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此向诸位将要去看世博会的同学们致敬!
嘛,起个这么恶俗的名字完全就是出于自己懒的原因……嘛,无图无真相,但是两次去世博会的时候都没有带相机之类的东西。于是只好口述了……
世博会到现在已经先后去过两次……老妈说这样的机会千载难逢,恐怕以后再没有这么好的机会,手上还有三张三次票(我爸,我妈和我的)还有两次的使用的机会,于是在计划内最起码还要去两次。
要说两次去的感受吧……首先最大的感受当然是人多了,即使是魔都的南京路,也没有园区内的人多(主要是指浦东)。我们去的两次都是在天气比较凉快的工作日(6月份的那次是22摄氏度,7月份这次则是28摄氏度)。但是走进园区的时候仍然能够感受到其热岛效应。参观人数可见一斑。
关于排队第一次参观的时候是和父母一起,相比第二次一个人独自参观的时候,总人数要少一些,但是从两次的排队情况来看,似乎增加的人都集中在几个主要场馆(主要是浦东的中国馆,沙特馆、日本馆,以及浦西的中国石油馆,可口可乐馆)中,其他一些场馆(尤其是浦西的)人数并非想象中的那么恐怖。以我的两次世博会经验来看,在白天浦西的人数并不多,场馆的排队时间基本在1个半小时以内,其中不乏值得一看的场馆,如中国船舶馆,上海企业联合馆等(不过最近上海企业联合馆的人数增加不少)。而且主题馆……也许是建造位置比较偏僻的关系吧,看得人并不多(恩,五个主题馆在园区内就是可以预约的),而其中的内容,其实值得细细品味。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浦西的几个场馆是在旧有的工厂厂房上改建的(世博园区浦西部分基本上就是江南造船厂和南市发电厂的旧址),对于在这里奋斗过人们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纪念。
有一个值得参考的情报是傍晚时间以后,浦东的一些场馆(包括主题馆在内)基本上都没有什么人排队(于是遍布园区内的预约机其实没有什么用),欧洲区的一些大馆(如法国馆)也会加快队伍的行进速度,想看的同学们可以在白天参观浦西的场馆,晚上则去浦东看看,即使没有办法入馆参观,园区的夜景也十分迷人。
当然你想看中国馆沙特馆什么的就当我没有说过,中国馆就在早上等开门吧,沙特馆什么的就准备排个一天吧……
嘛,排队什么的,最讨厌了!
关于交通恩……不是讲怎么到达园区啦,而是说园区内的交通方法。嘛,总之“交通基本靠走”就是了,园区内是有轮椅可用,但是你总不想和老伯伯老奶奶们去抢轮椅吧?至于电瓶公交车什么我就劝您别想了,排队的队伍很长……越江线甚至可以排上一个小时以上。于是往返浦东浦西的基本交通手段是轮渡。当然渡船的质量相当好,舱内有空调那是必须的,2楼上还有一个有遮阳棚的露台,看夜景时尤其不错。虽然也需要排队,但加上排队的时间比坐越江公交车快多了,因此推荐大家选用这种交通方式。
总的说来,过黄浦江大概需要45分钟的时间,因此手持预约券的同志们(尤其是拿着中国馆预约券的同学)应当留有一定的余量,否则错过了约定时间,虽然不至于没有参观的机会,但是麻烦确实是不小。
实在想偷懒又会溜冰的同学,带双旱冰鞋去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不过,当心撞到人哦……
关于场馆说起来两次去的场馆也算不上多,基本上都是浦西的场馆,也可以认为是为了错开人流而去了一些冷门场馆。主要是几个企业馆(中国船舶馆,通用汽车馆,上海企业联合馆)、主题馆以及“城市最佳实践区”。
总的来说参观的几个企业馆基本上都是“模型+3D电影”这样的表现形式,实物不多(通用汽车馆的实物也就是两台概念车,倒是上海企业联合馆看到了更多的实物)。总的说来各个企业馆都是给自己做广告- -,虽然是打着这次世博会主题的名字。至于3D电影……对于我们这些看多了电影特效的年轻人来说是稀疏平常的东西,不过有些实物(比如船)也确实不适合放在展馆之中。相对来说,在我参观的几个企业馆中,最紧扣这次主题的恐怕就是上海企业联合馆……恩,企业馆其实也就看了三个馆而已。不过上海企业联合馆顶楼的自动炒菜机的演示值得一看。
和企业馆比起来,主题馆的实物更少(很多实物是陈列性的,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更多的都是概念性的宣传和视频,而且为了响应“低碳生活”的要求,对主题的陈述偏向环境保护去了- -。其实这次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按照个人的理解,从城市人的角度来看,“美好”多多少少和“舒适”联系在了一起,但是从主题馆的表达来看,似乎并不瞄准于对生活的舒适,而更多地指向让城市更加适合人舒适地居住——恩,这也是“舒适”的一种吧……这样想来也许今年世博会的主题叫“城市,让世界更美好”会更符合这次世博会的主题吧。
主题馆的的容量不小,认真看的话五个馆加起来可能需要一天的时间来看吧(城市未来馆和城市地球馆相当花时间,一个就可以看一个小时,城市生命馆时间比较短,20分钟,而且阐述的概念多多少少让人感觉不知所云)。世博会主题馆还有的城市足迹馆、城市人馆和世博会博物馆没有去过(在城市最佳实践区花的时间太多了)。其实我觉得国家馆固然值得一看,但是如果连这次世博会的主题区都不去看,未免有些舍本取末之感。
城市最佳实践区人不多,其中的场馆也基本不需要排队(最长的台湾案例馆也就20分钟)。游客稀少,个人观察下来的原因……除了案例馆中的内容确实比较单调(基本就是生态住宅)外,还有一个十分悲剧的原因——没有饮水点……结果我在其中逛了一个下午都没有找到一个饮水点,连卖饮料的饮料机也只找到一个……不知道园区方面是怎么想的,难道在一开始就认为这边不会有多少人吗?不过几个生态住宅中实物不少,展现的新兴技术着实颇为吸引人,同学们如果觉得去排队不值得的话,来城市最佳实践区看看倒是个不错的选择(就是认真看的话很花时间,做好心理准备)(特别通告:最佳实践区的伦敦零碳馆三楼中有段视频的配乐居然是CLANNAD的TOE……其实偷偷地从与零碳馆连接的零碳酒吧爬上去可以不用排队~,视频为证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k0NDM2MDA0.html,当然视频不是我发的)。
关于吃世博会吃饭贵已经形成了一个共识(通常一餐平均消费30元左右)……恩,嫌贵的话可以自备干粮,不过个人建议还是找个餐馆吃为上。“观博”是非常消耗体力的活动(“交通基本靠走”,园区可不小),还是坐下来吃点热饭菜比较好。
嘛……我倒不是抱怨钱的问题,我主要抱怨的是30块钱的一顿饭往往饭菜质量也只是一般,“东方既白”的一份30元的饭也就是类似于飞机上吃的饭一样的一个锡纸饭盒而已(当然菜的质量还可以)。至于肯德基?倒确实不涨价,但是队排的N长,而且便宜的东东似乎都没得卖。
便宜的餐厅不是没有,浦西区民营企业联合馆下面有一个叫“老娘舅”的餐厅,分量挺足(相当于商务套餐的量吧),价格也算公道(25~28元,算是比较便宜的了)。不介意没有肉吃的兄弟们,浦东的功德林也是可以考虑吃一顿的(偶尔尝试一下素食也是不错,不过价格就稍微贵了些)。
最便宜的当然是罗森了,不过就算是罗森的盒饭也要20(- -)。恩,罗森的地址……世博会主题馆中庭(浦东)。在这里小小地吐一个槽,中文的“中庭”的意思和日文似乎略有不同,日文中大约是指天井这个概念;而中文中则通常是指建筑内部的庭院空间(比较大的那种),也就是有屋顶的。所以其实是在主题馆内部,恰巧位于主题馆正中的一段走廊(果然是“中”庭)。有座位,但是没有餐台,吃饭的话就只好将就了。
给外地同学的建议:要吃传统的上海小吃,还是到诸如吴中路淮海路一带去寻觅,城隍庙和南京路的小吃其实只得其形,至于希望在园区内吃上海传统小吃的同学……还是算了吧。
关于世博护照以及感想接下来不得不说的就是世博护照了,以前一直被抢购一空的“紧俏物资”现在在任何一个园区内的特许专卖店都可以很方便的被卖到。老实说,即使是一人一本护照来计算,世博护照的总量也已经达到了惊人的5000万册,从各种角度来看,世博护照已经完全失去了收藏价值,而仅存其原有的纪念意义。然而,仍旧可以看到许多人手持着N本世博护照在奔走于各个展馆中……以至于对展馆的内容只是匆匆一瞥而已,难道一个小小的图章真的比展馆的内容还要重要?还是说,这枚图章是将来可以向朋友炫耀的资本?其实图章只是一份纪念,正如考试成绩也只是一个证明而已,这些都是所谓的“结果”,难道这些所谓的“结果”比自身的“收获”来得更重要?我不禁恶意地想,或许这些忙于敲章的人中,许多都只是来凑热闹而并不理解展馆中所要宣传的东西吧?这样来看的话,或许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国家馆普遍比主题馆要热门的原因,因为来的游客都是来凑热闹的么……我不是批评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点,我只是希望,大家在观看展览的时候,多关注一些与主题相关的内容,这样也就可以少一些“世博会只是一个大一点的庙会”这样的评论(虽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样说也没有错)。
个人素质问题一直是哪怕主流媒体都会在报导世博会的过程中提到的。其实我想对诸位说,事情也没有网上传的那么恐怖,总体来说,现在的情况较最初的混乱要好多了。第二次去的时候环境要较第一次提高了不少。但是随手乱扔垃圾的现象仍旧可以看到——在坐渡轮横渡黄浦江的时候,我就看见一个瓶子从2楼的露台上飞出,不偏不倚地落在渡轮后方水花中。在感慨此人“精准”的投掷技术的同时,不禁暗骂一声“素质啊!怎么能乱扔垃圾?”,正巧露台上还有几个小学生,倒是这几个孩子将我心中想说的话说了出来——仍空瓶的估计是位中年大叔吧,居然沦落到要孩子教育的程度!在感慨的同时,也对我们的新人感到欣慰,可见公民教育确实是在逐步实施着,而国人的个人素质,也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向前进步着。总有一天,我们的个人素质也能够达到让整个世界的人都不能指摘的水准,我衷心地期待着,并这样要求自己。
这次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在世界“低碳”的潮流下,这次世博会似乎又没有展现什么令人震惊的技术,而这次主题馆想要阐述的理念也多多少少地和环保联系在了一起。个人确实是看了很多这样的资料,对此也感到了厌烦。但是,回想在父母口中听到过去的夏天,即使是在伏夏,高温天气也至多就三四天,而现在的上海,进入梅雨季后就高温不断,往往要依靠空调来降温。说起来,这真的是理想中的生活吗?现代化的家用电器已经让城市人的家居生活变得越来越简单,然而人与人心的距离却越来越远,老妈这次都拦住我不允许我参加这次的网友聚会。她说的没错,“防人之心不可无”,但是我们的生活什么时候变得必须那么地谨慎才能保障自己的安全?也许正如CLANNAD中所提到的那个小镇一样,中国正在快速地发展,而在狂奔的过程中却积累了很多没有达成的心愿吧——说不定中国的每一个城市也有一个对应的“幻象世界”一般的空间存在着呢。我不向往过去的时光,也不期待能回到过去那样的生活方式,但是我们一定能够寻找到一份适合我们的目标和方法,并且想着这个目标前进。
“
喜欢小镇的人们住在小镇中,
喜欢人们的小镇关爱着人们,
我们大家爱着小镇,同时被小镇所抚养着,
这个小镇,就是个大家族,
小镇,人,大家都是一家人。
”
其实每一个城市又何尝不是如此?即使是在大城市,人和人之间的距离也可以很近——我知道很多上海人很排外,这其中由外来者的竞争压力,也有上海人自己的原因。但是作为一个移民城市,我们不缺乏包容他人的心,人和小镇的关系,正如同人和城市的关系一般,人与人交流和融合的越好,城市的氛围就会越和睦。
(贴图就只好忍耐了,有相机再更新好了……)
恩,最后吐个槽,其实越发感受到CLANNAD所说的“人和小镇的故事”非常扣此次世博会的主题(环境保护,人与人的关系……)。奇怪的是我们不用也就罢了,日本馆居然没有想到?到底是CLANNAD影响力不足?还是GAL被鄙视了?求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