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的纯白 - 2011/3/30 21:23:00
在六楼天台上,我静静地为他画一幅肖像素描。
我从没有这么近地观察过他。
我从未感到内心有过如此的愉悦。我的手灵活地挥舞,抖动,开始沙沙地画起他。
四周很静,只有远处若有若无地传来奇怪的声音。但此时的我内心却异常的平静,我摆脱杂音对我的干扰,继续将全部的思绪都融入画笔中。
不知道过了多久。
阳光懒散地照在画上,单调的色彩有些寂寞,但他棱角分明的脸却已渐渐明晓。
可是那奇怪的声音却越来越近,我没有惊慌,稳稳地画完了这幅素描。
作品,终于结束了。
我想给它起个名字。
我想了想,在画纸上写道——
“永别了,我亲爱的”
然后,我站了起来。
站在楼的边缘。
我被风迷住了眼,于是,我闭上了眼,纵身一跃。
在那一刻,我感到身心无比的轻盈。
就在楼下警铃声喧哗地涌来时,就在楼上鲜血已静静蔓延时。
ee.zsy - 2011/3/30 22:10:00
这个怎么来说呢,有的文字是记录思考的,有的文字是表现美感的,有的文字的回味梦境的。
这篇就是单纯的记录梦境吧,在其中蕴含一些自己的心愿,并在写成文字时获得满足感。
既然是梦境,那么我很不好意思的来胡乱猜测一下什么情况会出现这样的梦境:
冲突的开始是由“杂音”和“素描”两部分构成的。
其中“素描”是让自己“愉悦”的事情,而“杂音”则被自己视为了“干扰”。
而梦境中的“我”的做法是“没有惊慌”,继续“画完了这幅素描”,并认可自身的态度。
结局是发生在“素描”结束,“我”的做法是“永别”然后“鲜血”,这表示用“素描”代替了“我”。
前面也说过,这样的结果产生的原因是希望通过经历这样的一种事情获得心愿被满足的感觉。
虽然开头有说“愉悦”的原因是“他”,并结局看作用“我”与“他”共同消失的换来自己的满足而无憾。
不过始终是在场的“他”丝毫未有反应,考虑到这种行为异常这里就不往这方面考虑了。
这个,根据自己以往的经历,把阅读的想法相加在别人身上会引起对方的不悦,在此得抱歉一下,因为自己还是这样做了。
最后小小的建议一下,既然把本文定义为作品了,虽然营造梦境可以看作看待文字的一个视角,还希望将文字里的“我”定义为一个梦的营造着,而不单纯是记录者的样子。因为阅读者可能会对别人的梦境有抵触的想法,所以同过营造氛围让阅读自己产生梦境会更好一点吧。
就这些吧。不行了我最近理解都好乱呀。
----------------------
是凶杀案啊,昨天我理解错了,抱歉。
紫色的路人乙 - 2011/3/30 22:13:00
看完之后,为什么有种niceboat的另一种变种的感觉?不由得又想起了这几天一直听的星屑了。
这么短的剧情,却不由得让人脑补无数的背景,成为了只属于读者的故事。
这种文风,就我自己而言,很赞赏,很喜欢。不需要对心理的细致描写,仅仅通过对行为动作的描写和感觉的蔓延,就表达出一种情景,值得敬佩。
话说,最后的那个警铃感觉不够贴切,或者可以再斟酌一下
黑色的纯白 - 2011/3/30 22:34:00
哈哈,说实话,看到朋友你的评价,我感到很开心。因为这一篇文章的视角不同之后,也会有着不同的色彩感。
其实,我的本意就是写一部有悬疑感的作品。
“我”把“他”杀了,然后自杀了.....
嗯,以后咱还要多多注意、呀
黑色的纯白 - 2011/3/30 22:35:00
关于最后那一处,说得很有道理啊!总感觉,最后的那一点点,成为这部作品的一个不足。
一定斟酌,毕竟,这是我第一次写的这样的题材嘛。
安培雪驹 - 2011/3/31 0:28:00
最后一句删掉,感觉会非常好。
虽然文风不同,却让我想起了欧.亨利的作品,皆是在结尾最后刹那倒转读者所有的开头所想。
不过欧。亨利会习惯在前文埋很多伏笔,最后合在一起给人巨大的落差。
紫色的路人乙 - 2011/3/31 8:05:00
最后一句不应删掉,因为重点在于那个“楼上”,用这来暗示一场凶案。但是需要修改,因为文字的违和。
安培雪驹 - 2011/3/31 16:53:00
我正是因为违和才建议修改,前面可以改成凭记忆和臆想来画素描,感觉比后来的凶杀案好多了。
黑色的纯白 - 2011/3/31 18:46:00
个人认为如果删去了,整部作品就呈现出不同的色彩。也就没有了这种意味了。
话说最后一句......总感觉像鸡肋
关键是总感觉最后的语言不够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