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FC欢迎致辞,点击播放
资源、介绍、历史、Q群等新人必读
KeyFC 社区总索引
如果你找到这个笔记本,请把它邮寄给我们的回忆
KeyFC 漂流瓶传递活动 Since 2011
 

[高考祭] [高考祭][辽宁卷]我们本无对错

[ 19733 查看 / 34 回复 ]

回复:[高考祭][辽宁卷]我们本无对错

人类的本质是什么呢?善和恶的集合体。
人是禁锢在动物身体里的神灵。人的欲望分为动物身体的欲望和灵性本身的欲望。
在漫漫演化中,无数人沦为了动物身体的奴隶,为了满足那动物性的欲望而活着。动物身体的欲望是永远填不满的黑洞,为之活了一生,到头来却反觉得无比空虚。
为灵性的欲望而生活,才是真正的人该拥有的生活。灵性的欲望——有信仰的人生,追求真理的人生。信仰人作为‘人’的生命本身,信仰‘爱’,追求‘真善美’。这样的人,就是宇宙里闪着灵光的神!

是的,地球上有60亿人,就有60亿种正义。但人类出现在宇宙中,是偶然还是必然呢?既是偶然也是必然,因为需要出现人类,人类的进化也是宇宙进化的一部分。人之所以为“人”那是有道理的。人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人作为“人”而存在的公认道德。人虽然是善和恶的集合体,但人是在追求善的。公认道德底线以下肯定将有碍人类的进步,文明的发展。
人类个体的差别是不可抹杀的,甚至要发扬这种差别。但所谓的各自的正义——是‘人’各自的正义,请不要沦陷为动物性的正义。

“存在即合理”
同样,不存在也合理。此生则彼灭;生即死,死亦生。合理的存在不存在了,同样合理。
“存在即合理”请不要误会,并不是教人们是非黑白不分。

“对与错,高尚与低俗只是人类那残酷的本质上的一层看似美丽的伪装。”
那个,现在不是混沌世界了吧??世界分为天、地。轻者升、浊者沉,久矣。高尚与低俗…确实,各个人的审美,感知是有差别的。真正的高尚是潜藏于内心的,只会益出片角,而不会成外衣,非刮目不能识。知道为什么大多数人看起来低俗吗?因为伪装的高尚即——低俗。

是的是的正如这道无聊的题目“我们本无对错”,不求世人都把人生建立在给予“幸福”上,但至少请不要把人生建立在给予“痛苦”上;如果非要靠给予“痛苦”而活得有个性,那不如庸庸碌碌活一生吧,不要去伤害他人,不要去打搅——人类终极的安宁和幸福。
“我们本无对错”——“只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善良一些就已经足够了。”(SR)

“不求无愧于世,但求无愧于心。”赞成。但“心”是动物般欲望之心,还是成为“人”的灵性之心呢?
最后编辑翼の憶 最后编辑于 2008-06-09 22:43:45
本主题由 管理员 kameu03 于 2012/7/25 0:40:00 执行 主题分类 操作
分享 转发
生活以质朴为上,内心以丰饶为高
                                      ——校训orz
TOP

回复: [高考祭][辽宁卷]我们本无对错

原帖由 浅色回忆  发表
要我说,您所谓的灵性本身的欲望也是出于您所说的动物身体的欲望……

1、人分为动物性和神灵性不是“我所谓”的,而是“‘新柏拉图主义’所谓”,“基督所谓”……。我有什么资格所谓呢?
把一切人之所为都归结为动物性的欲望,就好比佛罗伊德当初把一切艺术冲动归结为“性欲”一样,未免太狭隘了吧。

原帖由 浅色回忆 发表
况且动物性的欲望就一定低下么?……

2、我没有说动物性的欲望低下,因为人必然受到动物身体的束缚,要吃饭,要喝水,要传宗接代。这一切并不低级,反而可以视为人之美,因为人在完成这些的时候明显和动物是有区别的——特别在传宗接代上,您不觉得吗?
原帖由 浅色回忆  发表
因为要把自己的基因传递下去,所以由荷尔蒙的分泌所产生了爱……

至于您说的荷尔蒙分泌才产生爱,抱歉,我说的爱是“慈爱”,“至爱”,“大爱”,正如《约翰福音》里的一句话:“Greater love has no one than this, that he lay down his life for his friends.”这仿佛与荷尔蒙分泌关系不大。宗教教导人要有一颗慈爱之心,你把这理解为荷尔蒙分泌,我无话可说。

原帖由 浅色回忆  发表
因为要显示出自己基因的强势,所以我们去追求荣誉,因为要把自己的基因传递下去,……

3、文艺复兴三杰的基因强势吗?柏拉图、牛顿、尼采、康德、贝多芬、莱特兄弟……的基因强势吗?我觉得他们是在追求真理,只是在此过程中他们自我实现了,而获得了世人给予的荣誉——获得荣誉总要以实现,超越为前提,而他们实现的途径是不断追求真理。而且这些人的“强势”基因并没有传递下来……我辈也无法揣测他们的内心——为什么不传递下来呢?但我知道他们的精神永传世间!举这些例子并不是说人不结婚,不繁衍后代了…人该这样做,只是这种行为最好不要成为“强势”基因渴望得到传递的前提。难道您觉得以上人物的基因不够“强势”吗?(难道只有古代中国拥有后宫的、荷尔蒙分泌旺盛的帝王之基因才“强势”?)
原帖由 浅色回忆  发表
所以由荷尔蒙的分泌所产生了爱。

另外,荷尔蒙分泌旺盛产生的是性欲。
至于性欲会不会产生爱……但我认为强奸犯基本不会有爱…因为爱是不带伤害性质的。

原帖由 浅色回忆  发表
只要我们还是动物一天,动物性的欲望就永远是我们第一顺位要满足的……

4、“当心灵摒绝肉体而向往着真理的时候,这时的思想才是最好的。而当灵魂被肉体的罪恶所感染时,人们追求真理就不可实现。当人类没有对肉欲的强烈需求时,心境是平和的,肉欲是人性中兽性的表现,是每个生物体的本性,人之所以是所谓的高等动物,是因为人的本性中,人性强于兽性,精神交流是美好的、是道德的”——柏拉图。

原帖由 浅色回忆  发表
动物性的欲望无法满足?难道您所谓的灵性的欲望就有满足的尽头?……

5、是的,不管是什么欲望都是无止境的。每个人在死的时候都会有遗憾,只是,有的人在死的时候他可以说:“我可以去天堂了…”

原帖由 浅色回忆  发表
公认道德底线以下的行为一般来说肯定是有碍人类整个族群的发展的,但是这个公认道德底线是什么?我在前文中已经说了——大多数欲望的集合体,我也说过,大多数只能代表大多数,他们可以付出比少数人更多的代价来维护自己利益,但是也仅此而已。这只是一个付出代价多少的对拼,希特勒一个人的号令杀掉了几百万犹太人,原因很简单,他能付出的代价更多,苏军可以把希特勒逼到自杀也很简单,当对方的行为真正威胁到自己的生存欲望时,同盟国掏出了更大的筹码。既然你承认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正义”,那么每个人也就有每个人的“善”,希特勒击败法国,难道德国人民不高兴不认为他是“善”么,纳粹被消灭难道犹太人不认为是“善”么?……动物性的正义?那我想请您举出一个能脱离动物性的“正义”的例子。

6、关于“正义”
战争源于人的——原罪(天主教:七宗罪),究其原因的原因就是“贪欲”。有的人被这种“原罪”迷失,甚至披上道貌岸然的“国家”,“民族”外衣,当成“正义”拿去蒙蔽世人,这就是动物性的正义。
对了,你说到希特勒,他确实超越动物性了,不过是反向超越,他是一个恶魔。现在您可以去问德国人,他们会觉得希特勒“善”吗?希特勒为什么杀害犹太人?因为犹大是犹太人,犹太人害了耶稣。所以希特勒以此发扬“正义”清除劣等。但耶稣殉难时说过一句话:“原谅他们吧,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希特勒似乎“没看到”这句话啊,而且最后杀害耶稣的是罗马,他们的后代居然是希特勒的盟友。法西斯披着宗教、民族,国家的外衣行“善”,是极端的宗教主义,极端的种族主义,是人间最大的“恶”!当然,希特勒认为这是“善”的。
脱离动物性的“正义”——人类历史上有无数用牺牲自我个体为代价实现真理的人,这难道不是脱离动物性的“正义”?只有人在追求某些东西的时候,可以跨越生死纬度——耶稣,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尼采、凡高……难道动物也有??哦,对了,键社的作品里也有这种品质闪现,凉元的作品里也有很多,所以我们觉得可贵,感动!

原帖由 浅色回忆  发表
你在给予一个人幸福的时候,必然也把痛苦给予了另外一个人。所谓伤害,是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着的,虽然也许你并无发觉。所谓人类终极的安宁和幸福,这个世界上从来都是只有少数人在幸福,多数人的痛苦,没有那些痛苦的代价,您的幸福又从何而来呢?……

7、“给予幸福,即也给予了痛苦…”这不能成为刻意施与痛苦的理由。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人生不可避免的苦。母亲生孩子肯定会很痛苦,人生病去打针肯定很难受,三角恋肯定有一个人会受伤……这有什么办法呢?承担快乐也承担痛苦,这就是人“痛并快乐的生活着”。所以,有着这样的幸福和痛苦,我们要感恩,也需要被救赎……诸如三角恋肯定有一个人会受伤的那种,因为施与那样痛苦是可以被原谅、被救赎的。我说的幸福和痛苦是人类公认道德的范畴,并不可逾越此。逾越此施与痛苦是不道德的(比如当街大小便…),甚至很难以救赎的(比如某元首)。就是道德范畴内外之差别……请问耶稣把幸福给予他人,那痛苦又给了谁呢?
安宁和幸福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安宁和幸福是一种心境,一种状态。正如有个故事,是国王要求乞丐教他一天到晚快乐的秘密……是的,这个世界只有极少数人能达到或者接近真正的安宁和幸福。不断救赎和被救赎,唤醒和被唤醒,不断实现、超越的人会接近这种状态,正如我前面说过的,有的人在死的时候可以说:“我可以去天堂了。”

原帖由 浅色回忆  发表
如果把这个世界上的道理如小学语文中的缩句那样缩起来的话,只有欲望和代价两个词。

8、我并不反对您这个观点,只是不能认同您把一切人性之美都归结为动物性的欲望。就拿这里的GAL、AVG来说:梦美救赎了一个人的生命和灵魂,这也是动物性欲望?姬子最后的祈祷,把5万日元和地图送给濑津美,也是动物性欲望?濑津美最后去淡路岛也是动物性欲望?观玲和渚都说自己是幸福的,但无数人悲伤落泪…这也是动物性欲望?一之濑夫妇最后的人偶+皮箱,也是动物性欲望?……如果您认为这一切是动物性欲望,那在读这些作品的时候,在读键社作品的时候,不是会失去很多东西?“幸福的眼泪”这种东西可不是动物性的哦。




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是是非非,善善恶恶,我不知道眼下这个世界最大的道理是什么,我也不管有多少人信奉这个最大的道理。因为我知道这个世界最大的真理,是——爱。如同我在KEY中感受到的:AIR——跨越千年的爱。时空次元也不能束缚;KANON——奇迹之爱。爱产生奇迹,奇迹诞生爱;CLANNAD——平凡却伟大之爱。爱原本就在人们周围,随处可拾;星之梦——再污秽的世界也有纯真的爱。即使是残留的“美”,依然不忘救赎。
爱就是爱自我,实现自我;对待一切就像对待自我一样——这种爱绝对不是荷尔蒙分泌产生的。
最后编辑翼の憶 最后编辑于 2008-07-05 21:34:39
生活以质朴为上,内心以丰饶为高
                                      ——校训orz
TOP

回复: [高考祭][辽宁卷]我们本无对错

我想灌水了,不过还是算了……


原帖由 浅色回忆 于 2008-6-10 23:20:00 发表
怎么说呢,首先我对西方古代的哲学思想并无太大兴趣,其次,我对宗教这种东西始终抱持这中立的态度,从其作用上看,的确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教化人类的内心上起到的积极的作用,然而宗教故事中传说大于事实的特性让我更倾向于认为那是宗教宣传的需要,而并非是事实。(比如各种神迹)再读中世纪史,宗教的统治作用已经大于其教化作用而被上位者所利用,虽然我对宗教这一事物并不保持着贬义,但我也很难信服有关于宗教的一切。耶稣,穆罕默德,释迦摩尼,他们不过是被神话了的偶像,与其举这些为例子,在我们这个东方国家,不如举孔子能更让人信服。

孔子——伟大的思想家,却不是伟大的哲学家。古代中国对善恶道德分化甚过西方百倍——大是大非。孔孟是绝不会说出“我们本无对错”这种话的……儒家思想的核心——“仁”,“仁”即“爱人”,这种“爱”即大爱,可不是激素产生的!有违于“仁”的都是不善的,孔子他老人家是不会和您谈辨证的(儒家缺乏思辨,道家才有)。在关于人的欲望上:“食色,性也”——《孟子》“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礼记》……儒家看到了人的本能欲望,而且加以表述,为后人所乐道——毕竟是2000多年前就提出。但是儒家思想却完全排除人的自然性。“君子不谓性也”——《孟子》;“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孟子》;“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孟子》……儒家思想里,情欲与灵魂不相容也。抑制人的动物欲望,以成“君子”成“大人”(公认的孔子是“圣人”,明显他也是被神化的)——到了宋朝出现“存天理,扼人欲!”的极端思想。这和您的‘动物性欲望顺位第一’的观点是相反的极端。这就是在我们这个东方国家的孔子极其儒家的思想观点。这种扼杀人本性(不光扼杀情欲,儒家连人的独特个性也一并压制)的极端观点,我是绝不会认同的。但也不赞同您‘动物性欲望顺位第一’的观点。古希腊在这方面‘温柔’很多,将动物欲望作为人性重要的构成来阐述——人拥有高于动物欲望的精神。所以在这方面我更偏向于西方,勿见怪。。。但东西方都有一个相似点——人不光靠动物欲望所为,他们都提到了高于动物欲望的精神(孟子说的“心”)。

原帖由 浅色回忆 于 2008-6-10 23:20:00 发表
天主教教人向善,其二,他们是用蒙蔽事实的方法教人向善。
原帖由 浅色回忆 于 2008-6-10 23:20:00 发表
耶稣痛苦了谁?就历史上说,耶稣痛苦了罗马的统治阶级,痛苦了当时的罗马市民,痛苦了自己的身体。就神学来说,耶稣是符号。幸福与痛苦来源与使用符号的人,而不是符号本身。

从您的文字中也可以看出,您对宗教的偏见。宗教回还其哲学样貌是不能传播的。它能传播,却也被统治阶级利用,一度成为工具,是人类阶级斗争的罪,宗教本身有什么错。宗教出发点是为了教人追求美善,而不是统治,更不是压迫。统治者用宗教来麻痹世人,已然违背了宗教初始点。任何宗教典籍里是绝不会教人如何制衡他人的。中世纪人们连字都不认识几个,更别说去了解上层宗教意义,所以愚民们往往被蒙蔽(就连21世纪的天朝不是还有法什么功吗?)。

终于,直到19世纪——“上帝死了”,而在现代这个愈发物化世界里,我等或许又体会到“上帝死了”之真意呐。尼采的上帝死了,是想让人人都成为“上帝”,所以他提出了“超人”论。可惜,没有一个人成为超人,只有无数人沦为行尸,或者说,在那个时代根本不可能有“超人”。他的思想太超前了,所以他痛苦,机械主义至上的世界里没人理解他,他原本深爱的上帝死了,他疯了!

上帝存在吗?‘科学主义’是无法理解的。上帝是人自己造出的最高道德和万能之典范,只存在于人心。他是一个象征。人们膜拜他依赖他,因为他象征人类所追求的最高存在。人类给上帝的许愿及上帝给人类的许诺,其实一切都是人类自己产生的愿望,但都要受到最高道德的规范。与其说是上帝规范人类,不如说是人类自己意识到自我缺陷而在规范自我。如今,“上帝死了”,标榜最高道德的神已退场,人类可以任凭欲望许愿,不受约束的去实现。。

不同宗教里的被神化的偶像他们和上帝类似,您要说现实里没有,确实,因为现实人是善恶的集合,但人类终归是追求真善美的,所以出现了偶像——那不是蒙蔽世人的假象,而是人所追求的理想存在——代表美善的最高存在。

耶稣给罗马同样带去的是美善,唯贪婪统治者,堕落恶人认为痛苦。您过分的辨证观点就是诡辩……。是的,幸福也是痛苦,可您往往站在“恶”的一边来审视这种“幸福”,当然就是痛苦了;如果我也站在“恶”的一边,您又可以“善”的观点来看待……那这个世界就永远永远善善恶恶不可辨了。这一切,都要以人类演化形成的规则道德范畴为准——伦理之善。而且您瞧,现在教皇不也在意大利吗。

关于带来幸福也带来痛苦,我前面说得很清楚了。


最后编辑翼の憶 最后编辑于 2008-08-02 17:05:47
生活以质朴为上,内心以丰饶为高
                                      ——校训orz
TOP

回复: [高考祭][辽宁卷]我们本无对错

原帖由 浅色回忆 于 2008-6-10 23:20:00 发表
这正是我不赞同柏拉图的地方,摒绝肉体而只追求精神这是不合理也是不可能实现的。正如您自己所说:人必然受到动物身体的束缚。况且“灵魂被肉体的罪恶所感染时”把正常的欲望看成是罪恶,我为什么都嗅出来点禁欲主义的观点了呢?

柏拉图没有真的叫大家都进行“柏拉图式爱情”,虽然他个人是这样做的,可是他并不是禁欲主义者。他更没有教别人禁欲,这完全是后人夸张的比喻。禁欲是宗教提出来的,西方的基督教,东方的佛教,宋明的理学……把它作为修行的方式。柏拉图倡导的是节制,而不是禁止。节制在他看来是获得真正爱情的关键,使爱情不至于陷入情欲的低俗,这样爱人之间才有真正的幸福产生。单纯宣泄兽欲的爱情是不可取的。——至今也很有现实意义,对吧。 “因为人的本性中,人性强于兽性。”动物性的欲望不是第一顺位的。
(至于“柏拉图式爱情”,是柏拉图理念的延伸。是一种守望般的爱,那是纯精神上的寄托和抚慰,是人类最美的梦。…是一种永久的,不求回报的爱。即使不能相守,只要看到对方幸福。这份爱便会绵延下去,直到永恒。有些人,上帝给了他们缘分,让他们相遇,但是却忘了给他们交点,于是这份爱,只能变成远远的守望,而这两个人,也将永远如同平行线一般,不能在一起…柏拉图式爱情是一种永恒,永恒的守望。明明知道没有交点,却一生一世的守望。精神上的恋爱。但没有肉体上的结合。这样纯洁的爱情是不可玷污的,是永恒的爱情。现实中也真的有人,傻傻的傻傻的守望着,做着这样的梦,追求柏拉图式的永恒。)
最后编辑翼の憶 最后编辑于 2008-06-12 16:43:01
生活以质朴为上,内心以丰饶为高
                                      ——校训orz
TOP

回复: [高考祭][辽宁卷]我们本无对错

回复22楼 watashia君:

“仁”是孔子大大思想的核心好罢。
我没有一点贬低儒家的意思。儒家是中国乃至东方最伟大的思想。儒家有无数美德至今都为我们所崇奉,古中国能屹立于东方,和儒家思想里的无数美德密不可分。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儒家思想里消极的一面,现在可不是独尊儒术的时代了。
我也没有完全否定儒家的思辩……但结果却是董仲舒把儒学捧上神坛,从此古中国再无“百家争鸣”,而造就了除儒家以外的缺乏思辩的社会整体。
至于儒家思想的优弊,从维新时代开始,梁启超就看到了儒家的缺陷,并且批判过。关于优弊,到5.4,到49年后,再到现在一直也争论不休。
从客观来看,儒家思想是一种积极的思想,为古中国一度领先世界,为人类文明做出巨大贡献;但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为什么“文艺复兴”出现在西方?为什么产业革命出现在西方?为什么启蒙思想出现在西方?这是值得深思的,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同千年来以儒学立国还是有关系的。
古中国和古西方在某同时期的体制该反映出些许儒家思想和古希腊哲学的不同。啊,也仅仅只是不同,无意对比他们的优劣。古中国其体制是“以民为本”的君主牧民体制,这里的本是君主制衡天下的资本,不是我们现在说的本…“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古希腊,伯里克利有段经典演讲:“我们的国体之所以被称作民主,是因为权力不是被少数人、而是被所有人民所掌握。当私人纠纷产生时,所有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正像我们的政治生活是自由而开放的那样,日常生活中我们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 古西方的哲学相对注重构成整体的任何一个个体,包括弱势者。柏拉图也说过“国家就是个人的放大,个人就是国家的缩小”……这种体制上的差异对后来的历史进程是有深远影响的,也间接反映了两种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儒家强调个人服从整体,当然可以视为美德。但过分的强调就是弊端——靠压抑个体。比如,孔子的“克己复礼”!这个“礼”在当时并不能从字面上理解为礼仪礼节之类,而是一种封建规范,一切不合礼的,都被否定掉…,克己复礼在封建时代其消极面是潜移默化的……(就因“克己复礼”,孔子大大还在某时代被大大的批判过…),统治阶级利用这点而建立起国家体制,它过分的强调整体(当然是为统治服务的“整体”),压抑个体产生严重弊端,并且走向极端之后:常以纲常论来束缚人;大学者几乎都是“大鸿儒”;学生都是“儒生”,想要有所为必须先攻略“八股”(宅八股)……宋明理学就是极端中的极端。
当然,可以列举出古中国无数个性鲜明的人(而且我说的个性还不是性格和气质这种人人差异)。这是肯定,人怎可能千篇一律。任何制度,任何思想下都有个性鲜明的翘楚出现,但古代中国,这种‘个性’都是在某种“礼”之下的个性——就是我以上说的纲常、“鸿儒”,八股之类——1切都和独尊儒有关。儒家思想对个体的轻视,对‘礼’的重视,使古中国人从事礼教,政治特别积极,导致近代科技的没落,因为在‘礼’的规范下谁能想什么呢?又愿意想什么呢?在“礼”之下缺乏“想象力”(或者说缺乏敢于逆天的想象力,所以没能出现达尔文这种逆天之人)。要对比西方的话,就从人类再次觉醒的“文艺复兴”以后开始,我觉得很明显,有“个性”的人西方多——艺术、科学、技术、哲学各个方面……

儒家思想在古代生产力相对不发达时期,有利于起集中的作用,集中整体的力量为统治服务,即促进了生产力发展;但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儒家这种轻视个人特性的弊端开始显现。人类自身的觉醒,个体的潜力展现出来,由无数个体连结成的整体力量就无限大。在生产力发展后的商品经济日益发达之近代;在血缘家族的国家统治模式衰落之近代;在强调人人个体的公民社会出现之近代社会,儒家倡导的“克己复礼”其消极面就显现出来咯……
说完了。
再声明,我没有贬低儒学的意思,在中国,每个人从小耳闻目染的就是儒家美德…在吸收这些儒家美德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儒家思想的不为当代所提倡的东西,这样说好了吧。




(已经严重偏题了……抱歉)







最后编辑翼の憶 最后编辑于 2008-06-13 23:15:29
生活以质朴为上,内心以丰饶为高
                                      ——校训orz
TOP

回复: [高考祭][辽宁卷]我们本无对错

回复楼主:

马斯洛的金子塔我什么时候说过不实现它底层的需求了?但这不等于动物性欲望顺位第一。首先马斯洛的观点是基于人的,不是动物,您不能把金子塔的下层需求和动物等同起来。您把道德置于何处了?难道马斯洛说过人有生理需求了就立马去实现吧?“因为人的本性中,人性强于兽性”就是这个理,人要满足的是有道德的人性的欲望。如果您说的‘动物性欲望顺位第一’是在道德的前提下那也是正确的。那我们看法的不同就是文字意会上的偏差。但不知道您是否有道德的前提呢?(如果有,那下面的文字可以不理会了。)这种人和动物的差别。我再次强调,我个人从来没有贬低动物性的意思,也没有说它低级,更没有提倡刻意去压抑之,更没有说人应该完全剥离动物欲望。人应该满足自己的食欲,性欲等等……我只是说人在满足这些欲望的时候,和动物满足这些欲望有区别,而您,却认为无区别,甚至不认同柏拉图对这方面的阐述,呵呵。难道您饿了,看到个毫无反抗力的小孩吃糖,您直接去拿来吃?难道一个人先满足自己的兽性而不是人性?这是很明显的差别——动物受本能的驱使;人受奴斯’——心灵、理智的驱使。
最后编辑翼の憶 最后编辑于 2008-06-16 19:09:37
1

评分次数

    生活以质朴为上,内心以丰饶为高
                                          ——校训orz
    TOP

    回复: [高考祭][辽宁卷]我们本无对错

    回复楼主:

    不同宗教里的被神化的偶像他们和上帝类似,您要说现实里没有,确实,因为现实人是善恶的集合,但人类终归是追求真善美的,所以出现了偶像——那不是蒙蔽世人的假象,而是人所追求的理想存在——代表美善的最高存在。——那是一种理想的存在,就类似佛罗伊德的“超我”。
    您说“一个人很虔诚,但是他在工作生活上依旧无端的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他所寄托的东西又怎么能帮他理清这个结?”余要告诉您,信仰上帝不是拜老大,拜干爹。宗教起的是教化功能,而不是制衡功能。一个人受到不公待遇,是另外一个人施与它的,宗教的目的就是让无数的‘另外一个人’受到典范的规范或良心的谴责而净化。这无数‘另外一个人’也包括您我。那是人人救赎的意义。出现了不公证待遇,您可以寻求法律还您公道。宗教和法律的不同——宗教教化人,法律制衡人。教化这种东西,在一个人受到伤害的时候,不会给您讨回所谓的公道,可人类离不开教化。不光宗教才有教化。这有点点象我们学习思想品德,它不会为您讨什么公道,不会为您制衡谁,但它可以提高个人的修为。人人救赎的意义,我想我已经说得够明白了。
    您大概是一个唯实证者,所以心里容不下宗教。大概只有当上帝、佛祖出现在人身边,给您糖的时候他才存在。等您以后有空想真正想了解一下宗教了,您会发现很多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那不是简单的在神坛下膜拜。
    我前面说的有人在死的时候可以说“我可以去天堂了。”这不是简单的自我实现。天堂是美与善的花园,是终极的安宁与幸福之归宿——极乐净土。在现实中没有,但在宗教里它出现了。它就是人在世间愿望的延续,但这一切要以美善为前提,您解读《星之梦》的时候没发现吗——“不要将天堂分开”的含义。是的,您可以说他是虚幻的,现实中没有,是人们用来麻痹自我的。那请问,任何梦想难道不都是虚幻的吗?现实的确不是天堂,但世上有无数美好的人正努力把它变成天堂——“世界并不美丽,也因此而美丽无比”。杀人放火之人,即便他满足了自我欲望,即便他是一个“成功”的人,即便没什么遗憾了,但他是去不了“不分开的天堂”的。


    楼主您有自然主义倾向吗?——把人的一切都归结为动物性欲望,社会=自然,把自然规律动物规律套用于人,把人同其他生物等同起来,将生物学决定论加于人类:一切出自感觉和本能,生物学规律决定人的心理、性格、情欲、行为……单从生物学的决定论出发。自然主义大多会走入悲观主义中,对批判现实有一定积极作用,但常使人陷入没有出路的冷漠悲观。从您的《我们本无对错》文中我也可看出您对社会的些许悲观。
    您认为人只受动物性欲望支配着,用基因、遗传、激素分泌来解释一切人类活动。自然法则是冷漠的,所以您的观点也是冷漠的。已然,我也不是社会的乐天派,但我觉得人应该怀有慈悲,而不是冷漠的看待一切。


    也许,当我们面对如题目中那些社会上的不良现象时也束手无策;也许这个世界真的不很美好,有太多冷漠太多残忍……每天走在街上,面对这一切也时常叹息,不止一次的问为何为何世人如此……但茫茫然当中是否看到有如珍珠般闪着灵光的存在?即便那是依稀点点却无比美丽的东西——是值得去追寻,去守护的珍宝;并且将它传达——创造自己的世界。《奇诺之旅》里那句话:“世界并不美丽,也因此而美丽无比。”作为一个个体的自己,该去做一个追求真善美的有“爱”之人。
    您得出了“不求无愧于世,但求无愧于心。”,我觉得把这个‘心’加入一点点道德之善就完好了,这不是“随大流”,因为您看,按您的话说,道德是大多数人的‘欲望’,但,有道德的高尚之人仿佛并不多数。道德这种东西很奇妙,只有人的灵魂感受得到。其实,至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样的善良对这些世人来说已经足够了。
    我们本无对错?再次引用SR里的一句话:“只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善良一些就已经足够了”


    我只能说出我的观点,每个人的观点都不一样,也不能说谁对谁错。我的观点在前面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我们本无对错”本身伦理性极强,觉得有意思就进来看,又发现有趣的文。不知道出题的人是抱有什么样的目的呢?


    走了。
    最后编辑翼の憶 最后编辑于 2008-08-06 22:55:42
    1

    评分次数

      生活以质朴为上,内心以丰饶为高
                                            ——校训orz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