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呢。不知道大家最近是否有读什么书呢?
说起来最近一段时间在写剧本,学日语和财会知识,都很少有时间静下来看书了呢。
如果说还有看的话,就是再重读巴乌斯托夫斯基的《面向秋野》。据说这是《金蔷薇》的姐妹篇。的确两本书的写作风格是一致的,部分篇目还是重合的呢。
说起谈写作和作家的书,巴乌斯托夫斯基的《面向秋野》和《金蔷薇》真的是非常出色的著作呢,充满了诗意的感觉。也是俄罗斯民族特有的那种诗意的感觉呢。
那么各位最近有读什么书呢?分享一下吧
读书日源于“英雄救美”传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择4月23日的灵感来自于一个美丽的传说。4月23日是西班牙文豪塞万提斯的忌日,也是加泰罗尼亚地区大众节日“圣乔治节”。传说中勇士乔治屠龙救公主,并获得了公主回赠的礼物———一本书,象征着知识与力量。每到这一天,加泰罗尼亚的妇女们就给丈夫或男朋友赠送一本书,男人们则会回赠一枝玫瑰花。实际上,同一天也是莎士比亚出生和去世的纪念日,又是美国作家纳博科夫、法国作家莫里斯·德鲁昂、冰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克斯内斯等多位文学家的生日,所以这一天成为全球性图书日看来“名正言顺”。
都灵罗马当选今年“世界图书之都”
读书日走过11年历程,上百国家地区积极响应
本报讯今年4月23日是第11个“世界读书日”。“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这是“世界图书日”发布时的主旨宣言,也是“世界读书日”11年来遵循的准则。
“让每一个地方每一个人都能获得图书”
早在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致力于向全世界推广阅读、出版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我们必须能够让每一个地方每一个人都获得图书。”
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文化产业与版权部主任兼教科文组织出版社社长米拉格罗斯·德尔·科罗尔女士曾多次强调的一句话。自“世界读书日”宣布以来,得到了全球社会各界的热切响应,并发展为尤其重视针对青少年的活动,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阅读习惯、人文精神,引导他们尊重知识。因此,在每年的4月23日,作家、出版商、教师、图书管理员、私立或公立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学生、人道主义者、大众媒体,以及全球各国爱书的人已经把读书日的宣传活动演变成一个热闹的欢乐节日。
都灵 罗马首次分享“世界图书之都”
既然已演变为全球性的节日,更为正式的庆祝活动应运而生。2000年,受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启发,“世界图书之都”启动。每年有一座获选城市以“世界图书之都”之名庆祝和传扬人类的图书事业,开幕于当年的4月23日,结束于翌年的4月23日。
首个“世界图书之都”———马德里诞生于2001年,2002年的冠冕则戴到了埃及的亚历山大市头上,接下来的几年,分别轮到了印度的新德里、比利时的安特卫普和加拿大的蒙特利尔。今年的世界读书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意大利的都灵市为“2006世界图书之都”。
“罗马”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迄今已有3000年历史,同为意大利城市,也沾了今年“世界图书之都”都灵市的光,罗马市内今年与教育界、翻译界和书店、出版商联网,也推出了普及阅读的一套计划。鉴于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史无前例地在一年里同时授予两个城市“世界图书之都”称号。这也是对都灵和罗马两市在文学、出版和文化方面的悠久历史和能力的认可。两座城市的“世界图书之都”活动将从4月23日正式启动。
此外,明年的“世界图书之都”已经选好———由哥伦比亚首都圣菲波哥大担任。
1995年,联合国设立“世界图书日”就是为了宣传在传播媒体日益复杂先进的当今,图书依然是积极教育与批判思考的基础。如今已有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参与此项活动。随着“世界读书日”的日益普及,让我们相信“阅读会改变世界”。正如科罗尔曾说的:“阅读意味着与作品作者创造的虚拟世界展开互动对话:由于每一个读者想像力的不同,这个由知识、智慧展现出来的世界也不同。”
意大利人行万里路“大旅行”
“大旅行”原指从16世纪到20世纪初,欧洲知识分子“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式的必需“洗礼”,今年成了全球最大的世界读书日活动。图为都灵与罗马合办的“大旅行”活动LOGO.
作为“2006世界图书之都”,都灵市筹划了一项大举措:模仿从前的“大旅行”(GrandTour),今年内都灵跟罗马联手,将推出名为“重游大旅行”(Grand Re-tour)的活动,并以都灵为出发地。
最早有文献记载的“大旅行”(GrandTour),指的是从16世纪到20世纪初,欧洲知识分子“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式的必需“洗礼”。大旅行的参与者名单里,包括了歌德、司汤达、莫扎特、拜伦、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尼采极富传奇色彩的“意大利之旅”。欧洲大众普遍将“大旅行”视为集追寻艺术、光明、美景、历史与古迹为一体的“天路历程”。旅行目的地的传统与传说,欧洲与地中海、西方与东方之间丰富的文化碰撞,都曾化为文字,记录在欧洲文学典籍之内。
而今天的“重游大旅行”将是路线完全倒过来———从南到北的意大利之行。5月底从西西里出发,全程将在2007年4月结束于终点站米兰。都灵和罗马的创办者强调的是:这次绝对不是重走老路式的怀旧行动,而是以历史做参照而产生的创新性计划。从前文坛巨匠的声音可以与当今最有头脑的思想者有对比和交流,从而形成关于意大利社会、文化、人文与经济的一幅完整图片。有很多问题悬而未决。有人质疑,在当今世界大同的时代,“意大利之旅”
是否还必要?意大利的语言及从前对文明的贡献,在如今全球化的世界,还重要吗?“重游大旅行”因此也可看作一次答疑之旅。
比如有心人将沿着意大利半岛而行,综合历史记载和其当代的身份,分成12个城市或地理区域,这也将是“重游大旅行”的路线:西西里和卡塔尼亚、锡拉库萨、陶尔米纳、巴勒莫;普利亚和莱切、奥特朗托;那不勒斯;罗马;佛罗伦萨;乌尔比诺;维罗纳和威尼斯;特列斯特;帕尔马和波隆那;热那亚;都灵;米兰。而从欧洲的角度看,“重游大旅行”还将远游至维也纳和慕尼黑,最理想的终点应该是魏玛———“大旅行”的代表者:歌德的故乡。
该计划得到了法兰西学院的教授卡罗·奥索拉的协助,此外还会有一群来自意大利和马德里的社会学者与文学界代表,共同最终确定这次“重游大旅行”的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