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FansClub

首页 » - 同人讨论区 - » 文学图书馆 » 文学活动区 » [高考祭][辽宁卷]我们本无对错
浅色回忆 - 2008/6/8 21:31:00
    编号14:辽宁卷
    最近有一则调查青年人的价值观: 调查在车上让坐的行为有26%的青年人表示难以评定,对于在公共场合上大声喧哗的事情有28%的考生表示难以评定,对于随地吐痰的问题有25%青年人人不发表评价,对于闯红灯的行为有19%的表示难以评定。对此,有的人认为青少年现在价值观模糊甚至错误, 有的人认为青少年的价值观还很健康 很阳光,有的人认为青年人之所以不发表评价是因为他们思想多元化,个性化。
请围绕材料自选角度写作,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体裁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我们本无对错

      Das Wirkliche sei vernuenftig und das Vernuenfitige wirklich
                                                                                            ——黑格尔《小逻辑》

    也许,你曾经鄙夷过公交车上不让座的轻壮男子;也许,你曾认为在身边大声嚷嚷的那个人缺乏家教;也许,你相当厌恶不远处那位随地吐痰的人;也许,你停在停车线后的时候在咒骂着那些闯红灯的人的无道德。

    但是,仅此而已,这些想法所代表的仅仅是你个人对这些事物的看法。在我看来,这个世界上存在于我们人类生活中的无非只有两种东西,其一名为欲望,其二名为代价。至于所谓的价值观,道德,法律,金钱以及等等。都是出自这两个源头。打个比方,当你看到一个人因为他的妻子急病住院而闯红灯的时候,你会鄙视他么?不,你反而会同情他,因为在你的情绪里,人情已经大于了法理。但是当你看到一个人为了报仇杀死另外一个人将要判死刑的时候,我想大多数人都会支持死刑的判决,并且冠冕堂皇的说“法律无情”。这是为什么?其实一切都是为了你自身的需求。前者的闯红灯对于你个人来说支持他没有任何的损失,并且你也在他的焦急中感同身受——谁没有家人生病的情况呢?所以你会同情他。而后者那个死刑犯,首先你觉得不能公开违背法律,因为如果他以多数人的同情为由被赦免了,有一天也有个人来找你寻仇可怎么办。这是有损于你个人利益的,其次大多数人也没有什么关于深仇大恨的通感,所以自然不会为他去出头。由此可见,我们所做的任何一件事情,源头都是自己的欲望,即使你要说做好事不留名的雷锋。他的出发点也是做那些好事,满足了他的心理需求,所以物质上的报酬和所谓的“荣誉”对于他来说并不重要。同时做任何的事情都是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做好事要消耗自己的精力和金钱,复仇杀人即使再令人同情也有法律的制裁,为了妻子闯红灯也是要冒着有可能出交通事故两个人一起进医院的风险的。那么之所以还有人去做这些事情,是因为在那些人心目中,做这些事情所满足的欲望相比所要承担的代价是值得的。同样的我们也拥有了“忍耐”“委曲求全”这样的词汇,这是当我们把欲望和代价做对比后发现我们不值得去为了那个欲望付出那个代价时,所经常用到的。

    转回一开始的话题,在公交车上是否让座,有些人所满足的是自己的价值观——把需求给有需求的人是高尚的。有些人是满足于周围人的眼光——看,这个人,多高尚。有些人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身体需求——我很疲惫,另一些人是根本并不认为让座是什么公德——我花钱买票这是我应的的权益。同样,这些人所付出的代价也分别是身体上的疲惫,内心实质的不愿,违背自己价值观的不佳心情,以及周围人的鄙视眼光。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帝王。当你说一件事情对或错之时,你所代表的只有你自己。那个对或错,只是你以自己的欲望和代价衡量后所做出的判断,是无关任何人的。由是,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所谓道德,法律,也都是建立在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的基础上的。但是大多数永远只能代表大多数,还记得那个扳道岔的故事吗?一个人和一车人哪个更重要,站在扳道工那个生死之神的角色上,我们无从选择。所以虽然大多数往往因为能付出的代价比少数人大,而获得制定所谓“规则”的权利。但这个“规则”却只是为了那大多数人各自的共同利益存在,我们平日所听到的由诸如“神圣”这样的冠冕堂皇的词汇所修饰的,只是一个虚假的外表而已。

    故材料中所给的数据也好,看法也好,其实本无意义,当你因为看到材料中的那些事情而不爽的时候,只要你肯付出足够大的代价,你可以改变那个人的做法。自然,前提是你认为那样做值得。这个世界上的事情正如一开始我所引的德文——存在即合理,一切简单的只需要欲望和代价便可解释。至于人们对当代青年,或者对当代社会的价值观所做的评述,也同样大部分是满足于宣扬自己的看法,少部分是为了吃饭而已。

    对与错,高尚与低俗只是人类那残酷的本质上的一层看似美丽的伪装。不求无愧于世,但求无愧于心。
wh474847 - 2008/6/8 22:36:00
上升到哲学了=。=很好很强大
001001h - 2008/6/9 2:22:00
这个...瞥开文法之类不谈,不知道中心是否回跨过创新思维与道德观念这个坎...
如果我评卷的话还是觉得不够深...尽量往好的方面想,一直去想人类的本质才是冠冕堂皇
ABCmouse - 2008/6/9 3:31:00
这文真是……让人想起美好的中学时光啊~
某人也花了不少时间才明白这么个道理:你弄不清楚的玩意,比如哲学,最好别乱用(笑
感谢作者让某人回味起翻阅中学作文本的感受~
翼の憶 - 2008/6/9 21:16:00
人类的本质是什么呢?善和恶的集合体。
人是禁锢在动物身体里的神灵。人的欲望分为动物身体的欲望和灵性本身的欲望。
在漫漫演化中,无数人沦为了动物身体的奴隶,为了满足那动物性的欲望而活着。动物身体的欲望是永远填不满的黑洞,为之活了一生,到头来却反觉得无比空虚。
为灵性的欲望而生活,才是真正的人该拥有的生活。灵性的欲望——有信仰的人生,追求真理的人生。信仰人作为‘人’的生命本身,信仰‘爱’,追求‘真善美’。这样的人,就是宇宙里闪着灵光的神!

是的,地球上有60亿人,就有60亿种正义。但人类出现在宇宙中,是偶然还是必然呢?既是偶然也是必然,因为需要出现人类,人类的进化也是宇宙进化的一部分。人之所以为“人”那是有道理的。人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人作为“人”而存在的公认道德。人虽然是善和恶的集合体,但人是在追求善的。公认道德底线以下肯定将有碍人类的进步,文明的发展。
人类个体的差别是不可抹杀的,甚至要发扬这种差别。但所谓的各自的正义——是‘人’各自的正义,请不要沦陷为动物性的正义。

“存在即合理”
同样,不存在也合理。此生则彼灭;生即死,死亦生。合理的存在不存在了,同样合理。
“存在即合理”请不要误会,并不是教人们是非黑白不分。

“对与错,高尚与低俗只是人类那残酷的本质上的一层看似美丽的伪装。”
那个,现在不是混沌世界了吧??世界分为天、地。轻者升、浊者沉,久矣。高尚与低俗…确实,各个人的审美,感知是有差别的。真正的高尚是潜藏于内心的,只会益出片角,而不会成外衣,非刮目不能识。知道为什么大多数人看起来低俗吗?因为伪装的高尚即——低俗。

是的是的正如这道无聊的题目“我们本无对错”,不求世人都把人生建立在给予“幸福”上,但至少请不要把人生建立在给予“痛苦”上;如果非要靠给予“痛苦”而活得有个性,那不如庸庸碌碌活一生吧,不要去伤害他人,不要去打搅——人类终极的安宁和幸福。
“我们本无对错”——“只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善良一些就已经足够了。”(SR)

“不求无愧于世,但求无愧于心。”赞成。但“心”是动物般欲望之心,还是成为“人”的灵性之心呢?
浅色回忆 - 2008/6/9 22:45:00
[讨论本身就是爱,不同的思维体之间的冲突,接纳,吸收,包容。就如同命运的天空中看不到的轨迹线之间的交错。必将闪耀出特别而瑰丽的色彩。

原帖由 001001h 于 2008-6-9 2:22:00 发表
这个...瞥开文法之类不谈,不知道中心是否回跨过创新思维与道德观念这个坎...
如果我评卷的话还是觉得不够深...尽量往好的方面想,一直去想人类的本质才是冠冕堂皇


不去思考本质而只抱着一个所谓的“好的方面”,迟早将会被主流媒体的舆论所控制,他人欲让你喜你则喜,他人欲让你悲你则悲。在一定的程度上丧失自己的思考独立性,我认为这才是最没有意义的事情。另外,回避自己心中的欲望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能导致自己的困惑和心灵的痛苦。

原帖由 翼の憶 于 2008-6-9 21:16:00 发表
人类的本质是什么呢?善和恶的集合体。
人是禁锢在动物身体里的神灵。人的欲望分为动物身体的欲望和灵性本身的欲望。
在漫漫演化中,无数人沦为了动物身体的奴隶,为了满足那动物性的欲望而活着。身体的欲望是永远填不满的黑洞,为之活了一生,到头来却反觉得无比空虚。
为灵性的欲望而生活,才是真正的人该拥有的生活。灵性的欲望——有信仰的人生,追求真理的人生。信仰人作为‘人’的生命本身,信仰‘爱’,追求‘真善美’。这样的人,就是宇宙里闪着灵光的神!


要我说,您所谓的灵性本身的欲望也是出于您所说的动物身体的欲望,爱亦好,恨亦好,感情宣泄的需要,于是体内的激素便会自动的调节,动物性的欲望无法满足?难道您所谓的灵性的欲望就有满足的尽头?谁不想要更多的荣耀,热恋中谁不想让对方更爱自己一些。况且动物性的欲望就一定低下么?只要我们还是动物一天,动物性的欲望就永远是我们第一顺位要满足的。因为要显示出自己基因的强势,所以我们去追求荣誉,因为要把自己的基因传递下去,所以由荷尔蒙的分泌所产生了爱。欲望是个中性的词汇,无论外人眼中如何看来,对于你自己来讲,希求去爱一个人的欲望和想吃一碗饭的欲望又如何能分高下?

原帖由 翼の憶 于 2008-6-9 21:16:00 发表
是的,地球上有60亿人,就有60亿种正义。但人类出现在宇宙中,是偶然还是必然呢?既是偶然也是必然,因为需要出现人类,人类的进化也是宇宙进化的一部分。人之所以为“人”那是有道理的。人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人作为“人”而存在的公认道德。人虽然是善和恶的集合体,但人是在追求善的。公认道德底线以下肯定将有碍人类的进步,文明的发展。
人类个体的差别是不可抹杀的,甚至要发扬这种差别。但所谓的各自的正义——是‘人’各自的正义,请不要沦陷为动物性的正义。


公认道德底线以下的行为一般来说肯定是有碍人类整个族群的发展的,但是这个公认道德底线是什么?我在前文中已经说了——大多数欲望的集合体,我也说过,大多数只能代表大多数,他们可以付出比少数人更多的代价来维护自己利益,但是也仅此而已。这只是一个付出代价多少的对拼,希特勒一个人的号令杀掉了几百万犹太人,原因很简单,他能付出的代价更多,苏军可以把希特勒逼到自杀也很简单,当对方的行为真正威胁到自己的生存欲望时,同盟国掏出了更大的筹码。既然你承认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正义”,那么每个人也就有每个人的“善”,希特勒击败法国,难道德国人民不高兴不认为他是“善”么,纳粹被消灭难道犹太人不认为是“善”么?

动物性的正义?那我想请您举出一个能脱离动物性的“正义”的例子。

原帖由 翼の憶 于 2008-6-9 21:16:00 发表
“存在即合理”
同样,不存在也合理。此生则彼灭;生既死,死亦生。合理的存在不存在了,同样合理。
“存在即合理”请不要误会,并不是教人们是非黑白不分。


是,非,黑,白,正如我作文中所写,都是你的欲望所导致的产物,存在即合理这句话,最重要的是教会人们冷静与分析,当你看到一件另你不爽的事情你一个人勃然大怒有意义吗?你只是单纯的否定和自己价值观不同的事物有意义吗?通过事物的存在,找到其根源与所合的理,才是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的不二法则。另外话说...我文中啥时体现了存在即合理——教人们是非黑白不分这样的思想了。

原帖由 翼の憶 于 2008-6-9 21:16:00 发表
“对与错,高尚与低俗只是人类那残酷的本质上的一层看似美丽的伪装。”
那个,现在不是混沌世界了吧??世界分为天、地。轻者升、浊者沉,久矣。高尚与低俗…确实,各个人的审美,感知是有差别的。真正的高尚是潜藏于内心的,只会益出片角,而不会成外衣,非刮目不能识。知道为什么大多数人看起来低俗吗?因为伪装的高尚即——低俗。


耶?你还是没有理解我文中的意思,我们之所以说一件事物对,是因为这件事物符合我们的欲望需求。因为直接说欲望过于直白,所以我们用语言使它看的更美丽一点,自然,看上去美丽也是我们的欲望需求之一。所以,如果您能找出一件您做过的,却与您的欲望相违背的事情,在下自当认输。

原帖由 翼の憶 于 2008-6-9 21:16:00 发表
是的是的正如这道无聊的题目“我们本无对错”,不求世人都把人生建立在给予“幸福”上,但至少请不要把人生建立在给予“痛苦”上;如果非要靠给予“痛苦”而活得有个性,那不如庸庸碌碌活一生吧,不要去伤害他人,不要去打搅——人类终极的安宁和幸福。
“我们本无对错”——“只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善良一些就已经足够了。”


也正如我起的这个无聊的题目,你在给予一个人幸福的时候,必然也把痛苦给予了另外一个人。所谓伤害,是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着的,虽然也许你并无发觉。所谓人类终极的安宁和幸福,这个世界上从来都是只有少数人在幸福,多数人的痛苦,没有那些痛苦的代价,您的幸福又从何而来呢?如果把这个世界上的道理如小学语文中的缩句那样缩起来的话,只有欲望和代价两个词。

原帖由 翼の憶 于 2008-6-9 21:16:00 发表
“不求无愧于世,但求无愧于心”是动物欲望之心,还是成为“人”的灵性之心呢?


首先如我以上之说,动物性欲望和作为人的理性欲望是没有高下之分的,其次,我文中的此心,便是欲望。曹孟德说过,宁可我负天下人。一个人,能在一生结束前觉得自己了无遗憾,也就是对自己的欲望已经没有了遗憾,那么他便是一个成功的人,至于他的一生是杀人还是救人,这是不重要的。讨论那些也是没有意义的。
翼の憶 - 2008/6/10 17:15:00
原帖由 浅色回忆  发表
要我说,您所谓的灵性本身的欲望也是出于您所说的动物身体的欲望……

1、人分为动物性和神灵性不是“我所谓”的,而是“‘新柏拉图主义’所谓”,“基督所谓”……。我有什么资格所谓呢?
把一切人之所为都归结为动物性的欲望,就好比佛罗伊德当初把一切艺术冲动归结为“性欲”一样,未免太狭隘了吧。

原帖由 浅色回忆 发表
况且动物性的欲望就一定低下么?……

2、我没有说动物性的欲望低下,因为人必然受到动物身体的束缚,要吃饭,要喝水,要传宗接代。这一切并不低级,反而可以视为人之美,因为人在完成这些的时候明显和动物是有区别的——特别在传宗接代上,您不觉得吗?
原帖由 浅色回忆  发表
因为要把自己的基因传递下去,所以由荷尔蒙的分泌所产生了爱……

至于您说的荷尔蒙分泌才产生爱,抱歉,我说的爱是“慈爱”,“至爱”,“大爱”,正如《约翰福音》里的一句话:“Greater love has no one than this, that he lay down his life for his friends.”这仿佛与荷尔蒙分泌关系不大。宗教教导人要有一颗慈爱之心,你把这理解为荷尔蒙分泌,我无话可说。

原帖由 浅色回忆  发表
因为要显示出自己基因的强势,所以我们去追求荣誉,因为要把自己的基因传递下去,……

3、文艺复兴三杰的基因强势吗?柏拉图、牛顿、尼采、康德、贝多芬、莱特兄弟……的基因强势吗?我觉得他们是在追求真理,只是在此过程中他们自我实现了,而获得了世人给予的荣誉——获得荣誉总要以实现,超越为前提,而他们实现的途径是不断追求真理。而且这些人的“强势”基因并没有传递下来……我辈也无法揣测他们的内心——为什么不传递下来呢?但我知道他们的精神永传世间!举这些例子并不是说人不结婚,不繁衍后代了…人该这样做,只是这种行为最好不要成为“强势”基因渴望得到传递的前提。难道您觉得以上人物的基因不够“强势”吗?(难道只有古代中国拥有后宫的、荷尔蒙分泌旺盛的帝王之基因才“强势”?)
原帖由 浅色回忆  发表
所以由荷尔蒙的分泌所产生了爱。

另外,荷尔蒙分泌旺盛产生的是性欲。
至于性欲会不会产生爱……但我认为强奸犯基本不会有爱…因为爱是不带伤害性质的。

原帖由 浅色回忆  发表
只要我们还是动物一天,动物性的欲望就永远是我们第一顺位要满足的……

4、“当心灵摒绝肉体而向往着真理的时候,这时的思想才是最好的。而当灵魂被肉体的罪恶所感染时,人们追求真理就不可实现。当人类没有对肉欲的强烈需求时,心境是平和的,肉欲是人性中兽性的表现,是每个生物体的本性,人之所以是所谓的高等动物,是因为人的本性中,人性强于兽性,精神交流是美好的、是道德的”——柏拉图。

原帖由 浅色回忆  发表
动物性的欲望无法满足?难道您所谓的灵性的欲望就有满足的尽头?……

5、是的,不管是什么欲望都是无止境的。每个人在死的时候都会有遗憾,只是,有的人在死的时候他可以说:“我可以去天堂了…”

原帖由 浅色回忆  发表
公认道德底线以下的行为一般来说肯定是有碍人类整个族群的发展的,但是这个公认道德底线是什么?我在前文中已经说了——大多数欲望的集合体,我也说过,大多数只能代表大多数,他们可以付出比少数人更多的代价来维护自己利益,但是也仅此而已。这只是一个付出代价多少的对拼,希特勒一个人的号令杀掉了几百万犹太人,原因很简单,他能付出的代价更多,苏军可以把希特勒逼到自杀也很简单,当对方的行为真正威胁到自己的生存欲望时,同盟国掏出了更大的筹码。既然你承认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正义”,那么每个人也就有每个人的“善”,希特勒击败法国,难道德国人民不高兴不认为他是“善”么,纳粹被消灭难道犹太人不认为是“善”么?……动物性的正义?那我想请您举出一个能脱离动物性的“正义”的例子。

6、关于“正义”
战争源于人的——原罪(天主教:七宗罪),究其原因的原因就是“贪欲”。有的人被这种“原罪”迷失,甚至披上道貌岸然的“国家”,“民族”外衣,当成“正义”拿去蒙蔽世人,这就是动物性的正义。
对了,你说到希特勒,他确实超越动物性了,不过是反向超越,他是一个恶魔。现在您可以去问德国人,他们会觉得希特勒“善”吗?希特勒为什么杀害犹太人?因为犹大是犹太人,犹太人害了耶稣。所以希特勒以此发扬“正义”清除劣等。但耶稣殉难时说过一句话:“原谅他们吧,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希特勒似乎“没看到”这句话啊,而且最后杀害耶稣的是罗马,他们的后代居然是希特勒的盟友。法西斯披着宗教、民族,国家的外衣行“善”,是极端的宗教主义,极端的种族主义,是人间最大的“恶”!当然,希特勒认为这是“善”的。
脱离动物性的“正义”——人类历史上有无数用牺牲自我个体为代价实现真理的人,这难道不是脱离动物性的“正义”?只有人在追求某些东西的时候,可以跨越生死纬度——耶稣,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尼采、凡高……难道动物也有??哦,对了,键社的作品里也有这种品质闪现,凉元的作品里也有很多,所以我们觉得可贵,感动!

原帖由 浅色回忆  发表
你在给予一个人幸福的时候,必然也把痛苦给予了另外一个人。所谓伤害,是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着的,虽然也许你并无发觉。所谓人类终极的安宁和幸福,这个世界上从来都是只有少数人在幸福,多数人的痛苦,没有那些痛苦的代价,您的幸福又从何而来呢?……

7、“给予幸福,即也给予了痛苦…”这不能成为刻意施与痛苦的理由。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人生不可避免的苦。母亲生孩子肯定会很痛苦,人生病去打针肯定很难受,三角恋肯定有一个人会受伤……这有什么办法呢?承担快乐也承担痛苦,这就是人“痛并快乐的生活着”。所以,有着这样的幸福和痛苦,我们要感恩,也需要被救赎……诸如三角恋肯定有一个人会受伤的那种,因为施与那样痛苦是可以被原谅、被救赎的。我说的幸福和痛苦是人类公认道德的范畴,并不可逾越此。逾越此施与痛苦是不道德的(比如当街大小便…),甚至很难以救赎的(比如某元首)。就是道德范畴内外之差别……请问耶稣把幸福给予他人,那痛苦又给了谁呢?
安宁和幸福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安宁和幸福是一种心境,一种状态。正如有个故事,是国王要求乞丐教他一天到晚快乐的秘密……是的,这个世界只有极少数人能达到或者接近真正的安宁和幸福。不断救赎和被救赎,唤醒和被唤醒,不断实现、超越的人会接近这种状态,正如我前面说过的,有的人在死的时候可以说:“我可以去天堂了。”

原帖由 浅色回忆  发表
如果把这个世界上的道理如小学语文中的缩句那样缩起来的话,只有欲望和代价两个词。

8、我并不反对您这个观点,只是不能认同您把一切人性之美都归结为动物性的欲望。就拿这里的GAL、AVG来说:梦美救赎了一个人的生命和灵魂,这也是动物性欲望?姬子最后的祈祷,把5万日元和地图送给濑津美,也是动物性欲望?濑津美最后去淡路岛也是动物性欲望?观玲和渚都说自己是幸福的,但无数人悲伤落泪…这也是动物性欲望?一之濑夫妇最后的人偶+皮箱,也是动物性欲望?……如果您认为这一切是动物性欲望,那在读这些作品的时候,在读键社作品的时候,不是会失去很多东西?“幸福的眼泪”这种东西可不是动物性的哦。




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是是非非,善善恶恶,我不知道眼下这个世界最大的道理是什么,我也不管有多少人信奉这个最大的道理。因为我知道这个世界最大的真理,是——爱。如同我在KEY中感受到的:AIR——跨越千年的爱。时空次元也不能束缚;KANON——奇迹之爱。爱产生奇迹,奇迹诞生爱;CLANNAD——平凡却伟大之爱。爱原本就在人们周围,随处可拾;星之梦——再污秽的世界也有纯真的爱。即使是残留的“美”,依然不忘救赎。
爱就是爱自我,实现自我;对待一切就像对待自我一样——这种爱绝对不是荷尔蒙分泌产生的。
laputachen - 2008/6/10 18:29:00
嗯,楼上两位论得很好……

高考祭可以增加优秀评论奖……
浅色回忆 - 2008/6/10 23:20:00
原帖由 翼の憶 于 2008-6-10 17:15:00 发表
人分为动物性和神灵性不是“我所谓”的,而是“‘新柏拉图主义’所谓”,“基督所谓”……。我有什么资格所谓呢?
您把一切人之所为都归结为动物性的欲望,就好比佛罗伊德把一切艺术冲动归结为“性欲”一样,显然是十分狭隘的。


怎么说呢,首先我对西方古代的哲学思想并无太大兴趣,其次,我对宗教这种东西始终抱持这中立的态度,从其作用上看,的确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教化人类的内心上起到的积极的作用,然而宗教故事中传说大于事实的特性让我更倾向于认为那是宗教宣传的需要,而并非是事实。(比如各种神迹)再读中世纪史,宗教的统治作用已经大于其教化作用而被上位者所利用,虽然我对宗教这一事物并不保持着贬义,但我也很难信服有关于宗教的一切。耶稣,穆罕默德,释迦摩尼,他们不过是被神话了的偶像,与其举这些为例子,在我们这个东方国家,不如举孔子能更让人信服。

对您第二段的反驳我用您的下一段来解释

原帖由 翼の憶 于 2008-6-10 17:15:00 发表
因为人必然受到动物身体的束缚,要吃饭,要喝水,要传宗接代。这一切并不低级,反而可以视为人之美,因为人在完成这些的时候明显和动物是有区别的——特别在传宗接代上......
您已经说了,我们必然受到动物身体的束缚。应该听说过马斯洛的人类需求金字塔吧。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这五类依次加高,然而您用心去想想,自我实现是包含在被尊重中的,而被尊重必然是在社交中受欢迎的,社交的需求是人类群居的本性,人类群居是为了安全,而安全是为了生存的欲望,也就是最基本的生理需求,这难道不是最后归于和动物一般的生存欲望上面去了吗?

原帖由 翼の憶 于 2008-6-10 17:15:00 发表
因为人在完成这些的时候明显和动物是有区别的——特别在传宗接代上。

强大的雄性可以占有多个雌性,这是狮子和猕猴的规则,一夫一妻长相守,这是天鹅的规则,请问我们和动物又有什么区别呢?一夫多妻,一妻多夫,或者走婚,或者一夫一妻,都是为了适应周围的环境,为了生存而采取的不同办法,各有各的优劣存在。至于吃饭喝水.....那和动物就更没什么区别了。

原帖由 翼の憶 于 2008-6-10 17:15:00 发表
至于您说的荷尔蒙分泌才产生爱,抱歉,我说的爱是“慈爱”,“至爱”,“大爱”,正如《约翰福音》里的一句话:“Greater love has no one than this, that he lay down his life for his friends.”这仿佛与荷尔蒙分泌关系不大。宗教教导人要有一颗慈爱之心,你把这理解为荷尔蒙分泌,我无话可说。。


如果您说的是慈爱,那么这种感情是出自自我满足的心理,发自内心的慈爱的源头是自己做出了符合自己世界观的事情,于是在在他人眼中被称为慈爱,我不是否定慈爱的价值,只是想说,慈爱与恶毒,都是出自同源而已。况且我记得这句话是在基因传递之后的,那么很明显我说的是异性之间的爱,为什么您会理解为慈爱呢?

原帖由 翼の憶 于 2008-6-10 17:15:00 发表
3、文艺复兴三杰的基因强势吗?柏拉图、牛顿、尼采、康德、贝多芬、莱特兄弟……的基因强势吗?我觉得他们是在追求真理,只是在此过程中他们自我实现了,而获得了世人给予的荣誉——获得荣誉总要以实现,超越为前提,而他们实现的途径是不断追求真理。而且这些人的“强势”基因并没有传递下来……我辈也无法揣测他们的内心——为什么不传递下来呢?但我知道他们的精神永传世间!举这些例子并不是说人不结婚,不繁衍后代了…人该这样做,只是这种行为最好不要成为“强势”基因渴望得到传递的前提。难道您觉得以上人物的基因不够“强势”吗?(难道只有古代中国拥有后宫的、荷尔蒙分泌旺盛的帝王之基因才“强势”?)


逻辑,逻辑,我是原话是:“因为要显示出自己基因的强势,所以我们去追求荣誉,因为要把自己的基因传递下去”也就是追求荣誉,自我表现,是为了证明自己基因的强大,证明了基因强大,自然可以更好的传递自己的基因。一些伟人没有子嗣又能证明什么?原因有很多,并且要把自己的基因传递下去不等于必然要传递自己的基因。不是强势基因渴望得到传递,基因没有思想,强势基因的传递不过是自然的选择。是我们作为动物,证明自己基因强势是写在我们的基因中不可更改的欲望。我们的自我实现,自我表现和狮子抖擞鬃毛,孔雀开屏有本质上的区别吗?帝王实行一夫多妻制更多是为了统治的需求,龙生九子,九子不同,需要一个选择的余地,而为什么我们提倡终生伴侣要慎选,因为首先我们要选择一个相对优秀的伴侣,外在的优秀大多数也就是基因的优秀,其次是传递,天长地久的传诵不仅仅是为了赞美白头偕老,更是为了两个人长久的相处有助于下一代的抚养。

原帖由 翼の憶 于 2008-6-10 17:15:00 发表
另外,荷尔蒙分泌旺盛产生的是性欲。
至于性欲会不会产生爱……但我认为强奸犯基本不会有爱…因为爱是不带伤害性质的。


您的这个爱应该不是慈爱一类的了吧,男女之间的爱情产生激素在其中起到了多大作用我觉得您可以去查询一下,纯产生于精神层面是不科学的看法,至于伤害,只要人与人接触,在理解和观点的差异下就必然会产生伤害,爱,也是不例外的。

原帖由 翼の憶 于 2008-6-10 17:15:00 发表
“当心灵摒绝肉体而向往着真理的时候,这时的思想才是最好的。而当灵魂被肉体的罪恶所感染时,人们追求真理就不可实现。当人类没有对肉欲的强烈需求时,心境是平和的,肉欲是人性中兽性的表现,是每个生物体的本性,人之所以是所谓的高等动物,是因为人的本性中,人性强于兽性,精神交流是美好的、是道德的”——柏拉图。


这正是我不赞同柏拉图的地方,摒绝肉体而只追求精神这是不合理也是不可能实现的。正如您自己所说:人必然受到动物身体的束缚。况且“灵魂被肉体的罪恶所感染时”把正常的欲望看成是罪恶,我为什么都嗅出来点禁欲主义的观点了呢?

原帖由 翼の憶 于 2008-6-10 17:15:00 发表
是的,不管是什么欲望都是无止境的。每个人在死的时候都会有遗憾,只是,有的人在死的时候他可以说:“我可以去天堂了…”


欲望都是无止境的,又怎么证明精神上的欲望就一定比生理上的欲望更高等呢?如果您要是说这两者没有高下,那么请参见上文我引用您的第一段,那明显是分出了高下的。逝世时没有遗憾的人有很多,因为他们在自己的欲望和代价中做到了一个平衡,用满意的代价支付了满意的欲望。


原帖由 翼の憶 于 2008-6-10 17:15:00 发表
战争源于人的——原罪(天主教:七宗罪)


战争是矛盾无法调和时的解决办法,矛盾是人类发展的动力,这个被称为原罪,我只能想到其一,天主教教人向善,其二,他们是用蒙蔽事实的方法教人向善。

原帖由 翼の憶 于 2008-6-10 17:15:00 发表
对了,你说到希特勒,他确实超越动物性了,不过是反向超越,他是一个恶魔。现在您可以去问德国人,他们会觉得希特勒“善”吗?


正因为善恶对错都是根据时间的流逝,周围的看法所转变的,所以我才说我们本无对错。


原帖由 翼の憶 于 2008-6-10 17:15:00 发表
的人被这种“原罪”迷失,甚至披上道貌岸然的“国家”,“民族”外衣,当成“正义”拿去蒙蔽世人,这就是动物性的正义。


用剑去为犁去夺取土地,千百年来,何人,何国不是如此。不过是剑材质不一定要是金属而已。


原帖由 翼の憶 于 2008-6-10 17:15:00 发表
希特勒为什么杀害犹太人?因为犹太人是犹大的后代,犹大出卖了耶稣。所以希特勒以此发扬“正义”清除劣等。但耶稣殉难时说过一句话:“原谅他们吧,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希特勒似乎“没看到”这句话啊,而且最后杀害耶稣的是罗马,他们的后代居然是希特勒的盟友。这……法西斯披着宗教、民族,国家的外衣行“善”,是极端的宗教主义,极端的种族主义,是人间最大的“恶”!当然,希特勒认为这是“善”的。


对犹太人的屠杀是为了获得其财产以及转移国内矛盾,以及证明他的种族论(其实种族论也是转移矛盾的一部分)。况且犹太人当时在欧洲的确在宗教上受到歧视,不仅仅是德和奥。这个时候天主教的慈爱呢?另外希特勒同志喊什么口号那都是表象而不是实质。至于他自己心理上的原因,这个不可考,所以无法做论断。



原帖由 翼の憶 于 2008-6-10 17:15:00 发表
脱离动物性的“正义”——人类历史上有无数用牺牲自我个体为代价实现真理的人,这难道不是脱离动物性的“正义”?只有人在追求某些东西的时候,可以跨越生死纬度——耶稣,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尼采、凡高……难道动物也有??哦,对了,键社的作品里也有这种品质闪现,凉元的作品里也有很多,所以我们觉得可贵,感动!


牺牲自我体现真理就是脱离动物性?让我们先弄明白这个真理是什么?您举的这五个人的例子,他们都是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观,自己的愿望。尤其是苏格拉底那个老家伙,拒绝了逃走而一心受死,然后给雅典的民主予以最大的讽刺,正是他想做到的事情。所以您所说的真理,也就是他们个人精神上的向往。再究极点说就是满足精神上的欲望,他们认为他们的死可以给整个人类族群带来好处。相比之下动物界中牺牲自我保存族群的例子我就不举了,很多很多,有一些动物甚至会对战死的同类表示敬意和致哀。这个和人类的区别在哪里呢?况且这五个人中真正算的上为了追求而丢掉生命的之后前两个。亚里士多德是病死的,而后两个是因为精神上的疾病导致死亡。况且,貌似我的许多观点就是从尼采大人那里学来的- -


原帖由 翼の憶 于 2008-6-10 17:15:00 发表
“给予幸福,即也给予了痛苦…”这不能成为刻意施与痛苦的理由。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人生不可避免的苦。母亲生孩子肯定会很痛苦,人生病去打针肯定很难受,三角恋肯定有一个人会受伤……这有什么办法呢?承担快乐也承担痛苦,这就是人“痛并快乐的生活着”。所以,有着这样的幸福和痛苦,我们要感恩,也需要被救赎……诸如三角恋肯定有一个人会受伤的那种,因为施与那样痛苦是可以被原谅、被救赎的。我说的幸福和痛苦是人类公认道德的范畴,并不可逾越此。逾越此施与痛苦是不道德的(比如当街大小便…),甚至很难以救赎的(比如某元首)。就是道德范畴内外之差别……请问耶稣把幸福给予他人,那痛苦又给了谁呢?


刻意给予他人痛苦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我说欲望不是无止境的欲望,请记住,欲望时时刻刻被代价所限制着。救赎,我很难理解这个词的意义,如果救赎是获得他人的原谅,那么一个人祈求他人的原谅,那么他是否能满足这个欲望是要看对方和他付出的代价的。一个人不祈求他人的原谅,那么他人的看法对他无意义,一个人已经逝世了,那么他人的看法对他又有什么关系呢?如果救赎是获得自己心灵的安慰,那么即使您口中为“恶”的人他也能找到他的安慰,因为你们的价值观不同。耶稣痛苦了谁?就历史上说,耶稣痛苦了罗马的统治阶级,痛苦了当时的罗马市民,痛苦了自己的身体。就神学来说,耶稣是符号。幸福与痛苦来源与使用符号的人,而不是符号本身。

原帖由 翼の憶 于 2008-6-10 17:15:00 发表
安宁和幸福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安宁和幸福是一种心境,一种状态。正如有个故事,是国王要求乞丐教他一天到晚快乐的秘密……是的,这个世界只有极少数人能达到或者接近真正的安宁和幸福。不断救赎和被救赎,唤醒和被唤醒,不断实现、超越的人会接近这种状态,正如我前面说过的,有的人在死的时候可以说:“我可以去天堂了。”


安宁和幸福正如您举的国王乞丐的例子,乞丐教给了国王什么——欲望和代价的平衡,着眼去满足能付出代价的欲望则快乐,被无法付出代价的欲望折磨则痛苦。


原帖由 翼の憶 于 2008-6-10 17:15:00 发表
我并不反对您这个观点,只是不能认同您把一切人性之美都归结为动物性的欲望。就拿这里的GAL、AVG来说:梦美救赎了一个人的生命和灵魂,这也是动物性欲望?姬子最后的祈祷,把5万日元和地图送给濑津美,也是动物性欲望?濑津美最后去淡路岛也是动物性欲望?观玲和渚都说自己是幸福的,但无数人悲伤落泪…这也是动物性欲望?一之濑夫妇最后的人偶+皮箱,也是动物性欲望?……如果您认为这一切是动物性欲望,那在读这些作品的时候,在读键社作品的时候,不是会失去很多东西?“幸福的眼泪”这种东西可不是动物性的哦


人性的任何,都是出自生理欲望,这是根源,我虽然向来认为精神的独立性比任何都重要,但是这不是以脱离肉体而存在的。梦美尽管是一个虚拟角色,但是我把她看作是和我相同的个体,帮助他人,是满足自己的精神欲望。动物也存在精神欲望。虽然我向来是把欲望分做生理和精神两个大类的,不过按您的动物性,灵性分的话,从您文中推论我只能认为动物所共有的为动物性,人类具有的动物所没有的为灵性,显然精神欲望是动物所拥有的,于是......至于读一个作品所获得的东西,不似我这样认为的,如您所说有“灵性”的许多人也无外乎是冲着H和其他某些东西去的。得与失,只有自己才能知道。幸福的眼泪,便是感情的流露,很可惜,动物也是有感情的,只不过表现方式不一定是眼泪而已。


原帖由 翼の憶 于 2008-6-10 17:15:00 发表
爱就是爱自我,实现自我;对待一切就像对待自我一样——这种爱绝对不是荷尔蒙分泌产生的。


没有激素,人便没有七情六欲,又何来爱?

-------------------------------------------------

最后,讨论之爱啊,感谢CHEN和上面一起讨论的兄弟,这是超越了光与爱的(形容句,出自R11= =)
夜月下 - 2008/6/11 13:14:00
人性本善/ 恶 ?  这是争论了千百年的事情 实际上本没有善恶之分 只是看自己处在什么位置上了  希特勒 当时做的事情是好是坏?站在他的观点上是好的 但为什么现在大多数人都说他的行为是恶呢? 因为我门站在与他相对的立场上  所谓 胜者为王 败者为寇 因为他失败了 所以他的想法被泯灭 所以是恶 
      为什么会有战争?自从人类诞生 一直都在战斗着 同野兽 同自然 同人类 只有在战斗中人类才会进化 才会发展 这变是生存斗争 是自然规律 没有好坏之分 也不存在什么人类好战的谬论 只要你塔入世界 你就必须去那么做 即使你不去战斗 那别人也会同你战斗 即使是那些隐士门 也在不停的战斗着 和自己的心灵 或者为了生活
      爱是什么 为什么会有爱 有人说爱是由几种激素产生的 因为那些激素 所以有了爱 而似乎事实上产生爱的时候真的有一些激素分泌会增加 但是现在的科技还不能提供证明 究竟是因为爱产生了激素还是因为激素产生了爱  (人体的各种行为都是由神经——体液 共同调节的) 而现在对大脑究竟如何产生思维的研究还没有的出确切的结论 所以再怎么争这事情也没有结果  我想 人是由两种东西组成的:理性和人性  理性还可以解释 就如同复杂的机器准确的得出计算结果一样 但是人性……即使最理性的人都拥有人性 这也是人与机器的区别 人可以将理性复制 但却无法复制人性 情感这东西应该就是由人性产生的吧
      但是楼主 虽然我认同你的一些观点 但我不认同你的结论  人区别与其他动物的最基本的东西就是人类有自制力 的确 道德是用来保护弱小者的 但是既然大多数人都认可它 那你就应该服从它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不管你是否认可它 为人方便 为己方便 即使你觉得帮助一个陌生人 随地吐痰 没什么不好的 但这种做法会影响社会的风气 让大多数人所认可的善越来越少 恶越来越多 你希望这种事情发生吗 也许你会说 让他们都改变自己的想法不就可以了?那么长此以往 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
      我想问LZ 你所认可 所坚持的东西是什么 你不是说只要你无愧于心吗  我认为作为人就应该去追寻自己的东西 去完善自己 而不是让自己和动物一般无视任何的约束 放纵自己  的确 只要你认为你是对的 你可以随地吐痰 你可以不给老人让座 但这么做只会让你越走越远  人性的沦丧是最可怕的事情
      也许我的话太重了 但是我很惊讶这种观点居然会有人提出来  以前看到有些人发贴拒绝给老人让座已经令我很吃惊了 中国本是最讲究尊老爱幼 应该最有礼节的 但现在的中国人……看看外国人对我门的评论 做为一个中国人能不心痛吗?  看看现在的社会 越来越黑 青年人的道德越来越差劲 为什么我们会变成这样 难道大家都没有反思过吗 
      谢谢大家
瑞树 - 2008/6/11 14:03:00
“对”和“错”之间需要比照物才能存在。
欲望的产生、扩张、消失需要相应的环境。

强调“本我”首位只适用于不可能产生互动的环境与范围之内。
Mephistopheles - 2008/6/11 17:51:00
土共是永远正确的 是唯一的真理
任何它看不爽的都是错的

多简单=w=
浅色回忆 - 2008/6/11 21:03:00
原帖由 夜月下 于 2008-6-11 13:14:00 发表
但是楼主 虽然我认同你的一些观点 但我不认同你的结论  人区别与其他动物的最基本的东西就是人类有自制力


我们与动物的区别仅仅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以一个不同的姿态活着,而生命,没有等级。

如果区别是自制力的话,我们考试前为了复习不会去玩电脑,因为我们知道玩电脑导致明天挂科,代价太大了。羚羊不会去有鳄鱼的水边喝水,因为它们也知道,去喝水的代价也是太大了。自制力?

原帖由 夜月下 于 2008-6-11 13:14:00 发表
的确 道德是用来保护弱小者的 但是既然大多数人都认可它 那你就应该服从它 


为什么大多数认可的就一定要服从,大多数只能代表大多数,少数人有的时候服从大多数是为了不付出代价,而不是大多数人认可就应该服从这种天经地义的概念。

原帖由 夜月下 于 2008-6-11 13:14:00 发表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不管你是否认可它 为人方便 为己方便 即使你觉得帮助一个陌生人 随地吐痰 没什么不好的 但这种做法会影响社会的风气 让大多数人所认可的善越来越少 恶越来越多 你希望这种事情发生吗 也许你会说 让他们都改变自己的想法不就可以了?那么长此以往 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


宣扬人类个体间保持和谐的关系是我也赞同的,但是要知道这种宣传的出发点还是欲望以及利益,而不是天经地义应该如此的事情。
小芽 - 2008/6/11 21:36:00
Keyfc 每一位都好强大哦!佩服佩服!:O
watashia - 2008/6/11 21:40:00
有一句老话,叫做人有此心,心同此理。道德的起源,在这里我并想去探讨它,引用很久以前写过的一段话:

“当尊严的奥德修斯从特洛伊战场返回家园时,他在一根绳子上绞死了一打女奴,因为他怀疑这些女奴在他离家时有不轨行为。” 文章以希腊神话奥德修斯的故事开篇,试图阐明的是这样一个概念,即人们把某种东西当作自己的财产时,是不会对其产生伦理的观念的。当奥德修斯时代,人可以公开被作为财产时,人与人之间的伦理还并不完善,而到了19世纪中后期,这种人可以被作为财产的观念终于被颠覆之后,人类的伦理观念便产生了演进;同样地,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人与社会的关系也产生了演进,“民主则试图使社会组织与个人协调起来” 。但是,“迄今还没有一种处理人与土地,以及人与在土地上生长的动物和植物之间的伦理观。土地就如同奥德修斯的女奴一样,只是一种财富”。不过,正如我们发现地那样,人类的伦理观念正在随着自身的发展而不断扩展着,按照这种逻辑或规律,人类将伦理关系推广到土地及生活其上的动植物,也“就成为一种进化中的可能性和生态上的必要性” ,利奥波德所要做的,就是积极推动这种伦理的演进,将这种扩展到与自然的关系的伦理观念,向人们传播。
在利奥波德看来,所谓的伦理,都不过是处理个人在一个由各个相互影响的部分所组成的共同体中的相互关系的行为原则,而土地伦理只是“扩大了这个共同体的界限,它包括土壤、水、植物和动物,或者把他们概括起来:土地。” 土地伦理要求尊敬并平等地对待共同体中的每个成员,包括共同体本身。所有以征服者身份出现在共同体中的成员,最终都将失败,除非他能清楚地了解如何使这个共同体在他的控制下健康运转。然而,没有人可以最终了解并掌握自然运转的所有规律,因此,除非放弃征服者的身份,建立起一种土地伦理,否则,人们最终将会失败。利用美国的历史事实,利奥波德理性而谨慎地证明着自己的观点。


人类的伦理和道德一直处于演进当中,我们为什么会需要伦理和道德?维持一个社会稳定和和谐的究竟是什么?我们的道德感既是我们本性的需求同时也是社会文化潜移默化的结果。自私和无私究竟有没有区别,以前我也有过困惑。但是,那种困惑只是属于所谓理性的困惑。不,只要你还有眼睛,还有心灵,还有感受温情的能力,你就会知道自私和奉献之间的区别。
所谓欲望,所谓代价,其实才是表象,才是借口,是为了掩饰自己内心冷漠和苍白的借口。说白了,材料所给的那些现象只是说明寄存部分人内心的冷漠和价值观念的模糊。他们不知道自己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在什么地方,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做独立思考。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温暖,渴望信任和支持,正是这些支撑着人类存活和发展。道德是关于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的,人与社会的关系最终也是人与人的关系。假如你不是一个人,而是这个宇宙本身,或许你可以说,本无对错。但当你还是一个人,对与错就是存在的,是绝对的。每一个对与错的抉择,都会存在具体的背景,这就是判断的基准。因为我们是生活在一个具体的世界而不是抽象的世界里。用抽象来替代具体,是不会得出正确的结果的。也许有些抉择难以判断对错,那只是因为价值边界之间的交错。也许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复杂的对错问题,我们才能一步步前进。
因为我们有心,所以,我们有对错。
夜月下 - 2008/6/12 10:13:00
原帖由 浅色回忆 于 2008-6-11 21:03:00 发表
我们与动物的区别仅仅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以一个不同的姿态活着,而生命,没有等级。

如果区别是自制力的话,我们考试前为了复习不会去玩电脑,因为我们知道玩电脑导致明天挂科,代价太大了。羚羊不会去有鳄鱼的水边喝水,因为它们也知道,去喝水的代价也是太大了。自制力?

  LZ 我不记得我说过什么人和动物有等级  还有 羚羊真的不去有鳄鱼的水边喝水吗 真是这样的话 那我估计羚羊早就灭绝了(笑) 所以 请不要在辩论的时候说自己不懂的东西……
    还有 我说了人拥有自制力 自制力是什么 看来你还不知道什么叫做自制力
  自制力是指人们能够自觉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动。既善于激励自己勇敢地去执行采取的决定,又善于抑制那些不符合既定目的的愿望、动机、行为和情绪。自制力是坚强的重要标志。
自制力是指一个人在意志行动中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言行。
自制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使自己在实际工作、学习中努力克服不利于自己的恐惧、犹豫、懒惰等;一方面应善于在实际行动中抑制冲动行为。
自制力对人走向成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自古代百科全书式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到近代的哲学家们都注意到:“美好的人生建立在自我控制的基础上。”

与之相反是任性。对自己持放纵态度,对自己的言行不加约束。任意胡为,不考虑行为的后果。

  什么是自制力呢?
所谓自制力,就是一个人控制自己思想感情和举止行为的能力。人区别
于动物的根本点之一,就在于人是有思想的,因而可以按照一定的目的,理智
地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动。
有一本专门描写打猎的书,其中写到有一只红狐狸,它为了捕获野鸭子。
常常可以连续几天潜伏在冰天雪地的沼泽地,它是那样顽强而有耐心,慢慢地
毫无声息地贴在地上接近野鸭于。当野鸭子无意中游开了,红狐狸就用舌头
舔一下嘴唇,失望地退回原处等侯着。为了填饱饥饿的肚子,红狐狸可以这样
往返几十次.连续三几天,直到野鸭子由于一时疏忽,终于被它逮住为止。这
只红狐狸不是很善于控制自己的行为吗?实际上,这只是狐狸在漫长的进化
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猎获食物的本能。
如果说,连动物有时候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都能控制自己,对于有思想感情
的人来说不更应该善于驾驭自己吗?

  ——摘自 百度百科
  其实 你的作文只讲了一点 就是人应该放纵自己 因为只要认为自己是对的 那么我可以去乱丢垃圾 我可以去随地吐痰 甚至于杀人放火 只要自己认为是对的就好 即使你不是这个意思 但是你的文章可以给那些人给一个很好的借口 不是吗  无论是高考作文 还是其他写作 先不论是否应该内容积极向上 至少不能出现这种歪理吧 你 可以理性分析 但是你不能举那些破坏社会公德的例子还为他们辩护
原帖由 浅色回忆 于 2008-6-11 21:03:00 发表
为什么大多数认可的就一定要服从,大多数只能代表大多数,少数人有的时候服从大多数是为了不付出代价,而不是大多数人认可就应该服从这种天经地义的概念。

    像你这种话 就是在和整个社会的伦理道德宣战  当然 或许有一天这句话真的会成为真理 成了大多数人所赞同的 但不是现在 而且 我希望那种事情永远不要发生
    又过火了 貌似ˉ-ˉbb  LZ 不好意思了……
    谢谢
翼の憶 - 2008/6/12 11:12:00

我想灌水了,不过还是算了……


原帖由 浅色回忆 于 2008-6-10 23:20:00 发表
怎么说呢,首先我对西方古代的哲学思想并无太大兴趣,其次,我对宗教这种东西始终抱持这中立的态度,从其作用上看,的确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教化人类的内心上起到的积极的作用,然而宗教故事中传说大于事实的特性让我更倾向于认为那是宗教宣传的需要,而并非是事实。(比如各种神迹)再读中世纪史,宗教的统治作用已经大于其教化作用而被上位者所利用,虽然我对宗教这一事物并不保持着贬义,但我也很难信服有关于宗教的一切。耶稣,穆罕默德,释迦摩尼,他们不过是被神话了的偶像,与其举这些为例子,在我们这个东方国家,不如举孔子能更让人信服。

孔子——伟大的思想家,却不是伟大的哲学家。古代中国对善恶道德分化甚过西方百倍——大是大非。孔孟是绝不会说出“我们本无对错”这种话的……儒家思想的核心——“仁”,“仁”即“爱人”,这种“爱”即大爱,可不是激素产生的!有违于“仁”的都是不善的,孔子他老人家是不会和您谈辨证的(儒家缺乏思辨,道家才有)。在关于人的欲望上:“食色,性也”——《孟子》“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礼记》……儒家看到了人的本能欲望,而且加以表述,为后人所乐道——毕竟是2000多年前就提出。但是儒家思想却完全排除人的自然性。“君子不谓性也”——《孟子》;“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孟子》;“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孟子》……儒家思想里,情欲与灵魂不相容也。抑制人的动物欲望,以成“君子”成“大人”(公认的孔子是“圣人”,明显他也是被神化的)——到了宋朝出现“存天理,扼人欲!”的极端思想。这和您的‘动物性欲望顺位第一’的观点是相反的极端。这就是在我们这个东方国家的孔子极其儒家的思想观点。这种扼杀人本性(不光扼杀情欲,儒家连人的独特个性也一并压制)的极端观点,我是绝不会认同的。但也不赞同您‘动物性欲望顺位第一’的观点。古希腊在这方面‘温柔’很多,将动物欲望作为人性重要的构成来阐述——人拥有高于动物欲望的精神。所以在这方面我更偏向于西方,勿见怪。。。但东西方都有一个相似点——人不光靠动物欲望所为,他们都提到了高于动物欲望的精神(孟子说的“心”)。

原帖由 浅色回忆 于 2008-6-10 23:20:00 发表
天主教教人向善,其二,他们是用蒙蔽事实的方法教人向善。
原帖由 浅色回忆 于 2008-6-10 23:20:00 发表
耶稣痛苦了谁?就历史上说,耶稣痛苦了罗马的统治阶级,痛苦了当时的罗马市民,痛苦了自己的身体。就神学来说,耶稣是符号。幸福与痛苦来源与使用符号的人,而不是符号本身。

从您的文字中也可以看出,您对宗教的偏见。宗教回还其哲学样貌是不能传播的。它能传播,却也被统治阶级利用,一度成为工具,是人类阶级斗争的罪,宗教本身有什么错。宗教出发点是为了教人追求美善,而不是统治,更不是压迫。统治者用宗教来麻痹世人,已然违背了宗教初始点。任何宗教典籍里是绝不会教人如何制衡他人的。中世纪人们连字都不认识几个,更别说去了解上层宗教意义,所以愚民们往往被蒙蔽(就连21世纪的天朝不是还有法什么功吗?)。

终于,直到19世纪——“上帝死了”,而在现代这个愈发物化世界里,我等或许又体会到“上帝死了”之真意呐。尼采的上帝死了,是想让人人都成为“上帝”,所以他提出了“超人”论。可惜,没有一个人成为超人,只有无数人沦为行尸,或者说,在那个时代根本不可能有“超人”。他的思想太超前了,所以他痛苦,机械主义至上的世界里没人理解他,他原本深爱的上帝死了,他疯了!

上帝存在吗?‘科学主义’是无法理解的。上帝是人自己造出的最高道德和万能之典范,只存在于人心。他是一个象征。人们膜拜他依赖他,因为他象征人类所追求的最高存在。人类给上帝的许愿及上帝给人类的许诺,其实一切都是人类自己产生的愿望,但都要受到最高道德的规范。与其说是上帝规范人类,不如说是人类自己意识到自我缺陷而在规范自我。如今,“上帝死了”,标榜最高道德的神已退场,人类可以任凭欲望许愿,不受约束的去实现。。

不同宗教里的被神化的偶像他们和上帝类似,您要说现实里没有,确实,因为现实人是善恶的集合,但人类终归是追求真善美的,所以出现了偶像——那不是蒙蔽世人的假象,而是人所追求的理想存在——代表美善的最高存在。

耶稣给罗马同样带去的是美善,唯贪婪统治者,堕落恶人认为痛苦。您过分的辨证观点就是诡辩……。是的,幸福也是痛苦,可您往往站在“恶”的一边来审视这种“幸福”,当然就是痛苦了;如果我也站在“恶”的一边,您又可以“善”的观点来看待……那这个世界就永远永远善善恶恶不可辨了。这一切,都要以人类演化形成的规则道德范畴为准——伦理之善。而且您瞧,现在教皇不也在意大利吗。

关于带来幸福也带来痛苦,我前面说得很清楚了。


翼の憶 - 2008/6/12 11:36:00
原帖由 浅色回忆 于 2008-6-10 23:20:00 发表
这正是我不赞同柏拉图的地方,摒绝肉体而只追求精神这是不合理也是不可能实现的。正如您自己所说:人必然受到动物身体的束缚。况且“灵魂被肉体的罪恶所感染时”把正常的欲望看成是罪恶,我为什么都嗅出来点禁欲主义的观点了呢?

柏拉图没有真的叫大家都进行“柏拉图式爱情”,虽然他个人是这样做的,可是他并不是禁欲主义者。他更没有教别人禁欲,这完全是后人夸张的比喻。禁欲是宗教提出来的,西方的基督教,东方的佛教,宋明的理学……把它作为修行的方式。柏拉图倡导的是节制,而不是禁止。节制在他看来是获得真正爱情的关键,使爱情不至于陷入情欲的低俗,这样爱人之间才有真正的幸福产生。单纯宣泄兽欲的爱情是不可取的。——至今也很有现实意义,对吧。 “因为人的本性中,人性强于兽性。”动物性的欲望不是第一顺位的。
(至于“柏拉图式爱情”,是柏拉图理念的延伸。是一种守望般的爱,那是纯精神上的寄托和抚慰,是人类最美的梦。…是一种永久的,不求回报的爱。即使不能相守,只要看到对方幸福。这份爱便会绵延下去,直到永恒。有些人,上帝给了他们缘分,让他们相遇,但是却忘了给他们交点,于是这份爱,只能变成远远的守望,而这两个人,也将永远如同平行线一般,不能在一起…柏拉图式爱情是一种永恒,永恒的守望。明明知道没有交点,却一生一世的守望。精神上的恋爱。但没有肉体上的结合。这样纯洁的爱情是不可玷污的,是永恒的爱情。现实中也真的有人,傻傻的傻傻的守望着,做着这样的梦,追求柏拉图式的永恒。)
ceruleanpearl - 2008/6/12 13:37:00
呵呵,發現有趣的文章了~
如果樓文在高考交這篇文,肯定會被考官以「否定人禽之辨」理由而華麗的……
不過這次高考祭需要的就是這種有趣的東西

為甚麼會有善、惡的概念?為甚麼會有「善」、「惡」的詞彙出現?
不論是欲望的理由,還是因為「道德」的出現
善惡的價值判斷已經成為文化的一部份
在我們從小被教育甚麼是對錯的時候,這種價值判斷就已深深根植於我們的思維中
要擺脫對錯的價值判斷是不可能的

感覺樓主是對媒體、大眾所渲染的「對錯」感到反感,
不過不要忘記,在對媒體大眾所宣揚的對錯有所質疑,一定有自己的價值判斷存在
在這一瞬間就已經有「對錯」的存在

另一個問題就是人「本質」上有沒有對錯(為了貼近題目的重點「本」)
人的本質是單純的物質集合、我們的精神是否僅是大腦神經的作用,又有沒有心或靈魂這些東西?
從物理層面來說,根本不需要討論對錯的問題
不過,人是一種文化的生物,文化在人的構成中是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如上所述「對錯」是一種價值判斷,亦是由文化所賦予的
這樣可以說人從本質上未曾脫離於「對錯」判斷行為
當然我這樣說沒有解答是否屬於本質的問題,套用OOP(Object-Oriented-Programming)的架構來說,
我只討論了behaviour,而迴避了properties的設計
或者人的本質根本就不是連「人」自身都不了解的生物所能解答的

有關道德是非問題的討論,一定要非常客觀,又要小心處理宗教問題,不然就容易淪為意氣之爭的筆戰……

註:樓主「不求无愧于世,但求无愧于心」不正表達出你在道德判斷上的態度嗎?
浅色回忆 - 2008/6/12 13:58:00
厄,因为今天的某个考试,所以昨天的回帖其实只是一半而已.........................

原帖由 夜月下 于 2008-6-11 13:14:00 发表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不管你是否认可它 为人方便 为己方便 即使你觉得帮助一个陌生人 随地吐痰 没什么不好的 但这种做法会影响社会的风气 让大多数人所认可的善越来越少 恶越来越多 你希望这种事情发生吗 也许你会说 让他们都改变自己的想法不就可以了?那么长此以往 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


关于此论,只要代价还存在一天,那么世界就不会变成你所想的那样。

原帖由 夜月下 于 2008-6-11 13:14:00 发表
我想问LZ 你所认可 所坚持的东西是什么 你不是说只要你无愧于心吗  我认为作为人就应该去追寻自己的东西 去完善自己 而不是让自己和动物一般无视任何的约束 放纵自己  的确 只要你认为你是对的 你可以随地吐痰 你可以不给老人让座 但这么做只会让你越走越远  人性的沦丧是最可怕的事情


坚持的东西这个问题,我记得我在前面说过,一个人思维的独立性是最重要的。即使从人类历史的发展上看,独立性的思维越多,就越有利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所以,我所坚持的东西应该已经很明白了
“而不是让自己和动物一般无视任何的约束 放纵自己”我说的欲望从来都是与代价共存的,满足欲望,平衡欲望与代价才是生存之道。无视任何的约束,除非是一个已经认为自己的生命不再重要的人,否则这种情况是不会出现的。您后面举的例子,如果一个人那么做的话,那么他必然要付出相应的代价,我认为这是公平的。

原帖由 夜月下 于 2008-6-11 13:14:00 发表
也许我的话太重了 但是我很惊讶这种观点居然会有人提出来  以前看到有些人发贴拒绝给老人让座已经令我很吃惊了 中国本是最讲究尊老爱幼 应该最有礼节的 但现在的中国人……看看外国人对我门的评论 做为一个中国人能不心痛吗?  看看现在的社会 越来越黑 青年人的道德越来越差劲 为什么我们会变成这样 难道大家都没有反思过吗 


记得当初那个拒绝让座的帖子是有原因的,当时的发帖人说自己加班很长时间而那些老人正在组织去旅游。如果他这个一面之词可信的话,我对他没有任何的意见,不过也许你和我看的帖子不同,所以这个无法讨论,至于为什么现在的社会风气浮躁,我认为正是因为现在我们的学校并没有给现在的学生一个建立自己思维独立性的机会,于是人云亦云,随大潮,像这样的人在面对事情的时候才容易感情发挥,自我中心,因为他们跟本没有立场可言。
浅色回忆 - 2008/6/12 15:22:00
TO:15L watashia

就引用段来说,我是相当的同意的,就阐述段来说,我们渴望温暖,渴望信任和支持这是肯定的,但是为什么我们会有这种渴望?我顶楼的文,以及一直所说的,就是在解释为什么我们渴望温暖,为什么我们也会去伤害。在一直的探讨中,我发现国人对于欲望这个词大都在潜意识中带上了贬义的标签。帮助他人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难道这个帮助产生于欲望就会给所做的事情抹黑么?况且我们所做的任何事情的动力都是欲望啊。在生理和精神两方面的。


欲望和代价不是表象,真正明白欲望和代价的人就必然能在自己的欲望和代价间找到一个平衡,从而成为我们大多数人所羡慕的工作成功,生活也快乐的人。大家一直用来举例的败坏道德的人,也许其中有少数是下定决心对抗社会的,那样的人我一样给予认同,因为他们明白自己是在做些什么。他们也有这么做的自由,当然认同不等于支持,是否支持要看对方和自身的关系来决定。但其中的大多数其实是不明白欲望和代价的关系.所以会有平时张扬跋扈,到了该支付代价的时候却后悔莫及的人出现。我所阐述的欲望从来都是和代价同时存在的。我们所看到的无限制挥霍自己欲望的人,实际是在用自己的生存欲望做相应的代价,随着时间的积累,那个支付的时刻早晚会来临。

个人的对错固然存在,但是把这个范围扩大到人类社会,再谈对错就毫无意义,因为没有可以衡量每个人对错的标准。一件事情,即使这个地球上只有一个人认为是对的,支持的,那么我们也无法判定是五十九亿九千九百九十九人的看法对还是那一个人的看法对。所以,我才会说,我们本无对错。

TO:16L 夜月下

原帖由 夜月下 于 2008-6-12 10:13:00 发表
LZ 我不记得我说过什么人和动物有等级  还有 羚羊真的不去有鳄鱼的水边喝水吗 真是这样的话 那我估计羚羊早就灭绝了(笑) 所以 请不要在辩论的时候说自己不懂的东西……


我囧......即使不是国家地理,动物世界里也有多次出现——当羚羊发现河水或湖水中有鳄鱼或者心存怀疑的时候便不会去喝水。这种事情也能被否定么?

关于自制力的问题,你引的材料其实很合适说明我的论点。那个红狐狸克制自己的行为被称为本能。而人类克制自己的行为就被称为自制力。明显的双重标准么。也许你并没有写出来自己的等级意识,但是这种双重标准,恰恰就是等级意识最好的体现。

原帖由 夜月下 于 2008-6-12 10:13:00 发表
所谓自制力,就是一个人控制自己思想感情和举止行为的能力。人区别
于动物的根本点之一,就在于人是有思想的,因而可以按照一定的目的,理智
地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动。


这条概念否认了动物是有思想的,用你的例子来说,狐狸捕获野鸭是目的,轻易行动会惊跑野鸭是思维,忍耐自己的饥饿和行动的欲望是控制,这很符合自制力的标准吧。不过如果非要说这个词是专为了人类而造所以动物不适用的话(在你的引文中多少体现了这个含义“自制力是指人们能够自觉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动”)那么用这个词来讨论动物和我们的异同就是没有意义的。

原帖由 夜月下 于 2008-6-12 10:13:00 发表
其实 你的作文只讲了一点 就是人应该放纵自己 因为只要认为自己是对的 那么我可以去乱丢垃圾 我可以去随地吐痰 甚至于杀人放火 只要自己认为是对的就好 即使你不是这个意思 但是你的文章可以给那些人给一个很好的借口 不是吗  无论是高考作文 还是其他写作 先不论是否应该内容积极向上 至少不能出现这种歪理吧 你 可以理性分析 但是你不能举那些破坏社会公德的例子还为他们辩护


请细读我作文第二段后半段,我紧跟着欲望阐述的就是“同时做任何的事情都是要付出相应的代价”我又何时说过没有限制的放纵了?如果对一件事情你既认为是对的,又肯为它付出相应的代价,那么我对你的意见是认同,对你的态度则要看事情与我的欲望的关系了。另外,借口这种东西,想找的话任何事情都可以。辩护?我是在探讨本质,何来辩护?内容积极向上么?你的积极向上是什么?探讨社会难道不是积极的么?还是说你的积极向上的含义还是我们小学里说的那种?大多数人,或者上面所说的事情,不一定都是对的。在我们身边的例子请追溯40-50年寻找。

原帖由 夜月下 于 2008-6-12 10:13:00 发表
像你这种话 就是在和整个社会的伦理道德宣战  当然 或许有一天这句话真的会成为真理 成了大多数人所赞同的 但不是现在 而且 我希望那种事情永远不要发生


如果对”为什么大多数认可的就一定要服从,大多数只能代表大多数,少数人有的时候服从大多数是为了不付出代价,而不是大多数人认可就应该服从这种天经地义的概念。“这段话有异议的话,依旧是追溯几十年,历史会证明,大多数,很多时候代表的只是盲从。况且当代社会伦理应该是强调与追求人的独立自主的。怎么可能会赞同单纯的少数无条件服从多数这种理论呢?

------------------------------------------------

4点考试- -于是....后面的这个回帖里是无法顾及到了。
watashia - 2008/6/12 18:15:00
孔子——伟大的思想家,却不是伟大的哲学家。古代中国对善恶道德分化甚过西方百倍——大是大非。
哲学是西方概念,孔子当然不是哲学家。中国传统崇尚知行合一,空谈之风是时而有之,如魏晋时候更是一时风气。但总体而言,中国知识分子并不崇尚追求脱离实践的思想,这是中国学术的一个特点。而且我不认为中国传统对善恶道德的分化要甚过西方百倍,中西方对于善恶道德的划分有不一致的地方,但同样总体而言是严格的。
儒家思想的核心——“仁”,“仁”即“爱人”,
儒家的核心思想具体是什么,这里不来展开争论。就“仁”字而言,二人曰“仁”,仁是处理人与人关系的一种思想,把仁解释成爱人,大致上也是可以,不过我觉得实际上也许会更复杂一点。有一个比喻,仁者乐山,也就是说仁者的性格跟山相似,博大沉稳。我觉得这里沉稳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关键词,除了博大,还必须有稳定。
有违于“仁”的都是不善的,孔子他老人家是不会和您谈辨证的(儒家缺乏思辨,道家才有)。
我觉得“有违于“仁”的都是不善的”提出辩论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这个概念的边界是模糊的,基本上你这样用是把仁和善等同了,这就没辩论的意义了。认为儒家缺乏思辨,我也不大同意。看论语,事实上有很多条都是对举的,并不是单一的,而中庸的思辨色彩更浓。虽然中庸显然是吸收不少道家的思想。这种吸收和融合本身就证明了一种思想的包容力。

但是儒家思想却完全排除人的自然性。“君子不谓性也”
断章取义是很坏的习惯哦。原文:
孟子曰:“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礼之于宾主也,智之于贤者也,圣人之于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
这段话的意思,我的理解是,孟子承认人的本性中自然性的东西,但是不同意将其作为人之为人的本质。《孟子》一书虽然比《论语》要系统,但仍旧是语录体,而不是严谨的学术论文。这段话同样是为辩论而存在的,所以我们应当理解,这段话重点是为了辨明人之为人的本质并不在于其动物性。但并不能顺理成章地推论出孟子是完全排除人的自然性。可以参考与告子的“生之谓性”的辩论。
告子曰:生之谓性。孟子曰:“生之谓性也,犹白之谓白与?”曰:“然。”“白羽之白也,犹白雪之白, 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与?”曰:“然。”“然则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与?”
至于后面的从大体,是说明人应该节制欲望,不应当放纵欲望。节制和完全不相容那是两码事。至于朱子的“遏人欲而存天理”,注意是遏而不是扼。我没有去看过朱子学,所以没法评论。但是,我并不认为现在人们对朱子“遏人欲而存天理”的理解是正确的,一定是望文生义。能够发掘论语和中庸的价值,能够提出寻找孔颜乐处的人,并不会是不近人情的。
这种扼杀人本性(不光扼杀情欲,儒家连人的独特个性也一并压制)的极端观点,我是绝不会认同的。
我是很不理解,你是怎么得出儒家压制人的独特个性的结论的?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中没有有个性的人么?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没有西方的所谓名人有个性么?如果你看进去论语了,却没法感受到孔子的独特个性和可爱之处,我也会觉得有点奇怪。如果你还不能感受到子路的独特个性和可爱之处,不能感受到孔子对子路的喜爱,那我就会更感觉到奇怪。而且中国的正史自史记起就确立了纪传体的形式,不知道你理解没有纪传体的意义。作为中国学术的大宗的史学,就推崇人物的个性。所谓纪传,正是为了保留历史人物的个性而创立的。然后你再比较下西方的史书吧,到底谁更重视人的个性?《论语》中还有这样一段话: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

至于浅色回忆,我并不是反对你用欲望和代价去解释,这种思维方式并不陌生,实在是太普遍了,我自己以前也如此思考过。但是,请参考前面孟子的“君子不谓性也”。这不是本质,当你用这种貌似理性的眼光去衡量一切的时候,你也许已经失去了最重要的东西。另外,就考题所给的材料就事论事而言,这则材料基本上表明,那部分学生根本就没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价值观还处于混沌的状态。奢谈什么扩大到人类社会却回不到具体的个案上来的话是毫无意义的。人是活生生的个人,不是抽象的东西。永恒不变的标准我不敢说有没有,但是价值观是会演变的,对错的标准同样是会变动的。但是如果因为这种变动而否认对错的标准是存在的话,那只能说你太绝对的相对主义了。正因为是有对错的,正因为对和错是存在变动的可能性的,所以我们才会成长,所以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命才会有光彩。
夜月下 - 2008/6/13 8:48:00
原帖由 浅色回忆 于 2008-6-12 15:22:00 发表
我囧......即使不是国家地理,动物世界里也有多次出现——当羚羊发现河水或湖水中有鳄鱼或者心存怀疑的时候便不会去喝水。这种事情也能被否定么?

    请LZ原谅我的无知 事实上因为高考 我已经一年没有看过电视了 所以动物世界……至于国家地理 我在中国国家地理里只找到关于藏羚羊的叙述 你所说的这种细节我没有查到 所以请你将内容 帮我发过来 然后 我会对我之前向你说的话作出道歉的
  至于我为什么说羚羊会在有鳄鱼的水边喝水  动物的饮水地点一般是固定的 而这里经常有鳄鱼出没 自己的同类/ 自己经常会遭到鳄鱼捕杀 而既然他们早就知道鳄鱼在那片水里 那他们为什么还要去那喝水呢?
原帖由 浅色回忆 于 2008-6-12 15:22:00 发表
关于自制力的问题,你引的材料其实很合适说明我的论点。那个红狐狸克制自己的行为被称为本能。而人类克制自己的行为就被称为自制力。明显的双重标准么。也许你并没有写出来自己的等级意识,但是这种双重标准,恰恰就是等级意识最好的体现。
用你的例子来说,狐狸捕获野鸭是目的,轻易行动会惊跑野鸭是思维,忍耐自己的饥饿和行动的欲望是控制,这很符合自制力的标准吧。不过如果非要说这个词是专为了人类而造所以动物不适用的话(在你的引文中多少体现了这个含义“自制力是指人们能够自觉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动”)那么用这个词来讨论动物和我们的异同就是没有意义的。

  关于自制力本来就是只指人的 你说动物的行为也可以用自制力这个词 饿……我到无所谓 只要你能说动词典 把这个专有名词的意思改一下 就可以了……不过既然你说不用这个词来和我讨论 那我就不多说它了  还有 本能 你应该是文科生吧 因为刚高考完 所以我对它还是很熟悉的 :)  你可以看看高中生物第二册 上面有对它的解释 很好懂 这里我就不再多说了
原帖由 浅色回忆 于 2008-6-12 15:22:00
发表请细读我作文第二段后半段,我紧跟着欲望阐述的就是“同时做任何的事情都是要付出相应的代价”我又何时说过没有限制的放纵了?如果对一件事情你既认为是对的,又肯为它付出相应的代价,那么我对你的意见是认同,对你的态度则要看事情与我的欲望的关系了。另外,借口这种东西,想找的话任何事情都可以。辩护?我是在探讨本质,何来辩护?内容积极向上么?你的积极向上是什么?探讨社会难道不是积极的么?还是说你的积极向上的含义还是我们小学里说的那种?大多数人,或者上面所说的事情,不一定都是对的。在我们身边的例子请追溯40-50年寻找。

  你的文章确实说到了代价 但是我又不懂了   
原帖由 浅色回忆 于 2008-6-12 15:22:00
转回一开始的话题,在公交车上是否让座,有些人所满足的是自己的价值观——把需求给有需求的人是高尚的。有些人是满足于周围人的眼光——看,这个人,多高尚。有些人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身体需求——我很疲惫,另一些人是根本并不认为让座是什么公德——我花钱买票这是我应的的权益。同样,这些人所付出的代价也分别是身体上的疲惫,内心实质的不愿,违背自己价值观的不佳心情,以及周围人的鄙视眼光。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帝王。当你说一件事情对或错之时,你所代表的只有你自己。那个对或错,只是你以自己的欲望和代价衡量后所做出的判断,是无关任何人的。由是,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所谓道德,法律,也都是建立在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的基础上的。但是大多数永远只能代表大多数,还记得那个扳道岔的故事吗?一个人和一车人哪个更重要,站在扳道工那个生死之神的角色上,我们无从选择。所以虽然大多数往往因为能付出的代价比少数人大,而获得制定所谓“规则”的权利。但这个“规则”却只是为了那大多数人各自的共同利益存在,我们平日所听到的由诸如“神圣”这样的冠冕堂皇的词汇所修饰的,只是一个虚假的外表而已。
对与错,高尚与低俗只是人类那残酷的本质上的一层看似美丽的伪装。不求无愧于世,但求无愧于心。

  这些话也是你在文中所说的吧 还有那个题目 我门本无对错  这要我到底怎么理解好呢 是不是可以这样解释 我偷了别人的东西 而且我也在行动前就想到了做这件事情的后果 但是我还是做了 而且我是为了生存才去偷东西的(小偷也是种职业 ) 总之我就是偷了它 所以我是对的了吗 (又过激了汗……)
原帖由 浅色回忆 于 2008-6-12 15:22:00
如果对”为什么大多数认可的就一定要服从,大多数只能代表大多数,少数人有的时候服从大多数是为了不付出代价,而不是大多数人认可就应该服从这种天经地义的概念。“这段话有异议的话,依旧是追溯几十年,历史会证明,大多数,很多时候代表的只是盲从。况且当代社会伦理应该是强调与追求人的独立自主的。怎么可能会赞同单纯的少数无条件服从多数这种理论呢?

    请不要扩大范围 OK?我所说的是道德 道德是什么 就是大多数人所认同的好的 有益的 积极的东西。
  PS:饿 LZ呀 请你不要再说夜月下君了好吗……我不习惯 听着难受……  :)
  还有LZ 你在哪个大学里呀 你们大学好不好 马上就要报志愿了……
翼の憶 - 2008/6/13 13:47:00
回复22楼 watashia君:

“仁”是孔子大大思想的核心好罢。
我没有一点贬低儒家的意思。儒家是中国乃至东方最伟大的思想。儒家有无数美德至今都为我们所崇奉,古中国能屹立于东方,和儒家思想里的无数美德密不可分。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儒家思想里消极的一面,现在可不是独尊儒术的时代了。
我也没有完全否定儒家的思辩……但结果却是董仲舒把儒学捧上神坛,从此古中国再无“百家争鸣”,而造就了除儒家以外的缺乏思辩的社会整体。
至于儒家思想的优弊,从维新时代开始,梁启超就看到了儒家的缺陷,并且批判过。关于优弊,到5.4,到49年后,再到现在一直也争论不休。
从客观来看,儒家思想是一种积极的思想,为古中国一度领先世界,为人类文明做出巨大贡献;但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为什么“文艺复兴”出现在西方?为什么产业革命出现在西方?为什么启蒙思想出现在西方?这是值得深思的,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同千年来以儒学立国还是有关系的。
古中国和古西方在某同时期的体制该反映出些许儒家思想和古希腊哲学的不同。啊,也仅仅只是不同,无意对比他们的优劣。古中国其体制是“以民为本”的君主牧民体制,这里的本是君主制衡天下的资本,不是我们现在说的本…“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古希腊,伯里克利有段经典演讲:“我们的国体之所以被称作民主,是因为权力不是被少数人、而是被所有人民所掌握。当私人纠纷产生时,所有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正像我们的政治生活是自由而开放的那样,日常生活中我们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 古西方的哲学相对注重构成整体的任何一个个体,包括弱势者。柏拉图也说过“国家就是个人的放大,个人就是国家的缩小”……这种体制上的差异对后来的历史进程是有深远影响的,也间接反映了两种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儒家强调个人服从整体,当然可以视为美德。但过分的强调就是弊端——靠压抑个体。比如,孔子的“克己复礼”!这个“礼”在当时并不能从字面上理解为礼仪礼节之类,而是一种封建规范,一切不合礼的,都被否定掉…,克己复礼在封建时代其消极面是潜移默化的……(就因“克己复礼”,孔子大大还在某时代被大大的批判过…),统治阶级利用这点而建立起国家体制,它过分的强调整体(当然是为统治服务的“整体”),压抑个体产生严重弊端,并且走向极端之后:常以纲常论来束缚人;大学者几乎都是“大鸿儒”;学生都是“儒生”,想要有所为必须先攻略“八股”(宅八股)……宋明理学就是极端中的极端。
当然,可以列举出古中国无数个性鲜明的人(而且我说的个性还不是性格和气质这种人人差异)。这是肯定,人怎可能千篇一律。任何制度,任何思想下都有个性鲜明的翘楚出现,但古代中国,这种‘个性’都是在某种“礼”之下的个性——就是我以上说的纲常、“鸿儒”,八股之类——1切都和独尊儒有关。儒家思想对个体的轻视,对‘礼’的重视,使古中国人从事礼教,政治特别积极,导致近代科技的没落,因为在‘礼’的规范下谁能想什么呢?又愿意想什么呢?在“礼”之下缺乏“想象力”(或者说缺乏敢于逆天的想象力,所以没能出现达尔文这种逆天之人)。要对比西方的话,就从人类再次觉醒的“文艺复兴”以后开始,我觉得很明显,有“个性”的人西方多——艺术、科学、技术、哲学各个方面……

儒家思想在古代生产力相对不发达时期,有利于起集中的作用,集中整体的力量为统治服务,即促进了生产力发展;但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儒家这种轻视个人特性的弊端开始显现。人类自身的觉醒,个体的潜力展现出来,由无数个体连结成的整体力量就无限大。在生产力发展后的商品经济日益发达之近代;在血缘家族的国家统治模式衰落之近代;在强调人人个体的公民社会出现之近代社会,儒家倡导的“克己复礼”其消极面就显现出来咯……
说完了。
再声明,我没有贬低儒学的意思,在中国,每个人从小耳闻目染的就是儒家美德…在吸收这些儒家美德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儒家思想的不为当代所提倡的东西,这样说好了吧。




(已经严重偏题了……抱歉)







浅色回忆 - 2008/6/13 14:52:00
原帖由 夜月下 于 2008-6-13 8:48:00 发表
至于我为什么说羚羊会在有鳄鱼的水边喝水  动物的饮水地点一般是固定的 而这里经常有鳄鱼出没 自己的同类/ 自己经常会遭到鳄鱼捕杀 而既然他们早就知道鳄鱼在那片水里 那他们为什么还要去那喝水呢?


囧,非洲草原上饮水地方稀少,并且几乎都有鳄鱼的存在,很多的时候是没有选择的。至于那种细节,我又没有国家地理的全套- -我往哪里去给你找啊。

原帖由 夜月下 于 2008-6-13 8:48:00 发表
关于自制力本来就是只指人的 你说动物的行为也可以用自制力这个词 饿……我到无所谓 只要你能说动词典 把这个专有名词的意思改一下 就可以了……不过既然你说不用这个词来和我讨论 那我就不多说它了  还有 本能 你应该是文科生吧 因为刚高考完 所以我对它还是很熟悉的 :)  你可以看看高中生物第二册 上面有对它的解释 很好懂 这里我就不再多说了


所以我说,一个专为人类设计出来的词被用来讨论人类和动物相同的行为有什么意义么?另外请解释一下人类的自制力和我对狐狸的分析结果有什么不同吧?别回避问题好么。

原帖由 夜月下 于 2008-6-13 8:48:00 发表
你的文章确实说到了代价 但是我又不懂了


有啥不懂的呢?你说我支持无止境的对欲望的放纵,我就告诉你,我一开始就说了欲望是要受到代价的限制的。就是这样。

原帖由 夜月下 于 2008-6-13 8:48:00 发表
这些话也是你在文中所说的吧 还有那个题目 我门本无对错  这要我到底怎么理解好呢 是不是可以这样解释 我偷了别人的东西 而且我也在行动前就想到了做这件事情的后果 但是我还是做了 而且我是为了生存才去偷东西的(小偷也是种职业 ) 总之我就是偷了它 所以我是对的了吗 (又过激了汗……)


我说过,我们本无对错,如果你的假设真的存在于一个人身上的话,我已经说过很多遍了——这个人我认同,因为按你说的他有自己独立的思想性和坚定的意志。但是支持还是反对还是无视要看他偷东西这件事情和我有何联系。并且难道我们大多数人不都是这样做的么?对伤害到自己的盗贼恨之入骨,对和自己无关的盗贼仅是看到新闻后用来当作谈资,说些不疼不痒的话,对对自己有利的盗贼则称其为侠盗........

原帖由 夜月下 于 2008-6-13 8:48:00 发表
请不要扩大范围 OK?我所说的是道德 道德是什么 就是大多数人所认同的好的 有益的 积极的东西。


任何事物都是一样,道德也包括在我那段论述之中。大多数人的意见一致又如何,人只能代表自己,一百个人和一个人的价值无法衡量出高低这些道理我已经说了很多次了。现在的人总是认为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事情是天经地义的,是本应该就如何如何的。我的作文只是想告诉他们,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事物是天经地义的。这个世界上人的数量是与真理无关的。

原帖由 夜月下 于 2008-6-13 8:48:00 发表
  还有LZ 你在哪个大学里呀 你们大学好不好 马上就要报志愿了……


卫城工业大学,至于卫城是哪里么...反正看IP也能看出来- -,其实学校这个东西,除了一流的北大清华复旦人大央财之类的,二本线以上的学校区别并不大。大学这个地方,更适合追梦而不是学习。因为实在是不好学到什么东西,尤其当你是文科的时候。非要推荐的话,我推荐上海,广州的大学,主要是宅物丰富。其次西北农林大学也不错。按我某网友的介绍。。。1本学校,学费加住宿费全国最低,宽带速度优秀。寝室安静。并且距离西安市区也不是很远。
watashia - 2008/6/13 15:36:00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政治文化这是起码自周以来便形成的风气,不是因为儒家才形成注重政治文化的特点。诸子百家的学说全是为政治而设。中国文化在古代的领先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这种注重政治文化。古希腊文化的辉煌,其政治文化一样是有不可磨灭的功劳的。当然近代以后,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缺乏其他通路是一个很大的缺点。
不过西方在近代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也要归功于其的重利主义。没有逐利主义的大航海时代,或许就不会有文艺复兴。西方在近代的兴起和中国的衰落事实上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牵涉到整个社会历史的进程。当然,毫无疑问,中西方两者在思维方式上和社会关系上的差异也是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
费孝通的差序格局和团体格局是很有意思的概念:
西洋的社会有些象我们在田里捆柴,几根稻草束成一把,几把束成一扎,几扎束成一捆,几捆束成一挑。每一根柴在整个挑里都属于一定的捆、扎、把。每一根柴也可以找到同把、同扎、同捆的柴,分扎得清楚不会乱的。在社会,这些单位就是团体。我说西洋社会组织象捆柴就是想指明:他们常常由若干人组成一个个的团体。团体是有一定界限的,谁是团体里的人,谁是团体外的人,不能模糊,一定分得清楚。在团体里的人是一伙,对于团体的关系是相同的,如果同一团体中有组别或等级的分别,那也是先规定的。我用捆柴来比拟,有一点不太合,就是一个人可以参加好几个团体,而好几扎柴里都有某一根柴当然是不可能的,这是人和柴不同的地方。我用这譬喻是在想具体一些使我们看到社会生活中人和人的关系的一种格局。我们不妨称之作团体格局。
……
在我看来却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象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
孔子最注重的就是水纹波浪向外扩张的推字。他先承认一个己,推己及人的己,对于这己,得加以克服于礼,克己就是修身。顺着这同心圆的伦常,就可向外推了。“本立而道生”。
……
在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络里,随时随地是有一个“己”作中心的。这并不是个人主义,而是自我主义。个人是对团体而说的,是分子对全体。在个人主义下,一方面是平等观念,指在同一团体中各分子的地位相等,个人不能侵犯大家的权利,一方面是宪法观念,指团体不能抹煞个人,只能在个人们所愿意突出的一分权利上控制个人。这些观念必须先假定了团体的存在。在我们中国传统思想里是没有这一套的,因为我们所有的是自我主义,一切价值是以“己”作为中心的主义。
……
孔子的道德系统里绝不肯离开差序格局的中心,“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因之,他不能象耶稣一样普爱天下,甚至而爱他的仇敌,还要为杀死他的人求上帝的饶赦——这些不是从自我中心出发的。孔子呢?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是差序层次,孔子是决不放松的。孔子并不象杨朱一般以小己来应付一切情境,他把这道德范围依着需要而推广或缩校他不象耶稣或中国的墨翟,一放不能收。
  我们一旦明白这个能放能收,能伸能缩的社会范围,我们可以明白中国传统社会中的私的问题了。我常常觉得:“中国传统社会里一个人为了自己可以牺牲家。为了家可以牺牲党,为了党可以牺牲国,为了国可以牺牲天下。”这和“大学”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在条理上是相通的,不同的只是内向和外向的路线,正面和反面的说法,这是种差序的推浪形式,把群己的界限弄成了相对性,也可以说是模糊两可了。这和西洋把权利和义务分得清清楚楚的社会,大异其趣。
……
在差序格局里,公和私是相对而言的,站在任何一圈里,向内看也可以说是公的。其实当西洋的外交家在国际会议里为了自己国家争利益,不惜牺牲世界和平和别国合法利益时;也是这样的。所不同的,他们把国家看成了一个超过一切小组织的团体,为这个团体,上下双方都可以牺牲,但不能牺牲它来成全别种团体。这是现代国家观念,乡土社会中是没有的。
  在西洋社会里,国家这个团体是一个明显的也是惟一特出的群己界线。在国家里做人民的无所逃于该团体之外,象一根柴捆在一束里,他们不能不把国家弄成个为每个分子谋利益的机构,于是他们有革命、有宪法、有法律、有国会等等。
  在我们传统里群的极限是模糊不清的“天下”,国是皇帝之家,界线从来就是不清不楚的,不过是从自己这个中心里推出去向社会势力里的一圈而已。所以可以着手的,具体的只有己,克己就成了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德性,他们不会去克群,使群不致侵略个人的权利。在这种差序格局中,不发生这问题的。
  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联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
,因之,我们传统社会里所有的社会道德也只在私人联系中发生意义。


我并不很萌民主、自由的概念。我觉得大多数中国人首先就根本没搞清楚过什么叫民主,什么叫自由。当然我也并不反对民主和自由,我只是不觉得需要把民主和自由放到很高的位置。民主和自由只是形式,并不是内在。单一的民主和自由并不能提供幸福的东西,它必须和其他的内容物结合起来才有意义。所以,我觉得,尽管东西方的思维模式和社会关系有着千差万别,但未始不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融合。尽管这种融合也许会要很长很长的时间。

中国的乡土社会在逐渐消失,这是毫无疑问的,因为我们在用西方的游戏规则在玩。商业化是一种很适合西方社会关系的东西。

相比起民主自由这种抽象概念,我还是觉得更应该重视社区治理,社区自组织的概念。不仅是因为更现实,更有价值,或许从中可以找到差序格局与团体格局融合的一种途径。

另外,中国人并不缺乏想象力,只不过跟你所希望的不一样罢了。
想想西游记、聊斋志异的想象力,想想那么多诗歌的想象力,中国人的文艺想象力是一流的。
P.S. 吐槽一句,还是别加括号了,你括号里的话全是宣泄的口胡 =口=
P.S.2:跑题美 -n-
浅色回忆 - 2008/6/13 15:50:00
TO:17&18L  翼の憶

我记得我上个回帖为了避免误会还特意说了,我对宗教所持的是中立态度。“其二,他们是用蒙蔽事实的方法教人向善。”这段话我是推导出来了,你说天主教说战争是原作。那么由宗教所引起的战争历史上不在少数,甚至现在中东某些地方,宗教领袖们还在自己去实践他们的“原罪”。另外天主教,东正教,还有清教徒之间的矛盾是贯穿整个近代史的。又或者说当天主教敌视犹太人,鄙视清教徒的时候他怎么没有想到他们口口声声的善呢?所以宗教不是想你所认为的那样至善至美,也只是一个中性的东西而已。宗教的讲义赋予教徒们一个共同的世界观,价值观,可以起到社会凝聚的作用,但是非我教者,其心必异,不也是宗教的特点么。宗教教人之间和谐相处,但是有必要的时候会毫不犹豫的为自己的利益去发动侵略。就根本来说,也不过是个团体而已。请不要对其进行无限的拔高。

"并且一度成为统治者的工具",我并不同意,在中世纪的欧洲,几乎一半的时间里教廷的实力都是相等或者大于世俗君主的实力的。况且当一个宗教有了很大的影响力之后,宗教领袖必然变为某种意义上的统治者,政教相互影响互动是不可避免的。

耶稣自然给罗马带来了痛苦,否则罗马也不会处死他,当然,后来罗马人发现这个东西很有利于稳定社会,所以便欣然接纳,把处死耶稣的责任抛给前任就是了。

“上帝是人自己造出的最高道德和万能之典范,只存在于人心。他是一个象征。人们膜拜他依赖他,因为他象征人类所追求的最高存在。人类给上帝的许愿及上帝给人类的许诺,其实一切都是人类自己产生的愿望,但都要受到最高道德的规范。”

我不认为去膜拜一个虚拟的形象,把自己的价值寄托在他的身上有什么好处。那当一个人十分努力去做一件事情,但最后还是很悲惨的失败的时候,当一个人的亲人因为不公平的事件而遭到伤害甚至失去生命的时候,那个他所寄托的上帝能帮他解决什么呢?一个人很虔诚,但是他在工作生活上依旧无端的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他所寄托的东西又怎么能帮他理清这个结?

“统治者用宗教来麻痹世人,已然违背了宗教初始点。任何宗教典籍里是绝不会教人如何制衡他人的。中世纪人们连字都不认识几个,更别说去了解上层宗教意义,所以愚民们往往被蒙蔽”

人民缺少知识则必缺少自主精神,缺少自主精神则必被蒙蔽。但是这不能当作十一税和赎罪券的借口吧。况且这笔钱绝大部分入了教会的口袋,而不是国王的口袋。

“因为人的本性中,人性强于兽性。”动物性的欲望不是第一顺位的。,只要人还有生存欲望,那么你的生理欲望何时都是第一顺位的。如果非要证明您的动物性的欲望不是第一顺位的,那么请先把某个金字塔结构的底座拆了。

TO:19L ceruleanpearl

感覺樓主是對媒體、大眾所渲染的「對錯」感到反感,
不過不要忘記,在對媒體大眾所宣揚的對錯有所質疑,一定有自己的價值判斷存在
在這一瞬間就已經有「對錯」的存在


这个推断也算是我产生这种想法的直接原因吧。其实我对他们所渲染的那些具体事例很少反感,我反感是他们在宣传中的那种理所应当,提出反对意见便是心怀不轨另有所图的态度。

个人的自我判断中我向来是认同对错存在的,但是就像我所说的,把大多数人一致的认定当作真理,这是我反感的。

另:关于儒家

就我个人来讲,22L关于儒家的论断是基本赞同的。知行合一,我的观点中有一部分其实也是从王守仁那里得来。并且儒家压抑的这个感觉,主要其实是来自清代的文化管制,康乾学派无奈而成的死气沉沉。宋代也好,明代也好,中国的文化界都是很繁荣的。儒家所求的礼,现在我们的邻国日本至少在表面上做的也不错。并且相比教会而言,中国的儒家对知识分子的束缚其实要小很多。

至于中国在近代的衰落。从历史上看,这是由中国所处的位置断定的。这种地理环境,必然导致我们和西方走上不一样的发展道路,或者说,这是历史的必然。儒家在其中,则是一个大必然中产生的小必然而已。

= =

终于全部回复完毕.....
watashia - 2008/6/13 16:22:00
其实我觉得,中国文化到宋代的时候已经到了顶点并开始因为过熟而开始走下坡路了。到明清的时候还是有一些发展,但已经不可避免地呈现颓象和腐化。当然这是个人的感觉,没能力去证明或证伪,所以不算什么观点,没有辩论的必要。
明代的文化很特别也存在多种矛盾。遏制人欲的要求和明代情欲的奔放相互交织在一起,互相影响。看冯梦龙编的明代民歌,那种大胆唱咏情欲的民歌集,在各个朝代都是少有的。而晚明的士大夫更是与青楼脱离不开关系,即便是士人气节也带上几分脂粉气。
明代的知识分子中最特别的大约要算李卓吾和顾炎武了吧。这两个人也只有在明代才会出现了。
翼の憶 - 2008/6/16 17:36:00
回复楼主:

马斯洛的金子塔我什么时候说过不实现它底层的需求了?但这不等于动物性欲望顺位第一。首先马斯洛的观点是基于人的,不是动物,您不能把金子塔的下层需求和动物等同起来。您把道德置于何处了?难道马斯洛说过人有生理需求了就立马去实现吧?“因为人的本性中,人性强于兽性”就是这个理,人要满足的是有道德的人性的欲望。如果您说的‘动物性欲望顺位第一’是在道德的前提下那也是正确的。那我们看法的不同就是文字意会上的偏差。但不知道您是否有道德的前提呢?(如果有,那下面的文字可以不理会了。)这种人和动物的差别。我再次强调,我个人从来没有贬低动物性的意思,也没有说它低级,更没有提倡刻意去压抑之,更没有说人应该完全剥离动物欲望。人应该满足自己的食欲,性欲等等……我只是说人在满足这些欲望的时候,和动物满足这些欲望有区别,而您,却认为无区别,甚至不认同柏拉图对这方面的阐述,呵呵。难道您饿了,看到个毫无反抗力的小孩吃糖,您直接去拿来吃?难道一个人先满足自己的兽性而不是人性?这是很明显的差别——动物受本能的驱使;人受奴斯’——心灵、理智的驱使。
翼の憶 - 2008/6/16 19:13:00
回复楼主:

不同宗教里的被神化的偶像他们和上帝类似,您要说现实里没有,确实,因为现实人是善恶的集合,但人类终归是追求真善美的,所以出现了偶像——那不是蒙蔽世人的假象,而是人所追求的理想存在——代表美善的最高存在。——那是一种理想的存在,就类似佛罗伊德的“超我”。
您说“一个人很虔诚,但是他在工作生活上依旧无端的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他所寄托的东西又怎么能帮他理清这个结?”余要告诉您,信仰上帝不是拜老大,拜干爹。宗教起的是教化功能,而不是制衡功能。一个人受到不公待遇,是另外一个人施与它的,宗教的目的就是让无数的‘另外一个人’受到典范的规范或良心的谴责而净化。这无数‘另外一个人’也包括您我。那是人人救赎的意义。出现了不公证待遇,您可以寻求法律还您公道。宗教和法律的不同——宗教教化人,法律制衡人。教化这种东西,在一个人受到伤害的时候,不会给您讨回所谓的公道,可人类离不开教化。不光宗教才有教化。这有点点象我们学习思想品德,它不会为您讨什么公道,不会为您制衡谁,但它可以提高个人的修为。人人救赎的意义,我想我已经说得够明白了。
您大概是一个唯实证者,所以心里容不下宗教。大概只有当上帝、佛祖出现在人身边,给您糖的时候他才存在。等您以后有空想真正想了解一下宗教了,您会发现很多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那不是简单的在神坛下膜拜。
我前面说的有人在死的时候可以说“我可以去天堂了。”这不是简单的自我实现。天堂是美与善的花园,是终极的安宁与幸福之归宿——极乐净土。在现实中没有,但在宗教里它出现了。它就是人在世间愿望的延续,但这一切要以美善为前提,您解读《星之梦》的时候没发现吗——“不要将天堂分开”的含义。是的,您可以说他是虚幻的,现实中没有,是人们用来麻痹自我的。那请问,任何梦想难道不都是虚幻的吗?现实的确不是天堂,但世上有无数美好的人正努力把它变成天堂——“世界并不美丽,也因此而美丽无比”。杀人放火之人,即便他满足了自我欲望,即便他是一个“成功”的人,即便没什么遗憾了,但他是去不了“不分开的天堂”的。


楼主您有自然主义倾向吗?——把人的一切都归结为动物性欲望,社会=自然,把自然规律动物规律套用于人,把人同其他生物等同起来,将生物学决定论加于人类:一切出自感觉和本能,生物学规律决定人的心理、性格、情欲、行为……单从生物学的决定论出发。自然主义大多会走入悲观主义中,对批判现实有一定积极作用,但常使人陷入没有出路的冷漠悲观。从您的《我们本无对错》文中我也可看出您对社会的些许悲观。
您认为人只受动物性欲望支配着,用基因、遗传、激素分泌来解释一切人类活动。自然法则是冷漠的,所以您的观点也是冷漠的。已然,我也不是社会的乐天派,但我觉得人应该怀有慈悲,而不是冷漠的看待一切。


也许,当我们面对如题目中那些社会上的不良现象时也束手无策;也许这个世界真的不很美好,有太多冷漠太多残忍……每天走在街上,面对这一切也时常叹息,不止一次的问为何为何世人如此……但茫茫然当中是否看到有如珍珠般闪着灵光的存在?即便那是依稀点点却无比美丽的东西——是值得去追寻,去守护的珍宝;并且将它传达——创造自己的世界。《奇诺之旅》里那句话:“世界并不美丽,也因此而美丽无比。”作为一个个体的自己,该去做一个追求真善美的有“爱”之人。
您得出了“不求无愧于世,但求无愧于心。”,我觉得把这个‘心’加入一点点道德之善就完好了,这不是“随大流”,因为您看,按您的话说,道德是大多数人的‘欲望’,但,有道德的高尚之人仿佛并不多数。道德这种东西很奇妙,只有人的灵魂感受得到。其实,至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样的善良对这些世人来说已经足够了。
我们本无对错?再次引用SR里的一句话:“只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善良一些就已经足够了”


我只能说出我的观点,每个人的观点都不一样,也不能说谁对谁错。我的观点在前面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我们本无对错”本身伦理性极强,觉得有意思就进来看,又发现有趣的文。不知道出题的人是抱有什么样的目的呢?


走了。
12
查看完整版本: [高考祭][辽宁卷]我们本无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