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FansClub

首页 » - 同人讨论区 - » 文学图书馆 » 书评、读后感、荐书专用帖
蓝空公主 - 2008/10/20 12:05:00
写作离不开生活,也离不开借鉴,学习语言更需要博览群书。在你的阅读生涯中,有什么书感动过你,有什么书对你的写作产生过影响呢?请到这里来分享你读书的感想吧。

当然规矩也还是要有一些的:
1.推荐书的时候,不能只是写一个书名就完事了,也不能照抄内容简介,请写出自己对书的评价或者读了之后的感觉,字数请在100字以上。不乖的可能被删除回复哟。
2. 鼓励写正式的书评,书评也是一种文学体裁哟。
3.超过1000字的书评或感想可以单独开帖,1000字以内的尽量在本帖回复。不乖的可能会被合并进来哟。
4. 奖励:百字左右的小感谢,基础奖励5积分5KP,视内容向上浮动。书评基础奖励10积分15KP,视内容向上浮动。书评写得多又优秀的,不排除勋章或者学分奖励哟。

本活动长期有效,欢迎大家积极参与 :miffy7:
蓝空公主 - 2008/10/20 12:16:00
示例:

短评:

  该怎么说这本书呢?想说是童话,觉得不大像,因为除了几只动物会说话外,基本上并没有其他特别的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说是民间故事类型的吧,虽然说确实非常像,完全就是老妈妈坐在壁炉边给孩子们讲故事的那种感觉,但又不能算是传统民间故事的那种类型,没有鲜明的善恶类型,只是絮絮地讲述着农庄孩子每个人都做过的,或者渴望的种种事情。只不过这些事情跟一只会说话的黑猫联系在了一起,就产生了一种特别的戏剧性。
  
  本书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部分:1.会说话的黑猫米克什在梨庄的生活;2.因为打破了奶奶的花瓶而离家出走的米克什,在马戏团的经历;3.跟小猪巴西克、山羊波贝什以及淘气鬼弗朗达再次回马戏团,成功拯救濒临解散的马戏团的经历;4.最后和动物朋友们衣锦还乡后的生活。根据书中的注推断,这些故事原本大约是陆续被写成了四本书。
  
  毫无疑问,这本书是非常贴近农庄孩子的生活的,所以大受捷克孩子的欢迎是意料中事。不过也正因为太贴近了,对于今天中国的小孩子来说,反而会产生一定的距离感吧。尤其是书中透露出来的教育的价值观,对于淘气孩子要好好教训的那种教育观,对于现在来讲,也有一些相抵触了。而书中花大篇幅讲述米克什在马戏团的故事,在作者当时那个年代的捷克,可以说是吸引孩子眼球的一个法宝,但现在的孩子也许就很难理解那时候的孩子对于马戏团那种神秘的喜爱了吧。
  
   作者讲故事的感觉还是相当不错的,如果我是那个年代的老奶奶的话,一定会在暖暖的壁炉旁,捧着这本书给自己的孙儿辈们不紧不慢地读着那些戏剧性的故事的吧。
  
  我觉得不满意的是,故事接近尾声的时候,引进了魔棍和童话老人,我觉得这是一个败笔,破坏故事的整体感觉和结构。另外就是《黑猫历险记》这个译名也觉得不大好,因为我觉得基本上没有多少可以称得上历险的地方,还不如老老实实叫《黑猫米克什》或者《会说话的黑猫》比较好。


读后感之类的:
《动脑筋爷爷》
  小时候读的书里面,最喜欢的大约是《动脑筋爷爷》了吧。已经不记得是什么时候因为什么而买的,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就丢失不见了的,但确实因此而惆怅了许久。喜欢动脑筋爷爷里面那些有趣的故事,还有插画,像是下雨天前墙壁为什么会湿了啊,打雷是怎么一回事啊,摩擦力是什么呀,通过几个孩子和动脑筋爷爷的故事经历,讲述着生活中的小常识。
  
  这种科普故事模式现在看来当然是一点也不新鲜,但是对于缺少童书的童年来说,却是很宝贵很温暖的一种体验,所以也一直惦念到今天。去年看到google的一个老书重新出版的计划,其中的投票选项里面就有动脑筋爷爷,惊喜了老半天,赶紧就刷了好一阵票,只是不知道这个计划是不是已经搁浅了。真的很怀恋的想,要是能再出一遍就好了,现在的孩子也会喜欢的吧,大概……
  
  对于孩子来说,故事的吸引力要远大于知识吧,孩子不是通过理性的思维来学习知识的,更多是通过感受,通过构建生活和心灵的经验来学习的吧,所以故事,大概就是建构一种生活的经验吧,在孩子的心灵中创造着世界,那活生生的,会动会说话的世界,而不是枯燥冷漠的知识和词语。知识,只是世界的一种材料,如果没有故事,知识也就只剩下灰色的碎片了吧?


书评:
http://www.keyfc.net/bbs/showtopic-28101.aspx
http://www.keyfc.net/bbs/showtopic-22852.aspx
http://www.keyfc.net/bbs/showtopic-22248.aspx
laputachen - 2008/10/20 19:14:00






电子书下载:

http://www.eshu114.cn/soft/show.asp?id=389


《灵山》有很多出名的地方,比如获得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比如它是流亡作家高行健所著,比如由于我国社会和谐的原因这部作品不能出版,比如有很多人批评我国应该有更多更出色更和谐的作品可以得诺贝尔文学奖因此让这种不和谐作品得奖纯属是西方国家对我国的讽刺和挑衅等等。 但是出名的东西很多都没啥意思,一般我也不会因为得了奖就去看。流亡作家的作品一般也买的是流亡而不是卖文字,一般我也更不去看。

但是《灵山》确实不太一样,和高行健的其他作品不一样,这确实是一部不那么卖弄流亡而充满灵性的作品。

《灵山》和很多成功作品一样,开头很容易看进去,看进去后就被作者无情的拉倒了一个黑黑的深坑,迷失在那些离奇的传说之中。看到的是故事,想到的则是一片模糊。《灵山》是一部很复杂的作品,也是一部人物线索简单,剧情发展细致缓慢的作品,看起来并不是很累。虽然是不同的故事,《灵山》在某些地方可以感受到与看《Narcissu》相似的心情,一种在压抑环境中寻找出口的心情,一种在传统无味的秩序中冒险探索的心情,一种找不到答案而迷失在环境中的心情。

《灵山》也可以看成一部复杂的Galgame,有男女主角,有爱情,有攻略过程,还有H,还有若干小支线,最后从这些传统Galgame的卖点中延伸出很多很多,远远超出了一开始只是看看西南地区奇怪传说看看男女主角到底如何发展的阅读需求。

之所以在KeyFC推荐《灵山》,就是因为这部作品是可以当成Galgame看,不是那么文学化,不像楼上推荐的那种文学书,只有文革时那种满脸书生气桀骜不驯顽固不化又酸又臭这看不惯那看不惯总是找茬不听党的话一上台就被群众看不惯批斗死的知识分子才能看进去。在优秀Galgame作品缺乏的时候,不妨试一下《灵山》吧。
zero4 - 2008/10/21 11:07:00
跑进来一看……原来是掐架贴:miffy2:
等家里网络好了再往这扔东西……不过我看的书都好古董的说OTL
深海蓝空 - 2008/10/21 15:46:00
随后会来推举喜欢的一些作家的书籍。
但现在先给自己开的坑做个顺路广告。

(结婚导论)Introduction to Marriage
将从初学者的角度系统的阐述结婚的方方面面,理论与实用兼备,从恋人订婚到新婚夫妇,本书都将为有情人的可持续性幸福做出指引。
预计2009年底完稿。

(高级妹控分析)Advanced Siscon Analysis
将从极为专业的角度细致完整的分析妹控理论体系,并辅以多个实战项目的设计与实现,是为妹控研究生博士生基础必修课程教材范本。
预计2010年底完稿。

(相对心理学:一个漫想的理论)Relative Psychology: a Wandering Theory
(卷一:记忆整合:经验与智慧)Vol 1: Memory Integration: Experience & Wisdom
(卷二:思维模拟:建模与处理)Vol 2: Mind Simulation: Modeling & Processing
(卷三:情感操作:诊断与控制)Vol 3: Manipulation to Emotion: Diagnosis & Control
凝聚了作者多年来的思想结晶,一部充满了思维迷途和神经错乱的著作。
预定2012年底完稿。

以上书籍届时将由陈公公集团赞助蓝周刊杂志社编辑出版,内容殷实,论证严谨,KP算价,妹姐无欺,自我推荐,敬请期待。

* 这不是恶搞,我是认真地,其中一个早就开始写的坑也填了不少了,其他两个也开头了,这些都是文字载体,在此提前推荐。
laputachen - 2008/11/1 22:25:00



此书先放这里,改日来写感想……
浅色回忆 - 2008/12/7 14:52:00


白夜行

作为自己准备的第一个回帖,我还是急不可耐的把这部自己尚未读完的小说就推荐了上来。

其实实体书也是今天中午卓越才送来的,之前只在网络上看到了第一章(因为我只找到了第一章= =),但短短的几万字就已经把我彻底的吸住了。

虽然说这部作品在发售的时候顶着诸多的名头,但由于我对日本文学圈并不算熟悉,所以再多的名头对我来说也是无用。一开始打算去读这本书也只是因为《亚尔斯兰战记》看的无力,外加这部书最近在网络上的口碑很好,于是就在百度上随便搜到了一个序章,从平实的杀人事件开始,作者用多视角的写法,渐渐描绘出了一个极昼般的世界。

是的,就是极昼般的世界,无论是书的题目《白夜行》还是字里行间透出的阴冷感,都让我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正如销售广告中所引用书中的话一般:“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作为一个读者,这部作品给我的感觉就是走在南极的极昼时间里,明明天上有着微黄的太阳,身边弥漫的却是无尽的寒冷。


多视角的写法所展现的人物关系看似无关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隐线。看推理小说时读者大都会跟着剧情一起推理吧,而现在的情况是作者给了我许多的线索,但又一一把我心中的猜测让书中人说了出来,所以我猜到的必然距离真相还有很远的距离。在这种纠结下,我想在一天之内,我就会不顾一切的读完这本书吧。

嗯,只看了1/3的人也就只能写出这些东西来了。唐泽雪穗,这个复杂的已经可以算是黑色的LOLI(呃,我说的是小学时代),却又让我隐隐觉得也许那黑色之下所埋藏的是一颗无处可逃的心灵。那位名叫桐原亮的扭曲男生,却又不知会在这部人生的戏剧中扮演着何样的角色。

另外.....直到现在,我还没确定谁是男主角,也许扭曲的桐原是最有可能的吧。


推荐:对推理有爱的人,对扭曲黑色崩坏世界有爱的人,对轻小说的叙事方法故事架构和令人无奈的翻译还有无尽的废萌已经忍无可忍的人。

总之,这才是我喜欢的小说风格么...一个个没有田中或者以上的水准就不要去用那种让人生厌的啰嗦的叙事方法。
浅色回忆 - 2008/12/8 3:39:00
白夜行补记................

深夜三点半,我终于读完了这部作品,在阅读的大半时间内,我都在怀疑作者的意图。他把那些看起来明白无误的线索放在我们的面前,却又隔不了几页就用书中人物的口说出和我们头脑中相同的推理

这是为什么?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叙述方式

而直到最后一页的最后一句话,我才恍然大悟。

当然这不是指剧情上的,因为作者在剧情上从未给我们设置任何的难度

这是在心中的冲击,是一种比5CM更狠毒的感情收敛

那个人以及那个人,在这十九年漫长的白夜之中,都是如此未曾改变的走过来的

“绝望的念想,悲恸的守望"这句宣传语毕竟是有失偏颇的

要是让我说给这部作品最适合的评价,那我想本书的题目就已经足够

白夜行

是的,就是如此
瑞树 - 2008/12/8 10:33:00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272499

采访本上的城市


发现这本书,纯粹来自于《新周刊》某期内容的一句话“自从CCTV新楼开建后,朝阳建委每天都会接到几个类似的电话:‘喂,快去看看吧,有两栋楼盖歪了!’”。
其实对这本书的第一印象就是贵,不过看了开篇的内容后却觉得其实这本书不能用价格去衡量了,对于城市规划与建设、对于城市历史与变迁的描述,特别是记者风格的文字,让我觉得深有感触。

《中国国家地理》某期内容上曾有过平遥旅游局领导在于记者聊天时随口说的话:“这城墙,那时候我们也想过拆,但当时不是没钱嘛,所以就保留下来了。”
《南方周末》上关于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海大学与南京市政府关于道路的斗争,工程方喊出了“你们又不是北大清华,有什么不能动的。”
《这里是北京》但凡涉及府邸宅第时或多或少也会加上这么一句“这里现在是机关单位、公司企业、宿舍”、“现在我们只能从老照片上才能看到这些情景了”

在新生活与旧文化之间,我大概也会毫不犹豫的选择新生活,因为便利,但我并不愿意因此去贬低旧文化,十几年的北京胡同生活确实给了我许多记忆,许多在楼房生活中不曾也不可能有的记忆,所以我对北京的老街巷感到亲切。
故宫、天安门、颐和园、天坛,这些被挂在旅行路线和旅行推荐中的名胜古迹,其实并不能让我有多少感觉。就好像去日本京都旅行时,我会对清水寺、金阁寺、龙安寺感到好奇,但在京都步行时所看到的那些古色的居民住宅,古风的街道才让我真正觉得这是一座历史城市。
当老街拆除、马路拓宽,高楼拔地而起,商业圈、住宅圈大规模形成时,任何一座城市,都仅仅是凭空夸耀自己的名胜古迹与历史的一座普通城市而已。
瑞树 - 2008/12/11 9:47:00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9269706

佐贺的超级阿嬷


过去看台湾图书销售榜上长排在前位的书,在书店看到后就随手买下来了。
现在看书大多是一遍两遍就过,短篇看的最多的也只有这本书。

一老一小两人的贫穷生活中,充满着无穷的乐趣,这些乐趣来自于聪明的处世方式,来自于与周边环境的积极互动,也来自于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
当然,许多方式仅仅适用于那个时代的社会,但是其中所蕴含的理念却可以永久存在。

重视利益而又缺少信念,总是处于紧张、混乱与彷徨的现代社会中,缺少的恰恰是这本书中所描述的自信与乐观。
生存与生存的好,生活与生活的好其实是完全不同的事情。就像作者在序里指出的那样“因为没钱,所以不能买新衣服,不能吃大餐,不能出去旅行,就是不幸福,这完全是错误的生活态度。”
成为人上人可能是中国人传统观念中就根深蒂固的东西,所以职介、讲座、研修、课题,甚至是各种介绍成功的书籍层出不穷,但什么是真正的自我成功?开跑车、吃大餐、住洋房,然后不停地赚更多的钱,得到更多的赞扬,周而复始,这究竟是人生还是欲望呢?
瑞树 - 2008/12/16 9:24:00
http://www.zhbc.com.cn/book_view.asp?bid=5988

孙子兵法·孙膑兵法
出版社:中华书局

孙子兵法在上小学的时候看过漫画版,印象最深刻的是九地篇,至于为什么不是谋攻还是虚实,自己也说不清楚。
孙子兵法的出版物种类繁多,不过现在找起来大多都是有一大堆的举例放在里面,特别是现在不少书里面都加上了商战内容,看着实在是眼晕……
所以最后选了这本单纯的内容版,没有任何的例子,只有注译和翻译,看起来也更加纯粹。

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栏目主持人梁文道批评说:我看过世界大都会的机场,最可耻的是北京机场。因为它的书店是那么糟糕,机场书店总有一台电视机,电视机里总有一个人穿着红色西装,告诉你,你要怎样运用孙子兵法去搞管理,用三十六计去搞对手。其他国家大城市的书店,庸俗如香港,它的机场书店都会有一个独立的角落,卖经典的文学作品。

也许是社会要求使然,国学现在很多都和商业、金融、企业管理等等挂钩,就像语文考试要求每篇文章都必须有一个固定的中心思想一样,而一篇数千字的孙子兵法也反而成了商战经典教科书。而我,更愿意把这本书当做纯粹的内容来看,只有这样,或许才能更深入的去了解、理解孙武所叙述的每一个精辟的见解。
因为只有自己考虑、理解过后,才能把这些内容用在自己所希望用的地方,因为里面阐述的不止是字面意义上的兵法那样,就像九地篇中对人心的概括也是相当精妙的。

孙子兵法中有太多的经典句子流传开来,比如:
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不战而屈人之兵。

不过我还是最喜欢这句:
兵者,诡道也。
watashia - 2008/12/16 18:49:00
原帖由 瑞树 于 2008-12-16 9:24:00 发表
http://www.zhbc.com.cn/book_view.asp?bid=5988

孙子兵法·孙膑兵法
出版社:中华书局

孙子兵法在上小学的时候看过漫画版,印象最深刻的是九地篇,至于为什么不是谋攻还是虚实,自己也说不清楚。
孙子兵法的出版物种类繁多,不






我觉得,从作者的角度来说,这本或许更好一点,总觉得作者太多的古文整理注译的书,有点可疑的样子。




 

《孙子译注》

  丛 书 名:

  定    价:16元

  作    者:李零 译注

  出版日期:2007-9-21

  页    数:116页

  字    数:100千字

    ISBN  :978-7-101-05844-4

  版    式:简体横排

  装    帧:平装

  版    次:1-1

  开    本:16开

内容简介:
《孙子兵法》是中华传统经典。本书由北京大学中文系李零教授进行注释和翻译,译文准确流畅,注释周备详悉,特别是对一些专业术语和古代典章制度进行了深度阐发,非常适合有一定基础的《孙子》爱好者阅读,同时也可供专业研究者参考。 
李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古文献和《孙子》研究专家,著有《兵以诈立》、《孙子十三篇综合研究》等。 
“本书在性质上并不是一个带有资料长编性质的东西,而是以带有考据性的注释和白话翻译为主,具有一定可读性的读本。”____李零





作为通俗扩展读物,这本也可以考虑吧:

 

《兵以诈立-我读《孙子》》

  丛 书 名:

  定    价:39元

  作    者:李零 著

  出版日期:2008-6-18

  页    数:412页

  字    数:270千字

  包    册:9

    ISBN  :978-7-101-05134-6

  版    式:简体横排

  装    帧:平装

  版    次:1-6

  开    本:16开

内容简介:
本书是北京大学教授李零先生讲授《孙子兵法》课程的讲义。作者在书中以生动活泼的语言、丰富具体的资料,向读者展现这部中国古代最伟大兵法著作的内涵,介绍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兵学知识,并对军事学、思想史、古代哲学等相关内容进行比较研究,使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重新全面深入地了解《孙子兵法》,获得更真切的兵学知识。 
全书分十五讲,约27万字,配图近百幅。





想要更深入一点,这两本也可以参考。

 

《十一家注孙子校理》

  丛 书 名:新编诸子集成

  定    价:28元

  作    者:孙武 曹操等注

  出版日期:2008-1-26

  页    数:404页

  字    数:205千字

  包    册:14

    ISBN  :978-7-101-01615-4

  版    式:繁体竖排

  装    帧:平装

  版    次:1-3

  开    本:大32开

内容简介:
该书是汇辑了宋代以前曹操等十一人注释《孙子》的集注本,对研究《孙子兵法》提供了基本资料。
 

 

《《孙子》十三篇综合研究》

  丛 书 名:

  定    价:58元

  作    者:李零著

  出版日期:2006-4-26

  字    数:420千字

    ISBN  :7-101-04823-4/K·2067

  版    式:简体横排

  装    帧:平装

  版    次:1-1

  开    本:小16开

内容简介:
本书由李零先生两部旧作《吴孙子发微》、《〈孙子〉古本研究》合编而成,是作者多年研究《孙子兵法》的集成之作。 全书分为“校释和翻译”、“古本辑存”、“古注集校”、“有关论文”等四部分,将原来两书的序言和后记作为附录放在正文之后。作者另写《自序》作为新版说明。随文插图和书影共29幅。 
本书包含了作者对《孙子兵法》研究的多方面成果,向研究者和学习者提供了更完整和丰富的研究资料,可作为《孙子兵法》研究者的参考书,也可为古文献学习者提供一些帮助。
 


嗯,都是从中华书局网上扒下来的。虽然没看过,不过按照经验来说,这几本都是不错的参考书。

小草 - 2008/12/24 8:59:00
爱的序位--家庭系统排列个案集
作者:伯特·海灵格

我不是来推举的,基本上我不认为这是本好书,所以我建议有缘遇到这本书的人不要去看他,这就是我发帖的目的,这是一本因读者而异的书,有的读者可能读过后会喜欢,会对读者产生正面的影响,但是有的读者可能会觉得不知所云或者读懂了会觉得整个就是扯淡,还有的读者可能根本会读了想睡觉或者根本觉得空洞无聊到读不下去,最后也有可能有些读者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当然如果你坚持要读的话,我也没办法,你可以读读看,看看你是否有缘,或者是足够倒霉,或者我以上的评价是否在你身上验证,当然你可能根本不需要这本书的内容,因为这本书只针对一部分读者而写得,有些读者可能非常需要这些内容,一些没有问题也无法理解问题的读者可能完全不需要这本书的内容,就像一个医学院的学生不需要去学机械原理一样,当然他需要学好人类原理。最后,我强烈建议那些读过弗洛伊德或者荣格作品并中毒的人,远离这本书,这本书是写给怀有渴望的病人的,并非是写给那些自认为是医生其实脑子更有病的人的,原因很简单,根据我个人的经验,相信心理学存在理由的人脑子都有病,把包括我在内。

有的时候,如果已经先入为主,那么赞同一件事情不过是走的更远,反对一件事情不过变得更加极端,对于不太美的谎言被拆穿的受害者们,给他们另外一个更加美好的谎言去圆谎就可以安心了,这是上帝和政府以及心理治疗师的共同点。

该作者作品思想的一些主题内容简介:
http://www.psychspace.com/psy/expert/sqj/577.htm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楼下的良心大大的坏了,在我两天没吃东西的情况下故意发这种东西,还一字不留诱惑我点进去= =
话说不愿离家的孩子是什么组别啊。。。
瑞树 - 2008/12/24 9:09:00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8780432

闾巷话蔬食:老北京民俗饮食大观/北京旧闻丛书


这本大概是除了仿膳菜谱和北京名餐厅介绍那两本老书(这两本只看图,不看字)外看的最多的关于“吃”的书了。
书中介绍的东西都很古老,一部分传承至现在,另一部分则已经失传。

里面绝大多数都是平民百姓吃的,所以现在看起来十分有亲切感,比如卤煮、比如炒肝,比如不少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炒饭,也有类似土冰激凌那样学生们自己想出来的冷饮。这本书不是菜谱,只是一种回忆,作者希望能让后来人能了解到那个时代许多有代表性的吃食。内容十分平淡,但是正因为这种平淡所以才更像是那种真切的回忆。

信息和交通便利的现在,饮食中的地域性已经或多或少的被冲淡了许多,所以地方小吃总是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中不断的被筛选、淘汰、消失,因为只有市场才能决定一切。
小的时候和家人一起去饭馆吃火锅的时候,我只喜欢烧饼就可乐,吃门钉肉饼的时候我也总是只吃皮不吃馅,只是这些味道已经很难再尝到了。
我并不是贬低很多名餐厅,但是全聚德、东来顺这些堪称代表的餐厅无论吃多少次却一点也不觉得好,一点回味都没有。
吃这个东西,任何一个不起眼的吃食或许就可以代表一个地区、一个时代、一种回忆,但是保存和消失的区别,只是在于商业化做得够不够这一点不同罢了。
瑞树 - 2008/12/26 9:44:00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484057

只吃半饱


这本书写的内容距离我们的生活比较遥远,更偏重香港、海外。
就像闾巷话蔬食一样,这本书可以看作是一种生活态度。
有时候会介绍哪里卖的食材好,有时候也会品评如何制作好。虽然里面写了各种吃的东西,但如果当做菜谱来参考那就大错特错了。
全书一直都围绕着在购买食材、烹饪料理的过程中获得的乐趣,这样的内容倒也更能引起我的共鸣。

当然了,我对吃很感兴趣,对做饭同样感兴趣。毕竟只要味道好,便宜的总是自己的嘴嘛,呵呵。
在外面吃某些菜,觉得好吃了,就会想自己去尝试着做。而在素材极少或完全不知道怎么做的情况下,偶尔也会尝试着做些独特的东西。
短期留学的那会儿,每天都会等着晚上六、七点的时候跑去超市和菜市场,看看今天有什么特价的东西没有,一来是为了省钱,二来也是为了吃不同的菜。比如鸡蛋会在圣诞节前涨三倍价格,所以只好忍痛不买。有时候会看到超市有便宜的牛肉和猪肉卖,就会像捡到宝一样高兴。当日就必须吃完的披萨打出不到四折的特价,于是就买两个当晚饭,剩下诸如便当、方便面、面包、冷冻炒饭等等就更多了。每天都会算计着买什么,做什么,吃什么,虽然颇有些小气的感觉,但是却有着许多乐趣。
七点在超市买到便宜的菜和肉后,拿回宿舍用两个小时去做杂烩锅,蔬菜和肉在小锅中咕嘟着,我就在房间里饿着肚子等,但是一点也不会觉得无趣,只要想着等一会儿调好味道,就可以吃到香喷喷的晚饭了,那种心情确实是很奇特的。
好不容易买到特价的土豆后,也会犹豫着做咖喱饭还是别的什么,于是就试着把土豆煮烂,最后放上各种调料,成了土豆泥,味道很好,把我自己都吓了一跳。
在这些时候,我就会有与作者同样的内心感受了。

做饭也是一种生活态度,我觉得是这样。
瑞树 - 2009/1/4 15:30:00
http://www.neweekly.com.cn/index/
新周刊

http://www.china-cbn.com/cbninfo/cbnweekly.aspx
第一财经周刊


每天每周每月会想起买的报刊杂志也有不少,比如断断续续,感兴趣就买的《参考消息》;原来还不错,但最近有点像环球时报就不再买的《国际先驱导报》;内容好的时候特别好,感觉完全看不下去的时候亦常有的《南方周末》。
好杂志的确有很多,剩下比如还有南风窗、三联周刊等等,不过也只是偶尔看,大多数都会选择无视,毕竟如果每天都去考虑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国际问题这样忧国忧民的话题还是太容易产生郁闷的心情,尽管我们不能不去面对这样的问题……

最近连续一段时间能轻松看的杂志也就只有《第一财经周刊》和《新周刊》了。
首先说《第一财经周刊》,管理学和金融学非我所学专业,只能说是偶然产生的兴趣而已,不过这些知识和报道并非距离普通人很遥远,很多时候都很贴近生活,所以轻松的了解这些行业所发生的事情总是不吃亏的,只是要花钱去买杂志。采访者与被采访者、记者、编辑们所要传达出的信息,不少是很微妙的信息,但也颇能令我产生感触。典型如不久前某期对上海面包店竞争的文章就很有意思,“如果面包定价中有0.5元,就会因收银员的找零而减慢店内的客流动速度。”嘛……或许这是很简单的道理,但平时却很难去考虑这些问题。再比如每一期的创业板块中的文章,也或多或少的能给嗅觉灵敏的人一些启示吧。

再说《新周刊》,不像真正的时政和社会类的杂志,我是这样感觉,因为杂志文章并没有太多严肃的气息。每次打开新闻网站就会看到铺天盖地的新闻,虽然有不少内容也只有在天涯或社区等地方才可能看到,但是内容大多是严肃的,甚至是莫名其妙的。但能把不少题材写得很好玩,至少在我狭窄的阅读范围内,只有《新周刊》可以做到。《这个冬天怎么过?》专辑在金融风暴的寒冬看着还真是很有趣,特别是总结的许多经验会让人有深刻的体会。之前也有一篇《穷忙族》,不知道看完后有多少人会深表赞同呢?最新一期《新周刊》的《地铁一号线开进广州 幸福其实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中贯穿全文的那句“活着真美好,顺其自然吧”也许正是这本充满了另类风格的杂志能区别于其他很多严肃杂志的显著特征吧?
瑞树 - 2009/1/6 17:33:00
http://www.flp.com.cn/scrp/bookdetail.cfm?iBookNo=7115&;sYc=1-1&sDirType=C

在中国成功的日本人
作者:中古苑生
出版社:外文出版社


全日文的书,纯粹因为不想让日语荒废掉而买,所以也没想到价格居然是60元……
不过读起来才发现内容异常的简单,内容基本是自述方式,比起朝日的天声人语的文人气息来要易懂多了。

看国内的报刊杂志和书籍,总是不乏国人如何在国外取得成功,当然了,在电视上也经常看到外国人如何在中国取得成功,特别是今年正值改革开放30周年,媒体也采访了许多人。
这本书与以上的差别,大概就来自于这本书讲了许多可以说是小人物的人,比如旅店老板、印刷厂的经理、广岛煎饼餐厅的经理、以及不动产和搬家公司的经理等等,虽然很多都是针对日本人服务的,但行业却和普通人的生活距离很近,与丰田、松下等等的大企业相比来说,更容易被普通人所接受。
这本书可以说是为了中日友好才出版的,但是书中日本人如何与国人打交道的内容却让人颇多感触,看不到日本式的夸张(比如过头的热情这样),而只有平实的生活风,作为日本人经理,如何与中国员工打交道,如何开拓市场,如何抓住机遇。里面有成功,也有失败。

在这个社会里,每一个人都是小人物,都仅仅是大潮中的小成员,生活很少有像戏剧中那样的剧情发生(除非身处其中),无论是什么样的人,总会经历失败与成功,经历挫折与进取,在这二者间循环。读这本书并不是为了看日本人如何经历失败取得成功,更多的是感受一下书中的小人物们那些不断进取的精神。
瑞树 - 2009/1/21 9:08:00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8781588

咖啡店:顺境与逆境中企业经营的四个原则
     
                                     
作者:莱斯利·A·耶基斯
出版:中信出版社


这书在书店总是缺货,大概是因为进货少的缘故?
故事非常短,大概一小时就能读完吧。
读后感的话,果然还是用原书的内容简介和目录好了,写的已经很全面了。


《咖啡店》是关于艾尔·爱斯普菜索咖啡店的故事。虽然它采取了虚构的形式,但它在内容上大多是真实的。这家咖啡店在西维图风靡一时。作为咖啡公司,它刻意保持小规模,并激起狂热的顾客忠诚,始终生意兴隆。这本书描述了咖啡店成功的奥秘,不论一个企业有20个员工、还是2万个员工,这些秘密要同样适用:尊重顾客、相信员工、围绕产品创造激情、赢得诚实的利润,这些对于一个经营良好的企业和一种美好生活来说是核心内容。
你在阅读《咖啡店》的过程中将会感受到这样一个公司:每个人都想在这里长期工作,顾客都能被叫出名字、受到尊重,服务顾客与经营企业之间界限模糊。
看完这个融入欢笑和温情的故事,无论是作为员工,还是公司经理,都能感悟到企业运作令人向往的境界和个人工作的完美价值。



1 激情:你对自己所做之事饱含激情吗?
 
2 人:你的工作中充满同路人吗?
 
3 个性化:你对待顾客像对待朋友一样吗?
 
4 产品:你会在质量低劣的咖啡上花很多钱吗?
 
5 目标判断:如果你不知道将去哪里,你就不知道何时能到达
 
6 4P原则:从一小杯咖啡中得出的大道理
 
枸鸺槿 - 2009/1/30 16:10:00
提起村上春树,许多人定是想起声名在外的《挪威的森林》。他的文章似乎有一种魔力,能让人沉浸其中不能自拔,因而作为一名他的读者,当在书店搜寻到他的新作时,心中未免不升起一丝欣喜若狂。花了几天断断续续地读完,心中仿佛有什么空洞被填满的感觉。(还是说自我意识的被认同)

(依次为前、后、去封、目录)                          自己拍的,有些歪 此为内附彩页之一

      某人说:“这是村上春树第一本只写自己的书。”
      初读文字,不同于以往的文字,不见迷离着的抑郁的气氛,仅仅如同杂文日记一般随意书写。虽然少了大起大落,但似乎在岁月的流逝中,春树改变着,然后他努力着,写出了淡淡的文字。说他是将文字胡乱涂抹也好,说他是不施虚饰地记录成文也罢。我觉得、只是觉得这是用新的笔触来诠释村上心的文字。此外译者不是林少华(这点很重要),或许也是在翻译中讲求文与意的统一吧。
      这是一个人的故事,这是一个人的旅程:跑步是孤寂者的运动。在漫漫长途中不会有人与你相与并肩,相与携手。在枯燥乏味的土地上被阳光蚕食,就像一缕细流无声无息湮没在沙漠之中。(这未若沉迷于二次元却不得不面临现实压力的艰辛苦楚)。当你沉浸在跑步的苦痛中,可曾想到结束时却要面临生存的苦楚。那么便停止吧,要么便一直跑下去罢。
      正如在第九章的最后,他这样写道:
假如有我的墓志铭,而且上面的文字可以自己选择,我愿意它是这么写的:
村上春树
作家(兼跑者)
1949-20XX
他至少是跑到了最后。GALGAMER可改成:他至少推到了最后
此时此刻,这,便是我的愿望。

      倘若说为什么会在KeyFC推荐此文,大抵是因为跑步与GAL GAME在本质上都是一场苦旅,不论肉体,抑或精神(也可以解释成精神上的虚脱之感)抑或是我想XX这一意欲(比如说传言中的Rewrite的XXXX小时游戏时间足以让人呕血),好比鄙人在Clannad的300小时的漫游中未尝不失去耐心、在那段不堪回首的日子里徜徉于那个光的世界中忽视了生活中所有值得珍惜的东西,同时也让周遭的常人难以理解,愈发疏远了现实世界。因此只要读书时我将GAL带入其中,代换入自我的思想,读来自然便是一番风味。 (比如把跑步替换成GAL)
      或许有人读了我这篇介绍,陡然来了兴趣:“好啊,我也去看它一看试试。”这未尝不是坏事。可倘若看完10页便昏昏欲睡,还是劝君收手。每个人都有对路与不对路之事,倘若硬逼着自己读下去,就好比硬逼着爷爷奶奶辈玩GAL GAME一样可笑。
      欣赏GAL GAME和跑马拉松其实都是体力活(请不要想歪,谢谢),需要专注、自律和决心。或许在YY中可以让此书成为宅男们的苦苦探求中扪心自问的KEY(关键之意,不是那个KEY)。
只要身体允许,纵然已是老态龙钟,纵然周围的人频频忠告,“村上君,不要再跑了,已经上年纪了”我还是会不以为意地继续跑步。哪怕成绩大幅下降,我也会朝着跑完全程马拉松这个目标。
(此句可YY为:只要身体允许,纵然已是老态龙钟,纵然周围的人频频忠告,“工口君,不要再宅了,已经上年纪了”我还是会不以为意地继续控KEY。哪怕视力大幅下降,我也会朝着染指所有gal这个目标。)
我不是人,是一架纯粹的机器,所以什么也无须感觉,唯有向前奔跑
(同样可以YY成:我不是人,是一架纯粹的推***机,所以什么也无须感觉,唯有不断推倒)
瑞树 - 2009/2/13 21:46:00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061338

欧洲中世纪史(第10版)

作者:朱迪斯·M·本内特、C·沃伦·霍利斯特
翻译:杨宁、李韵
出版: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这本是中文翻译版,还有英文原版的。中文版的翻译感觉很流畅,但是文字上存在一些错误(比如同一人的名字翻译成2个),前后文有的地方存在矛盾,应该属于翻译和校对的问题。

过去了解欧洲中世纪史,只有在初高中的世界历史课本才能看到,但是也只有寥寥数笔而已,而且内容大多数集中在了中世纪的黑暗史(负面问题居多),比如严肃的描写宗教专制、战争等等,仿佛欧洲在整个历史中就是一个野蛮的地方,呵呵。
我对历史并不是非常感兴趣,因为不想去研究,买这本书算是一种偶然。不过一看才发现,这本书实在很吸引人,这也归功于我对欧洲历史的无知,所以才会觉得到处都很新鲜有趣。翻译虽然存在错误,但是却用轻松的笔调让人觉得看这本书一点也不累。(印象最深的就是描写查理曼大帝时代的某句话:在伊斯兰文化与文明辉煌发展的时候,查理曼正在为文盲云集的国内推广教育而头痛)
就好像《明朝那些事儿》一样,这样的书才会吸引人去看,而晦涩严肃的史书大概只适合真正的研究者。

现在的世界形势也是非常复杂,比如宗教、民族、战争等等,欧洲与中东的许多问题实际上在中世纪里都能找到原因,比如什叶派与逊尼派,天主教与东正教,东西罗马帝国、圣徒等等。

这本书偏重的主要还是欧洲国家与版图的变化,对宗教、政治着笔尤多,而战争只能算作是政治的陪衬(事实也的确如此),社会和文化再次。喜欢宗教与政治纠缠不清的关系及政治阴谋的话肯定会喜欢读这里面的内容,但如果是崇拜狮心王与萨拉丁的话对这书就要失望了,呵呵。

作为历史,其实应该尽可能多的去了解,这样子才能更多的为如何判断未来积累经验,因为即使文化断层,历史也依然会持续下去。
瑞树 - 2009/2/13 22:12:00
http://lz.book.sohu.com/serialize-id-10670.html

激荡三十年(图文珍藏版)

作者:吴晓波
出版:中信出版社

虽然网络上可以直接看,但我还是喜欢看实体版,因为这样更方便。
先期只买了这本,而比较厚的正式上下版等以后再买。

去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国内媒体对历史的回顾可谓不遗余力。
在这三十年里,肯定有许多事情,这本书也只是把那些能够表现的写出来,如果说到比较深刻描写这段历史的话,可以参看南方周末的特刊。

这本书里的内容非常杂,主要是把这三十年中许多牵扯到经济的重要事件列了出来,以改革为线索贯穿始终。其中有许多我们并不知道的、知道却早已遗忘的事情。
看过安东尼奥的纪录片《中国》的话,肯定会对那个略有些久远的年代感到陌生和好奇,那究竟是什么样的社会?
这本书其实也是一样的,许多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或许根本无法理解的事情都出现在其中。
说到经济改革,初高中历史与政治课本其实已经涉及了一些,印象最深的是高一政治课本提到的在改革初期,沈阳某工厂倒闭时,工人拽着领到的衣袖说:“不是说社会主义不会有倒闭吗?厂子怎么会倒闭了?”
出生于80年代后半期和90年代初的人也许对这些事情感到困惑吧?(好像说的我自己年龄很大似的……汗)

回想起小的时候,北京的颜色是昏黄的(一部分归功于黄沙),生活在大杂院里面,那时候都没有什么楼,站在二层的小楼上,就可以看到好远。
小学的时候看到京城大厦的高楼时,感觉那就像是混凝土怪物一样,而现在这些混凝土怪物已经遍布全北京了。
燕莎和赛特过去去过,但里面却没有什么有意思的东西,只有燕莎卖的罐装绿豆沙和赛特那超大碗的乌冬面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那个时侯的北京,出了三环就像到了郊区,坐公交车时必须要准备5分钱的硬币来买那张车票。
现在鸟巢周边已是如此的繁华,但那个时候,那里完全就是荒野一片,是现在都很难想象的荒凉。
那个时侯,满大街也找不到太多的饭馆,吃牛肉面、肯德基、麦当劳、吉野家更是比较奢侈的事情,但现在,这些东西已经是如此的普遍,更多的人出门在外反而会为究竟该去哪家餐厅吃而困惑。
时代的变化是如此巨大,虽然说更多的是城市在发展,中国仍然存在许多贫困的地区,但是,每个人其实都切身感觉到了这种变化,这种发展与变化也会持续下去,直到让大多数的人的生活变得更好。
瑞树 - 2009/3/4 14:51:00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0075660100chnk.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0075660100chni.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0075660100chn7.html



这是3月1日出版的新周刊的主要内容
《都是农民~农民与城里人30年的纠葛》


作为城市人,我觉得这期的份量足以冲击许多人的内心深处(另外可以参考吴晓波《激荡三十年》的上卷),至少从这几篇文章的角度上,新周刊已经超越了南方周末在我心中的地位。只是同样作为城市人,我根本没有什么资格去评论这几篇文章。


无论是耳听或者眼见,每个人的心中对城与乡之间的差异以及人的差异都会有各种各样的体会。但无论是接受或者拒绝、亲近或者厌恶,重视或者无视,或许都能从这一期的内容中得到更多的体会吧。
艾草歌 - 2009/5/21 21:49:00
悲伤童话《盲鸭子阿嘎》戴达

这是一本搜索引擎已经搜不出真实讯息的书
一本老书

读它的时候 很小
泛黄的封面 起皱的内页 现在已经找不回了

现在想起 这是本很悲伤 很悲伤的书

“紫色,是悲伤的颜色”
“阿嘎吹奏的,正是一只紫色的叶笛”

这里的世界于现界分开 静静存在着动物
阿嘎是一只盲鸭子
她总是善于感觉 如阳光 如流水 如歌声

森林里有一棵杨树 杨树下有一个只有她能看见的绿胡子伯伯
然而他的胡子掉了 夏天也不会再结束了

她有一只盲眼的天鹅作朋友 她游历阳光磨坊 与树为伴 于人心扎根

然后消失于人类的梦境之中


这是一本悲伤的童话 文字中透着哀思
愿人类的梦境够长 让阿嘎能一直 一直
旅行在那之中

——————————

时间问题草草补过  等后面有时间继续补
资料现在已经查不到了  我还得好好回忆一下
watashia - 2010/2/15 0:12:00
    鬼也有各种各样的啊…… 

    这是鬼太所说的最后一句话,然后他就不见了,留下了一顶破草帽和一把热乎的黑豆子。鬼太到底去了哪儿呢?这是作者给我们留下的谜团,也许也是一个希望。

    阿万纪美子在日文版的后记中这样写道: 

    “小时候,我曾一边洒着豆子,一边想着被赶走的鬼的事。从家里的窗户缝隙间逃走的鬼,给人的感觉总有些滑稽,然后又有些可怜。我相信,那些从家里逃走、失去了依靠的鬼,就在寒冷的冬日海岸边嗷嗷地哭着,变成了鬼鲉。” 

    在幼小的阿万纪美子心中,鬼就已经成了跟人一样的东西:他们有着跟人一样的喜怒哀乐,失去了可以依靠的家也会像人一样嗷嗷地大哭,让人觉得很可怜。所以,她会发出“鬼也有各种各样的,就跟人一样”的心声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便是孩子的同感心。 

    其实,日本的鬼跟中国的鬼也不一样,日本的鬼是长着犄角,头发卷曲,围着虎皮围裙,手里拿着一根大棒的形象。这个形象据说从日本的平安朝时期(时代大致处于唐宋之间)就已经形成,并延续至今。所以我们看插画,鬼太是一副长着犄角,有着一头卷曲头发的模样。日本的鬼属于妖怪的一种,并不是人死后变成的,所以按照中国传统的鬼的思维去理解“鬼也有各种各样的,就跟人一样”这句话,也许会觉得有点不好理解。 

    读着鬼太的故事,心里却不觉又浮现起了小狐狸阿权的影子,两个故事的主题是多么相似呀,同样是做了好事反而被误解,最后被自己帮助的对象在无意中消灭了。只不过阿权的故事中,那枪口冒出的一缕青烟和咣当一声枪掉地上的声音,无情地宣判了阿权的死亡;而鬼太的消失和那洒黑豆的沙沙声也许还留下了一点可能性。但是,小姑娘将鬼太当作了福神,跟兵十最终知道了是阿权做的好事,这两者之间究竟又是哪个更让人觉得悲哀呢…… 

    我曾经说过,小狐狸阿权故事的核心是误解和沟通,那么鬼太的故事核心同样也是误解和沟通吧。两个不同族群之间因为长期的刻板印象而导致的交际鸿沟,要跨越它是多么地困难,不仅仅是有好意就足够的,还需要好好地进行沟通,沉默往往意味着失败。如果鬼太能够勇敢地往前跨出一步,将自己的帽子摘下来,或许情形就会不一样了吧。小鬼的帽子构筑了一条小鬼跟人类相接触的安全线,然而这个安全线毕竟是构筑在虚假的基础上的,要想超越这份虚假,构筑起真实的安全线,就必须将帽子舍弃,露出小鬼的犄角,就像小狐狸买手套中,小狐狸交出真的铜板一样。只有将真心真实地传达到了对方内心,隔阂和误解才会消融。鬼太的故事再一次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 

    当然,《小鬼的帽子》这本书的意义绝不只在于阿万纪美子的这个故事,尤其对于我、对于国内的岩崎知弘的粉丝来说,这本书更大的意义在于:这是国内引进的第一本岩崎知弘的绘本。 

    岩崎知弘是谁?如果你看过《窗边的小豆豆》,就一定能记起书中那绝美的插图。对,那就出自岩崎知弘的手笔。更多关于她的情况可以参看这里:http://www.dreamkidland.cn/leadbbs/read.php?tid-43074.html 

    以岩崎知弘的声望和成就,在国内的绘本热大潮中却始终不见踪影,甚而台版图画书中也几乎见不到影子,这实在是一件让岩崎知弘的爱好者觉得很奇怪的事。如今终于有一本引进了,这自然是值得欣喜的。 

    岩崎知弘的插画并不以表现画面的细节为主导,而是采用水彩的氤氲,营造一种与故事情节相衬的情绪。是以构筑画面情绪来配合文字,而不是以构筑画面细节来配合文字。这是岩崎知弘绘本的一大特点。 

    《小鬼的帽子》创作于1969年,就在前一年(1968年),岩崎知弘和武市八十雄合作,以“用画面讲话的绘本”为理念创作的第一本绘本《下雨天留在家》由至光社出版了。在当时的日本,绘本之类的书被认为应该以文字为主体,插画只是对文字的点缀,属于从属地位。武市八十雄受到欧美绘本作家的忠告,于是就跟岩崎知弘合作,以“用画面讲话的绘本”为创作理念,创作了一系列新形式的绘本。《小鬼的帽子》就是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吧。 

    绘本的封面是内页中鬼太准备离开阿诚家时的画面,而扉页的画面则蕴含着更深层的含义,这些都放到后面来讨论。首先看第一个跨页,是阿诚在立春前一晚撒豆子的画面。左页画面上的阿诚色调显得较为明亮,双腿跑动着撒下金黄色的豆子,显出阿诚内心对于过节的喜悦,是一种很欢快的氛围。而且采用了将阿诚的形象放大,置于右侧房子上方的视角,显示出在这个画面里孩子是主角,他撒豆这个行为是控制了整个场面的,是贯彻了他的意志的。非常形象地刻画了“福神进门来,小鬼出门去”这样一个主题。右侧的房子笼罩在一团黑暗中,暗示着恐怖或者怪异,也就是表明,这里是有鬼的。可是跟左侧的孩子比起来,这团黑暗实在显得渺小,所以不得不被赶出去。仔细看看阿诚那双红鞋子,还带着白色呢,那是在外头雪地上跑着时沾上的吧?虽然岩崎知弘并不以表现细节为主,但也还是细心地注意到一些小细节的呢。还有那颗颗金黄色的豆子,在一片白色和灰黑色调当中显得是那么温暖,这也是黄豆子能够驱鬼的一个原因么? 


    第二个跨页是躲在顶棚上的鬼太。虽然鬼太黑不溜秋的还长了两个犄角、一头金黄的卷发,但一点儿也不可怕。瞧他那胖嘟嘟的样子,多可爱啊,让人忍不住想要去捏两把那充满肉感的小手臂。再仔细看看他的神情,正在微笑着呢,多么温柔的微笑。然后看构图,鬼太的位置只有左上角的一点点,大部分空间都留白了,显得整个画面有些空空荡荡的。这也暗示出了鬼太的处境:他是孤零零的一个人,显得寂寞而冷清。再看左侧,一些蛛网还染上了白色,这是雪吧?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顶棚的破旧和鬼太的寂寞。 


    第三个跨页是鬼太帮阿诚家收衣服。阿万纪美子写了很多鬼太做的事情,而岩崎知弘选择了收衣服这个场景。的确也是这个场景最显得有动感,瞧鬼太跑得多急呀,嘴都张得大大的了。再瞧衣服,多么漂亮,充满了透明感,给人感觉就好像会飞到天上去。仙子穿的衣服就是这个样的吧?还有浅蓝色的雨滴有没有漏看掉?只有两三滴,那么透明,很容易就会漏过去呢。漂亮的雨线。 


    第四个跨页是鬼太戴上帽子离开阿诚的家。这里岩崎知弘并没有画鬼太怎么离开阿诚的家,她给了鬼太一个特写,也就是封面的那幅画。鬼太的草帽很破旧,上面还有一块蓝色的印痕,是油漆印么?还有那草帽带子,一条长一条短的,这些都显示,这是一顶破旧的草帽。也许是阿诚爸爸用旧了扔在储藏间的吧,鬼太就顺手拿来用了。不过,这幅插画的关键是鬼太的眼睛,仔细瞧,是不是隐约有些水色?这就是为什么这里用鬼太的特写的原因吧。 


    第五个跨页是鬼太走在雪地上去找新的人家。这幅画面里只有暗夜、雪花和鬼太黑色的脚印。虽然没有出现鬼太,却是与无声处见真情。 

    第六个跨页是鬼太来到小姑娘家的门口。这里一个大的跨页非常生动地描绘出了夜晚的雪景,充满质感的画面仿佛都能感觉的雪的结晶一般。而小姑娘窗口的橘红色灯光则透出一股温暖的气息。 

    第七个跨页是小姑娘的出现。这也是一幅特写,舍去了一切背景,只是专注地刻画小姑娘的形象:有些疲倦失神的表情,打满补丁的衣服,还有深紫色的朦胧背景……这些都暗示出小姑娘的处境。而那身补丁和衣扣的七彩则显示出了一种活泼、浪漫的情怀,不仅平衡了画面的压抑感,同时也表现出了小姑娘的情怀。或者说,这更体现了岩崎知弘的浪漫情怀,那五彩的画笔总能够展现出无比的烂漫。 



    第八个跨页跟第七个跨页相似,妈妈身上盖着的补丁被子五彩斑斓,在贫穷中透出一股对生活充满希望的情绪。 

    第九个跨页再次是个特写,小姑娘那忧愁的形象传达地多么到位啊,不需要分析,只要静静地去欣赏就会有种感动的感觉。 
   



    第10个跨页是厨房。尽管小姑娘家一无所有,但是厨房却收拾得那么干净整齐。而鬼太吊在房梁上的动作也很好玩,但是仔细看他的表情,却是睁大了眼睛,显示出非常惊讶的样子。 


    第11个跨页是鬼太托着一个盘子回到了小姑娘的家。他穿上了衣服裤子和鞋子,戴着那顶旧草帽,看上去和一个普通的小男孩没什么两样。屋外是黑洞洞的世界,很有魔幻的感觉。鬼太就是在那样的世界里施展了魔法才拿出那一个托盘和衣裤的吗?门口还有一把破烂的黑色男式洋伞,是小姑娘的爸爸的吗?这也很耐人寻味。 


    第12个跨页是整个绘本最温暖的一个画面,整个画面都呈现出一种温暖柔和的色调,连鬼太的帽子和衣服都呈现出柔软的粉色,心情该是多么欢快呀。小姑娘那温柔的微笑就是对鬼太最好的回报吧。 



    第13个跨页,小姑娘希望能有豆子可撒,好让鬼不会进来,惹得妈妈病情加重。这幅画面也是主要刻画了鬼太惊讶的表情和小姑娘想着心事的表情,真是细致入微,传神极了。 



    第14个跨页,鬼太消失了,整幅画面隐去了色彩,只留下了表示暗夜的棕黑色和蓝紫色。这是一种丧失的色彩,还有什么比无色的朦胧更适合表现丧失的情绪呢。小姑娘环视四周寻找鬼太的这个无色的背影让人感觉印象深刻。 



    第15个跨页,小姑娘捧着鬼太留下的草帽,挥洒着黑豆,那笑容能不能给人一种光明的色彩呢?而右侧的被子中,已经不见了妈妈的身影。果然妈妈的病很快就好了吧?这样的结局或许也不坏吧?至少鬼太最后还是带给了小姑娘笑容。 

    不过,这真的是结束么?我们最后回过头来看之前被我们跳过的扉页。在一个有着温暖阳光的日子里,小鬼和小姑娘再次相遇了,这次鬼太取下了草帽,露出了它那两只尖尖的犄角…… 



    这才是最后的结局,我相信。 



    遗憾或许还是有的。我总觉得这个故事并不能完全发挥岩崎知弘的特色,因为总体的格调上显得有些低沉,主色调必须是暗色的,而岩崎知弘的绘画中最迷人往往正是那些快乐而充满活力的儿童形象呀。如果,如果能引进更多的岩崎知弘的绘本就好了。而我的野望是国内要是能出一套岩崎知弘的精选画集就好了……为什么儿童画家的画集就那么少呢?他们的成就实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呀。
watashia - 2010/2/16 19:18:00
小影子们的大世界——《奥菲利亚的影子剧院》

   
        这是一个讲述影子们寻找自己舞台的故事,不仅名字叫做影子剧院,里头出场的主要人物还真的全都是影子呢。或许你会说,奥菲利亚小姐可不是影子呀,她可是个人。不错,奥菲利亚小姐表面上看起来是个人,可她何尝又不是一个影子呢。

        “在最前面靠近舞台背对观众的地方,有个隐蔽的箱型小房子。奥菲丽娅每天晚上都坐在里面,当台上的演员忘了台词时,她便小声提示他们。奥菲丽娅的声音很小,干这个工作再合适不过了。”这就是奥菲利亚小姐的生存状态,在背后隐蔽之处,成就着在前台闪耀的明星们。人们热情地赞颂前台的明星,可是在后台提词的奥菲利亚小姐,又有谁意识到了她的存在呢。这不正是一个影子吗?

        当剧场还在运营的时候,奥菲利亚小姐虽然是个影子,但毕竟还有依靠的存在,可当剧院关闭之后,提词的奥菲利亚小姐就再也没有可以为之提词的人了,于是,她就变成了一个没有主人的影子。没错,奥菲利亚小姐遇到没有主人的影子们并不是偶然,正因为她自己也变成了一个没有主人的影子,所以她才看见了与自己同样境遇的影子们。人们的视野往往是受自身限制的,当你风光无限的时候,你又何尝能够留意到那些在低处挣扎着生活的人们呢?当有朝一日,风光不再时,以前所见不到的东西也就自然而然地进入视线了。瞧瞧那些无主影子们的名字:流浪、怕黑、孤独、长夜、永不、空虚……这些代表着人类悲哀的负面情绪,正是伴随着无根而来。奥菲利亚小姐还在做着提词的工作时,至少还有点依靠和希望,但现在已经没有了,这些无主的影子们,其实正是代表了奥菲利亚小姐现在的心境,她独自在剧场里待着时,她独自在教堂跟上帝细语时,正是怀着这样的心境吧。同病相怜、可以有个伴儿,奥菲利亚小姐就这样收留了那些无主的影子。其实,我反而有些感兴趣奥菲利亚小姐原本的影子是什么样的心态,可惜恩德只是一笔轻轻带过,让人无从判断。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争斗,在奥菲利亚小姐这儿,这句名言也同样适用。尽管孤独,但当聚集了一群人时,互相争斗吵闹,总是少不了的,因为缺少一个可以凝聚大家的东西。人类尽管害怕孤独,却并不总能齐心协力呀。所以,恩德就安排他们一起排演戏剧。不知道这算不算恩德开出的药方:让优秀的文艺作品和大家一起为同一件事而努力来解决人们的争端。

        不管现实中这种策略是否能够成功,但故事里的影子们显然很买这个药方的帐,大概因为同是天涯沦落人吧。就像是备受歧视的孤儿,就算做出很多坏事,他们的本质却并不坏,只要能够给他们足够的关怀、希望和努力的目标。这些影子,也都是这样的孤儿吧。可是,在奥菲利亚小姐身边的人可不是单纯的孩子,奥菲利亚小姐再次遭受到了作为一个影子的悲惨遭遇,她被房东找理由给撵走了。奥菲利亚小姐和她的影子们这回真的成了流落天涯的流浪汉了。不过,这时候的影子们已经不再是以前的那些影子们了,奥菲利亚小姐已经教给了他们作为一个人的尊严和品质,他们不再是孤独的孩子,而是敢于有所担当的小大人们了。他们一起办起了影子剧院,用从奥菲利亚小姐那儿学到的戏剧开始做起自己的小事业来。他们的影子剧院办得很成功,奥菲利亚小姐还是负责提词,可这时候的她已经不再是原来那个剧院里那个卑微的提词员了,现在的剧场是奥菲利亚小姐和影子们共同的事业,他们一起走上了前台。而作为这个走上前台的一个有趣的标志就是,奥菲利亚小姐和她的影子剧院,最终被上帝选中,给天使们表演人间百态了。

        从尘世一个卑微的影子,到在天堂教授世情百态的“教师”,这一个身份的转变何其巨大而有趣。而从未被人看见过的上帝,也许真的就在奥菲利亚小姐孤身一人在教堂轻声跟他交谈时,在一边饶有兴趣的看着呢。不过,我想,我还是更愿意相信,这上帝其实就在奥菲利亚小姐和影子们的心中。
西门喷饭 - 2010/2/16 21:05:00
如果中日再次遭遇,我们会有优势吗?——《有一类战犯叫参谋》




      在日本,说一个人喜欢犯上、自作主张,就说他是“关东军”;说一个人狂妄、自以为是而又昏招迭出,就说他是“大本营参谋”,是邪恶、不可理喻的化身。
      跟通常理解的“木料”或“军师”不同,旧日本陆军的参谋是一种荣誉资格,是“精英”,他们不但出谋划策,还直接只会战争。中国人常说“日本军国主义”,实质就是军队挟持了政府,而挟持军队的,却是参谋。
      战争是怎么打起来的?回顾中日甲午战争以来的历次战事,皇姑屯事件是机构关东军参谋自作主张弄出来的;九一八事变是机构关东军参谋“先斩后奏”挑起来的,因为事变的异常顺利和成功,肇事者成了“民族英雄”,成为全军学习的榜样,从此参谋们更加比拼着到处搞事;一二八事变、七七事变、张鼓峰事件。诺门罕事件……一直到太平洋战争中诸战役,处处都是参谋们忙碌的身影;不是无端生事,就是假传军令、扣押情报。
      为什么又输了战争?参谋们知道如何挑起战争,却不知道怎么结束战争;知道如何经,却不知道怎么防御;迷信精神万能,拿着1905年造的枪,去打1940年的仗;造得出自动连发的冲锋枪,却负担不起这么“奢侈”打法的子弹;有大炮却常常紧缺炮弹,有航母但没有石油而开不动;更奇怪的是陆军玩陆军的,海军玩海军的,互不了解,也互不帮忙。
      参谋们的肆无忌惮、胡做狂为令大日本帝国没有回头路可走,只能往毁灭的悬崖一路狂奔……




当然,以上是抄书上的…………



      老冰的著作(另外一本是《冰眼看日本》),就如同百家讲坛一样,用幽默风趣的笔法为我们讲述了从明治维新到二战结束这段时间的部分日本历史,而且从书后面的附录能看出来,老冰写这书可是很下了功夫的(光参考过的文献资料就将近50本)。同时也让我们能够从“对手”的一方,看看战争的局势。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西门喷饭 - 2010/2/16 21:36:00
高中学习文言文必备——《三国志》

陈寿大师著作;通俗易懂的经典;只需要每天15分钟,4个月之后保证中学文言文皆可秒杀之。
Koori - 2010/2/23 22:41:00
我是队长 —— 《キャプテン



  无意中翻到的漫画,是集英社出版的又一超长篇。由于时间和阅读能力的原因我只翻完了两本,分别是做队长、训练、初赛、大赛、挑战等各种各样的故事……有让人笑的地方,也有让人掉泪的地方,还有那种很温馨的场面,总之,别看画风可能老了,甚至可能有些不习惯,但它真的是一部很不错的励志漫画。所以在这里推荐一下!

涉嫌剧透的剧透
  谷口タカオ,原先是青叶中学棒球队的成员,不过他也只是替补队中用来充数的这么一个角色。他转学到了墨谷二中,周围学生都认为既然是从棒球名门的青叶转来的,那自然能力什么的就一定会很强——但事实并非如此——谷口自己也知道,毕竟他只是个用来充数的。在入部第一天差劲的表现也的确让大家多次失望,谷口自己也觉得受不了,回家之后就趴在父亲怀里哭了。
  谷口的父亲是个很有冲劲的家伙,为了能让儿子有个棒球队员的样子,不惜狠命的训练自己的儿子,球接不住就会砸到脸上,打到腿上,鼻子流血,浑身淤青——这一切就如家常便饭。古口爸爸明白,只有严格的训练才能培养出像样的男子汉来。
  经过父子不断的努力,谷口开始一点点的进步了。在三年级前辈们毕业后,前任队长将职务转给了谷口——看到这里虽然仅有几十页,但却真是让人心里感到一阵暖意,同为一年生的队员非常赞同谷口做队长——虽然之前有看不起他,但是他们被谷口一心一意的韧劲征服了。

【一个人物】
  还有一个不错的角色——丸井。能力一般,甚至偏差。很多一年级的都认为他是靠自己是老学生的身价当上的副队长,从而对他不怎么尊重,总喜欢当众说要代替他打球的位置。初赛之后,谷口考虑了一下便让丸井下场,换上了一年级里能力较强的イガラシ。丸井曾经因为这件事打算辞去副队长的职务,但副队长的职务不就是在队长有困难的时候鼎力相助么?没错,丸井便是这样一个人,当大家觉得谷口太向着一年级,纷纷打算和谷口闹一闹争取丸井回来的时候,丸井出现了,丸井说“我只相信,队长可以带我们走向胜利,所以队长的决定一定是对的!现在都给我回去操练!!”。

  说真的,没有任何比这个句劝解更有意义的了,大家都默默的走开了,而在墙另一边的谷口则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赢得下一场的比赛……

【其它的一些剧透】
  这部漫画我前面说过是一本不错的励志漫画。不单是谷口,还有很多事情都很鼓舞人心。而故事也并非是靠一味的“钢吧呆”这种乏味的段子行进的,很多地方都让人深深感到自强不息的不败的意志。大家训练感到苦,感到累,抱怨连连,放学后打算与谷口说说训练的严苛问题。跑到了谷口家,谷口妈妈说“他和爸爸在神社练球呢”。等走到神社,就听到痛苦的呻吟声——谷口父亲正用自己弄出来的发球器对着谷口狂轰滥炸。看到这里,大家都默默的走回了球场。
  感人的场面也十分多,当第二卷与青叶第一次交锋落败的时候,当イガラシ全力跑入本磊却被裁判残酷的“OUT”掉的时候,当球队输了,场上却为他们响起喝彩声的时候……我早就已经眼泪汪汪的了……

【总结】
  这不是一个笑笑就过去的漫画,里面的故事,还有很多的情节相信会为正处在迷茫中不知该如何奋斗的人们找到一个新的导向。

PS:
文笔不好,也就只能写成这样了=_,=|||
写到某些情节的时候想了想,又是觉得十分感动,甚至还有很燃的地方……
究竟什么样的漫画会让人如此感慨呢——这就是“我是队长”的神奇之处吧……?!
ee.zsy - 2010/3/10 15:40:00

《无人生还》
阿加莎·克里斯蒂 作品
人民版的简介是这样写的:
十个互不相识的人,被富有的欧文先生邀请到了印地安岛上的私人别墅里。晚餐后,一个神秘的声音揭开了人们心中所各自隐藏着的可怕秘密。当天晚上,年轻的马斯顿先生离奇死去,古老的童谣就像诅咒一样笼罩着所有人,似乎有一双神秘的眼镜在时刻窥视着这场死亡游戏,到访者就像消失的印地安小瓷人一样一个又一个的走向死神……

就情节而言有两个要点,可以用原书名来说明。
1.And Then There Were None
故事发生在一个岛上,十个人被邀请上岛。十个人互不相识(真的),发生了暴风雨它们都不能离开这个岛,岛上没有其他人所以凶手肯定是其中的一个人,他们都在一个一个被杀掉。剩下的存活者要在面对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2.Ten Little Niggers
这指《鹅妈妈童谣》,是说了十个人相继的死法。情节就是按此进行的,墙上的文字,一个个打破的泥人,都给故事带来了命运悲剧般的强烈氛围。至少对于暴风雨下的孤岛是有强烈的寒意的。

在克里斯蒂的作品中《无人生还》感觉并不完美,至少和《东方快车谋杀案》相比,或者和也较著名的《尼罗河惨案》《阳光下的罪恶》相比,读完略感遗憾(感觉,个人感觉而已)。
“人性”是其中共通的主题,这异于福尔摩斯中的冒险精神,或日本侦探小说中侧重的社会责任。在开场时十个人各自曾留下的快被忘记的罪恶感忽然被揭开,而之后情节中的十个人面对相继被杀的结局,就面对了越来越大的压力。在这种压抑和绝望的场景之下,他们本身对死亡就是迎接的态度,但同时由存在着作为人求生的本能(当然有个体差异,不过差异正是看点嘛),将人性的特征强烈的暴露在情节之中。
“暴风雪山庄”是该作的情节模式,这个在上面的要点1中有说明。意思是说情节里已经有一定的限制要素存在了。按照我读之前的想法,或许是个连环被杀之类的情节,也就是让每个人都成为受害者和被害者,而将刻画的重点放在每个人的动机的发展上。不过尝试就此来先假设一下情节,才体会故事的创作是异常艰难的。
作者已经明确了,凶手就是十人中的一个(对不起啊婆啊,其实我已经不敢相信了)。所以情节的进行是按照剩下的人越少,那么凶手就越明显这条线索来的。不过这种可能性也显然与预设的全灭结局相背,所以对凶手的猜测又是范围缩小再放大的过程,直到最后警察上岛,反而以比读者更莫名其妙(至少是对人物了解上)的态度来观察这个故事。怎么说呢,都到设法避免却没能避免的结局已经达成的时候了。到底凶手是谁这个问题已经是到了不重要的地步。我感觉的遗憾就在这里,是上帝视角的无奈吧,只能最后感到遗憾一下了。在面对罪恶与死亡的过程中,已经有足够多的可以被体会的东西。
下面说下文字上的,因为这真巧是个人很共鸣的地方。啊婆的文字很善于构造场景和画面。这或许是受到了戏剧的影响,但是作为小说就有了更大的自由度。比如十个人行为片段场景并行的一幕,这涉及到故事中每个人行动或反应中偏个人的方面,又同时在一个共同面对事件之下体现出的共有氛围。表面上看这些文字是极为平淡,至少在我以随意的心情在手机上看看时是极易瞌睡的(还是纸制的好啊,喜欢一次留上3小时不被打扰的时间然后看完)。文字只是在单纯简洁的构造着场景,记录着人物的行为。但是阅读时将视角转移到人物所面对的已知和未知时的内心上,那么体会到的就不是仅仅因为存在而存在的场景了。因为人的内心所共通的地方,情绪的传递(比如压抑,犹豫,恍惚,恐惧。。。)会在场景的构建于变换之中共鸣。而整个小说的情节设定所支撑的正是这些文本背后的连接与构成。


写完了,差不多就这样了。下面是说无关内容的时间。
一般网页感觉单行31汉字,383px定宽除文字背景外略灰的样子比较适合阅读。不然嘛,会有点累吧。
附一个 关于 暴风雪山庄 的百度传送门。
有点想写同人文了,不过这种题材该怎么玩呢。。。

===我是坑,往下看须谨慎===
“你别走啊,留下来布置教室。"
我在教室门口,听到班长的声音。是个有些傲气的女生啦。
就转过身来,“不说后天的活动吗?不巧啊,我今天和别人约着有事。"
她脸上露出诡异的浅笑,“有事,真的?"
“当然啦,不是刚刚忽然通知明天没课吗?我和别人约好有场联机对战呢。"
“和谁啊”
“你又不认识,别的班的。约好了我不去对人家不好吧。今天我先走了”
“你。。。你。。。你。。。”她有火的样子,“拜托下次找个好点的理由吧,明天的假可是刚刚通知的啊”
“算了算了,我要先走了。理由我也说出来了,不满的话就是你的事了。”我拉拉书包接着向外走。
“真是的,唉。算了,今天也不早了。”她一副无奈的样子。
教室里没听清是谁说的,“是啊,今天来不及的吧,确实天也快黑了”
“恩”班长以肯定的语气说,“这样吧,明天上午家近的就来帮忙吧”

然后教室里也有了收拾书包的声音,而我正跨着步子向外走。
又是班长的声音“你不会说连你家也算远吧”,我知道是对我说的。
“好,我明天来帮忙,行了吧。”我在次转身向她,以一种夸张的架势。
她好像看着什么愣住了,“你也。。。”我细细注意一下,是看着我的书包。
我一个书包的口袋里露出一个信封角,什么嘛,原来放这里了。
我说我马上有约好的事情吧,还不信。不过口袋看见一个纸角也没什么特别的吧,
应该不会注意到啊。“怎么,还有什么事?”我问道。
“啊,没,没什么。”她惊慌一下,然后以要掩盖什么的语气这样说。
“那我就走了哦。”我重新迈开步子,刚才掩埋的不安已经抛在脑后了。

我一人走在校园里,体会着水泥地的触感,向校门口走去。
夏季的天空一片晴朗,抬头向上望。仿佛视线能穿透云层,看到很遥远的地方。

——这是一场特别的游戏。你们将以一下新的身份去经历这段故事。你将得知另一个角色会被谁害死,不过你要怎么做这完全看你的意志了。准备好了吗,当看到信纸上这些字的的时候,不要惊讶哦。这只是场游戏摆了,哈哈。切记信背面的文字每个参与者都是不同的。至于你见到的参与者会是原先的那个人,没有必然的关联哦。

这些字,正在信纸上浮现。。。
颜晚雪 - 2010/3/21 15:18:00
刚看完,感触仍残留。
我很喜欢唐泽雪穗的那句“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
她所说的代替了太阳的就是亮司,我不知道亮司在她的心目中是什么地位,但是亮司一直为了保护她而活在黑夜中,实在令人觉得悲凉,没有她,亮司就不会杀人,让我说什么好呢......
但是她在亮司死的时候的冷漠是在令人心碎,我知道她心里也很痛,可是亮司为她付出了一生,这样的深爱还能怎样呢?
最想做的事就是和你在阳光下牵手散步,可是亮司做不到,他剪的剪纸里的就是他的愿望,永远只能是绝望。
12
查看完整版本: 书评、读后感、荐书专用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