籃曲》在一開始跟《小夜曲》一樣,屬於一種聲樂曲,像舒伯特的《搖籃曲》或是在下的專欄,《莫札特不唱搖籃曲》之曲裡頭提及的那首《搖籃曲》,都可算是這類『聲樂搖籃曲』的代表作。

《莫札特不唱搖籃曲》之曲

舒伯特《搖籃曲》(D-498)

不過到後來,也有人把《搖籃曲》當做器樂曲的名稱。像蕭邦、布拉姆斯都寫過十分出名的作品。這些旋律溫柔,曲調優美的『器樂搖籃曲』,後來還被人填上各式各樣的歌詞,又變回『聲樂搖籃曲』了。比如說布拉姆斯那首世界知名的《搖籃曲》,在下甚至還有看到台語版的說~(笑)

布拉姆斯F大調《搖籃曲》(Op.49 no.4)

蕭邦降D大調《搖籃曲》(Op.57)

說起來《搖籃曲》並不是規定很嚴格的曲式,只要符合旋律溫柔,有助於小孩子入睡的,都可以叫做《搖籃曲》。比如說蕭邦的《搖籃曲》,實際上也算是一首《變奏曲》。而布拉姆斯的《搖籃曲》,用的則是三拍子《圓舞曲》的手法。

除此之外,有些音樂家在寫《組曲》的時候,也會把《搖籃曲》放進去裡面。像是弗瑞著名的鋼琴四手聯彈組曲《桃莉組曲》當中,第一首就是《搖籃曲》,同時這首《搖籃曲》也是《桃莉組曲》裡最受歡迎的一首。

弗瑞《桃莉組曲》(Op.56)

此外以歌劇《卡門》聞名於世的比才,他的鋼琴四手聯彈組曲《兒童遊戲》裡頭,第二首也叫《洋娃娃:搖籃曲》,這些都算是古典音樂當中,較為著名的幾首《搖籃曲》。

比才《兒童遊戲》(Op.22)

得知實情後的隔天,真琴的身體出現了異狀。手開始拿不穩筷子,而且也沒辦法自己刷牙,根據美汐的說法是:「行為舉止要像人一樣,也會越來越困難…」

不管是買鈴鐺、幫真琴刷牙,或是在瞭望之丘上抱著真琴說:「想不起來也沒關係…」在下總覺得,祐一單單是這一話裡的溫柔,就比之前一到八話加起來還要來的多。各位知道嗎?每次看到真琴篇的祐一,總是會讓在下想起了晴子。

在最後的AIR篇裡,晴子好不容易放下了她的心結,決定和觀鈴好好像對真正的母女一般生活的時候,詛咒卻又開始侵襲了觀鈴的身體。這點就有如祐一才剛對真琴的印象有點改觀,想溫柔一點對待她的時候,真琴卻突然發起高燒一樣…

這一話是真琴的第一次發燒,大家照顧著真琴那時,真的就像是一家人一樣。根據美汐的說法,原本應該到此為止的,可是由於對祐一的思念,她才繼續維持著人形。

講完『妖狐』的傳說,接著美汐敘述自己過去時的那段話,感覺與ONE的一段劇情何其相似,以下引用一小段在下自行製作的『ONE~輝く季節へ~True Stories』字幕內容,與美汐的話對照…

浩平:「我以為幸福的日子會永遠持續下去,可是…世界上根本就沒有什麼永遠啊…」

美汐:「我以為這樣快樂的日子,將會一直持續下去。可是不久之後,那孩子開始遺忘了種種的回憶…」

只不過相對於美汐的孤僻,浩平(原作遊戲版)卻變成那種,嗯…在下不知道該怎麼形容才好的亂七八糟個性,總之就是廢人一個(遊戲初期真的是廢人一個)…

回家向秋子坦白之後,想不到秋子竟然不怎麼驚訝,原來她早就知道祐一當年偷養小狐狸的事了,提及真琴與當時的小狐狸,都很喜歡鈴鐺聲的事情之後,甚至還說或許她一直以來,就已經隱約察覺到了…

「這樣看起來就像是感情很好的兄妹呢。」

記得這句話嗎?原作裡這是あゆ的台詞,而說的對象是祐一跟栞。而到這裡改成秋子對祐一和真琴說。雖然是同一句話,但帶給在下的卻又是另一番感受。

就在這一話最後,『結婚』這個字出現了。然而在山丘上等待著兩人的,卻不是孟德爾頌的《結婚進行曲》…

孟德爾頌《仲夏夜之夢》(Op.61)

幽影註:《結婚進行曲》是孟德爾頌《仲夏夜之夢》的其中一曲。

這一話題為『小狐狸的搖籃曲』,小狐狸指的當然是真琴,那編劇又是為什麼要用《搖籃曲》呢?在下覺得也許它所代表的,就是祐一的溫柔也說不定,因為《搖籃曲》不就是旋律溫柔的音樂嗎?

此外,就像舒伯特的《死神與少女》,用『永眠』來描述『死』一樣,《搖籃曲》所代表的『安眠』,有時也可以隱喻為『安息』。各位應該知道,麻枝大魔王可是很喜歡在作品裡,使用這個隱喻的…

舒伯特《死神與少女》(D-531/810)

===================================

第10話 「丘の上の鎮魂歌(レクイエム) ~requiem~」

requiem是拉丁文,出自《安魂曲》的拉丁文歌詞中,第一段經文的第一個字,原意是『安息』。以音樂上的用法來說,這個字被譯作《安魂曲》、《鎮魂曲》或《鎮魂歌》。日本方面一般譯作《鎮魂歌》,而中國這邊雖然常翻作《安魂曲》,但直接延用日本譯名的也不在少數,而在下比較習慣用《安魂曲》這個譯名。著名的『音樂神童』莫札特,在他短暫的一生裡寫的最後一首曲子就是《安魂曲》。

莫札特《安魂曲》(KV1 626)

雖然《安魂曲》或《鎮魂歌》都只是個譯名,但頗為耐人尋味的是,古往今來的安魂曲,似乎還真的可以約略分作『安魂』與『鎮魂』兩種作用。比如說布拉姆斯的《德意志安魂曲》和弗瑞的《安魂曲》,就是以寧靜安詳的旋律撫慰亡者家屬,深具安慰之意。而歌劇大師威爾第所寫的《安魂曲》,則充滿了戲劇性與震撼力,讓聽者為之動容。

威爾第《安魂曲》

布拉姆斯《德意志安魂曲》(Op.45)

弗瑞《安魂曲》(Op.48)

有趣的是,古典樂三大安魂曲當中,莫札特《安魂曲》與威爾第《安魂曲》這兩首是沒甚麼好疑問的,但第三首的話目前仍有爭議。有人認為應該是布拉姆斯的《德意志安魂曲》,也有人認為應該是弗瑞的《安魂曲》。造成了明明是『三』大安魂曲,可是卻有四首曲子都聲稱它是三大安魂曲之一的怪現象。

幽影註:類似的情形也有發生在『世界十大歌劇』身上~XD

其實我們現在叫作《安魂曲》的曲子,它的正式名稱應該叫作《安魂彌撒》(英:M*** for the Dead,拉丁:Missa pro defunctis,法:Messe des morts),屬於彌撒的一種,也就是羅馬教會傳統裡,為死者所作的彌撒中音樂的部份。

例如之前出現過的《進堂詠》,用意就是在於向參加這場彌撒的人,宣布現在的主題。因此《安魂曲》的《進堂詠》開頭第一句話就是『Requiem aeternam dona eis, Domine』(上主,賜他們永遠的安息)。

在1545年到1963年,羅馬教廷曾舉行了一場特倫會議(Council of Trent),會中決定統一訂定《安魂曲》每個段落當中,所需使用的經文,並依照典禮步驟的順序排列的。如下所示:

《安魂曲》歌詞對照

由於經文總數頗多,因此後世作曲家通常是以前後順序不變為前提,從中擷取段落來寫,以免讓儀式流於冗長,增加參禮者的負擔。反正羅馬教廷也只有說這些經文可以用,又沒有說這些經文全部都要用嘛(當然有些該有的,還是要有就是了)~

不過既然有規則,那當然就有例外。比如說布拉姆斯的《德意志安魂曲》,它用的就不是拉丁文版的經文,而是德文版的經文,這也是名稱裡『德意志』這三個字的由來。除此之外,也有人在經文裡摻雜自己選的文字,比如說布列頓的《戰爭安魂曲》,這種《安魂曲》在風格上,就比較偏向《神劇》。甚至有人連經文都不用,直接就用世俗的歌詞或詩句來寫《安魂曲》呢~

終於走到這一步了。就像和真琴的代表曲同名的那篇寓言故事,《the fox and the grapes》一樣,小狐狸真琴到最後,還是沒有得到祐一這串葡萄,而祐一也沒能夠留下真琴…

在古典樂裡,用來告慰生者,同時也獻給逝者的《安魂曲》,算是個知名度極高的曲式。其實在下當初看到《入祭唱》(中文一般譯作《進堂詠》)的時候,就已經想說,會不會有某一話的標題,會出現《鎮魂歌》(中文一般譯作《安魂曲》)呢?因為過去曾經在聖歌團裡待過的在下知道,《進堂詠》正是《安魂曲》或是《彌撒》的第一段經文啊…

看到預感成真的那一剎那,在下真的愣了一下。不過想想也對,真琴是在出現《進堂詠》的第二話正式登場的,那麼在退場時用《安魂曲》的話,也算是有前後呼應的效果,而且這一話的氣氛,確實也很符合這個用途特殊的曲式沒錯。

這一話裡,除了一開始美汐讓真琴回憶名字的那段之外,真琴在這話裡的台詞,幾乎只剩下『啊嗚~~~』而已了…

就跟當時在翻譯Kanon官方小說第五卷(あゆ篇)的時候一樣,雖然在下早已知道接下來會如何了,但是在下的心思,依然還是被它給勾去了。那股不可磨滅的感動,確實直達了在下的心中。

真琴篇是五本Kanon官方小說裡,在下第一個接觸到的。冬天的煙火…一起拍大頭貼…山丘上的婚禮…看到劇組把這些畫面一一重現,在下真的很感動。

這回的祐一,幾乎沒看到他在吐槽,取而代之的是如同上一話的溫柔與感性。感覺祐一像是要把真琴的心願一一完成,讓她能夠安心的離開一樣。不過令人感傷的地方,當然也還是有的。像是在山丘上的那段獨白,據說杉田先生配這段的時候,真的哭出來了說。

寫到這裡,在下的音響剛好播到了塔蒂尼的那首傳奇名曲,《惡魔的顫音》…

《惡魔的顫音》&《魔鬼的獰笑》

在下翻譯《赤月祕聞》的時候,聽的也是這首《惡魔的顫音》,那時它的旋律讓在下想到的,是渴求著親情溫暖的少女們,明明已經和她們的親人靠的那麼近了,然而心中的希望,終究還是落空了…

同一首《惡魔的顫音》在這裡,讓在下想到真琴即將消失前,祐一撥著鈴鐺吸引真琴的注意,想要多留住真琴哪怕只是一分一秒。沒錯,就是這種拼命想抓住些什麼,但卻什麼也抓不到的心情…

在《惡魔的顫音》裡,旋律猶如掙扎般不停的快慢交替,就有如名為惡魔的墮天者,渴求著再也無法企及的天國所發出的哭喊。那一聲聲讓人內心為之震動的悲壯旋律,述說的不也是像這樣的心情嗎?

或許有些人會問,為何奇蹟沒有發生在真琴身上呢?不,奇蹟早就已經發生了,各位還記不記得,美汐和祐一的那段話呢?

【天野】「現在的相澤學長,正身處於短暫的奇蹟當中呢。」
【祐一】「奇蹟…」
的確如果不用這樣的詞,是無法說明這種狀況的。
【天野】「而這個奇蹟是一瞬間的光輝。」
【天野】「是那個孩子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所得到的一絲光輝。」
【天野】「請務必要瞭解這一點。」
【祐一】「妳是說…她不惜拋棄自己的生命,只為了能有短暫的時間跟我見面?」
【天野】「我是這麼認為的。」
【祐一】「這是什麼跟什麼啊…」

Kanon的關鍵字是『奇蹟』,更深入一點來說的話,是『以犧牲為基礎的奇蹟』。在名雪和栞的路線裡,あゆ犧牲自己為別人帶來奇蹟,而真琴所付出的代價,則是自己的記憶與生命。

而且奇蹟也不是平白來到あゆ與舞身上的,七年來在夢中的不停尋找,就是あゆ所付出的代價。至於舞的話,那就有點說來話長了,為了不要模糊焦點,所以在此就先打住好了。

各位明白了嗎?打從祐一與真琴一開始的相遇(或者應該說是再逢),就已經是奇蹟的一部分了,奇蹟…是不會在同一人身上發生第二次的…

===================================

第11話 「光と影の間奏曲 ~intermezzo~」

間奏曲(intermezzo),關於這種曲式的意義,最通俗的第一個說法是指在歌劇或戲劇換幕的時候,由管弦樂團演奏的器樂短曲,像馬斯卡尼的歌劇《鄉村騎士》中的間奏曲就十分出名,後來還有人把它填上歌詞,改編成一首《聖母頌》呢。

馬斯卡尼《鄉村騎士》(1890)

除此之外,有些著名的歌劇間奏曲,甚至還會有暱稱,像是比才的經典歌劇《卡門》裡,三首有名的間奏曲就分別有《龍騎兵之歌》、《走私販進行曲》和《阿拉貢舞曲》的別名。還有馬斯奈的歌劇《泰綺絲》裡,第一幕第一場與第二場之間的那首著名間奏曲,就被愛樂者們冠上了《泰綺絲瞑想曲》這個封號呢。

幽影註:總覺得『阿拉貢』這個詞聽起來有點耳熟吶…

比才《卡門》(1875)

馬斯奈《泰綺絲瞑想曲》

除此之外,也有些作曲家在寫交響曲、室內樂或奏鳴曲這類多樂章形式的樂曲時,偶爾會把中間某個較為短小,帶有過渡意味的樂章取名為《間奏曲》,比如說孟德爾頌著名的室內劇樂《仲夏夜之夢》裡頭,就有名為《間奏曲》的段落,這就是它的第二個意義。

孟德爾頌《仲夏夜之夢》(Op.61)

除了上面那兩個用法以外,布拉姆斯也曾把他晚年寫的一些鋼琴小曲命名作《間奏曲》,其中最有名的是作品編號117第一首的《降E大調間奏曲》,布拉姆斯又把它稱作《我憂傷的搖籃曲》。至於布拉姆斯為啥要將它們叫做《間奏曲》,現在已經是個無解之謎了。有人推測說,也許是因為布拉姆斯這些鋼琴小品,是他在完成幾部大型作品之間所寫的較短作品,所以才把它們稱作《間奏曲》吧!

布拉姆斯三首間奏曲(Op.117)

真琴退場之後,夢再一次的出現在片頭。這一話感覺像是在平和之中,悄悄醞釀著之後即將迭起的高潮一樣。雖然從預告的內容看來,接下來應該是舞的路線沒錯,但是栞與あゆ的路線在這裡,都有堪稱關鍵性的發展。

本集あゆ住進水瀨家了,這在原作裡代表正式進入あゆ路線。到水瀨家之後,あゆ一眼就認出皮羅是在第一話裡,想偷鯛魚燒的那隻貓,接著還發生黑漆漆的荷包蛋事件!此外還有被名雪說『大騙子』,之後請草莓聖代賠罪的事件。

同時名雪也說了:「而且我覺得,我一定可以跟あゆ成為很好的朋友的。」感覺這句話,似乎隱約的呼應了久彌的一篇同人『夏日』裡頭,秋子的好朋友說的:「同一個學年耶~她們一定會跟我們一樣,變成好朋友的!」

也呼應了第22話裡,祐一在回憶裡跟あゆ說的:「下次來的時候,我介紹我表妹給妳認識吧,妳一定可以跟她相處得很愉快的。」

『SEVEN PIECE』觀後感

幽影註:『夏日』收錄於『SEVEN PIECE』中

至於栞那邊,本集出現了香里的名言:「所謂的奇蹟,不會這麼簡單就發生的。」在下當初看到這句話時,就有種舞路線跑完之後,接著應該就是栞的預感,結果後來還真的是這樣…

看到這一話標題裡的『光與影』,各位想到了什麼呢?如果是在下的話,想到的是蒼涼如水的月光,以及被舞稱作『魔物』的那團黑暗。有光的地方,就會有影的存在,『光』與『影』原本就是互相伴隨、一體兩面的存在。劇組給觀眾的暗示,不外乎就是如此吧。只不過對在下還說,這個就變成明示了~XD

《間奏曲》最常代表的涵意,是指歌劇換幕間的曲子,或是帶有過渡意味的樂章。從本話的劇情來看,標題所用的《間奏曲》應該也稱得上是名符其實吧。

===================================

第12話 「異形の円舞曲(ワルツ) ~waltz~」

valse or waltz,依照意譯被翻做《圓舞曲》,或是直接音譯為《華爾滋》,這兩個譯名國內都十分常見。日本那邊的話,則比較傾向用《圓舞曲》這個譯名,但直接用片假名《ワルツ》的也大有人在。

最典型的《圓舞曲》又叫『維也納風格圓舞曲』,是一種用在舞會上的三拍子樂曲,在19世紀非常受歡迎,據說第一個創作名為《圓舞曲》作品的作曲家,就是有名的『歌曲之王』舒伯特,而『鋼琴詩人』蕭邦和『圓舞曲之王』小約翰史特勞斯,也都留下許多著名的《圓舞曲》。

小約翰史特勞斯所寫的《圓舞曲》,多屬於較典型的維也納風格圓舞曲。在他一生所寫的《圓舞曲》當中,以1867年寫的《藍色多瑙河》最為著名,人稱『奧地利的第二國歌』,也是每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保留曲目之一。

小約翰史特勞斯《藍色多瑙河》(Op.314)

和小約翰史特勞斯的作品相比,一生寫過21首《圓舞曲》的蕭邦,他所寫的《圓舞曲》在曲調的優美上,可說有過之而無不及,可是卻不適合用在實際的舞蹈。但由於曲調的優雅動人,因此這些《圓舞曲》比較適合用在鋼琴演奏會上。像《華麗大圓舞曲》、《小狗圓舞曲》(又稱《一分鐘圓舞曲》)、《離別圓舞曲》都是十分出名的作品~

蕭邦十九首圓舞曲

除了做為一個獨立曲式之外,《圓舞曲》也可以像《卡農》跟《賦格》一樣,當作一個作曲手法使用,比如說布拉姆斯的《搖籃曲》或是柴可夫斯基的第五號交響曲,裡頭都有用到了《圓舞曲》的手法。

布拉姆斯F大調《搖籃曲》(Op.49 no.4)

柴可夫斯基e小調第五號交響曲(Sym No.5,Op.64)

順便向各位分享件有趣的事情,每次聽到蕭邦的《小狗圓舞曲》,在下總會不自覺的聯想到弗瑞《桃莉組曲》裡頭那首《小貓圓舞曲》。真不知道弗瑞當初命名的時候,是不是在開蕭邦的玩笑啊,不然怎麼一首叫《小狗》,另一首就叫《小貓》呢~(笑)

幽影註:其實蕭邦也有一首圓舞曲,別名叫《貓圓舞曲》

弗瑞《桃莉組曲》(Op.56)

提到《小狗圓舞曲》,在下不得要說一下。在京都版第一話,あゆ要看自己背上的翅膀,結果一直轉圈圈的時候,祐一不是在心裡說,簡直就像是追著自己尾巴的小狗一樣嗎?據說蕭邦寫《小狗圓舞曲》時,靈感也是出自一隻追著自己尾巴的小狗喔~

典型的《圓舞曲》,是一種用在舞會上的三拍子樂曲,正如同這個曲式的典型用途,這回是舞與舞會的劇情。而標題的『異形』,指的應該就是『魔物』了。

雖然本話的主線,毫無疑問的是舞,但在這話裡頭,あゆ與栞的路線,都有堪稱是決定性的發展。

《圓舞曲》的特性是『三拍子』,這可以聯想到祐一、舞和佐祐理三人,也可以聯想到本話裡,三個在下覺得相當關鍵的劇情。舞的舞會算是一個,接著以あゆ來說,這一話在祐一的夢中,成為日後劇情關鍵的天使娃娃登場了。至於栞那邊,這回透過跟她同學之間的對話,得知了她姓『美坂』,也就是說跟香里同姓。

在原作裡,一開始栞就自己報出她的姓了,然而在京都版動畫裡,卻一直拖延到這一話,其中的用心不言可喻。而香里的態度,也讓在下更加確信,舞之後的下一個應該就是栞了…
最后编辑草莓鲷鱼烧肉包 最后编辑于 2008-06-24 17:50:52
本主题由 版主 草莓鲷鱼烧肉包 于 2008/6/28 9:05:24 执行 设置高亮 操作
分享 转发
比大海更深沉的忧伤,比天空更青蓝的悠远。
TOP

回复:[代发]京都版Kanon中,曲式與劇情的關聯

===================================

第13話 「あぶなげな三重奏(トリオ) ~trio~」

三重奏(trio),顧名思義就是由三件樂器一起演奏的重奏曲,屬於室內樂的一種。在此要向各位稍微說明一下,在複數聲部的樂曲中,如果每個聲部都只有一個人來演奏的話,那就叫『重奏』,比如說帕海貝爾的《卡農》就算是一首重奏型的樂曲,不過這首《卡農》有四個聲部,所以它不是三重奏,而是四重奏就是了。

順便跟各位提一下,在樂曲中要是有一個以上的聲部,是由兩人或兩人以上來共同演奏的,那就叫做『合奏』,絕大多數的《交響曲》或《協奏曲》,都屬於合奏曲的範疇。

古典樂所用的樂器堪稱種類繁多,要是從中任選三種排列組合的話,那麼不知道可以湊出多少種三重奏。不過在古典樂裡,三重奏所用的三種樂器,如果是從同一個樂器家族來選的話,較常見的組合有弦樂、木管、銅管這幾種,比如說弦樂三重奏最常見的組合,就是大、中、小提琴各一把。

如果是三種不同族的樂器,那這樣的三重奏多半是用大、小提琴搭配一項其他樂器構成,並用搭配的那項樂器來命名,這類三重奏有豎笛三重奏或鋼琴三重奏等,最常見的為鋼琴三重奏。像是貝多芬著名的《大公三重奏》,就是這類鋼琴三重奏的代表作之一。

貝多芬降B大調《大公》三重奏(Op.97)

本話的開始,是昨天舞會事件的後續。京都在這裡,做出了一個不同於原作的原創劇情。原作裡只是路人的北川,不但在上一集當上了舞會的執行委員,而且在本話也挺身而出,幫舞擋下了退學的危機,也讓佐祐理不必像原作或之前的東映版Kanon一樣,為了不讓舞被退學而加入學生會。

而北川同學,也很榮幸的獲得了佐祐理發的好人卡一張~XD

接著到中庭裡,祐一向栞提及香里的事情時,栞用了同名同姓的藉口來掩飾,不過同時也說,她最喜歡姊姊了,等病好以後,想跟姊姊一起上學。這裡有個沒處理好的地方,就是栞竟然沒有問祐一,是怎麼知道她的姓的。(該不會上集祐一跟那個同學在說話時,栞躲在旁邊偷聽吧~)

到了晚上,祐一竟然帶あゆ來請舞指點迷津。雖然沒有成功解決あゆ找東西的問題,不過舞倒是說了幾句頗耐人尋味的話…此外那個『嗚咕之力』在下真的有笑到~

然而舞接下來的態度,讓祐一發火了。生氣歸生氣,不過祐一還是說,他明天還會到這裡的。第二天早上見識了一下名雪的夢遊症(祐一:看她這個樣子,總覺得所有的煩惱都變得很愚蠢),之後在午餐時,佐祐理講起了她和舞在三年前認識時的事情。

在放學之後,佐祐理找祐一去幫舞買生日禮物。聽佐祐理說,明天是舞的生日,那也就代表接下來要發生的,應該就是『那個事件』了吧。不過在這話裡,看到背著等身高食蟻獸走路的佐祐理背影,不單是祐一,在下也覺得頗無言的。

到了本集最後的對戰時間,舞發現『魔物』的目標是祐一。對於沒看過原作的人來說,這個伏筆將在第15話時揭曉,所以在下就到那時再說吧。

這一集的標題是『危險的三重奏』,『危險』應該是指夜裡的戰鬥,或是舞可能會被退學的危險。京都在這句話裡,似有意、似無意的在很多個畫面,如同《三重奏》一般,安排了許多三人一起出現的場面。

像是祐一和栞在中庭裡有說有笑,香里站在走廊上,面無表情的看著她們的那一幕,以及畫面轉換之後,佐祐理和舞從後面經過,都就構成了一組《三重奏》。

香里、佐祐理和舞她們共同的關鍵字,在下想應該是『失去』。香里因為即將失去自己的妹妹,所以自欺欺人的當作『打從一開始,我就沒有什麼妹妹』。而佐祐理失去了一彌,因此以『佐祐理』自稱,用這種像是在稱呼第三者的方式面對自己。舞的話則在十年前沒辦法留住祐一,因此否定了自己的『力量』,而她所謂的『魔物』也隨之出現了…

還有晚上祐一、あゆ和舞三人的對話,舞那幾句耐人尋味的話,成為日後一個重大的伏筆。在這一話裡,各種不同三人組,一層又一層的交織出這一集的劇情,編劇在標題裡使用《三重奏》的理由,應該就是如此了吧。

===================================

第14話 「ひびわれた協奏曲(コンチェルト) ~concerto~」

協奏曲(concerto)屬於合奏曲的一種,這個字源自義大利文的『Concetare』,有彼此合作或競爭的涵義。《協奏曲》在浪漫和古典時期,可能是僅次於《交響曲》的重要曲式。

由於現代《協奏曲》的曲式特徵,是由莫札特所確立的,在他之後的《協奏曲》,只是或多或少把他所奠定的曲式加以變化而已。故在音樂界以莫札特為分界線,在他以前的《協奏曲》稱作《古協奏曲》,以今日的《協奏曲》有所區別。

而《古協奏曲》又可細分為《獨奏協奏曲》(Solo Concerto)和《大協奏曲》(Concerto Grosso)兩大類。《獨奏協奏曲》中最有名的,就是『古協奏曲之父』維瓦第的《四季》了,有看過在下專欄的就知道,這首《四季》可是金氏世界紀錄史上,最暢銷的古典樂。而《大協奏曲》中最有名的,當屬『音樂之父』巴哈的《布蘭登堡協奏曲》了。

維瓦第《和聲與創意的競爭》(Op.8),內含《四季》

巴哈《布蘭登堡協奏曲》(BWV-1046-1051)

《獨奏協奏曲》和《大協奏曲》之間的不同,在於《獨奏協奏曲》中,獨奏樂器和樂團間相互競奏的意味較濃,適合器樂演奏家展示演奏技巧,而《大協奏曲》則較沒有刻意強調這些地方。

雖然《古協奏曲》之後的《協奏曲》,還是一樣可以依照上述的特徵,細分為《獨奏協奏曲》和《大協奏曲》兩大類,但因為後來《大協奏曲》開始逐漸沒落,因此現今的《協奏曲》要是沒有特別強調的話,那就多半是指《獨奏協奏曲》了。

古今《協奏曲》主要的不同,在於現代《協奏曲》較喜歡在獨奏開始時引入一個全新的主題,並讓獨奏樂器與樂團互相抗衡,產生明顯的抗爭性與生動的效果,像莫札特的《協奏曲》當中,就常常看到這種手法,這也是莫札特被視為古今《協奏曲》分水嶺的原因之一。

莫札特A大調第五號小提琴協奏曲(KV1 219)《土耳其協奏曲》

莫札特三首長笛協奏曲(KV1 313、314、315)

莫札特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KV1 622)

在莫札特之後,下一個對《協奏曲》造成重大影響的人物是貝多芬,他改變了『裝飾奏』(Kadenz,或譯作『華彩』)的演奏慣例。貝多芬之前的音樂家,在《協奏曲》樂章接近尾聲的『裝飾奏』那裡,多半只是隨意註記一下,然後就交給獨奏者即興表演,以展現他的演奏技巧。

但貝多芬認為這樣的話,獨奏者可能會為了炫技,而奏出違背作曲家原意的裝飾奏,因此在第五號鋼琴協奏曲《皇帝》裡,他就把裝飾奏完整的寫出來,自此以後取消了以往由獨奏者自由發揮的慣例。

貝多芬五首鋼琴協奏曲,肯普夫&范肯培+柏林愛樂演奏

在這一話裡頭,あゆ繼真琴之後成為謎之果醬的新一位犧牲者。(合掌)不過祐一後面說『也許還有預防癌症的效果也說不定喔』,這句話在原作裡,其實是あゆ的台詞喔。只是在動畫裡,沒有演原作裡あゆ晚上起來煮東西的那一段,所以才把這句話給祐一的吧~

接下來舞和祐一的『特訓』,怎麼看都像是祐一單方面被打。還好舞是用竹劍,不然在佐祐理因為『魔物』的關係住院前,祐一就得先到醫院報到去啦~

在這一幕裡頭,佐祐理跑來想幫忙,結果木刀一下子被打飛,還被舞說『很礙事』的這段,讓在下想到了後面,舞和祐一送佐祐理去醫院後,舞突然拔劍亂砍,結果劍被祐一擊飛的那段。(幽影:這小子這時候就突然變強啦~)

舞:「我喜歡佐祐理,最喜歡了,所以…」

何其相似啊…舞為了保護佐祐理,打飛了她手上的木刀。祐一為了保護舞,打飛了她手上的劍…

不過話說回來,那把劍的威力大的真誇張啊,腳踏車、路標牌、油桶…甚至是水泥牆都能一刀兩斷,在下還真有點懷疑,她手上拿的該不會是什麼寶具之類的神兵利器吧~

「問おう、あなたが私のマスターか」(右圖,畫面出自13話最後)

至於來源嘛,大概是舞趁某個穿金盔甲的臭屁傢伙亂扔寶具時撿來的吧。想到京都特典的四格漫畫說過,舞的劍是從秋葉原弄來的,所以就是在暗示各位,那個金光閃閃的傢伙就住秋葉原囉~(剛才純屬胡言亂語,各位英靈如果找不到那傢伙的話,請不要來找在下,謝謝)

這一話裡,就在佐祐理在咖啡店裡,和祐一述說著自己的過去時,一首和『Kanon』有著極大關聯的古典樂名曲,做為此時的背景音樂出現了。沒錯,帕海貝爾的《卡農》(Pachelbel's Kanon)。


帕海貝爾《卡農》

[size=color=blue"][size=color=blue"][size=color=blue"]佐祐理:

「この曲の名前、ご存じですか? カノンです。パッヘルベルのカノン。」
(知道這首曲子叫甚麼名字嗎?它叫《卡農》,帕海貝爾的《卡農》。)

「同じ旋律を何度も繰り返しながら、少しずつ豊かに、美しく和音が響きあうようになっていくんです」
(不斷地重複著同樣的旋律,和弦逐漸豐富,形成美麗的呼應。)

「そんな風に、一見違いのない毎日を送りながら、でも、少しずつ変わっていけたらよいですよね……」
(就像這首曲子一樣,過著乍看是不斷重複的日子。但如果能逐漸有所改變的話,就好了呢。)


除此之外,京都版Kanon最終話裡,秋子對祐一說出あゆ並沒有死去這件事時,背景音樂也正是這首,詮釋了整部作品主題的《卡農》喔。

那麼為何這一話的標題裡,出現的不是《卡農》而是《協奏曲》呢?明明這裡也有《卡農》不是嗎?在下覺得原因之一是,《卡農》要留到最後,去和全劇呼應。而另一個原因的話,大概要從上一話說起。

13話和14話講的都是舞的路線,然而13話的曲式是《三重奏》,本話則是《協奏曲》。這兩個曲式的共同點,都是在演奏時,必須使用複數的樂器。

然而在《三重奏》裡,三種樂器基本上處於同等的地位,強調樂器之間的互相合作。雖然也不是沒有例外,不過大體上是這樣的。而在《協奏曲》當中,樂器被分成『獨奏』和『伴奏』兩部,並強調兩部之間的競奏,代表樂器與樂器之間,地位已經不再是同等了。

感覺『破裂』這個字,指的應該是佐祐理出事的那一幕。搭配著畫面,感覺比原作的衝擊性更大。在這話裡,舞與佐祐理的劇情,占了絕大的比重,相對而言祐一的存在,變成比較接近『伴奏』,或者應該說是聽眾的角色。特別是佐祐理回憶自己的過去,以及提到《卡農》的那段,祐一就真的在當聽眾了。或許這就是本話在標題中,使用《協奏曲》的理由吧。

===================================

第15話 「かくれんぼの小奏鳴曲 ~sonatine~」

小奏鳴曲(sonatine)是奏鳴曲(sonata)的簡易型,它比奏鳴曲短小,而且技巧上的要求也不高,適合初、中級水平的鋼琴學習者練琴之用,算是種寫作目的與《練習曲》類似的曲式。

《小奏鳴曲》、《奏鳴曲》和《交響曲》一樣,都使用呈示(exposition)-發展(development)-再現(recapitulation)的奏鳴曲式原則。像克萊門蒂、杜捨克和庫勞都有留下相當有名的《小奏鳴曲》,至今依然是學鋼琴的學生們,常會接觸到的入門曲。

克萊門蒂十二首小奏鳴曲(Op.36六首、Op.37三首、Op.38三首)

杜捨克五首小奏鳴曲(Op.20n1~Op.20n5)

庫勞六首小奏鳴曲(Op.20三首、Op.55n1、Op.55n2、Op.55n3)

其實《小奏鳴曲》與《奏鳴曲》之間的區隔,並不是說很嚴格,像莫札特十八首鋼琴奏鳴曲的第16號《初學者》,或是貝多芬三十二首鋼琴奏鳴曲當中,第19和第20號的兩首《簡單奏鳴曲》,以及第25號《杜鵑》,雖然它們的標題都是《奏鳴曲》,但其實稱它們為《小奏鳴曲》也不成問題。尤其是《杜鵑》,它原本的標題可是《小奏鳴曲》喔,只是後來貝多芬改叫它《奏鳴曲》而已。

莫札特十八首鋼琴奏鳴曲

貝多芬三十二首鋼琴奏鳴曲,巴克豪斯演奏

最後的戰鬥,以及…舞的回憶…

13話裡頭,舞說過『魔物』的目標是祐一,這句話的伏筆,在這裡揭曉了。其實打從一開始,根本就沒有甚麼『魔物』。以下引用一點在下以前寫的一篇文章的內容:

十年前在祐一離開之前,舞騙祐一說在平常一起玩的地方有魔物,希望祐一能留下來和她一起砍魔物,可是祐一並沒有因此留下來。在這句謊言之後,舞因為祐一的離開,自責說那時候的小男孩像其他人一樣,因為害怕自己而逃跑了…

舞:「很久以前…我有一位唯一的朋友,可是那孩子也…從我身邊逃離了…」

『就這樣子,少女自己排拒著自己的力量,被排拒的力量從少女身上脫離,放逐到身體之外。力量想再次回到少女的身體裏,一再地對少女動作著。但少女很頑固。力量不斷地想要回去。少女則將它稱為魔物。從少女的謊言中所產生的,令人厭惡的東西,少女認定那是應當消滅的東西。』

其實那五隻『魔物』,原本是舞的『力量』。被舞拒絕後,『力量』們一直都想要回去,因為她們原本是一體的。然而舞固執的深信著這份謊言,一直拒絕著『力量』的回歸。

因為和舞之間的牽絆,一直想回歸的『力量』找上了祐一和佐祐理,要向她們傳達事情的真相。可是對祐一和佐祐理來說,過於強大的『力量』,傳達那些訊息的方式實在太過強烈,強烈到足以讓祐一和佐祐理受傷,並且把這些『傾訴』當作是『攻擊』的地步。

隨著祐一回憶起十年前的往事,原本在他的眼裡看起來是一團黑暗的『力量』,顯現出原本的姿態…小時後的舞。名為『希望』的『力量』過去救了舞的母親,而現在要救舞自己…

祐一:「起來了,舞。該是從夢裡醒來的時候了。」

最後這句話,真的很漂亮的呼應到了原作。如果說あゆ過去七年都活在夢中的話,那舞過去的那十年,又何嘗不是生活在封閉自己的夢中呢?

舞劇情的最後,為什麼不用個大一點的曲式呢?比如說真琴篇最後的那個《安魂曲》,就是相當大型的曲式。就算用《奏鳴曲》也好啊,要知道《奏鳴曲》堪稱是影響古典樂最大的一個曲式。它向下簡化之後,就變成了《小奏鳴曲》,而相同的手法向上擴大變奏,就發展成《交響曲》這個超經典曲式了耶。

為什麼要用《小奏鳴曲》呢?

在下是覺得,這個『小』強調的應該是小時後的舞吧。《小奏鳴曲》和《奏鳴曲》擁有相同的本質,但構成上較為簡單。《奏鳴曲》一般有三到四個樂章,而《小奏鳴曲》大多為二到三個樂章。

在下覺得本話使用《小奏鳴曲》這個曲式的原因,可能跟它的速度配置有關。以三樂章的《小奏鳴曲》來說,速度一般依照『急-緩-急』的方式排列。而在本集的劇情當中,一開始的戰鬥可以算是『急』,而中途的回想是『緩』,最後從舞的自殘到『力量』把舞給救回來,又可以算是『急』了,這不就符合了《小奏鳴曲》慣用的速度配置了嗎?

===================================

第16話 「真夜中の聖譚曲(オラトリオ) ~oratorio~」

oratorio,在義大利文的原意是『祈禱所』。這個曲式日文譯作《聖譚曲》,由於本曲式的的中文譯名在海峽兩岸有所差別,因此它有時會和『contata』這個同屬聖樂的曲式發生混淆。

依中國大陸今日的用法,『oratorio』被翻作《清唱劇》,『Cantata』則直接音譯為《康塔塔》。

但是在台灣,『oratorio』翻成《神劇》,而『Cantata』則翻譯為《清唱劇》。所以在讀簡體中文的文章時要注意這一點,以免把這兩個曲式給搞混了。以下的文章裡,在下使用台灣慣用的譯名《神劇》。

在古典音樂中,屬於『聖樂』類的曲式,主要有《頌歌》(聖母頌、聖體頌)、《聖詠》、《神聖素歌》、《福音歌》、《晚禱》(只限羅馬天主教,新教沒有)、《彌撒》和《安魂曲》、《清唱劇》(巴哈寫過很多)、《神劇》與《受難曲》等。其中規模最大的曲式,就是現在介紹的《神劇》了。

幽影註:《安魂曲》又叫《安魂彌撒》,是《彌撒》的一種。而《受難曲》又叫《受難神劇》,屬於《神劇》的一種。

何謂《聖母頌》(Ave Maria)?

達文西《最後的晚餐》&《上帝讚歌》

幽影註:《上帝讚歌》(Hymn to God)是義大利作曲家兼電腦工程師帕拉,把達文西的大作《最後的晚餐》(The Last Supper)畫上五線譜,麵包和手看作音符弄出來的。原本作出來的樂譜一彈,根本不成旋律。不過帕拉想到達文西擅長鏡文字這件事,於是他找來面鏡子,對著鏡中倒影重抄一次,結果居然彈出一首風格類似巴哈的曲子。後來這首被達文西藏在《最後的晚餐》裡的古曲,被命名為《上帝讚歌》。

莫札特《懺悔者的莊嚴晚禱》(KV1 339)

巴哈《上帝是我們堅固堡壘》(BWV-80)
(或譯作《神乃吾等之盾》)


《神劇》和《歌劇》一樣屬於大型聲樂套曲,兩者都有獨唱、合唱和樂團的演出。但不同點在於,著重於『神』字的《神劇》大多以聖經故事之類的宗教題材作為主題,採用世俗內容的神劇不是沒有,但數量極其稀少。

像海頓的《四季》以奧地利農民和大自然的生活為背景,認為四季的輪替與人們的生活,皆來自神的奇妙安排。雖是世俗的情節,但海頓卻巧妙的透過這一切,表達出一種『謝天』的虔誠意味。有人說,海頓的《四季》雖然聽起來完全不像宗教音樂,但卻又毫無疑問的是一部《神劇》。

海頓《四季》(Hob.XXl/3)

而《歌劇》多半取材自神話、英雄或愛情這一類的故事,雖然《歌劇》裡頭也有神祇的存在,但整體來說《歌劇》較偏向於『人』的層面。除此之外,改編自小說或戲劇的知名歌劇也不少,像世界十大歌劇當中的《茶花女》、《卡門》和《波希米亞人》都是從小說改編,而《費加洛婚禮》以及《塞維亞的理髮師》則改編自同名戲劇。

莫札特《費加洛婚禮》(KV1 492)

羅西尼《塞維亞的理髮師》(1816)
內附《威廉泰爾》序曲


威爾第《茶花女》(1853)

比才《卡門》(1875)

普契尼《波希米亞人》(1896)

此外《神劇》演出時,通常不使用戲服、舞台佈景或道具之類的東西,也沒有什麼舞台動作可言,也就是說,《神劇》的表現比較偏向聽覺的方面。但如果是《歌劇》的話,它屬於視聽結合的藝術,因此當然需要使用剛剛說的那些東西了,有時甚至還需要使用相當大型的佈景,或是比較奇特的道具。比如說威爾第的《阿依達》當年在演出時,還特意請考古學家來幫忙製作劇中的道具呢~

威爾第《阿依達》(1871)

在音樂史上最有名的三大神劇,是韓德爾的《彌賽亞》(Messiah,或譯作《救世主》)、海頓的《創世記》(Die Schopfung∕The Creation,或譯作《天地創造》)以及孟德爾頌的《以利亞》(Elias)。

韓德爾《彌賽亞》(HWV-56)

海頓《創世紀》

除了三大神劇之外,跟韓德爾同一個時代的巴哈,也曾寫過三首以《神劇》為名的作品,但這三首並不能說是真正意義上的《神劇》,而應該算是幾首《清唱劇》的連續演奏而已。

巴哈《復活節神劇》(BWV-249)

還有在《神劇》裡,有一類專門以耶穌受難為題材的,被特別稱作《受難神劇》或《受難曲》(P***ion),像巴哈用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故事(馬太福音26至27章)作為主題的《馬太受難曲》,就是其中的代表。

巴哈《馬太受難曲》(BWV-244)

這回的一開始,是交代上回舞事件的後續。不過祐一跟警察講的理由,竟然是『被生理時鐘壞掉的熊給襲擊了』。扯歸扯,不過事情也算是告一段落了。

接下來如在下所料的,進入了栞的路線。不過竟然安排祐一跟あゆ去醫院探病的時候遇到,在下雖然感覺這樣步調快了點,不過倒也還算符合她的狀況。

雖然開始了栞的路線,但這話同時也發生了黑漆漆的料理再現,以及秋子病倒的事件,對動畫播映當時,正忙著翻譯Kanon官方小說第五卷(あゆ篇)的在下來說,看到秋子像媽媽一樣,溫柔的摸著趴在自己身上睡著的あゆ時,在下真的有感動到,這可是あゆ路線的經典劇情啊~

想起栞超差的運動神經,感覺兩個人打雪仗,怎麼看都像是祐一在讓她。值得一提的是,這裡的插入歌是『Last Regrets』的改編曲,『Last Regrets X'mas floor style』。

這一話的步調快歸快,不過該交代的都有交代出來。可是祐一對栞告白的那一段,竟然被砍掉了!?

在下過去翻譯過一篇石原立也監督的訪談,他說過:「動畫裡實在不適合讓主角跟全部的女主角談戀愛,於是用不同於戀愛的『羈絆』來描寫這個部分。」

【翻譯】想深入點描寫女主角她們之間的關係性(京都版『Kanon』)

或許就是這個原因,才沒有在劇中演出祐一對栞告白的事,直接跳到香里晚上找祐一出去的事件。舞在本集一開始的那句話:「想要逃避眼前痛苦的人,就在祐一的身邊,希望你能幫助她。」似乎同時說到了姊妹兩人啊…

這一話的標題是『深夜裡的神劇』,在下一開始實在想不出來,《神劇》這個曲式跟這個悲哀姊妹愛之間,究竟有什麼關係。仔細想想,由於《神劇》普遍以宗教故事為主軸,所以有些大教堂會在聖誕節上演《神劇》,這應該是『Last Regrets X'mas floor style』那首改編曲,裡頭有『X'mas』這個字樣的原因,可是單單這一點,還釋無法解釋,《神劇》和這一話的劇情有什麼關聯。

後來在下去找了《神劇》這個曲式的原意,各位應該知道,很多古典樂名詞在過去,都是有不同於現代含意的『原意』在,比如說《巴洛克》的原意是『不規則的珍珠』、《序曲》的原意是『開場』、《賦格》的原意是『追逐』或『飛翔』、《安魂曲》的原意是『安息』、《夜曲》的原意是『夜晚』或『夜神』等等…

《神劇》在義大利文的原意是『祈禱』或『祈禱所』,看到這一點之後,在下立刻就想到了本話最後,香里找祐一出去的那件事。在下以前也曾在聖歌團裡待過一陣子,那段劇情給在下的感覺,真的很有近似於宗教氣息的象徵意味…



那時正是深夜,祐一所站的地方,路燈的光芒照出了雪花的影子。那片片飛舞而降的陰影,猶如悲哀的事實,正一點又一點的纏繞在祐一身上。而站在陰影之中的香里,落在她身上的,則換成了黯淡的純白結晶,彷彿是在影射香里因為害怕悲傷的分離,於是想要把原本的純白的內心,用那層陰影來掩飾,可是卻又無法真正的,把栞當作打從一開始就不存在一樣…

「那孩子…到底是為了什麼而出生的…」

香里最後的這句話,語氣感覺真的就像是在祈禱一樣,只差前面沒有加上『神啊…』或是『主啊…』之類的字而已,在下覺得也許這就是劇組為何在這話的標題,使用《神劇》這個曲式的原因吧…

此外在下還想到了另一件事,各位應該知道,Kanon的劇本是由麻枝准和久彌直樹兩人所作,麻枝負責舞和真琴,而久彌負責名雪、栞和あゆ。在日本的討論版上,兩人都有著超響亮的稱號,分別是『麻枝大魔王』和『至高神久彌』!

《神劇》是著重於『神』的大型聖樂,而從這一話開始,『大魔王』所作的故事告一段落,進入『至高神』所創造的篇章,或許這也是劇組在標題裡使用《神劇》的原因也說不定~

話說回來,在下既有翻譯屬於『至高神』這邊的あゆ篇官方小說,又有翻『大魔王』寫給觀鈴與神奈她們的親筆詩。專欄裡既有《神乃吾等之盾》,也有《惡魔的顫音》,那麼在下到底應該算是神與魔的哪一邊呢~?

===================================

第17話 「姉と妹の無言歌(リーダ・オーネ・ウォルテ) ~Lieder ohne worte~」

無言歌(Lieder ohne worte),是一個由孟德爾頌所創的曲式。如同字面上所說的,《無言歌》是沒有歌詞的歌曲。孟德爾頌將他寫的這些鋼琴小品稱作《無言歌》的用意是說,這些小曲不需藉助任何歌詞,單憑鋼琴的演奏就能表現出歌唱般的感覺。

孟德爾頌《無言歌集》(Op.19、30、38、53、62、67、85、102)

這一話可說完全都是栞的劇情了,祐一跟香里不吐槽之後,這個光榮的重責大任就輪到北川了。不管是佐祐理找祐一時的舉動,或是本話栞找祐一時的反應,還有之後看到あゆ時,那句『別對小學生出手』,都令人想大喊『GJ』啊~XD

每次看著栞要祐一把她當作普通女孩,在最後的時光裡,抓住那淡淡的幸福,在下就覺得一陣心痛。雖然這一話的女主角是栞,但あゆ還是佔了很大的重點。在祐一請她幫忙想禮物那時,雖然一開始的鯛魚燒頗為逗趣,不過最後也點出了關鍵:「有沒有什麼可以讓栞高興的事呢?」

除此之外,本話令在下感到耳目一新的,就是祐一上課時,老師唸的是日本文學家森鷗外的短篇小說《舞姬》。這真是太巧了,因為在下以前剛好有讀過這篇耶。《舞姬》跟《蝴蝶夫人》一樣,講述的都是一段異國的悲戀,這篇小說在日本極其出名,聽說日本中學的教科書裡,就有收錄這篇。

從《舞姬》的劇情來看,主角太田豐太郎為了自己的前途,拋棄了女主角愛麗絲。由於內心的愧疚,豐太郎茫然徘徊在寒冷的冬夜,因此大病了一場。在愛麗絲照顧他的時候,豐太郎的朋友相澤謙吉向愛麗絲托出了實情。無法承受這樣的背叛之下,愛麗絲竟然發瘋了,京都版Kanon引用的,正是這篇小說即將結束時,描述愛麗絲精神崩潰的那幾句話。京都這麼作,究竟有什麼用意呢?

《舞姬》的男女主角豐太郎和愛麗絲是一對戀人,依照原作劇情的話,或許該把他們作為祐一與栞的象徵。可是在京都版裡,由於刻意刪除了祐一的告白,硬是把祐一放在『哥哥』的地位,所以這個對應在此處應該不成立。

但如果把香里與栞對應到豐太郎與愛麗絲身上的話,雖然感覺有點百合,不過這樣在有些地方,似乎可以說得通喔。豐太郎與香里共同的關鍵字是『逃避』,豐太郎狠心拋棄了愛麗絲,但卻因為心中有愧,無法面對自己的決定,徘徊在寒冬夜晚的舉動,就是一種逃避的行為。因為他害怕見到愛麗絲,不敢向癡心的少女說出這無情的決定…

在飄雪的寒夜裡出門的香里,害怕的則是栞的時日無多。她雖然做出了『當作一開始,我就沒有什麼妹妹』的決定,但卻又害怕去面對自己真正的心意。香里一直避開栞,以及回家時對栞冷淡的態度,都可說是她的逃避。

《舞姬》當中,豐太郎的好友『相澤謙吉』和『相澤祐一』同姓。這兩個姓『相澤』的傢伙,似乎都扮演了讓人面對現實的角色。在小說裡,謙吉對豐太郎屢次伸出援手,但也是因為謙吉說出了豐太郎不敢向愛麗絲坦白的決定(這種事遲早會東窗事發的),讓豐太郎面對了負心的現實,以及這件事的後果…愛麗絲發瘋。所以在小說的最後,豐太郎說了:「嗚呼!如同相澤謙吉般的良友世上難尋,但我腦海中至今仍對他有一點點憎恨。」

祐一則讓香里面對了栞時日無多的事實,並在下一話費心請香里到栞的生日派對上,讓香里趁還有機會的時候,面對自己的真心。如果栞的故事最後跟《舞姬》一樣,來了一個『Bad Ending』的話,那麼香里日後會不會像豐太郎那樣,『對他有一點點憎恨』呢?這點在下就不得而知了…

至於愛麗絲與栞之間,又有什麼共通點呢?栞可沒發瘋啊。在說這點之前,各位請先回顧一下,京都版Kanon引用的那段:

『之後雖然愛麗絲沒再鬧事,但精神幾乎完全崩潰了,癡呆如幼兒。醫生說是由於精神過勞所引起的偏執病,沒有治癒的希望。』

在下覺得愛麗絲與栞的共同點,應該就是在於『沒有治癒的希望』這句話吧。其實在下一話,似乎還有一個共同點,在下就留到那時再說。關於《舞姫》的全文,由於在下手上剛好有,故將它轉貼到部落格上,如果各位有興趣的話不妨看看^^

森鷗外《舞姫》,京都版Kanon第17話引用文

《無言歌》乃是無詞之歌,意指不需任何歌詞,光靠樂器演奏就能表現出歌唱感的性格小品,而標題的『姊妹』指的無疑是香里與栞。

同樣是回家,但本話裡的兩個段落,卻有著巨大的對比,各位還記得嗎?祐一回家之後,あゆ跑過來跟他閒話家常,還有皮羅也跑過來湊熱鬧。換成香里回家時,栞雖然也跑過來,想和姊姊說幾句話,可是香里卻冷淡以對。

進去自己的房間後,香里一言不發的坐在地上。而襯托著那段劇情的,是一段充滿波折的鋼琴獨奏。雖然在那段音樂裡,香里是一言不發的,但在各位的心裡,香里的心情應該不言可喻才對。在下覺得劇組使用《無言歌》的用意,不外乎就是如此了吧…

===================================

第18話 「消え去りゆく緩徐楽章(アダージオ) ~adagio~」

慢板(adagio),日文譯作『緩徐』。這個字在義大利文的原意是『閒暇』,因此慢板的樂章在徐緩之中,往往帶著一種悠然的閒情,以及柔美的風格與悠揚動聽的旋律。像巴哈那首著名的『AIR』,就是古典樂中最具代表性的慢板之一。由於改編為小提琴獨奏曲時,只用了小提琴上最低音的G絃來演奏,因此又有著《G弦上的詠嘆調》這個封號。

巴哈四首管弦樂組曲(BWV-1066-1069)

幽影註:《G弦上的詠嘆調》出自巴哈四首管弦樂組曲中,第三首的第二樂章。

『慢板』這個音樂術語並不是一個曲式,而是一個速度記號。不過莫札特有幾首單樂章的鋼琴小品,由於沒有一個正式的名字和曲式,所以就直接用它的速度、調性與作品編號,作為它的名字。

莫札特B小調慢板(KV1 540)

不過除了輕快悠閒之外,『慢板』有時候也會沉鬱低緩,表達出一種凝重的莊嚴感,像『莊嚴的慢板』(簡稱『莊板』)就時常被作曲家運用在宗教音樂裡。比如說達文西藏在《最後的晚餐》裡的那首《上帝讚歌》,使用的就是這種低緩肅穆的慢板。除了宗教音樂之外,貝多芬著名的第八號鋼琴奏鳴曲《悲愴》裡,第一樂章就是用『莊板』開頭的喔~

達文西《最後的晚餐》&《上帝讚歌》

貝多芬三十二首鋼琴奏鳴曲,巴克豪斯演奏

這一話是栞路線的結尾,和原作劇情相比,幾個原創的部份,令在下感到滿有意思的。在原作跟官方小說的劇情裡,祐一只是跟栞一起去百花屋,合吃那個超誇張的『豪華綜合特級百匯』(jumbo mix parfait deluxe),然後名雪跟香里『湊巧』進來而已。

幽影註:有看過栞的官方小說就知道,是祐一偷偷傳紙條,叫名雪帶香里來的。

不過在京都版動畫裡,這裡卻變成了熱鬧的生日派對。雖然少了那個百匯,但卻多了一堆人來參加,而且祐一跟北川還即興表演了一段呢。在下當時也沒想到,北川在舞會上的那套衣服,竟然還有機會亮相耶~(笑)

祐一&北川

幽影註:那個很像七瀨的女學生在背景裡喔~^^

還有大家送栞的禮物,也都很有個人特色喔。不知道她們是不是說好了,竟然通通都送吃的。名雪跟秋子送手工草莓果醬,あゆ送鯛魚燒,而栞的同學送手工的司康餅。只有あゆ不是手工的耶,不過沒關係啦,總比送『圍棋』還是『黑漆漆的鯛魚燒』好吧~XD

看到香里承認栞是她妹妹的時候,感覺真的很溫馨。雖然這話是結尾,不過在下印象比較深刻的反而是前兩話。不過最後在夜晚的公園裡,栞的說起那段曾經想要自殺的回憶時,在下的印象也十分深刻,震撼度和原作相比,堪稱有過之而無不及。

在上一話的文章裡,在下說過愛麗絲與栞還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出在這段回想裡頭。還記得在栞打算自殺前,除了買美工刀之外,還買了一堆零食,暗示她的意志還不是很堅定,這可從象徵上看出,因為美工刀象徵割腕、傷害,零食卻是種食物。但零食是食物的同時,又會讓人聯想到非正餐與輕無可戀。它們既是相襯,也是相反。

栞:「這時我好像突然聽到了別人的笑聲…」

就在這段旁白式的獨語時,畫面背景上是一輪皎潔的月亮。看到這一幕,偶爾會用塔羅牌幫人占卜的在下,忍不住聯想到『月』這張牌。『月』是大阿爾塔斯的第十八號牌,而『不安』就是它最主要的象徵意味之一。

就像月圓之夜會讓狼人為之瘋狂,精神病容易在滿月時發作一樣,月亮往往象徵著癲狂、神經質等精神方面的問題。除此之外,舞在面對『魔物』時,蒼涼的月光也常是畫面的一部分,這點似乎也隱約暗示了,她深信著當年那段謊言的執念。

遭到愛人拋棄的愛麗絲,萬念俱灰之下發瘋了。而栞則是因為自己的不治之症,而覺生無可戀的想要自殺。在下認為希望的失去,就是愛麗絲與栞的第二個共同點。出現在這裡的月亮,和あゆ的笑聲產生既強烈又諷刺的對比。如栞所說的:「本來應該是因為笑得眼淚流個不停,卻發現自己是因為悲傷才哭個不停,就在我這樣笑了一會兒後,就無法再割腕了。」

在本話的最後,在下終於解開了一個謎團。各位在看京都版第一話時,不是有人大喊說,咖啡怎麼不見了嗎?在下終於找到了,原來這瓶咖啡,被編劇從第一話乾坤大挪移到這一話啦~

北國咖啡

本話標題裡的『消逝』,指的無疑是栞的退場。而在古典音樂裡,風格變化多端的慢板樂章,可能柔美流暢,也可能悠揚動聽,更有可能低緩沉鬱。祐一與栞在平凡中帶著一絲傷感的日常,就像莫札特的《b小調慢板》一樣,有時沉鬱凝重,有時輕柔流暢,有時更在安詳靜謐中,蘊含了莫名的陰影…

此外在《交響曲》這些多樂章器樂曲裡,慢板樂章有時也會作為醞釀最終高潮之用。也許這些特性,就是編劇為何在栞退場的這一話,使用這個速度術語的原因吧…

===================================

第19話 「ふれあいの練習曲(エチュード) ~etude~」

練習曲(etude),它最早的創作目的跟《小奏鳴曲》一樣,主要是為了讓器樂或聲樂的學習者,用來練習所寫的曲目。由於這些《練習曲》大多是為了學習上的某個問題而寫的,所以在音樂的表現上,就不見得會有優美或悅耳的感覺了。像是克萊門蒂、徹爾尼和布格繆勒的《練習曲》,都算是這種較早期的《練習曲》。

克萊門蒂《朝聖進階》

徹爾尼30首練習曲(Op.849)

布格繆勒《25首鋼琴進階練習曲》(Op.100)

有點好玩的是,聖桑在《動物狂歡節》的那首《鋼琴師》裡,就用了徹爾尼一首《練習曲》的旋律反覆演奏,諷刺鋼琴學生這種『動物』在徹爾尼的折磨下,不得不反覆彈奏這些單調乏味的音階,是件多麼可憐的事~XD

聖桑《動物狂歡節》

進入19世紀浪漫樂派的時代後,由於蕭邦和李斯特這些鋼琴大師的改良,將困難的技巧和高度的藝術性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寫出不但適合練習琴技,而且還適合在音樂會上演奏的嶄新《練習曲》!像蕭邦的二十七首練習曲,李斯特十二首超技練習曲和六首帕格尼尼大練習曲,都屬這類《練習曲》的代表作。

蕭邦二十七首練習曲(Op.10、Op.25&Trois Nouvelles)

李斯特12首超技練習曲(S-139)

李斯特六首帕格尼尼大練習曲(S-141)

此外因為大多人左手比右手弱,因此有些作曲家會寫專為左手練習使用的練習曲,像徹爾尼就寫過。《左手練習曲》後來也像普通《練習曲》一樣,發展成兼顧了練習和藝術的目的樂曲,像聖桑的六首左手練習曲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聖桑六首左手練習曲(Op.135)

本話一開始祐一的夢,講到了劇情至為關鍵的『願望』,而あゆ也許下了第一個願望。在あゆ篇官方小說裡,這是第三章的劇情,而那一章的標題就叫做『第一個約定』。

在夢結束後,先用祐一跟あゆ的對話,交代了栞篇的後續發展(住院去了),然後進入京都原創劇情,名雪的田徑大賽!原作遊戲裡講的都是練習的事情,雖然似乎有提到一點點比賽的事,但卻沒有直接寫到比賽那裡去。在這一話裡頭,各位總算能看到名雪練習的成果了~(名雪是田徑隊隊長喔)

優勝外加破紀錄!

啊~!這難道就是本話標題裡,使用《練習曲》的原因嗎!?

在慶功宴之後,名雪跟祐一的那段對話裡,在下一眼就看出來,那個名雪小時候喜歡的男生,是在說誰了。不過有句話出現在這裡,讓在下有種《不協和音》的感覺…

名雪:「不管是那時候還是現在,那個男生喜歡的女生,一定還是只有那個人而已。」

這句話如果放在あゆ篇的話,在下當然不會說什麼。但問題是,前面已經有真琴、舞和栞了耶。就算名雪不清楚舞的事情好了,可是真琴和栞的事情,名雪不可能不知道吧~

雖然說這是要重現原作劇情沒錯,不過由於動畫和遊戲之間,結構上一些根本性的差異,這句話要是出現在這裡的話,在下總覺得不太適合…

慶功宴之後,祐一打算送個東西給名雪,結果她竟然選了一個紅色的玻璃珠。在原作裡頭,這顆紅色玻璃珠代表正式進入名雪路線,所以也算是個名雪的關鍵劇情了。

這顆珠子巧妙的對應了本話最後,祐一與あゆ接吻時的那顆淚珠。名雪把珠子放在眼前,透過它來看著世界,而後面那一幕則是畫面前的觀眾,透過淚珠來看四周的景象。

這一話的標題裡的『接觸』,到底有甚麼用意呢?在下覺得這或許是在暗示各位,本話已經開始接觸到故事的核心了吧。別忘了石原監督不是說過,作到讓人意識到這是個愛情故事,也是動畫製作時的目標之一嗎?

===================================

第20話 「別れの夜想曲 ~nocturn~」

夜曲(英:Nocturn,法:Nocturne,義:Nocturno),語源來自拉丁語的『Nox』,有『夜晚』或是『夜神』之類的涵義。這個曲式在日文譯作《夜想曲》,而中文雖然一般譯作《夜曲》,但《夜想曲》這個譯名也有人在用。

簡單來說,《夜曲》是指形式自由、格調高雅且充滿浪漫氣息的器樂短曲,這種曲式的創始人,一般認為是英國作曲家約翰‧費爾德(John Field,1782-1837),不過《夜曲》的發揚光大,卻是在蕭邦的手上。

蕭邦二十一首夜曲

一生寫了二十一首《夜曲》的蕭邦,用卓越的天賦巧妙的賦予了《夜曲》新的生命力,超越了費爾德原本鄉間牧歌式的《夜曲》。由於蕭邦提升了《夜曲》的藝術價值,不僅讓許多人喜歡上這個曲式,也讓後世有更多作曲家創作這個曲式的音樂,比如說弗瑞就寫了十三首夜曲。

弗瑞十三首夜曲

除了作為單曲之外,《夜曲》也可以是《組曲》等多樂章樂曲的一部分,像比才的《兒童遊戲》和孟德爾頌的《仲夏夜之夢》裡,都有名為《夜曲》的樂章。

比才《兒童遊戲》(Op.22)

孟德爾頌《仲夏夜之夢》(Op.61)

這回一開始,接著上回接吻的劇情,這兩位可是生動的向大家表演了,什麼叫做『大膽之間的害羞』吶~XD

這回的前半段真的是一段,該怎麼說呢?既幸福又好玩的時光呢,而且也聊到あゆ那句自稱詞『ボク』的事情了。不管是在遊戲、動畫,還是小說或作者的同人裡,『ボク』和『嗚咕』這兩個詞,都是あゆ的招牌名句呢。(笑)

由於Kanon五本官方小說裡,在下動手翻譯的正好是最後的あゆ篇,所以在下不得不說一句,あゆ的劇情衝太快了!上一話劇情對應的還是官方小說第三章『第一個約定』,這一話就跳到官方小說第六章『第二個秘密』裡了!不過劇情這樣一下子從三跳到六,在下還是覺得太快了,簡直就是在趕戲嘛。除了あゆ之外,名雪的劇情也悄悄的在發展著,比如說早上可以早起,還有沒在上課時打瞌睡,都是非常明顯的改變。

這一集那『第二個秘密』只講前半截,後半段則賣個關子留到下一話再講。因為原作劇情裡,其實是在あゆ消失之後,祐一才回憶起那段記憶,並且拉人手去挖東西的。編劇大概是為了播映時間的考量,才硬生生把這段夢境切成兩半的。

只是有棵樹被砍掉了…

就在秋子這句話之後,祐一依約和あゆ一起去她的學校看,同時也看到了秋子話裡,那棵被砍掉的大樹了。雖然在下說過趕戲,不過在這裡還是既震憾又忠實的,表現出あゆ看到背包內空空如也時,那種難以用言語形容的巨大打擊。

《夜曲》跟《小夜曲》一樣,都是適合在夜間欣賞的音樂。雖然名字很像,但兩者並不像《奏鳴曲》與《小奏鳴曲》那樣,具有曲式發展上的關係。不過在劇情上,『夜』卻成了兩者之間的共通點。標題出現《小夜曲》的第五話,以及現在這一話,都有和『夜』這個關鍵字有所關連的劇情。而『別離』的話,指的當然是這話最後あゆ的消失了…

幽影註:如果是用《夜想曲》這個譯名的話,那麼除了『夜』之外,似乎還對應了這一話的『回想』。

在這話裡頭,前半段的晚上還是幸福的,到後半段的夜晚,劇情卻一下子出現劇烈的衝擊。記得在一部電影裡,同一首蕭邦的《夜曲》出現在兩個地方,第一個是一家和樂融融時女主人彈的,接下來再次出現時,雖然是同一人彈同一曲,但那個家卻已經分崩離析。隨著同樣悠揚的琴聲,她回憶起過去的歡樂時光,但同時也將殘酷的現實襯托的更加悲哀。

在這話裡頭,同樣是夜晚,但前半段的幸福與後半段的別離相對照之下,有著強烈而明顯的對比。這不就跟那部電影一樣,在相同的旋律之中,過去幸福的時光,將殘酷的現實襯托的更加悲哀嗎?在下覺得這應該就是《夜曲》出現在這裡的用意吧…

===================================

第21話 「君のいない輪舞曲(ロンド) ~ronde~」

輪旋曲(Rondo or Rondeau)或叫《迴旋曲》,這兩個譯名都有不少人用。《輪旋曲》的結構上,首先要有一個每隔一段時間,就反覆出現一次的主題,而在主題與主題之間插入幾個副題,造成對比的效果。

打個比方,我們先用A來表示《輪旋曲》的主題樂段,而B、C、D則是副題,那麼這首《輪旋曲》的結構就像『A→B→A→C→A→D→A…』這樣,A每隔一段時間就出現一次,而B、C、D就夾在A與A之間。

《輪旋曲》可以自己單獨一曲,不過它更常出現在多樂章器樂曲的樂段之中,像貝多芬的五首鋼琴協奏曲裡,五首全部都有使用《輪旋曲》的樂章,此外在貝多芬三十二首鋼琴奏鳴曲裡頭,也時常可以看到《輪旋曲》式的樂章。

貝多芬五首鋼琴協奏曲,肯普夫&范肯培+柏林愛樂演奏

貝多芬三十二首鋼琴奏鳴曲,巴克豪斯演奏

這裡一開始的夢境,就是在下上一話提到的,『第二個秘密』的後半截。祐一回憶起あゆ的第二個願望是什麼,而且也在夢中知道,當年在觀賞步道,把天使娃娃埋起來的事情。

あゆ:「人家只要實現兩個願望就可以了,所以剩下的一個,要留給將來的自己…或許也可以為了其他人…然後把願望送給他喔。」

劇情中至為關鍵的『願望』與『奇蹟』…

接下來就是挖東西的劇情了,有個小地方官方小說裡有,但是京都版似乎沒做出來,就是祐一跟あゆ在商店街找的時候,あゆ說要用『人海戰術』,那時祐一還不以為意。然後在找名雪、北川和香里去挖娃娃時,祐一在心裡自言自語說:「沒錯,要用人海戰術。」

雖然這只是個小地方,不過沒有做出這裡,在下還是覺得有點可惜。此外京都版跟官方小說之間還有一個不同處,在於官方小說裡,香里有幫忙,但在京都版因為去醫院照顧栞的關係,所以缺席了。不過由北川挖到娃娃這件事,倒是每個版本都一樣就是了。

在第17話上課時,老師唸的是森鷗外的《舞姬》,可是這回竟然講起了量子力學理論『薛丁格的貓』!?《舞姬》的話因為既有名又常見(有本事進日本中學課本的文章耶),在下以前就讀過,所以可以跟各位講那一大串,至於這隻貓的話,在下就無能為力了。或許是編劇想跟玩過遊戲的人說,遊戲裡的不同路線就像是『平行宇宙』那樣,改編為動畫的話,有些地方無法兼顧吧。(幽影:這算求饒嗎?)

薛丁格的貓,京都版Kanon第21話引用

由於在下也有翻譯ONE的關係,這一段劇情找回天使娃娃的劇情,又是一個祐一與城島司(祐一的人設原型)之間的共通點。各位知道嗎?在ONE廣播劇裡,詩子、司和小茜三人合撐一把傘,結果因為詩子跟司的關係,害小茜最喜歡的傘掉到河裡。

事後司竟然跳進河裡,賭命幫小茜找回了那把傘。『找回重要的東西』這一點,算是祐一與司之間,很大的一個共同點。說起來祐一與司這兩個傢伙,有時候都滿鑽牛角尖的,所以司才會在最後被拉進『永遠的世界』,在小茜的面前消失…

除了あゆ的劇情之外,名雪的故事在這話也佔了相當的比重。不過有件是在下不得不說,就是在名雪的官方小說裡,一起唸書本來是祐一跟名雪發展感情的劇情,可是在這裡除了把準備考試改成寫作業之外,劇情還變成了名雪是故意找祐一,想藉此幫他打氣。編劇這麼一改,在下總覺得有犧牲了名雪的感覺。還有祐一啊,『謝謝』應該要當面說才對吧~

除此之外,祐一對名雪的記憶也開始甦醒,看到名雪用自己送她的玻璃珠,修好壞掉的雪兔之後,祐一也終於回憶起七年前,自己即將離開時,弄壞名雪做給他的那隻雪兔的事情。

這一話最後是秋子的車禍事件,震撼度遠超過只有文字敘述的原作遊戲。很諷刺的是,前半段祐一提到舞的事情時,名雪聽到母親和女孩一起融洽地生活著之後,才剛說『總覺得跟我家好像』,後面秋子就出車禍了。而且在在車禍發生前,秋子對小孩子的關心,恰恰增加了和後面那場車禍的對比。而破碎的蛋糕,彷彿也呼應了之前那壞掉的雪兔,這種種的對應與反差,都拉大了戲劇性的張力,而這一話就在名雪錯愕的神情中結束了…

值得耐人尋味的是,這集本來還是名雪幫祐一打氣的,下集就變成名雪要靠祐一支持了,這個轉折也太大了點。就在下的感覺來說,這一話跟上一話趕戲的傾向都頗明顯。從19話到最終話共六話的時間,要把名雪跟あゆ的路線演完,外加真琴以外四個人的『終章』(True Ending),果然還是勉強了點。

這回標題的『沒有你的輪旋曲』,在下覺得比較直接,因為《輪旋曲》本來就不是很複雜的曲式。依照《輪旋曲》的手法,有個主題會一再出現,對照本話的劇情。在下認為這個主題應該就是『失去重要的人』吧,而標題當中的『沒有你』,指的應該也是這個了。至於穿插在主題中的副題,似乎就是名雪對祐一的關心,以及他的回憶了吧…

===================================

第22話 「追想の交響楽(シンフォニー) ~symphony~」

交響曲(Sinfonia or Symphony)或叫交響樂,這個詞據說源自古法語,在巴洛克時代的原意是集合的聲音或旋律。以今日的定義來說,它代表一種大型的管弦樂作品,和《歌劇》並列為古典樂最最重要的兩個曲式。簡單來說,《交響曲》是《奏鳴曲》的一種擴大變奏,在創作時一樣使用『呈示-發展-再現』的原則。

雖然最早在文藝復興時期,就已經有《交響曲》這個詞了,但那個時候的《交響曲》跟我們現在所謂的《交響曲》,有著非常大的差距。

從文藝復興時期到巴哈、韓德爾的時代,這種古早的《交響曲》,其實還沒有一個特定的形式,當時《交響曲》這個詞,只是在說這首曲子不是聲樂曲而已。

還有巴哈的一首清唱劇《基督躺在死亡的枷鎖上》,裡頭就有出現像這樣的《交響曲》。此外也有人把這種古早《交響曲》,稱作《小交響曲》就是了。

巴哈《基督躺在死亡的枷鎖上》(BWV-4)

除了巴哈的作品之外,在韓德爾的《彌賽亞》裡,也有一首名為《田園交響曲》(Pastoral Symphony)的器樂短曲,也是屬於這種性質的《交響曲》。

韓德爾《彌賽亞》(HWV-56)

後來到了海頓與莫札特的時代,最早的『快板-慢板-快板』三樂章《交響曲》開始出現在樂壇上。莫札特16歲時寫的三首嬉遊曲(K.136-138),就因為接近這種三樂章《交響曲》的風格,因此又被稱作《薩爾茲堡交響曲》。

D大調嬉遊曲(KV1 136)

降B大調嬉遊曲(KV1 137)

F大調嬉遊曲(KV1 138)

今日我們熟知的《交響曲》,是由海頓和莫札特的努力而形成。在他們的作品中,同時看的到早期的三樂章《交響曲》和較接近現代的四樂章《交響曲》,但他們後來致力創作的,都是四樂章形式的《交響曲》。

海頓G大調第94號《驚愕交響曲》

莫札特g小調第25號交響曲(KV1 183)

自此之後每位作曲家,都把寫《交響曲》視為巨大的挑戰,而且在創作的時候,往往也加入了自己的特色,比如說《交響曲》的改革者貝多芬,就將《詼諧曲》給帶進了《交響曲》之中,而且在晚年所寫的貝九,還破天荒的將人聲給納進了交響曲裡,激發出更高層次的境界。

貝多芬九大交響曲,卡拉揚指揮(50年代版)

貝多芬九大交響曲,卡拉揚指揮(影片)

李斯特《鋼琴版貝多芬九大交響曲》(S-464)

由於貝多芬的改革,讓後世的《交響曲》展現出更加多樣的風貌,像柴可夫斯基的第六號交響曲《悲愴》,就改變了以往盛大結尾的慣用手法,使用了悲傷的終樂章收場。

b小調第六號交響曲(Sym No.6,Op.74)《悲愴》

這一話基本上延續了上一話,秋子車禍事件的後續發展。在前往醫院的路上,車子居然還經過了車禍現場。感覺這樣處理,有點對名雪落井下石的感覺。這回不管是名雪眼睛睜大大的,看著車禍現場那個碎掉的蛋糕,還是自己一個人躲在屋子裡自責,都讓在下感到十分心痛。

名雪:「之前再次相逢的時候…我其實很怕見到祐一的唷,想說『他會不會把我的名字給忘了』…」

在名雪房裡,同樣的一句『大騙子』又出現了,可是涵義卻和過去幾次大為不同。在『大騙子』之後的這幾句話,雖然在遊戲本篇和官方小說裡都沒有,但卻十分貼切的符合了『first snow』裡,名雪的心情。由於在下翻譯過『SEVEN PIECE』觀後感和其中幾篇文章,所以在下一直覺得,京都版Kanon的劇組,應該也看過『SEVEN PIECE』才對。

『SEVEN PIECE』觀後感

幽影註:『first snow』收錄於『SEVEN PIECE』中,在下有翻譯

祐一:「下次來的時候,我介紹我表妹給妳認識吧,妳一定可以跟她相處得很愉快的。」

除此之外,祐一在回憶中的這句話,隱隱呼應了第11話裡,名雪說的:「而且我覺得,我一定可以跟あゆ成為很好的朋友的。」以及『SEVEN PIECE』中,一篇名為『夏日』的同人裡,秋子的好友說過的:「同一個學年耶~她們一定會跟我們一樣,變成好朋友的!」

真不知道是劇組有心還是無意,第11話裡頭的東西,竟然可以隱約對應到第22話去。由於祐一恰好在這時想起七年前,發生在あゆ身上的事情,於是麻煩剛好在門口遇到的北川照顧名雪之後,帶著天使娃娃和翅膀背包,一個人往約定的地方衝了過去!

司跟祐一共通的那種『豁出去』的態度,在此處堪稱是表露無遺。司的話是為了找回茜的雨傘,冒著風雨跳進水流湍急的河裡。而祐一則是找回娃娃後,為了當年的約定,不顧風雪往山上狂奔,各位可千萬別學他們啊…

幽影註:附帶補充一點,茜跟あゆ的路線都是久彌寫的~



就在祐一失去意識時,真琴突然出現了?接著出現了一團白光!?這一段可真是京都版的原創劇情裡,最令人不可思議的一段,就連在下這個翻譯過小說跟裡設定同人誌,甚至還做過劇情書的人,都會覺得意外呢~



失去意識的祐一,做了一個自己把那個紅色髮箍送給あゆ的夢。引用一小段官方小說的內容,這不是過去的記憶,只是祐一的心所做出的假象…一個男孩送禮物給初戀的女孩…女孩也露出滿臉的笑容收下禮物…如此悲傷的假象…

然而那時的祐一,比起現實還是選擇了虛幻。將悲傷的現實鎖在內心深處,選擇了能夠安心接受的虛幻情景。為了避免弱小的心靈崩潰…為了避免…珍貴的回憶被傷害…

本集的標題為『追憶的交響曲』,和第八話『追憶的幻想曲』一樣擁有『追憶』這個關鍵字。這兩話最大的共通點,就是在於祐一腦海中的記憶,都冷不防的甦醒了。而且祐一回憶起來的地方,也都是劇情裡至為關鍵的部分,『澤渡真琴』的由來和あゆ落樹的事件。真琴的出現,也許就是劇組對各位的暗示吧,因為下一話出現的就是…

使用『追憶』的理由是這樣,那《交響曲》呢?為何劇組在這裡用了這個曲式呢?《交響曲》是《奏鳴曲》的擴大變奏,堪稱是個集古典樂之大成的經典曲式。

祐一在這話當中,找回了所有過去被他遺忘的記憶。如果祐一每一縷的回憶,像是一段段旋律在他腦海中迴響的話,這不就有如《交響曲》在巴洛克時代的原意,『集合的旋律』了嗎?

===================================

第23話 「茜色の終曲(フィナーレ) ~finale~」

終曲(finale),與《前奏曲》或是《序曲》相對,意指多樂章樂曲的最後一個樂章,或是《歌劇》的最後一曲。像是莫札特的《魔笛》、海頓的《驚愕交響曲》、貝多芬的《英雄交響曲》、孟德爾頌的《仲夏夜之夢》和柴可夫斯基的《天鵝湖》,在最後的樂章或唱段,都標上了《終曲》的字樣。

莫札特《魔笛》(KV1 620)
附:《費加洛婚禮》(K.492)序曲、貝多芬《魔笛》主題變奏曲(WoO46)


海頓G大調第94號《驚愕交響曲》

貝多芬九大交響曲,卡拉揚指揮(50年代版)

孟德爾頌《仲夏夜之夢》(Op.61)

柴可夫斯基《芭蕾‧天鵝湖》(Op.20)

雖然《終曲》代表這篇作品的結束,但古典樂裡也沒有強制規定,最後一曲一定要特意冠上《終曲》的字樣。在曲式的地位上,《終曲》似乎比較不如《前奏曲》或《序曲》,而且它似乎也沒有發展成一個獨立曲式,只是代表這是這篇作品的最後一曲而已…

這一話是進入『終章』(True Ending)前的最後一段劇情,名雪跟あゆ的劇情直到最後,都是一同進行的。就連進入『終章』前的劇情,也都出現在同一集裡頭。由於名雪和あゆ的劇情,打從原作遊戲的相沖度就很大,偏向一邊的話就不免要犧牲另一邊,所以劇組這麼作,應該也是不得不為之舉。

感覺這一話交錯著感傷與溫馨,以及一絲絲的意外。感傷與溫馨不用提,那一絲絲的意外嘛,當然就是這號人物了~

澤渡家的大姐姐真琴

在下真的沒想到,祐一小時後憧憬的那位大姐姐真琴,竟然會在動畫裡頭登場,而上一集的白光竟然是車燈。也沒想到原作裡,只有在對話中提到幾句的人物,竟然有機會出場。

大姐姐真琴:「在嚴寒的孕育下長大的樹,才會長得堅強而結實。人類也是一樣,經歷煩惱跟痛苦,才能變得堅強與溫柔,不是嗎?」

紗江子老師:「雨水孕育生命,雨水意味著春天的到來,一切重要的生命成長都離不開雨水,所以下雨天也不是壞事呢。對人們來說也一樣,悲傷的眼淚並不是絕望,它一定會在背後,孕育著充滿溫暖的微笑、灌注嶄新的希望。」

大姐姐真琴的這幾句話,讓在下想到了ONE的紗江子老師。在ONE的劇情裡頭,紗江子老師正是司(祐一人設原型)所憧憬的對象。要是知道這段秘辛的人,應該會很感動吧。因為這雖然不是原作的劇情,但在下覺得距離原作者的想法,應該也不會差太遠才對~




除了配音一樣是飯塚雅弓小姐之外,大姐姐真琴的家裡,真的有很多讓在下想到小狐狸真琴的東西呢。比方說便條紙的圖案是狐狸與葡萄,綁了鈴鐺的鑰匙,還有冰箱裡放的是肉包…不過除了肉包,在下好像還在肉包右邊看到了…觀鈴在喝的那個『黏稠濃厚的桃子味』!?大姐姐真琴也喜歡喝這個啊…?

經過大姐姐真琴的開導之後,打起精神的祐一出門了。在這裡用『Last Regrets』當作插入歌,配著一幕幕的回想,感覺格外的動人。感傷的旋律襯托著感傷的言語:「…不是打過勾勾了嗎?」

劇情後半一開始,祐一做了一個夢。夢中虛幻的日常裡,有著和あゆ一同生活的每日,還有あゆ向秋子學怎麼烤餅乾的事。幸福的幻影,將悲哀的事實襯托的更加哀傷…

夢醒之後,あゆ出現在祐一面前向他道別…

京都版播映當時,在下正忙著翻譯Kanon官方小說第五卷(あゆ篇),所以對あゆ消失的那一幕,真的格外有感覺。最後道別的這一幕,即使在下已經看過好幾個版本了,但卻還是一陣鼻酸,因為又一次勾起了心中的感動。不知道在哪裡聽過一句話,有哭沒有哭不是重點,重點是那份感動,有沒有傳到你的心裡。

あゆ的事情告一段落之後,祐一回到車站前,那個熟悉的長椅上,坐著等名雪。而名雪也打起了精神,找到在外頭東奔西跑了一整天的祐一了。(從鎮上跑去那棵樹再跑回來,距離應該不短…)

同樣一句『即使你請我吃草莓聖代我也不原諒你』出現在這裡,傳達的又是另一種不同的含意了。本話的標題是『茜色的終曲』,『茜色』意指黃昏時天空的深紅色,出現在這裡的用意是什麼,在下應該不需要解釋了吧。除此之外,知道那段秘辛的在下,卻也不禁會想,這會不會也同時暗示了,這段劇情隱約呼應了ONE裡,茜的廣播劇內容呢…?

而《終曲》的話,代表的是結束。有人覺得奇怪,明明這話已經在標題打上《終曲》了,還可以有下一回收尾叫『Kanon』。不過在下到不覺得奇怪。雖然在原作遊戲的劇情裡,這裡的劇情還不是『終章』(True Ending),但只要接觸過原作劇情的話就知道,遊戲當中的『終章』,代表的其實都是一個新的開始。

結束,以及新的開始…

理由應該就是如此。這裡出現的《終曲》,正意味了過去種種的告一段落,並準備迎接一個新的開始,就像在下部落格的那段話:『所有一切的開始,不過都只是一段延續。』這個開始,同樣也是過去的延續。找回了『過去』的祐一與あゆ,在這一話之後等待著他們的,也將會是新的開始~!

===================================

最終話 「夢の果ての追復曲(カノン) ~kanon~」

《卡農》(德:kanon,英:Canon),它在古法語的原意是『依靠』,也有人翻作『規律』,在英文裡還有『圭臬』或『典範』的引申含意。(例:莎士比亞是英國文學的典範)

標題上的《追復曲》是日本的譯名,但日本也有很多人直接用片假名《カノン》來稱呼它。而在中文方面,它一般被譯作《卡農曲》或簡稱為《卡農》,此外《輪唱曲》也是《卡農》的一種。

《卡農》跟《賦格》都只是復調音樂的固定創作形式,而不是一種曲式。在古典音樂史上,帕海貝爾的《卡農》可說是數字低音時代,復調音樂最有名的代表作了,被後世譽為『人類理性在音樂上的代表作』。美國太空總署還將這首《卡農》刻在金唱片上送往宇宙,作為代表人類文明成就的不朽之音。由於它的廣受歡迎,除了在許多電影、卡通或廣告聽到的《卡農》之外,後世也有許多作曲家將《卡農》的旋律放進作品裡,以聖菲利浦少年合唱團為例,他們除了《聖歌卡農》之外,在著名的聖歌《此乃神之聖殿》裡,也聽的到《卡農》的旋律喔~

帕海貝爾《卡農》

在此要跟各位補充一下,所謂的數字低音(B***o Continuo,或譯作『通奏低音』)並不是一種樂器,而是指一種作曲手法。巴洛克時期不管是聲樂曲、合奏曲還是重奏曲,習慣上都是用風琴、大鍵琴或魯特琴等奏出和聲,或是由大提琴和低音管來演奏低音聲部。因此在寫樂譜的時候,作曲家就會在這些低音聲部上面,用數字或記號來標示,這些低音聲部的上面應該奏出什麼樣的和聲。

以帕海貝爾的《卡農》為例,這首曲子共有四個聲部。以弦樂四重奏的演奏方式來說,它使用了三把小提琴和一把大提琴來演奏,而大提琴的聲部就是《卡農》的數字低音。大調、小調這些調性的系統,就是從數字低音發展出來的。

《卡農》除了單獨一曲之外,也可以搭配其他作品,比如說帕海貝爾的《卡農》在一開始,是有吉格舞曲伴隨的,只是現在已經很少演奏那個部分而已。還有《卡農》跟《賦格》一樣,都可以作為多樂章器樂曲當中,那些樂段的創作手法。比如說巴哈的D小調雙小提琴協奏曲,或是他的許多清唱劇裡,都同時使用了《卡農》與《賦格》的手法。

巴哈D小調雙小提琴協奏曲(BWV-1043)

巴哈《上帝是我們堅固堡壘》(BWV-80)
(或譯作《神乃吾等之盾》)


最終話一開始,是一段十分悠揚的旋律。雖然乍聽之下,那股悠揚讓在下想到了巴哈那首著名的『AIR』。巴哈的『AIR』又稱《G弦上的詠嘆調》(Air on the G string),是巴哈全四首管絃樂組曲中最著名的樂章,以旋律的悠揚動聽而聞名於世,被譽為不輸帕海貝爾《卡農》的經典小品名曲。

巴哈四首管弦樂組曲(BWV-1066-1069)

但後來聽第二遍的時候,在下發現一點不對勁了。『AIR』的特徵在於悠揚之中帶著一絲傷感,出現在EVA和《大逃殺》電影版的時候,傷感中彷彿暗示著即將來到的悲劇。在Key社的同名作品《AIR》的片頭曲『鳥之詩』和片尾曲『Farewell song』裡,隱約也有著悠揚中帶著傷感的特性,或許這就是《AIR》之所以要叫作《AIR》的原因吧。

不對勁的地方在於,京都版Kanon最終話開頭的那段旋律,悠揚歸悠揚,可是卻少了那絲傷感,再仔細聽一遍之後,在下才恍然大悟,原來這是名雪的配樂,《雪之少女》的慢節奏版啊!有興趣的人不妨拿影片出來回味一下,然後再聽聽《G弦上的詠嘆調》,印證一下在下所說的吧。此外EVA的那篇專欄裡,《G弦上的詠嘆調》和《卡農》都有介紹到。要是喜歡這兩首經典小品的話,推薦各位也看看那篇吧~

《新世紀福音戰士》之音-補完

言歸正傳,各位還記得帕海貝爾的《卡農》,第一次出現在劇中第14話時,佐祐理學姐對祐一說的那番話嗎?

佐祐理:「它叫《卡農》,帕海貝爾的《卡農》。不斷地重複著同樣的旋律,和弦逐漸豐富,形成美麗的呼應。就像這首曲子一樣,過著乍看是不斷重複的日子。但如果能逐漸有所改變的話,就好了呢。」

就在《卡農》又一次出現的最終話,漂亮的詮釋了這幾句話,同時也藉著栞與祐一的對話,告訴我們あゆ許下的最後一個願望是什麼。就在這一話裡頭,懷念的鬧鐘與賴床再現,祐一跟名雪也像一開始那樣,為了不遲到而跑步上學。不過編劇竟然到最後一話,才提到香里吃過謎之果醬這件事。(笑)

到學校之後,遇到了要重讀一年級的栞,這下那位送她手工司康餅的同學,就變成她學姊了,一直忍耐著的淚水,終於在祐一的面前決堤了。而在頂樓,祐一、舞與佐祐理鋪著野餐布吃午餐的情景也再現,只不過這兩位也要多留一年才能畢業了~

前半段的最後,在播著《卡農》的咖啡廳裡,秋子向本來以為あゆ已經不在人世的祐一,說出了あゆ的去向。至於秋子為什麼知道あゆ躺在醫院的問題,答案請看在下翻譯的『SEVEN PIECE』觀後感,在下就不再重複一遍了~

『SEVEN PIECE』觀後感

附帶一提,原作跟官方小說的話,是一進入終章,秋子就在吃飯的時候,跟祐一說七年前從大樹上摔下來的女孩,在醫院裡昏迷七年之後,今天早上突然醒來的事情。而在京都版,祐一看到あゆ躺在醫院之後,過了一年あゆ才醒來。和原作劇情相較之下,感覺比較京都版比較沒有那麼突兀。

曾經只是奢望的平凡日常,又一次的回到了身邊。彷彿什麼也沒變,又彷彿悄悄的多了點什麼。到了後半段就是祐一他們,照顧昏迷在醫院裡的あゆ了。突然想到京都版裡,あゆ、栞、舞、佐祐理和秋子都住過院,這點也頗神奇的。

藉由舞的提示,祐一找回了當年沒有送出去的禮物,完成了跟あゆ的約定。這段獨白在官方小說裡,搭配的其實是京都版第22話最後那段的,不過編劇卻把它移到了這裡。雖然有所變更,但卻也無損這一幕的動人心弦。

「我們走吧。」

在不知道是現實還是夢境的長椅前,祐一穿著明顯不合體形的大外套,將禮物送給了あゆ,而祐一最後那句:「我們走吧。」似乎隱喻了向夢境的告別。

靜止的回憶,再度開始緩緩地流動

隨著あゆ的『終章』,Kanon這個感人的故事,也告了一段落。最終話的劇情,理所當然是名雪、栞、舞和あゆ四人的『終章』。小狐狸真琴的『終章』,在第十話就已經出來了,這裡當然不會再重複一次。不過在最後看到美汐交到朋友,不會像第七話剛登場時,默默的拒絕同學邀約,在下也覺得滿溫馨的。而且就像美汐說的,春天到了,那群孩子又會在山丘上四處奔跑了,在巨大的殘株萌出新芽的背景裡頭,不就有隻小小的狐狸嗎?



最終話的標題,果然與開始連結在一起了。最後一話會使用《卡農》,在下其實一點也不意外。『Kanon』在這裡既是動畫名稱與最終話標題,更是關鍵劇情的配樂。

兩次出現在劇中關鍵處的《卡農》,點出了在原作當中顯得稍稍模糊的主題。七年來的夢境終於走到了盡頭,如同往復不殆《卡農》一般,又是一個嶄新的開始。好像什麼也沒變,又好像在不知不覺間多了點什麼。

在下還用的著再說什麼嗎?劇組在最後把《卡農》請出來的理由,不是早就已經借佐祐理學姐之口告訴大家了嗎?

===================================

後記:

繼完成『世界十大歌劇』系列專欄之後,在下終於完成一開始的目標,『京都版Kanon中,曲式與劇情的關聯』這一系列專欄了。

雖然在下花心思去深入了解古典樂的最初動機,有一部分是為了替『京都版Kanon中,曲式與劇情的關聯』這一系列專欄的降世鋪路,但在下卻也是真心喜歡古典樂的。以前陣子剛完成不久的『世界十大歌劇』系列專欄為例,在下花在那十一篇專欄上的心力,也絕不下於各位現在看到的這三篇。

Key社的《Kanon》跟古典音樂,一邊是ACG史上著名的感人神作,另一邊是人類文明中至高無上的寶藏,想把心中對它們的愛融合在一起,寫成現在這篇專欄來,可不是什麼輕鬆的工作啊。

有位網友說在下寫的很快,才一個月左右就完成了這篇字數約四萬三,字元數超過六萬,不得不分成三篇來貼的超大型專欄。不過各位可別忘了,在下寫出這篇前,可是花了整整五個月的時間,在收集資料喔。

所以在下覺得這不算快,也不是什麼壯舉,因為早在去年12月中,在下就已經完成整個計畫的雛形了,然後在接下來的五個月,努力在寫古典樂專欄的同時,吸收完成這篇所需要的各種資料。

最後在下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將吸收到的種種資訊予以統合,把計畫中的東西實際寫出來。所以這篇專欄的誕生,其實只是個水到渠成的過程而已,速度並不算快,也稱不上是什麼壯舉或大作之類的。

從京都版Kanon全24話的結構來看,第一話到第六話應該算是各位女主角前半段的劇情鋪墊,算是大家的共通路線。從第七話開始,進入每位女主角的個人路線,最後在最終話收尾完結。

其中第七話到第15話是大魔王麻枝准的真琴和舞,第16話到第23話是至高神久彌直樹這邊的名雪、栞和あゆ。雖然看上去麻枝這邊多了一話,不過第七話裡頭除了真琴之外,其他人物也占了不少的篇幅。而且真琴的『終章』也沒有瓜分最終話的時間。整體說來,應該說麻枝和久彌負責的劇情,各佔八話半的時間,所以京都這樣安排算是很公平的。

由於麻枝這邊是真琴和舞兩個分,頂多舞再分個半集給佐祐理學姊,所以整體步調上,比較沒太大的問題。可是久彌這邊的話,名雪、栞和あゆ三個人要分八話半的時間,感覺似乎勉強了一點,再加上原作裡代表正式進入名雪路線的劇情,紅色玻璃珠事件竟然拖到了第19話,造成第19話到第23話這五話,劇情幾乎是用跳的在前進。

各位要知道,遊戲與動畫的表現手法,存在有根本上的不同。原本只有其中之一會發生的事情,變成兩樣都會發生的話,往往都會成為改編者頭大的地方,名雪和あゆ的問題,就是出在這裡。

由於路線上的衝突,名雪和あゆ的劇情根本不可能先後進行。栞還可以用躺醫院的理由勉強帶過去,可是名雪那邊的話是秋子車禍垂危,あゆ的話則是七年前那鮮紅的回憶。祐一這傢伙知道這些事之後,哪裡還會有心去追下一個嘛~

除非編劇狠下心,把秋子車禍事件拿掉,放棄名雪篇結局,或是用原作遊戲裡不走あゆ路線時的劇情,讓あゆ在夕陽下和祐一告別才有可能,不過…編劇哪裡捨得這麼做啊!!

在『尊重原作』這個大前提之下,想兼顧雙方結局的京都,就只好像各位看到的,讓名雪和あゆ的劇情像兩人三腳一樣,從第19話一路跑到第23話了。雖然網路上有不少人批評這個部分,但在下覺得以忠實於原作的前提之下,京都已經做得不錯了。至少在下覺得,同樣的條件下再給京都兩話的時間,也未必會做得比現在這樣好。

【心得】京阿尼版KANON徹底意境分析,作者:darkwc(電波駝鳥)

關於更進一步的分析與批評,各位不妨參考上面那篇文章。而在下要說的是,因為根本上的不同,造成遊戲可以很自然的表現,但換成動畫就很麻煩了。雖然在下講了這麼多不足之處,但不可否認的是,京都版Kanon還是一部十分優秀的動畫。各位看到的這些,都只是在下個人的心得而已,而各位自己的心得,還是要親自看過之後才會有的。希望大家有時間的話,也能夠好好欣賞一下這部優秀的動畫,進而像在下這樣,喜歡上《Kanon》這個溫馨動人的故事~(文/幽影)

===================================
參考資料:

京都版Kanon官網(圖片來源一)

ざとぺったん☆ぶろぐ(圖片來源二)

AM日記

りとまて

Old Dancer's BLOG

Kanon官方小說第五卷~日溜まりの街(あゆ篇)

巴哈Kanon哈拉版

古典音樂常用曲式

音樂Home

曲式的介紹

什麼是安魂曲?

安魂曲歌詞對照

Mozart安魂曲歌詞

宗教音樂

「音樂與信仰」上課心得報告

賦格,Wiki

神劇,Wiki
最后编辑草莓鲷鱼烧肉包 最后编辑于 2008-06-24 17:55:34
比大海更深沉的忧伤,比天空更青蓝的悠远。
TOP

回复:[代发]京都版Kanon中,曲式與劇情的關聯

很详尽的分析~
Kanon就素一首人生的乐章~
有起有伏~有始有终~

PS:现在才知道自己的音乐水平太那啥了……=口=ll
改日再好好努力~Q3Q
最后编辑草莓鲷鱼烧肉包 最后编辑于 2008-06-22 23:26:11


「自身が ”コワレテ”いるのを自覚する
ことは できない」


嵐子、まだ会えるかな...?

“如果没有遇到她,也许我依旧不幸;
但遇到了她,我才知道这不幸才是幸运。”
TOP

回复:[代发]京都版Kanon中,曲式與劇情的關聯

蓝空从巴哈转来的吧?繁体字看得很不习惯
还有怎么会犯贴图代码错误这个低级问题
另外用WRAP代码保持和原文的一致性个人感觉比较好点

音乐方面偶就是小白了,虽然列出的曲目貌似小学音乐课上都提过,但就是没有印象……
TOP

回复:[代发]京都版Kanon中,曲式與劇情的關聯

原贴作者把帖子代码整个寄给我,希望我能在kfc代为发表而已。

所以贴图代码在我们这边沉了,本来我是应该负责都改回来的,但是现在妹妹催着下网,下次能上网不知道何年,所以麻烦某位有空的版主帮忙修改一下吧,或者我看看最近能不能争取上网。。。
最后编辑深海蓝空 最后编辑于 2008-06-22 23:45:31
比大海更深沉的忧伤,比天空更青蓝的悠远。
TOP

回复: [代发]京都版Kanon中,曲式與劇情的關聯

很支持啊!难能可贵的帖子。
        偶也是学过很多年琴的呢,看到Kanon采用的这种形式,第一杆就是——既别致有恰如其分,既有形式美又兼顾了内容的深刻含义,
      我,不过却没有你那样的钻劲,硬是一个一个的查出来,太棒了!我也要好好的研究一下。
TOP

回复:[代发]京都版Kanon中,曲式與劇情的關聯

好厉害呀 顺便看了下原贴作者的其他文章 只能感叹 世上的强人好多呀 看来要好好努力了……
最后编辑夜月下 最后编辑于 2008-06-23 16:10:54
哈哈哈哈 原来我还是有朋友的啊 哈哈哈哈
http://hi.baidu.com/月下的树 
TOP

回复:[代发]京都版Kanon中,曲式與劇情的關聯

哪来的都很厉害的说.......
TOP

回复:[代发]京都版Kanon中,曲式與劇情的關聯

但好像日文名字和中文有很多是不同的,不能直接拿过来用的啦
嘛,也许台湾的定名和日文的比较接近~
TOP

回复:[代发]京都版Kanon中,曲式與劇情的關聯

好专业啊 我是不怎么懂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