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FansClub

首页 » - 特色讨论区 - » 土豆星 » 土卫三 » 音乐社 » 关于APE
qqyysun - 2004/2/13 0:25:00
…………让我觉得莫名的格式…………
1:2而已哦,我宁可IMG一张CD了…………
要说用硬盘听CD的感觉…………
电脑的配置达不到,一样白搭啊,连有CEREATIVE PCI128的人都少见呢,我学校用SB!LIVE的只有一个………………是DanceDR的烧友…………我的PCI128二手,且我主要是为VOS的效果啊…………
若是AC‘97 OR S-MAX……拜托,您别插机箱后面,直接接光驱面板插口还好一些些说……
当然对于网路传输够劲的人,300MB一张CD是EASY啦,可我的硬盘不够大………………

最要命的是,家用音响和随身听设备统统不支持这个,我的松下SL-CT800支持几乎所有格式的WMA和MP3,但没听说哪个机能放APE的,20G硬盘的APOD一样听不到啦…………家里的先锋DVD加湖山EV3600功放加SWAN音响,放CD一流了,可是放不了APE,我还要转压…………累,且不如直接做镜象…………我用的盘是三菱蓝钻系列,不过还是不放心质量,如果是光盘对考,无所谓,用软件模拟刻录,总是担心啊………………
反正,不支持…………………………………………
deranged_wraith - 2004/2/13 10:36:00
ape的日子尚短, 等等吧...任何東西要成為"流行"都是要一些時間的。
AIWA - 2004/2/13 13:20:00
用APE的理由

我想介绍一下CD传输的新方法,如何做到无损和尽量小的文件

最近这里有人提供了CDimage下载(包括我自己),这对有宽带和刻录机的朋友有很大帮助。因为毕竟原版cd价格高昂并且不好买到。复制的CD效果比Mp3好不少,即使是320kbps的mp3,在高频部分还是有失真。

但是最近我发现用CloneCD等软件做image档并不科学,复制audioCD并不是0101复制那么简单。CD和VCD等其它数据碟的记录方式不一样,并没有使用ECC效验。而且存在JETTER问题。导致即使clone的CD资料完全一样,但是音质却会有差别。

[转]
[$nbsp][$nbsp][$nbsp][$nbsp][$nbsp]Jitter 一般翻译作时基误差,是数位音讯音质劣化的杀手。 Jitter 造成声音的改变可是成因却非资料本身的错误,而是资料的时间部分出错了。在之前数位化的过程中我们知道一个取样点包括振幅和时间这两项资料,而 jitter 造成振幅没有在准确的时间呈现出来,因此造成波型扭曲。在普通的 CD Player 中,由于读取机构是由资料流量来判断转速是否合宜,而电路的工作时脉又是以读出的一连串数位讯号的多少来决定,因此当转速不稳定时,每秒读出的资料数量就有误差,而电路工作时脉就受到影响,由电路工作时间所决定的各个取样点的出现时间与实际的时间就产生误差,这就是 jitter 的成因。还有很多影响工作时脉的原因都可能造成 jitter ,例如 CD 的重量与厚度是否均匀影响转动稳定性,反射面的材质, CD 转盘到 DAC 之间的连接线,都会造成 jitter 而影响音质。要避免 jitter 发生最直接的方法就是 re-clock ,将接收的数位讯号先存到缓冲记忆体中,然后用一个精准的时钟重新排列这些数位讯号,并且让后续的数位电路都以这个时钟为运作基准。有些 Hi-End 器材使用不同于一般 S/PDIF 的单线数位传输介面,加入包含时钟讯号的接线用意即在此。

  或许读者仍对于所谓资料正确但是音质受到影响感到疑惑,为了让读者对 jitter 有更深刻的认识在此提出一个实验结果。先准备一张音乐 CD ,然后复制成另外一张,并用抓音轨软体保证这两张 CD 的资料内容是相同的,可是放到 CD Player 中聆听,却发现两张 CD 的音质有很大差异。我们怀疑 CD Player 的读取机制不如电脑光碟机精准,因此准备了专业用音效卡 CardDeluxe 来做数位录音,将 CD Player 的数位输出 (SPDIF Out) 接至音效卡上。经过多次的比对,我们发现数位录音的结果与直接抓音轨的资料内容相同,也就是说 CD Player 读取并没有问题,影响音质的主要原因是 jitter 。单位时间资料流量不稳定的变动造成 jitter ,但这些资料内容本身并没有出错,因此不能单从数位录音的资料发现错误。一般来讲,除非设计上有瑕疵, jitter 要大到使资料内容出错是不可能的。

  音乐 CD 的复制,终极目标是音质与来源 CD 相同,要达到这个目的要分为两个层面讨论,首先是资料的正确性,再来是降低 Jitter 。

  音乐 CD 的主要侦错机制在于 C1/C2 编码和 subcode ,虽然没有 CD-ROM 的 ECC/EDC 编码严谨,但只要是轻微的刮伤,还是能重建完整的资料。在复制音乐 CD 时,最好的办法是先将音轨资料抓到硬碟里,然后再从硬碟烧录。直接对烧的坏处在于当光碟机发现音轨有问题时,没有充裕的时间可以多读几次确定资料内容,因此很容易烧出爆音,而且刮痕太严重时,过多无法读出的资料甚至会造成烧录中断,变成杯垫一张。

  抓音轨时光碟机的品质与抓取模式对资料的正确性影响甚大。有些光碟机抓音轨的速度很慢,也有些光碟机抓得很快却爆音连连。当光碟机抓取的资料量超过本身 cache 负荷时,光碟机必须暂停读取,等 cache 有空间了才能继续。有些光碟机在经历这暂停再读取的过程,再次读取的位置会跟停止前的位置不同,造成资料的断层,也就是爆音的出现,这就是抓音轨不宜一味求快的主因。要有优良的抓音轨能力,光碟机必须要具备 Accurate Stream 的功能,这样就能避免以上缓冲区满载重读出错的问题发生,更进阶的功能是 C2 错误资讯撷取功能,也就是当光碟机再抓音轨时会同时侦测 C2 编码,如果出错的话会自动重新读取,没有错的话就继续向下读,这对于资料的正确性与速度有显著帮助。综合以上要求,笔者推荐 TEAC 和 Plextor 出品的 CDROM 作为抓音轨的来源,尤其是 Plextor 的机种,速度特别出众。另外在抓音轨时很多人喜欢用 Burst Mode 求其速度快,但是这种读取方式是只读一次不回头的,如果片子很乾净的话还不会出什么问题,如果有刮痕的话就难保不会爆音连连,何况当遇到刮痕时光碟机常常要降速,读过了又加速,反覆加速减速严重影响光碟机寿命,因此实在不建议使用 Burst Mode 。

  除此之外,我们可以发现将烧好的片子中的音轨抓出来跟从来源片的音轨做比较,来自烧片的 wav 档音乐资料前面总是多了一些为 0 的 sample ,可是档案总长度却没有改变。我们称这种情形叫做 offset 。这些 0 的来源有两个,分别是抓音轨的光碟机的 Read Offset 和烧录机的 Write Offset 。之所以会有 Read Offset 是因为光碟机读写头认为自己所在的位置跟实际上资料出现的位置有误差,而这个误差是个定值,因此当音轨抓出来的时候,总是与原始资料产生位移,于档案开头多个几个 0 或是少了几个 0( 以上是以假设这片 CD 每一轨之间都是静音来讨论 ) ,而在这些 0 之后的资料又跟原始波型完全相同。同理烧录机的 Write Offset 成因也是一样。这些 Offset 并不会影响音质,只是资料和来源有了些微的差异,但大体上资料还是相同的。目前能够克服 offset 问题的抓音轨软体和烧录软体非常少见,个人推荐使用免费软体 Exact Audio Copy( 网页 http://www.exactaudiocopy.de/ ) ,不但可以单独设定各光碟机与烧录机的 offset ,又有独特的抓音轨方式 Secure Mode 将每个 frame 至少重复读取两次,如果资料不同会重复读取到最多 82 次直到确定资料内容,以确保资料的正确性。因此将 EAC 可以做出无论用什么软体抓音轨内容都与来源片完全一样的烧片,将其誉为烧录音乐 CD 资料正确性的第一解决方案并不为过。

  接下来要解决的是 jitter 的问题。影响的 jitter 层面很广,举凡烧录的速度,空片的材质,烧录机的电源等都会影响。笔者参考日本的烧片测试网站 http://www.ne.jp/asahi/fa/efu/media/media.html 后发现以水蓝片的 jitter 较小,金片最大,而不同的烧录机各有 jitter 最低的烧录倍速。为了降低 jitter 我们建议购买日制 That's 水蓝片或是三菱湛蓝片并且调整烧录速度求取最佳状况,而且避免开启 Just-Link 或是 Burn-Proof 以免造成资料断层。很可惜的是虽然经过这一连串的努力,烧录出来的片子跟原版 CD 还是有所差异,所以为了尊重著作权与音质表现,请大家还是支持原版 CD 。不过台湾很多盗版音乐 CD 的 jitter 很大造成音质跟原版片有很大的差异,我们发现用以上的方法烧出来的片子声音还比较好。这也告诉我们 jitter 是可以在事后处理加以改善的。


这段出自 http://www.dearhoney.idv.tw/Audio/LukeLo20010705/ 作者LukeLo

这也是为什么想要得到良好音质的mp3必须经过wav这一道程序的原因
同样的,想要得到比较完美的CD复制也需要使用EAC。不过方法上有一些差异

首先用EAC抓轨蒋整张CD转成带有gap的一个大wave档和一个CUE档,CUE当里包含了这个wav档中每个track的起始位置和gap时间,在烧入时就使用支持CUE的刻录软件(EAC本身也支持刻录)直接刻录。

在网络上传输时当然希望文件越小越好,想要达到无损压缩就用一个叫Monkey`s Audio的软件,压缩wav的比率是 2:1左右,所以一张700m的CD压缩后大约是320M。压缩和解压耗时大约2分钟
qqyysun - 2004/2/13 20:29:00
我一直认为是0101啊……
迷失的风儿 - 2004/2/13 20:46:00
以下引用AIWA在2004-2-13 13:20:30的发言:
用APE的理由

这也是为什么想要得到良好音质的mp3必须经过wav这一道程序的原因
同样的,想要得到比较完美的CD复制也需要使用EAC。不过方法上有一些差异

首先用EAC抓轨蒋整张CD转成带有gap的一个大wave档和一个CUE档,CUE当里包含了这个wav档中每个track的起始位置和gap时间,在烧入时就使用支持CUE的刻录软件(EAC本身也支持刻录)直接刻录。

在网络上传输时当然希望文件越小越好,想要达到无损压缩就用一个叫Monkey`s Audio的软件,压缩wav的比率是 2:1左右,所以一张700m的CD压缩后大约是320M。压缩和解压耗时大约2分钟


这样话,出来的结论,也就是APE所处的位置。

其实APE我还是支持的,也是耳朵证实的地位,直接用APE写录CD,不用换转格式也可以。可以先用CD-RW练习。。。当然,直接有镜像更好,对于我空间够用,网速不慢,至少用LIVE!的情况下,要求也会不同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A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