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FansClub

首页 » - 特色讨论区 - » 键社茶餐厅 » 问个无聊的问题
noirhoar - 2007/10/20 11:40:00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涼宮ハルヒ - 2007/10/20 12:10:00
17世纪初,伽利略用测量声速的方法来测量光速,他让两个人各提一盏有遮光板的灯,并分别站在相距约1.6千米的地方,令第一个人先打开他的灯,同时开始计时;第二个人见到第一个人的灯亮时,立刻打开自己的灯;当第一个人看见第二个人的灯亮时,停止计时,这样测出光从第一个人到第二个人再返回所用的时间,再测出两地的距离,就可以计算出光的速度。从原理上讲,伽利略的方法是对的,但是实验失败了。这是因为光速很大,1/7秒能绕地球一周多,靠当时的条件在地球上用通常测声速的方法测光速是难以实现的。于是,人们把测光速的场地移到太空。在伽利略去世后约30年,丹麦王文学家罗默在观察木星的卫星食中,于1676年指出光速是有限的。

1834年,英国物理学家惠斯通利用旋转镜来测定电火花持续的时间,也想用此法来测定光速,同时也想确认一下在拆折射率更大的介质中,光速是否更大。惠斯通的思想方法是正确的,但是他没有完成。

斐索先后研究了光的干涉、热膨胀等,发明了干涉仪。他在研究和测量光速问题上作出了贡献,是第一个不用天文常数、不借助天文观察来测量光速的人。他是采用旋转齿轮的方法来测定光速的。测出的光速为 342539.21千米/秒,这个数值与当时天文学家公认的光速值相差甚小。

傅科在物理学史上以其“傅科摆”的实验著名于世。在光速测定的研究中,他是采用旋转平面镜的方法来测量光速的。其测得的光速为29.8×107米/秒,并分析实验误差不可能超过5×105米/秒。

1850年5月6日傅科向科学院报告了自己的实验结果,并发现光速在水中比在空气中小,证明了波动说的观点是正确的。

迈克耳逊(美国人,A.A.Michelson,1852-1931)继承了傅科的实验思想,用旋转八面棱镜法测得光速为299796千米/秒。

=================================================================

[:Bow:] 百度出來的東西.........
327053532 - 2007/10/20 13:52:00
真空中的光速等于299,792,458米/秒(1,079,252,848.8千米/小时)。这个速度并不是一个测量值,而是一个定义。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1983年10月21日起被定义为光在1/299,792,458内传播的距离。使用英制单位,光速约为186,282.397英里/秒,或者670,616,629.384英里/小时,约为1英尺/纳秒

真空中的光速,這是最古老的物理常數之一。最早於1629年艾薩克·畢克曼(beeckman)提出一項試驗,一人將遵守閃光燈一炮反映過一面鏡子,約一英里。伽利略認為光速是有限的,1638年他請二個人提燈籠各爬上相距僅約一公里的山上,第一組人掀開燈籠,並開始計時,對面山上的人看見亮光後掀開燈籠,第一組看見亮光後,停止計時,這是史上著名的測量光速的掩燈方案,這種測量方法實際測到的主要只是實驗者的反應和人手的動作時間。
1676年,奧勒·羅默木星衛星的觀測,得出光速為有限值的結論。觀測證實了他的預言,據此,惠更斯推算出光速約為 2×108 m/s。
1728年,布拉德雷根據恆星光行差求得 c = 3.1×108 m/s。
1849年,斐索旋轉齒輪法求得 c = 3.153×108 m/s。他是第一位用實驗方法,測定地面光速的實驗者。實驗方法大致如下:
半鍍銀面反射後,經高速旋轉的齒輪投向反射鏡,再沿原路返回。如果齒輪轉過一齒所需的時間,正好與光往返的時間相等,就可透過半鍍銀面觀測到,從而根據齒輪轉速計算出光速
1862年,傅科旋轉鏡法測空氣中的光速,原理和斐索旋轉齒輪法大同小異,他的結果是 c = 2.98 × 108 m/s。
第三位在地面上測到光速的是考爾紐(M.A.Cornu)。1874年他改進了斐索旋轉齒輪法,得 c = 2.9999 × 108 m/s。
邁克耳遜改進了傅科旋轉鏡法,多次測量光速。1879年,得 c = (2.99910±0.00050) ×108 m/s;1882年得 c = (2.99853±0.00060) × 108 m/s。
後來,他綜合旋轉鏡法旋轉齒輪法的特點,發展了旋轉稜鏡法,1924~1927年間,得c = (2.99796±0.00004) × 108 m/s。
邁克耳遜在推算真空中的光速時,應該用空氣的群速折射率,可是他用的卻是空氣的相速折射率。這一錯誤在 1929 年被伯奇發覺, 經改正後, 1926年的結果應為 c = (2.99798±0.00004) × 108 m/s = 2997984±4 km/s。
後來,由於電子學的發展,用克爾盒諧振腔光電測距儀等方法,光速的測定,比直接用光學方法又提高了一個數量級
60年代雷射器發明,運用穩頻雷射器,可以大大降低光速測量的不確定度
1973年達 0.004 ppm,終於在 1983 年第十七屆國際計量大會上作出決定,將真空中的光速定為精確值
近代測量真空中光速的簡表:
[tr=rgb(204,]年代主持人方式光速(km/s)不確定度(km/s)[/tr]
1907Rosa、DorseyEsu/emu*29978415
1928Karolus 等克爾盒29978615
1947Essen 等諧振腔2997924
1949Aslakson雷達299792.42.4
1951Bergstand光電測距儀299793.10.26
1954Froome微波干涉儀299792.750.3
1964Rank 等帶光譜299792.80.4
1972Bay 等穩頻氦氖雷射器299792.4620.018
1973
平差299792.45800.0012
1974Blaney穩頻CO2雷射器299792.45900.0006
1976Woods 等
299792.45880.0002
1980Baird 等穩頻氦氖雷射器299792.45810.0019
1983國際協議(規定)299792.458(精確值)

以上内容节选自和谐百科XD
noirhoar - 2007/10/20 18:55:00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1
查看完整版本: 问个无聊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