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FC欢迎致辞,点击播放
资源、介绍、历史、Q群等新人必读
KeyFC 社区总索引
如果你找到这个笔记本,请把它邮寄给我们的回忆
KeyFC 漂流瓶传递活动 Since 2011
 

【土豆专放】文抄笔录

[ 4592 查看 / 5 回复 ]

点击关闭鉴定图章
有时做个文抄公也是很有趣味的……

《全唐诗话》:

1.长孙无忌条:无忌嘲欧阳询形状丑陋云“耸膊成山字,埋肩畏出头。谁令麟阁上,画此一猕猴。”询应声曰“缩头连背暖,漫裆畏肚寒。只缘心浑浑,所以面团团。”太宗笑曰“询殊不畏皇后耶?”
    【重臣间调侃亦有趣味,所谓缩头连背、耸膊成山,前数日恰见孔庆东博文曰抄手一节,两相对读,更是有趣。

    孔文曰:“过去一到隆冬就人人袖着个手,然而遇见热闹,也并非只知旁观,而是积极参与,热烈评点,抱着膀子也要争夺那份‘话语权’,这叫‘袖手而得天下’。而东北和山东一带把‘袖手’叫‘抄手’,特别是广大青少年,零下二十来度,讲究的是不戴帽子手套,不穿棉裤棉鞋。上身穿得稍厚点,下身穿条秋裤线裤,脚上穿双塑料底‘懒汉鞋’,光着脑袋,两手对抄在袖中,但不时要抽出一只来,捂一捂冻得通红的耳朵,否则就有冻掉之虞。这是一种为了风度而牺牲温度的潇洒,我们称之为‘耍单儿’。

    ……

    后来见识略广,发现喜欢抄手者并非都是穷人俗人,地主老财乃至帝王将相都不乏其人,据说大学者章太炎和大作家赵树理也喜欢抄手。革命前辈也并非都不抄手,例如刘邓大军的‘刘邓’二人,隆冬季节,邓小平在院子里坚持冷水浴,而刘伯承却双手抄在棉衣袖子里,嘿嘿地笑着说:‘卧们的政委,身板儿蛮结实哟!’看来抄手与否,只是一种习惯或者习俗,顶多是一种自我修养的标准,不可用来一概论人也
。”。其博文全文地址为: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6da361010088m8.html


    “只缘心浑浑,所以面团团”两句风趣十足,心浑浑,面团团两词如形可触,形象之极。只不明太宗云询,殊不畏皇后耶,是何意。】

2.骆宾王条:世称王杨卢骆,杨盈川之为文,好以古人姓名连用,……,号为点鬼簿。宾王好以数对,……,号为算博士。【点鬼簿之称妙绝。】

3.张元一条:武后朝,左司郎中张元一善滑稽,时西戎犯边,武懿宗统兵御之,至邠,畏懦而遁。元一嘲曰:“长弓短度箭,蜀马临高骗。去贼七百里,偎墙独自战。忽前逢着贼,骑猪向南窜。”则天未晓,曰:“懿宗无马邪?”元一曰:“骑猪,夹豕也。”则天大笑。【打油诗之油,其讽益深也。夹豕盖音似夹屎乎?即无夹豕之意,突兀言其骑猪,亦足发一笑也。左司郎中为从五品,官帙中等,然是尚书省下属官,掌实权。唐时吏、户、礼属左三部,兵、刑、工属右三部,张元一即偏管吏户礼三部(按《历代职官沿革史》:唐代尚书省的总办公处(都堂)居中,东有吏、户、礼三部办公处,西有兵、刑、工三部办公处,尚书省的左右仆射、左右丞、左右司郎中、员外郎等官总辖各部,称为“都省”,故总办公处称为都堂。)。以其近上层,而非重臣,故得与武后言讽,且武后亦深明武氏一族其才何若,方得一笑了之。然虽明悉武氏一族无堪大用,亦唯亲族勉可为犄角,其命武懿宗出征,不过欲其得些实绩,以利立足,并不冀大望。虽是,倘元一为重臣,恐亦因言致祸矣。武周之亡与诸吕之灭何其似也。虽有长人之才,唯得外戚援护,不能得朝臣士子之心,女主亡故,威权丧失,合当连根拔除。】

4、刘长卿条:《送严士元》云“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犹寒阴复晴。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程。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5.朱绛条:《春女怨》云“独坐纱窗刺绣迟,紫荆枝上啭黄鹂。欲知无限伤春意,尽在停针不语时。”

6.戎昱条:宪宗朝,北狄频寇边,大臣奏议:古者和亲有五利而无千金之费。帝曰“比闻有士子能为诗,而姓名稍僻,是谁?”宰相对以包子虚、冷朝阳,皆非也。帝遂吟曰“山上青松陌上尘,云泥岂合得相亲。世路尽嫌良马瘦,惟君不弃卧龙贫。千金未必能移性,一诺从来许杀身。莫道书生无感激,存心还是报恩人。”侍臣对曰“此是戎昱诗也。”……帝悦,曰“朕又记得《咏史》一篇云‘汉家青史内,计拙是和亲。社稷因明主,安危托妇人。岂能将玉貌,便欲静胡尘。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帝笑曰“魏绛之功,何其懦也。”大臣遂息和戎之论矣。【宪宗之申曲,何其宛转也。又“岂能将玉貌,便欲静胡尘”,又谁不知,唯“和亲有五利而无千金之费”耳。和亲无非和议之一,国土、资财、民力、婚姻,无一不过权衡而已。其为北狄矣,至若秦晋之好,已非贬义矣。】


《水流云在书话》:
1.读《瓜蒂庵丛刊》两则:我常有一个呆想法,感到近几十年来,广大文史哲知识分子,从小到老一直阅读劣质新闻纸、小五六号铅字印的书,是一个很大的不幸,真有愧于身为这个发明过印刷术的文明古国之子民,作为一个读书人,一生丝毫没有享受到一点大字疏行、乌丝粉纸、朱墨烂然、“手倦抛书午梦长”的读书乐,说来真是遗憾,但这又是没有办法的事。【啊啊啊】


2.《忘山庐日记》与北京:《忘山庐日记》作者孙宝暄,字仲屿,杭州人。父亲孙诒经是侍郎。哥哥孙宝琦,清时官法、德公使,顺天府尹,民国又做到国务总理。
……
甲午正月初二记大内筵宴情况道:“天子中坐,诸大臣皆旁跪。陈果肴积数尺许,皆不能食。顷之,忽传天子退,皆纷纷攘掬,充然怀袖,殊可笑。”皇上在场,只摆摆样子;皇上一走,大家抢吃的,这就是宫廷宴会,现在的人想得到吗?
……
光绪二十八年四月四日记云:
……余前论上海有三苦三乐,而京师则苦少而乐多,……其它如酒楼论道,厂肆收书,妓馆谈禅,剧台听乐,合前为十乐。皆南方所不能胜,或有为他处所绝无者。【妓馆谈禅……所谓轻狂人邪?】
……孙宝暄以杭州人那样喜欢北京,是有道理的。我认识不少江、浙老先生,没有一位不说北京生活好,尤其是旧时冬天便宜的煤,暖烘烘的炉火;夏天便宜的冰,凉阴阴的大冰桶??也有个别例外,就是章太炎先生,这位余杭人是经冻的,冬天再冷,
零下十几度,也不生炉子。【果然厉害。余亦爱北京甚。】


3.李越缦与《苏园花事词》:李越缦是浙江绍兴人,在北京生活了大半辈子,……。他对当时的北京评价应该说是十分中肯的。有一段用“三”来概括的话,十分有趣。他写道:“都中风物有三恶:臭虫、老鸦、土妓;三苦多:天苦多疾风,地苦多浮埃,人苦多贵官;三绝无:好茶绝无,好烟绝无,好诗绝无;三尚可:书尚可买,花尚可看,戏尚可听;三便:火炉、裱房、邸钞;三可吃:牛奶蒲桃、炒栗子、大白菜;三可爱:歌郎、冰桶、芦席棚。凡所区品,悬之国门,当无能易一字者矣。”【三恶者,今已不著,老鸦虽有,似不如鹊多;三苦多则至今不易如一,然风尘可合而为一,更增一路苦多汽车也;三绝无者,好烟似有,好茶如谓原产则无,好诗则遍寻全国亦难得见,无论京内京外也;三尚可亦不易,余则感于书尚可甚多也,然似亦日衰矣;三便者,今亦不著,唯火炉差可替为暖气片也;三可吃者,可增桃与西瓜及酸乳,而于大白菜之美味更极难忘;三可爱者,不知其谁矣。】

4、《胡适的日记》录趣:
    一九二二年六月七日记章太炎道:
    下午陈仲恕(汉第)来谈。
    仲恕为熊内阁国务院秘书时,曾看见许多怪事。章太炎那时已放了筹边使,有一天来访仲恕——他们是老朋友——说要借六百万外债,请袁总统即批准。仲恕请他先送计划来,然后可提交临时参议院。太炎说:“我那有工夫做那麻烦的计划?”仲恕不肯代他转达,说没有这种办法。仲恕问他究竟为什么要借款,太炎说:“老实对你说罢,六百万的借款,我可得六十万的回扣。”仲恕大笑,详细指出此意的不可能。太炎说:“那么,黄兴、孙文们为什么都可以弄许多钱?我为什么不可以弄几个钱?”他坚坐至三四点钟之久,仲恕不肯代达,他大生气而去。
    明日,他又来,指名不要陈秘书接见,要张秘书(一麐)见他。张问陈,陈把前一晚的事告诉他,张明白了,出来接见时,老实问太炎要多少钱用,可以托燕孙(梁士诒)设法,不必谈借款了。太炎说要十万。张同梁商量,梁说给他两万。张回复太炎,太炎大怒,复信说:“我不要你们的狗钱!”张把信给梁看了,只好不睬他了。
    第三天,太炎又写信给张,竟不提前一日的事,只说要一万块钱。张又同梁商量,送了他一万块钱
    ……
    一九二一年十月十二日记辜鸿铭道:
    夜间王彦祖先生邀吃饭,同席的有Demieville and Monetier 及辜鸿铭先生。许久不见这位老怪物了。今夜他谈的话最多;他最喜欢说笑话,也有很滑稽可喜的。今记数事如下:

    他说:“去年张少轩(勋)生日,我送他一副对联,为‘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你懂得吗?”我说:“傲霜枝自然是你们二位的辫子了。擎雨盖是什么呢?”他说:“自然是大帽子了。”

    他说:“徐世昌办了一个四存学会。四存就是存四,可对忘八!”他说:“俗话有监生拜孔子,孔子吓一跳。我替他续两句:孔子拜孔子,孔子要上吊。”此指孔教会诸人。他虽崇拜孔子,却极瞧不起孔教会中人,尤其陈焕章,常说“陈焕章”当读作“陈混账”。

    他对Monestier 说:“你们法国人真不要脸!怎么把一个博士学位送给徐世昌这个东西!你的《政闻报》上还登出他的照片来,坐在一张书桌上,桌上堆着许多书,叫做《徐大总统看书之图》,喂,喂,真难为情!你们为什么不送一个博士学位给我辜鸿铭呢?”

    这位法国小政客也无言可答。其实辜鸿铭应该得这个学位;他虽然顽固,可不远胜徐世昌吗?

    【前转述章太炎事或有夸张处,然名士风流亦可见矣。风流自是风流矣,唯非常人可近,徒留轶事巷谈耳。】
    ……
    一九二二年四月二月记熊希龄谈话道:
    熊秉三先生邀我们住在他双清别墅里??熊先生爱谈话??乾隆帝的生母来历颇不明,故向来有乾隆为海盐陈氏子的传说。熊先生在热河时,见行宫内东宫(俗称太子园)之前,有矮屋,上盖茅草。此为雍正帝为太子时所居,忽有此不伦不类之茅屋,逐引起熊先生的注意,但宫内无人能说此事者。最后寻得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宫役,能说此事:“乾隆帝之生母为南方人,诨名傻大姐,随其家人到热河营业(热河有南方各种工匠,如油漆、红木之类)。时方选秀女,临时缺一名,遂把她列入充数。后来太子(雍正帝)病重,傻大姐在侍女之列,服侍最勤,四十余日衣不解带,太子感其德,病愈后遂和他有关系,他后来在一个茅篷内生一子,即乾隆帝也。后来乾隆帝就在产生之地作此茅屋,留为纪念。”
    此事无从考证了,但乾隆帝实在像一个傻大姐的儿子。
本主题由 见习版主 Blackの墨 于 2012/7/25 8:35:35 执行 主题分类 操作
分享 转发
像喜剧一样。
TOP

回复: 【土豆专放】文抄笔录

那个~最后几篇好像我们语文考试时考过……
「大地坏灭,城市尽毁,死伤惨重;唯一语足志:胜利。」
TOP

回复:【土豆专放】文抄笔录

什么东西啊..............[:Yeah:]
なかない君と叹きの世界
HIGURASI 万岁!!!
TOP

回复:【土豆专放】文抄笔录

戊子年正月初六日
《全唐诗话》:


1.窦巩条:《代临叟》云“年来七十罢耕桑,就暖支羸强下床。满眼儿孙身外事,闲梳白发对残阳。”

【人生老来万事休,病羸强起,只闲坐梳头,写村老岁暮,真情境俱佳也。】

2.李约条:《从军行》“路长惟算月,书远每题年。”

3.刘叉条:刘叉,节士也。少放肆,为侠行,因酒杀人亡命。会赦,出,更折节读书,能为歌诗。然恃故时所负,不能俯仰贵人。闻韩愈接天下士,步谒之。……后以争语不能下宾客,因持愈金数斤去,曰“此谀墓中人得耳,不若与刘君为寿。”愈不能止。归齐鲁,不知所终。
【此又任侠之辈也,史迁或偏爱之,以子曰“中庸不可得,其必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


《水流云在书话》:
1.石印《御制圆明园图咏》:雍正的记中说得清楚,圆明园在畅春园北,是他作皇子时所居的赐园,即康熙赐给他的。“圆明园”的园名,也是康熙起的。什么意思呢?其记中说:“至若嘉名之锡以圆明,意若深远,殊未易窥。尝稽之古籍之言,体认圆明之德。夫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这就是“圆明”的意思。

【此是圆明园之来历。】

2、《金梁的书》:一九二八年北伐时期,《清史稿》已准备印行,馆长柯绍忞、协修袁金铠等人因年事已高,时局不稳定,多已不大过问馆事。金梁趁此机会,将自己的稿件加入稿中,又写了“校刊记”,加紧赶印并预约发行,东三省先预约了四百套,印成之书,未入库,即由印刷厂直接运往东北。存入清史馆库中的只有七百套,后金梁又想把库中之书用大车偷偷运走,但为当时故宫接收委员马衡等人所知,通知警察阻止,未再运出。金梁亦因之离开史馆。这样留馆之七百套《清史稿》称“关内本”,运到东北已售出之四百套,称“关外本”。“关外本”比“关内本”多金梁所写之《校刻记》,列传中多《康有为传》、《张彪传》(附《张勋传》后)。另“关外本”后来又有金梁影印本。据《燕都》第四十一期马士良述、马延玉记文中所述,亦有三点不同。这样“关外本”又有了“关外一次本”、“关外二次本”之别。柯绍忞等人当时大不满意于金梁,而金梁所改动的“关外本”却因量少大出风头,成为学人们多方寻觅的珍本,这也是人们今天常说的轰动效应了。一九七七年中华书局标点出版《清史稿》,是以金梁的“关外二次本”作为工作本的,列传中有《张勋传》、《康有为传》。文苑传中有《朱筠传》、《翁方纲传》,这都不同于关内本,只是清史馆修史各家名录及金梁所写“校刻记”未作附录印入。
【作为清史稿的轶事也颇有趣了。不知后世尚能续修清史乎?】

3.《顾颉刚与崔东壁》记顾氏寻访崔氏故居事云:顾先生一路去魏县双井、小清化等村访问崔氏遗物,雇的一辆破汽车更特殊,现在人是难以想象的。《日记》记道:“汽车较昨日所乘者更敝,四轮之硬皮带皆破裂,司机者二人取麻绳捆之,聊护其所实之软带。行半小时必停止一次,修理绳索,重打空气,作此种种,又恒耗半小时。予等久待不耐,辄前行三四里以俟车。魏县在大名西北四十余里,汽车半小时可达,今乃费时四倍
……
调查人员在小清化村访问农民崔鸿藻之后,天色已晚,不能走夜路回城,到另一村人家土炕上对付了一宿,第二天才赶回大名。《日记》云:“未明即起……早饭仍上街,饮小米粥,甘之。本拟至双庙集访书版……恐希白等疑念,因命返辕,十时,抵城。如此破车,以麻绳裹轮带,以煤油代汽油,竟载九人行百余里,未非危险,车夫之技巧可佩也。入教育局,希白等果已遣人骑脚踏车下乡来寻,谓此三张‘穷票’定落土匪手矣…
所记希白是容庚先生,此行尚有吴文藻先生等位,如今各位都已成了古人。

【以麻绳裹车轮而行百余里,其车之破旧可叹为观止矣,而“穷票”之谑更见前辈学人之苦中自有豁达也。】
最后编辑watashia 最后编辑于 2008-02-13 12:54:40
像喜剧一样。
TOP

回复:【土豆专放】文抄笔录

读书笔记?汗
...
团子,团子,团子,团子..
看起来像蛋糕
读起来更像"蛋糕"......
TOP

回复: 【土豆专放】文抄笔录

戊子年正月初七日 余英时《重寻胡适历程》:

P41:但这一天【按:1935年12月10日,即一二九运动期间。】有个北大学生给他写了下面这封信:
适之先生:

    《塘沽协定》签字以后,你曾替它辩护过!现在丧心病狂的军人又把整个的华北出卖了,你还替它辩护吗?……唉!我的胡适之老师!!!

    在这样危机的环境之下,凡属热血的青年学生,谁心中不比丧了父母还难过!激于爱国的热情放出一声惨痛的呼唤,以求鼓起同学们的猛醒,这你能说是不正当的吗?!这你能说是轨外行为吗?倘若你以为这是不当,那你真是丧心病狂了!该杀的教育界的蠢贼!
!【
按:这和时下“端起碗来吃饭,放下筷子骂娘”(啊,还是主席这句话爽快- -b)的愤青们的言辞何其似也。可见古今愤青也是无二的。】
  今天一院的通告,你亲自撕下去了!在你撕的时候,你的耳朵还红了一红!我们看见你那样的心情,真哭笑不得!【按:这段描写也真叫人哭笑不得。】胡先生我们深切的明白了你的人格!你的人格连一个无知的工友都不如!只有用粗野的手段对付你才合适!你妈的!难道华北卖给日本以后,你还能当北大的文学院长吗?你把我这热心的青年学生残杀几个,陷害几个,你心还很通(按“痛”字之误)快吗?即使你阻止了我们爱国心的沸腾,于你有什么好处?!于你的良心也过意得去吗?

    现在警告你:向后你再撕毁关于爱国的通告,准打断了(按:“了”字当删)你的腿,叫你成个拐狗!勿谓言之不豫也!


将来杀你的人启  十二月十日

P42-43:胡适在12月12日的《日记》中写道:

  “孟真【按:傅斯年】说我近日脾气不好!其实我这几天的失望比前二十天更大。青年人没有知识,没有领袖,单靠捏造谣言来维持一种浮动的局面,是可痛心的。
    今天城内各校传说日本兵到清华,打伤了几个学生,死了一个。城外各校则传说师大前天死了一个女生,并说死在协和医院!城里造城外的谣言,城外造城里的谣言!可怜


……他【胡适】限于五四学生运动的经验,以为学运的领袖都是公开站出来领导,如傅斯年、罗家伦、段锡朋、罗隆基等皆是明证。“一二九”没有五四型的学生领袖,是因为它的领袖是“真人不露相”的地下组织。“城里城外”互造“谣言”以保持运动的热度不下降,其实正是出于“领袖”的暗中策划。


P42:再看12月20日(星期五):“ 下午重到大学,只有周祖谟【按:后为著名音韵学家,北大中文系教授。于南北朝音韵学、史学造诣极深。】一人来上课!谈到四点。


P45:在12月31日……一个学生写了下面的短信:
胡先生尊鉴:

    今天在北河沿本校三院大礼堂恭聆先生的高明的言论,我万分钦佩,并恳求地请求先生鼎力使年假后复课的事实现。此外我要乞求先生原谅那些所谓代表们的无耻的(听说他们家里破了产,所以受某方津贴,甘心为其利用,其实也很可怜的)卤莽的可笑的举动。

                                        敬爱你的一个学生谨上
                                          二十四年除夕

【括号中的那段“传说”,也颇让人哭笑不得,对照前文“将来杀你的人”之信,真是无言以对啊。】

P50:胡适在抗战前【的】六年中虽以“和”为主调,但也没有天真到认为战争一定能够避免的地步。1935年6月27日夜,他给王世杰写了一封长信,专谈怎样抗战,以促成英美在太平洋与日本开战的可能性。……他的假设是:“在不很远的将来也许有一个太平洋大战,我们也许可以翻身。”但这个假设的前提是中国必须下定决心,单独作几年“绝大牺牲”的苦战。
P52:(1938年)11月8日《日记》:“晚上咏霓(翁文)”来一电,说国内有“一部分人鉴于实力难持久,愿趁此媾和”。【按:其时胡适已新赴驻美大使任。】
13日又记:
复咏霓文电有云:“六年之中,时时可和,但事至今日已不能和。六年中主战是误国,不肯负责主和是误国,N但今日屈服更是误国。”


其余驻美大使任上为抗战事,兹不多叙。1941年12月8日,珍珠港事件美日开战后,胡适已萌生退意,并于次年卸驻美大使任。

最后编辑watashia 最后编辑于 2008-02-14 13:03:39
像喜剧一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