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FansClub

首页 » - 主题讨论区 - » Rewrite » [Rewrite]航向星海的小小独木舟
xish - 2015/10/12 0:08:00
rewrite
脚本:田中罗密欧、龙骑士07、都乃河勇人
品控:麻枝准

“数个大牛在一起做项目必然导致整个项目完蛋。”
这就是当年我看到这个脚本阵容的时候的心情,为了不破坏Key在我心中的良好印象,我决定不跳这个坑。直到Charlotte的崩溃,随后立刻传出要制作rewrite动画之后,我才想起来数年前Key还出过这么一部作品。
事实上如今的Key已经距离他的黄金期(Clannad->little busters)有相当一段距离了,经历了这次Charlotte的惨败后,我对于Key的作品已经远没有当年推LBEX时的那种高期待了,加上rewrite本身并算不上好的评价,这次的rewrite之旅只是单纯地想要在动画登场前了解一下剧情而已。

事实也和我所想的差不多,共通线的日常看得人昏昏欲睡,我第一次在Key的游戏中用Ctrl跳过剧情(当然没有什么时间也是一个原因)。进的第一条小鸟线,除去展开世界设定外,在galgame中必不可少的男女主角的感情描写几乎完全没有表现。当然我并不在乎这一点(实际上Key的作品从来不擅长于这方面的描写),结合之前偷跑的OP02,我意识到rewrite在后续剧情中应该会有一个涉及到战斗的故事,这点在小鸟线中并未有很多的展开,这不免让人心生好奇——难道这又是一个死后世界一般的故事?
我从未想到过田中罗密欧会试图表现这样宏大的一个背景。平行世界的设定虽然已经并不鲜见,但将故事的舞台直接拓展到了整个地球。这样宏大的世界观设定让我在推进的过程中一直怀疑这是不是只是一个噱头而已,毕竟别说Key了,在galg的圈子里也很少有人敢于去写这样的故事。
尤其是在各支线的脚本作者不是水准不行,就是各种中二的情况下。
实事求是地说,整部rewrite在五条女主角的线路上的处理其实是很糟糕的,各条线路的长度差距很大(小鸟线和朱音线的长度差距简直无法理解……这还是一个作者的作品),(有的线路)女主角的形象塑造很单薄,故事的线索也有着矛盾和混乱的地方。而且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整部作品着墨最多的居然是男主瑚太郎本人,其次便是guardian和gaia间的斗争——女主角本身的描写反而是在一个不太重要的位置上,作为一部galgame来说,这是犯大忌讳的。也就是说,rewrite是一部不合格的galgame。

但整部作品读完后,我发现自己还是被作品震撼了,rewrite五条分线从男女主人公的角度确实是详略,不当节奏混乱的,但如果放下这是一部galgame的概念,将guardian和gaia间的斗争作为主线,那么应该说虽然多人分写剧本导致最后的terra线两位女主角神隐外(三个脚本作者之间连最起码的人物互动都没有沟通好,可见当时三人之间的分歧有多严重,这锅其实应该由管品控的麻子背),田中仍旧完整地将他想要表达的内容传达给了玩家。

那么,rewrite究竟想要表达什么?田中搭了那么大的一个舞台,其实想要讨论竟然是我们人类究竟应该怎样处理自己和这个星球之间的关系问题。
提到这个话题大多数人肯定有要提到环保啦环保啦环保啦,嘛毕竟低碳生活在当下的媒体讨论人与自然的话题是最主流的观点。而说到低碳环保,又是应该如何约束人类的种种行为,甚至绿色和平组织(即“绿党”,虽然不见得是一个概念)中的部分激进人员拒绝任何形式上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的工业化产品(即使是一般意义上被认为是清洁能源的水电等)。对于部分绿党而言,似乎中世纪的生活才是真正称得上对环境友好的。
是不是联想到了什么?是不是有点像gaia的观点?激进的gaia分子的观点是“人类本身就是对这个星球的伤害,消灭人类地球才能得救”。我觉得激进的绿党分子们再进一步就是了。
中世纪式的生活(如同朱音线末尾的江户式的生活)真的很环保么?原始人类刀耕火种通过火烧的方式将整个荒原上的所有植物全部烧光,然后耕种,不仅土地利用率低,只要稍有不慎,整片土地就有可能会永久性地破坏。落后的耕作方式和不断增长的人口就这么生生将美洲的玛雅文明压垮。即使是精耕细作也会带来问题,因为任何古代文明都要采伐树木,从而不可避免地导致水土流失。这点中国有在一个活生生的例子——黄土高原,在最初的时候,黄土高原其实有相当的树木和森林,变成今天个样子,实际上是万余年人类活动造成的。
古代人类活动对于环境的破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甚至比现代更大,只不过是人类的总人偶数量很小,使其对全球环境影响变得微不足道而已。人类文明其实自从诞生以来就在不断破坏着自己所在的这颗美丽的星球。认为人类文明可以不破坏环境就可以稳定发展实在是很天真的想法。
更何况自然环境从来就不是对人类友好的,即使到了现代,各种各样的天灾对于人来说仍旧是巨大的威胁。“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进化论下的原始环境本就充满着危险和敌意,现代人类见到的所谓的“大自然”,不过是现代人想要见到的“绿化”而已,一如风祭市中的城市绿化和野外森林的不同。
田中通过篝对于主人公提到的各种环保行动不置可否的态度也很明确地表达了他的观点:“地球上诞生出人类这个物种,不是为了让你去保护地球环境的。”

而站在gaia对立面的guardian,我个人的理解是guardian最初只是针对gaia的应激性组织,正如之前的评论中提到的,guardian的目的只是单纯地“消灭gaia和键,守卫人类的未来”,也许guardian在创立之初的时候有过一些对人类未来将要怎样进行下去的思考的,然而根据田中的设定,gaia势力显然并不是那么轻松就能够对付得了的,guardian和gaia从人类文明诞生开始就在不断的战斗中,渐渐地,对于guardian来说,与gaia战斗从手段变成了目的。以至于疯狂到明明已经预见到在数百年后地球的环境将会糟糕到完全不适合人类居住,居然只是想办法搞一个能够在那种环境中生存的“人类”,到后来甚至计划用美军的核弹洗地来消灭gaia和键,而无视可能造成平民的大量伤亡。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可悲的事情。
很明显,无论是gaia还是guardian,都并不为代表星球意志的篝所认同,他们各自的主张和相互间的斗争在篝看来,都称不上是“美好的回忆”。
单纯的保护星球环境不过是“有计划的啃老”,星球的资源终将耗尽。
单纯的为了生存而生存,为了存在而存在,亦不过是将问题留给下一代,不过是一厢情愿地逃避这自己的责任罢了。

那么,“美好的回忆”究竟是什么?

田中在rewrite最后的结局以及片尾曲canoe中阐述的观点,所谓的“美好的回忆”是指人类应当向外星去播种声明的种子,也就是说人类应当在星球上的资源耗尽前掌握星际航行技术,然后载上人类去别的星球殖民。地球既不是人类的神,也并没有站在人类的对立面,其与人类的关系更像是母亲和孩子的关系——有趣的是,这反而回归了最本源的定义。
母亲从来不会对孩子提出什么过分的要求,也不会在乎养育孩子所要的付出,甚至在孩子有需要的时候会愿意付出一切——这就是母爱。rewrite中的篝也是如此,在整个剧情中她其实并没有考虑过自己(星球),一心叨念的只是星球的“美好回忆”。片尾的Canoe也是如此,支撑世界的“母树”最终成为抵挡风暴的支柱,继续承载着船上的少年少女们航向远方崭新的世界。
行文至此,不觉潸然泪下。
很难想象在卖萌卖肉成为动漫主流的今天,会有一个黄油作者会尝试去叙述这样的命题,并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只能说不愧是中二病患者田中ロミオ。

这不禁让我回想起一张著名的照片:

这张题为“升起的地球”的照片是宇航员William Anders于1968年在月球轨道上拍摄的。之所以有名,是由于NASA的一封的公开信《为什么要探索宇宙》中引用了它。
这是一封回信,答复的是一位名为Mary Jucunda的修女的一个标志性的问题:目前地球上还有这么多小孩子吃不上饭,他怎么能舍得为远在火星的项目花费数十亿美元呢?
公开信的中文译文可以在这里找到http://article.yeeyan.org/view/353657/320365,我也会在随后附上这篇译文。在此不多赘述,应当说作为科学家的恩斯特·史都林格先生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更偏向于技术和论证方面。而田中在rewrite中更像是提出一种主张:gaia和guardian之间关于“地球为先”还是“人类为先”的争论以至于争斗除了浪费人类有限的未来外并没有任何意义,努力创造“美好的回忆”才是当下人类真正要做的事。比史都林格先生的文章,rewrite更多了一份紧迫感。
因为45年前正是美苏太空竞赛的高潮,人类刚刚登上月球,阿波罗计划也进行的如火如荼,科学界对航天科技信心十足。哪怕是工业底子薄弱的中国,也可以看到钱学森在《星际航行概论》的论述中给出了从电能到核能的数种火箭模型,以及跨星系航行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那个时候登录火星不是什么梦想,而是很快在不远的未来就能实现的愿望,似乎只要再有100年(或许只要50年),人类就能离开太阳系,飞向浩瀚无垠的宇宙空间实现“星辰大海”的梦想了。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现在马上就要50年了,俄罗斯所依靠的航天器,不过20年前倒下的那个红色巨人的遗产而已。老对手美国人也好不到那里去,土星五号,航天飞机……一个个闪耀的名字如同流星般一闪而过,别说登陆火星了,NASA现在连运航天员上天都要依靠俄罗斯的运载飞船。新方式的运载火箭遥遥无期,人类依然只能依靠传统的化学能火箭来摆脱地球引力的束缚。而因为缺乏资金,NASA的项目越做越小,进取之心也渐渐消散。如今NASA的工作重点,居然是私营的载人飞船,以及利用“引力弹弓”进行的各种“深空探测”。

实际上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和rewrite中人类所处的位置实际上是差不多的。由于大规模的工业化,我们已经消耗了大量的化石燃料和矿石,今后的需求只会不断增加,而环境污染的问题已经很严重(在中国的感受更明显,大家都懂的,然而解决问题的所有办法似乎都治标不治本,想要根治,只有去工业化)。人类其实已经悄悄越过了那个point of no return的点。除了破釜沉舟地一往直前外已经别无他法,然而“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沉浸在金融游戏中的人们并不关心这一点(一如guardian和gaia间的争斗),毕竟,“我死后管它洪水滔天”。田中或许是发现了这一点,因此用一贯的笔触表达了自己的悲观和不满,除去Terra线外,所有的个人线收束的时候都暗示人类最终会收束到那个全灭的未来之中。
然而进田中最终还是留下了Terra线,瑚太朗以点燃自己生命为大家完成了一艘能够驶向远方的独木舟——需要消耗载员生命力才能进行星际航行的方舟或许称不上美妙,星际航行中肯定会遇到的种种困难也可以预见。但人类毕竟迈出了第一步,此后的未来就有了无限的可能性。故事在这里结尾,才算是又一次回到了Key风格本身——窃以为“催人泪下”并非Key的风格,Key的风格应该是“真正有价值的付出”,Air如此,Clannad如此,LB就有些牵强(也是为何我对LB评价不高的原因)。至此,整个支离破碎的故事终于被整合到一起,rewrite自己完成了对自己这部作品的救赎(笑^_^)。
然而现实中并没有什么魔物,也不存在瑚太郎这样的英雄。如果说航空发动机技术是现代工程技术的皇冠,那么星际航行技术是工程技术就是皇冠上的明珠,涵盖了从自然科学到人文科学几乎所有的学科。需要全人类的合作才能够实现。其中要解决的不止是飞行器的动力,人类在太空环境中的长期航行会发生的各种生理问题,人工生态圈,目的地的选择,飞船中的小社会要如何组织,这些都是长程星际航行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实际上人类一直在为此努力。

土星五号确实是不存在了,然而对于新型火箭发动机的追求从未停止过(在火箭技术没有成熟的情况下盲目搞土星五号这样的大制作反而是在浪费资源),近期刚上天的长征6号,起真正的意义不在于一箭20星,而是长征六号上以YF100为代表新一代火箭发动机终于进入实用。
国际空间站始终在扩建,各项空间实验也在不断进行着。人类已经能够做到在外层空间数年后还能回到重力环境中正常生活。
太空食品已经从味同嚼蜡的牙膏管,发展出各式各样的(罐头)食品了,事宜在太空中种植的长期食物也在逐步研究中。
地上的人们也没有放松过脚步,可控核聚变这样的技术还很遥远,但核电技术一直在发展,人类利用核燃料的效率越来越高。

尽管这个世界依然纷争不断,各种技术发展遇到的瓶颈也越来越多。但人类从未停下探索宇宙的脚步,只要有人在为了无法触摸未来而奋斗,“美好的回忆”就不会终止,正如Albert Schweitzer那句名言一样:

我忧心忡忡地看待未来,但仍满怀美好的希望。

==================================

附:rewrite片尾曲CANOE的歌词

渴望知晓岛外之物的少年少女们
开始用森林之中的高大树木
搭建起一个足以纵览一切
望至海天交界线的高台
以无尽梦想为目标 他们终遂所愿

脚步蹒跚颤抖 勇气还足够吗
如今的他们 正立于高台之顶
远远遥望过那片大海
在那对面发现了全新的世界
就好像幻想中的天堂一般

那个地方要怎么样才能到达
少年决定了 要造出木船 渡向彼岸天堂
于是为了造船 更多的树木不断地被砍倒
终于有一天岛上所有的树木 都变成了木桩
但是还有缺少的东西
那是能承受狂风的桅杆
对着岛上唯一活着的 被称呼为母树的生命
他们毅然挥下了斧子 然后踏上旅程

回首望去
满目疮痍一片荒芜的小岛 正越变越小
造成这个的不是别人 正是我们
诞生于这个小岛的我们
想要继续生存下去的我们

小小的木舟向着大海彼方远远驶去
大大的船帆满满地承受着狂风
驶向远方的崭新世界
即便终焉之时再度来访 我也想向你传达
这个漫长旅途的真正意义
“一切都是为了延续希望”
lolipop~ - 2015/10/12 0:17:00
辛苦的把打了那么多字然后在各个群里讨论,最后还一起搬到了论坛来,看得出lz有多么坚持自己的观点。

只是前面讲Rewrite我还多少能有所共鸣,虽然也是被lz说的说不出话来,到了后面就完全开始讨论现实生活的状况了啊= ̄ω ̄=这让我怎么回答好?

看了这么大一篇长篇大论,总觉得必须要留下点什么,然而自己什么都说不上o>_<o

哎呀反正是无意义的内容到这里就结尾啦!lz写的真好,我再仔细看看= ̄ω ̄=
xish - 2015/10/12 0:24:00
NASA的公开信《我们为什么要探索宇宙?》:

亲爱的Mary Jucunda修女:
        每天,我都会收到很多类似的来信,但这封对我的触动最深,因为它来自一颗慈悲的饱含探求精神的心灵。我会尽自己所能来回答你这个问题。
        首先,请允许我向你以及你勇敢的姐妹们表达深深的敬意,你们献身于人类最崇高的事业:帮助身处困境的同胞。
        在来信中,你问我在目前地球上还有儿童由于饥饿面临死亡威胁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花费数十亿美元来进行飞向火星的航行。我清楚你肯定不希望这样的答案:“哦,我之前不知道还有小孩子快饿死了,好吧,从现在开始,暂停所有的太空项目,直到孩子们都吃上饭再说。”事实上,早在人类的技术水平可以畅想火星之旅之前,我已经对儿童的饥荒问题有所了解。而且,同我很多朋友的看法一样,我认为此时此刻,我们就应该开始通往月球、火星乃至其他行星的伟大探险。从长远来看,相对于那些要么只有年复一年的辩论和争吵,要么连妥协之后也迟迟无法落实的各种援助计划来说,我甚至觉得探索太空的工程给更有助于解决人类目前所面临的种种危机。
        在详细说明我们的太空项目如何帮助解决地面上的危机之前,我想先简短讲一个真实的故事。那是在400年前,德国某小镇里有一位伯爵。他是个心地善良的人,他将自己收入的一大部分捐给了镇子上的穷人。这十分令人钦佩,因为中世纪时穷人很多,而且那时经常爆发席卷全国的瘟疫。一天,伯爵碰到了一个奇怪的人,他家中有一个工作台和一个小实验室,他白天卖力工作,每天晚上的几小时的时间专心进行研究。他把小玻璃片研磨成镜片,然后把研磨好的镜片装到镜筒里,用此来观察细小的物件。伯爵被这个前所未见的可以把东西放大观察的小发明迷住了。他邀请这个怪人住到了他的城堡里,作为伯爵的门客,此后他可以专心投入所有的时间来研究这些光学器件。
        然而,镇子上的人得知伯爵在这么一个怪人和他那些无用的玩意儿上花费金钱之后,都很生气。“我们还在受瘟疫的苦,”他们抱怨道,“而他却为那个闲人和他没用的爱好乱花钱!”伯爵听到后不为所动。“我会尽可能地接济大家,”他表示,“但我会继续资助这个人和他的工作,我确信终有一天会有回报。”
        果不其然,他的工作(以及同时期其他人的努力)赢来了丰厚的回报:显微镜。显微镜的发明给医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由此展开的研究及其成果,消除了世界上大部分地区肆虐的瘟疫和其他一些传染性疾病。
        伯爵为支持这项研究发明所花费的金钱,其最终结果大大减轻了人类所遭受的苦难,这回报远远超过单纯将这些钱用来救济那些遭受瘟疫的人。
        我们目前面临类似的问题。美国总统的年度预算共有2000亿美元,这些钱将用于医疗、教育、福利、城市建设、高速公路、交通运输、海外援助、国防、环保、科技、农业以及其他多项国内外的工程。今年,预算中的1.6%将用于探索宇宙,这些花销将用于阿波罗以计划、其他一些涵盖了天体物理学、深空天文学、空间生物学、行星探测工程、地球资源工程的小项目以及空间工程技术。为担负这些太空项目的支出,平均每个年收入10,000美元的美国纳税人需要支付约30美元给太空,剩下的9,970美元则可用于一般生活开支、休闲娱乐、储蓄、别的税项等花销。
        也许你会问:“为什么不从纳税人为太空支付的30美元里抽出5美元或3美元或是1美元来救济饥饿的儿童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需要先简单解释一下我们国家的经济是如何运行的,其他国家也是类似的情形。政府由几个部门(如内政部、司法部、卫生部与公众福利部、教育部、运输部、国防部等)和几个机构(国家科学基金会、国家航空航天局等)组成,这些部门和机构根据自己的职能制定相应的年度预算,并严格执行以应对国务委员会的监督,同时还要应付来自预算部门和总统对于其经济效益的压力。当资金最终由国会拨出后,将严格用于经预算批准的计划中的项目。
        显然,NASA的预算中所包含的项目都是和航空航天有关的。未经国会批准的预算项目,是不会得到资金支持的,自然也不会被课税,除非有其他部门的预算涵盖了该项目,借此花掉没有分配给太空项目的资金。由这段简短的说明可以看出,要想援助饥饿的儿童,或在美国已有的对外援助项目上增加援助金额,需要首先由相关部门提出预算,然后由国会批准才行。
        要问是否同意政府实施类似的政策,我个人的意见是绝对赞成。我完全不介意每年多付出一点点税款来帮助饥饿的儿童,无论他们身在何处。
        我相信我的朋友们也会持相同的态度。然而,事情并不是仅靠把去往火星航行的计划取消就能轻易实现的。相对的,我甚至认为可以通过太空项目,来为缓解乃至最终解决地球上的贫穷和饥饿问题作出贡献。解决饥饿问题的关键有两部分:食物的生产和食物的发放。食物的生产所涉及的农业、畜牧业、渔业及其他大规模生产活动在世界上的一些地区高效高产,而在有的地区则产量严重不足。通过高科技手段,如灌溉管理,肥料的使用,天气预报,产量评估,程序化种植,农田优选,作物的习性与耕作时间选择,农作物调查及收割计划,可以显著提高土地的生产效率。
        人造地球卫星无疑是改进这两个关键问题最有力的工具。在远离地面的运行轨道上,卫星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扫描大片的陆地,可以同时观察计算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多项指标,土壤、旱情、雨雪天气等等,并且可以将这些信息广播至地面接收站以便做进一步处理。事实证明,配备有土地资源传感器及相应的农业程序的人造卫星系统,即便是最简单的型号,也能给农作物的年产量带来数以十亿美元计的提升。
        如何将食品发放给需要的人则是另外一个全新的问题,关键不在于轮船的容量,而在于国际间的合作。小国统治者对于来自大国的大量食品的输入会感到很困扰,他们害怕伴随着食物一同而来的还有外国势力对其统治地位的影响。恐怕在国与国之间消除隔阂之前,饥饿问题无法得以高效解决了。我不认为太空计划能一夜之间创造奇迹,然而,探索宇宙有助于促使问题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以最近发生的阿波罗13号事故为例。当宇航员处于关键的大气层再入期时,为了保证通讯畅通,苏联关闭了境内与阿波罗飞船所用频带相同的所有广播通信。同时派出舰艇到太平洋和大西洋海域以备第一时间进行搜救工作。如果宇航员的救生舱降落到俄方舰船附近,俄方人员会像对待从太空返回的本国宇航员一样对他们进行救助。同样,如果俄方的宇宙飞船遇到了类似的紧急情况,美国也一定会毫不犹豫地提供援助。
        通过卫星进行监测与分析来提高食品产量,以及通过改善国际关系提高食品发放的效率,只是通过太空项目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两个方面。下面我想介绍另外两个重要作用: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提高一代人的科学素养。
        登月工程需要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精度和高可靠性。面对如此严苛的要求,我们要寻找新材料,新方法;开发出更好的工程系统;用更可靠的制作流程;让仪器的工作寿命更长久;甚至需要探索全新的自然规律。
        这些为登月发明的新技术同样可以用于地面上的工程项目。每年,都有大概一千项从太空项目中发展出来的新技术被用于日常生活中,这些技术打造出更好的厨房用具和农场设备,更好的缝纫机和收音机,更好的轮船和飞机,更精确的天气预报和风暴预警,更好的通讯设施,更好的医疗设备,乃至更好的日常小工具。你可能会问,为什么先设计出宇航员登月舱的维生系统,而不是先为心脏病患者造出远程体征监测设备呢。答案很简单:解决工程问题时,重要的技术突破往往并不是按部就班直接得到的,而是来自能够激发出强大创新精神,能够燃起的想象力和坚定的行动力,以及能够整合好所有资源的充满挑战的目标。
        太空旅行无可置疑地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事业。通往火星的航行并不能直接提供食物解决饥荒问题。然而,它所带来大量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可以用在火星项目之外,这将产生数倍于原始花费的收益。
        若希望人类生活得越来越好,除了需要新的技术,我们还需要基础科学不断有新的进展。包括物理学和化学,生物学和生理学,特别是医学,用来照看人类的健康,应对饥饿、疾病、食物和水的污染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
        我们需要更多的年轻人投入到科学事业中来,我们需要给予那些投身科研事业的有天分的科学家更多的帮助。随时要有富于挑战的研究项目,同时要保证对项目给予充分的资源支持。在此我要重申,太空项目是科技进步的催化剂,它为学术研究工作提供了绝佳和实践机会,包括对月球和其他行星的研究、物理学和天文学、生物学和医学科学等学科,有它,科学界源源不断出现令人激动不已研究课题,人类得以窥见宇宙无比瑰丽的景象;为了它,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
        由美国政府控制并提供资金支持的所有活动中,太空项目无疑最引人瞩目也最容易引起争议,尽管其仅占全部预算的1.6%,不到全民生产总值的千分之三。作为新技术的驱动者和催化剂,太空项目开展了多项基础科学的研究,它的地位注定不同于其他活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以太空项目的对社会的影响,其地位相当于3-4千年前的战争活动。
        如果国家之间不再比拼轰炸机和远程导弹,取而代之比拼月球飞船的性能,那将避免多少战乱之苦!聪慧的胜利者将满怀希望,失败者也不用饱尝痛苦,不再埋下仇恨的种子,不再带来复仇的战争。
        尽管我们开展的太空项目研究的东西离地球很遥远,已经将人类的视野延伸至月亮、至太阳、至星球、直至那遥远的星辰,但天文学家对地球的关注,超过以上所有天外之物。太空项目带来的不仅有那些新技术所提供的生活品质的提升,随着对宇宙研究的深入,我们对地球,对生命,对人类自身的感激之情将越深。太空探索让地球更美好。
       
        随信一块寄出的这张照片,是1968年圣诞节那天阿波罗8号在环月球轨道上拍摄的地球的景象。太空项目所能带来的各种结果中,这张照片也许是其中最可贵的一项。它开阔了人类的视野,让我们如此直观地感受到地球是广阔无垠的宇宙中如此美丽而又珍贵的孤岛,同时让我们认识到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离开地球就是荒芜阴冷的外太空。无论在此之前人们对地球的了解是多么的有限,对于破坏生态平衡的严重后果的认识是多么的不充分。在这张照片公开发表之后,面对人类目前所面临的种种严峻形势,如环境污染、饥饿、贫穷、过度城市化、粮食问题、水资源问题、人口问题等等,号召大家正视这些严重问题的呼声越来越多。人们突然表示出对自身问题的关注,不能说和目前正在进行的这些初期太空探索项目,以及它所带来的对于人类自身家园的全新视角无关。
        太空探索不仅仅给人类提供一面审视自己的镜子,它还能给我们带来全新的技术,全新的挑战和进取精神,以及面对严峻现实问题时依然乐观自信的心态。我相信,人类从宇宙中学到的,充分印证了Albert Schweitzer那句名言:“我忧心忡忡地看待未来,但仍满怀美好的希望。”
        向您和您的孩子们致以我最真挚的敬意!
        您诚挚的,
        恩斯特·史都林格

        科学副总监



        1970年5月6日

dengruoyi - 2015/10/12 0:27:00
当时玩Rewrite的时候确实感觉各条线路和剧情安排上有些不协调,不过最后还是被田中大神表达的主题震撼到了。以至于我从通关之后就一直觉得Rewrite是一部很好的作品,现在也是。当时通关之后也一度中二地陷入了人类与星球关系地思考中,还产生过一些反人类的想法。当时玩的时候也比较仓促,后来想着有机会再回顾一下,结果现在动画都开始制作了。
总之还是挺期待这次的动画的。
觉得最后那句名言说的很好「我忧心忡忡地看待未来,但仍满怀美好的希望。」
zinsser - 2015/10/12 8:25:00
先附上我的进度
小鸟线100%
静流线400%
千早线100%
朱音线10%
露西亚线100%

【400%……

我更多的是把每个我目前推过的线路当成独立的作品来看待的,公共线迷迷糊糊不知道在干什么确实很让人恼火,个人线的情感戏确实很有欠缺。这一点我感受最深的是千早线,说实话完全看不出来和男主有什么太大关系,感觉完全是在看千早和咲夜的过去现在将来,而且在这部分上给我自己的感觉很好
班长线实际上是我目前最不喜欢的一条线,前边不知道在重复些什么完全没有点的故事(性侵与被打),和后边的剧情关系又不大。虽然具体已经忘记了,但是当时推的时候我对于后边在商场里打架时阐述的价值观什么充分的不认同,而且最后把主体还是定在了要男主来包容接受女主,爱即正义爱即一切,但是却一直在一边给暗示一边卖关子……就是情商再低的人都能早早看出后边要发生所谓爱的宣言来挽回女主,但是推了两三个小时三个人还在斗嘴皮╮(╯_╰)╭

至于为什么没有迟迟推朱音线和后边两条线……因为连续好几次掉到静流怪圈里又去推静流线去了
tsunyuho - 2015/10/13 16:52:00
rewrite最精彩的地方在於其報局。
我覺得什麼環保等等都是其包裝,
主題實在是落在要付出代價是前進與否的命題上。
xish - 2015/10/13 18:26:00
我觉得这样解读反而说浅了。rewrite实际上是反生态主义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Rewrite]航向星海的小小独木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