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莉莉姆老师就说了这么几句话呀 XD
[hr]
继续来考证
[hr]
纳博科夫于1953年12月完成小说,根据他的传记作家布赖恩◎博伊德的说法,这部书稿曾被美国维京、西蒙-舒斯特、新方向、法劳、斯特劳斯和达博迪5家大出版社退稿,就连和纳博科夫签有首发协议的《纽约客》也不愿刊登。《纽约客》杂志编辑凯瑟琳·怀特对纳博科夫说,《洛丽塔》令她难受得要命。维京出版社的责任编辑帕斯卡尔·克威奇说:“谁出版这本书就要冒罚款或坐牢的风险。”
郁闷的纳博科夫在沮丧之余,打算把《洛丽塔》的手稿扔进壁炉烧掉,妻子维拉把稿子抢了下来,维拉认为这将是纳博科夫最好的小说。在妻子的建议下,纳博科夫把小说寄到了欧洲,5年之后,《洛丽塔》被巴黎奥林匹亚出版社看中了。当时这家出版社虽然出版了亨利·米勒和让·热内的小说,但大多数出版物都是像《直到她消魂尖叫》、《我的手提包里有条鞭子》这样的色情作品。
在这样一家出版社出版小说,纳博科夫并不情愿,他想用一个假名出版《洛丽塔》,但奥林匹亚的出版人莫里斯·基罗迪阿斯拒绝了。在出版社的要求下,纳博科夫最终同意用自己的名字出版《洛丽塔》。
因此,我们正在纪念的这一天实际上是巴黎出版本书的日子。那是一本带绿色封套的书,带有奥林匹亚出版社的恶俗印记。
《洛丽塔》灵感的“最初萌动”,纳博科夫后来写到,来自巴黎,时值1939年末或1940年初,当时他写了一篇始终不曾发表的短篇小说,内容是一个男人娶了一个垂死的女人,以便得到对方年轻的女儿,此人在卧轨自杀之前试图在酒店房间内诱奸那女孩。
把故事的叙事角度从第三人称转为第一人称的突破性想法,最早产生于40年代中期,而这一点正是小说独一无二之所在,亦即亨伯特激情的迸发:“洛丽塔,我的生命之光,我的欲念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魂。洛-丽-塔:舌尖上翘,分三步,从上颚往下轻轻滑落在齿上。洛-丽-塔。”
纳博科夫在写作这本书的过程中,多数时候的境遇与亨伯特和洛丽塔所遇到的情况有相似之处。书中两人几乎是漫无目的地驱车穿过美国所有48个大陆州。而在50年代早期的那些暑假,他、维拉和他们的儿子德米特里,也会挤进家里的奥兹莫比尔老爷车向西部行驶,以便纳博科夫追求他为之痴迷的另一目标:采集蝴蝶。
他们全家像亨姆和洛一样在汽车旅馆和旅游者小屋落脚,那些地方房间的墙壁薄得像纸,隔壁马桶的抽水声或者新婚夫妇的做爱声能够听得一清二楚。入夜,为求清静,纳博科夫常回奥兹车的后座,在一张张编目卡片上写下《洛丽塔》的故事。这部小说,不说别的,至少就像一封对美国这一纳博科夫的收养国不加掩饰的恭维信;另外,正如他后来写到的,也记录了他与美国语言的那种爱恨交织的恋情。写作过程中,他同时阅读电影杂志,摘抄自动唱机歌单上的曲目,坐在公共汽车上听青少年们的谈话片断。
和许多有争议的作品一样,《洛丽塔》证实了没有什么比飞短流长的丑闻更有助于提高销售额。
1955年9月,《洛丽塔》出版。不到3个月,它就引起了批评家的重视。英国著名作家格雷厄姆·格林在伦敦《周日泰晤士报》上撰文,认为《洛丽塔》是法国1955年出版的3本最优秀的图书之一。也有人不同意这个说法,《星期日快报》的编辑约翰·戈登言辞激烈地回应说:“毫无疑问,这是我读过的最下流的一本书。”
在以后的几年时间,《洛丽塔》相继在欧洲各国出版。但从1955到1982年间,此书先后被英国、阿根廷、南非等不同国家列为禁书。
欧洲的评论家从不同的角度对这本书进行解读,有评论家称《洛丽塔》是“衰老的欧洲诱奸年少的美国”的象征,但另有评论家认为:《洛丽塔》是“年少的美国诱奸衰老的欧洲”的寓言。
写童话的作家格林是《洛丽塔》的第一个知己,当年他统共选了3本书做评论,《洛丽》是其中的一本。美国版《洛丽塔》是1958年出版的,书出版后在畅销书榜上停留了6个月。此后,小说流传全世,先后多次被好莱坞搬上银幕。看过电影《洛丽塔》的观众比读过小说《洛丽塔》的读者多得多。
1958年,美国的普特南出版社的年轻编辑沃尔特·明顿从自己的女友、一个巴黎拉丁区的歌舞女郎那里听说纳博科夫出版了一本“禁书”,他好奇地找来一看,立刻向出版社的老板推荐,《洛丽塔》就这样在美国获得出版机会。
一些保守的读者向出版社提出激烈抗议,谴责他们出版一部“色情、淫秽”的书。由此,在当时的美国并不知名的纳博科夫顿时成了报纸、广播里的新闻人物,《洛丽塔》也因此成为畅销书,在6个月的时间里,击败了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在当时的《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占据第一位。这一年里,女作家伊丽莎白·珍妮维在《纽约时报书评》上发表文章,说《洛丽塔》是她“多年来所见最有趣的书之一”,也是“所读书中最悲哀的一本”。
虽然《洛丽塔》在美国出版了48年,但直到今天,在乡风保守的美国南方小镇公共图书馆,仍然看不到《洛丽塔》这本书。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洛丽塔》也从来没有在美国南方的基层电影院里放映过。
随着时间的推移,《洛丽塔》在世界文坛的影响越来越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也越来越高。2001年,英国新闻界把《洛丽塔》选为二战以来影响世界的100部名作之一;甚至有人把《洛丽塔》、《尤利西斯》和《追忆逝水年华》共同称为20世纪三大经典文学名著。
作者与妻子薇拉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