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FansClub

首页 » - 同人讨论区 - » 文学图书馆 » 文学活动区 » 【2020浙江卷】期望
上杉絵梨衣 - 2021/7/17 18:00:00
浙江卷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
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
写在前面:
时隔多年再次写记叙文已经没有什么思路和感觉了呢....
不过既然难得有一个想法那就写出来看看叭

——————————————正文分割线————————————————
坐在候场区的他看着眼前舞台中央的钢琴,久久无言。眼前的这场比赛对于他而言,已然迟到了四年。
他自四岁开始学习钢琴,从最初不愿练琴的倔强到后来爱上钢琴,用了五年的时间。虽然在年幼时没有像那些神童一般展露出艺术才能,但凭借着那一股热爱,他的能力在练习之中步步攀升,到了初中时,他的演奏水平让一向十分严苛的钢琴老师都赞叹不已。
但他的父母不愿让他这样继续下去,他们对他的期望是通过高考进入大学,找一个好的工作赚钱养家。他们认为艺术是一条很苦的路,选择了这一条路的人走出头来的也寥寥无几,当年让他学习钢琴也只是为了让他混一个考级证书。虽然他的老师与他自己都想要让他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但奈何父母是他的监护人,最终的选择还是高考这一条道路。
但高中生活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顺利。因为心向钢琴,上课乃至考试都常常用手指敲击桌面的他难以集中精力去学习;参加音乐社团并投入大量的精力虽然让他有了许多音乐上的追随者,但却让他的成绩一落千丈。父母与老师对他的期望越来越低,他也越来越不自信,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想法的他最终在高考中不出预料地没有取得向往的成绩。
高考结束的他又有了时间练琴,久别重逢的感觉让他的心里那片几近荒芜的田野重新焕发了生机。他近乎忘我地练琴,仿佛要把过去三年遭受的所有委屈都通过练习释放出去。他急于通过比赛证明自己,但身边的人却说他弹得不再像以前那样好听,音符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干净。他去找钢琴老师,老师给了他几首舒缓的曲目,让他练好后再去找他。如约再会时,听完了曲目老师说他的心不静。于是抱着感受生活的想法,他与同学一起打工了一个月,又与仅有的几位要好的同学一起去旅游了一周。与朋友相处的时间虽然不多,但回家后他对于高考的失利已经淡然,再次接触钢琴时的想法重新回到了喜欢钢琴。之后的一年里他的生活在练习与比赛之间往复,最终他再次获得了参加这个比赛的机会,只是组别从少年变成了青年。
直到听见自己的名字,他才从回忆回到现实之中。即将在舞台上演奏的的曲目是肖邦的《船歌》,虽然不确定这场比赛之后他的人生会向何处行去,但他坚信,他会用自己的奋斗,让自己对人生的期望真正成为自己的人生。
他走上了舞台。
————————————————分割线——————————————————
自我吐槽:
总觉得写成了流水账的说
这样的文章也能算作记叙文吗(逃)
欢迎讨论.....以及吐槽......(趴)
frank - 2021/7/18 11:46:00
思考呢==  要不要多来点思考升华一下?
紫雨鱼 - 2021/7/18 13:33:00
感觉上很不错呢(至少我写不出这种的水平哒)
但是,标题呢(*¯ㅿ¯*;),我依稀记得曾经因为没写标题被老师痛批的经历,请一定要写标题呀!
---------------------------------------------------------------------------------------------
请勿无视我上述所写的!一时眼睛范糊涂了真是抱歉!
sxqsxq - 2021/7/18 14:19:00
四年没写过作文的路过,拙见~
第一段倒序的手法挺好的
故事太顺了,没有一波三折或者最后的反转,整体印象不深
作为应试作文的话还是很不错的
上杉絵梨衣 - 2021/7/18 15:08:00
的确.....是有一种一条路走到底的感觉呢(趴)


这个故事事实上是我自己对于我的人生的另外一种可能的想象的说
/倘若没有走上至今为止的人生轨迹,我的人生将会是怎样

其实这个故事文末本来我的安排是想要给主人公再留下一些遗憾的
就是那种虽然有所鼓励但更多的还是遗憾的那种感觉...
但是因为总觉得拿捏不好那个度....
于是就变成现在这样的留有希望啦....

(PS:小故事什么的我也好久好久没有写过啦qwq
感觉如果我能够补充一些内容让故事情节更充实一点...人物丰满一点或许会好一些...?
但是实在是不会描写了的说....._(:* 」∠)_
还请多多包涵)
Citrus - 2021/7/18 23:35:00
最近在推sprb的静久线,期望果然是生命中重要的因素吧.期望既来自于自己,也来自于别人.如果一味满足别人的期望只会迷失自我.但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的角色,无法跳出别人的期待.(其实这不就是题目中所说的落差吗,我这段说的是废话吧:(
要从自身来说,我的压力总是来自于别人的期望,我习惯于不把自己压得太紧,可总是在考虑别人的态度.赶毕业典礼的剧本时在想要是我今晚没写完同学会怎么看我,考试前在想要是这次没考好怎么和父母解释……
对我而言,许多不如意的事情可以接受的,可对别人而言却可能并非如此.
出于对别人考量,有时自己的期望也有是会被影响吧.
16世纪的英国诗人貌似已经很好地总结了我这一段碎碎念
"No man is an island entire of itself;
every man is a piece of the continent,
a part of the main;"
tip:但一旦一个人的生活中充满别人的期待乃至被束缚时就完全不同了吧.
------------------------------------------------------------------------------------------------
但从文字角度来讲,这篇文章全篇使用了第三人称.
这本身无可厚非,还让读者从一个观察者的视角去看待这个故事,但貌似会有些太平淡而且语气太过决绝,以致于读者不能自己从中想到更多东西吧.
感觉如果能够更好的写出时间流过的感觉会更好一些.
tip:这篇作文的题材应该是小说吧
Dawnlight - 2021/7/19 1:13:00
我觉得有一部分思考已经在叙事的过程中略微体现出来了。
虽然可能就是一些短小而又常见的小体会,但其实在自己的生活中,能真正完全贯彻下来的人也不多。

感觉缺些什么的话,可能是认为这故事给人的通感并不是特别强烈吧。
的确在读的时候,觉得可能是你有对自己另一个可能性的描述,但读者其实有时候,没法把一些没有具体具象化的背景上下文给独立参透出来,所以作者这里可以特地给一些提示或线索,把读者的思路往自己的思考方向上带。

因为在音乐方面的造诣并不高,所以有些点可能无法意会到。
于是顺便问下,选曲的《船歌》是有什么特别考虑的么?
上杉絵梨衣 - 2021/7/19 12:01:00
回复7#Dawnlight 的帖子

终于终于有人问到选曲的说啦!

选择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啦第一个是因为对这首曲子印象深刻...
嗯...那是在初二时我去参加钢琴比赛
来自同一个城市的比我大五岁的专业组选手选择的三首参赛曲目之一就有这一首曲子呢
(另外两首一首是肖邦的东风练习曲,另外一首是什么不记得了...)
因为那是第一次去参加大型的比赛...又因为那位选手演奏的也超棒....于是就印象很深刻啦
(具体为什么会印象深刻我也不是很清楚 (*≧▽≦) )

另外一个原因才是重点的说owo
就是与这首曲子有关的一些东西....
因为担心讲不清楚就从网上找了一个简短的版本
创作此曲时,肖邦与其女友乔治·桑的亲密关系行将破裂,乐曲充分反映了肖邦这一时期内心的孤独与悲愁。这首乐曲的构成,不论是从整体或是主题材料精密的发展,旋律或和声上的优雅等,都称得上是肖邦最完美的杰出作品。有人称这首船歌是“坐在船上,只知道自己天地的一对恋人,情意绵绵的戏剧性对话”。这也是肖邦全部作品中最要求表现手法及用心来演奏的很难的乐曲之一。


选择这首曲子是有一些在暗示“他”希望能够与钢琴能在自己的天地里生活下去
却又有一些意识到艺术这一条路或许并不能让他顺利地走下去...
他与钢琴之间的关系或许会因为现实的原因而渐行渐远...
借这首曲子来表现出一种他的忧伤....
Citrus - 2021/7/19 18:29:00
我好像突然想起了这年的浙江卷有那篇大名鼎鼎的诘屈聱牙的名叫生活在树上的满分作文:)
[wrap=生活在树上,0,很长的耶,你要看吗?]现代社会以海德格尔的一句“一切实践传统都已经瓦解完了”为嚆矢。滥觞于家庭与社会传统的期望正失去它们的借鉴意义。但面对看似无垠的未来天空,我想循卡尔维诺“树上的男爵”的生活好过过早地振翮。
我们怀揣热忱的灵魂天然被赋予对超越性的追求,不屑于古旧坐标的约束,钟情于在别处的芬芳。但当这种期望流于对过去观念不假思索的批判,乃至走向虚无与达达主义时,便值得警惕了。与秩序的落差、错位向来不能为越矩的行为张本。而纵然我们已有翔实的蓝图,仍不能自持已在浪潮之巅立下了自己的沉锚。
“我的生活故事始终内嵌在那些我由之获得自身身份共同体的故事之中。”麦金太尔之言可谓切中了肯綮。人的社会性是不可祓除的,而我们欲上青云也无时无刻不在因风借力。社会与家庭暂且被我们把握为一个薄脊的符号客体,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尚缺乏体验与阅历去支撑自己的认知。而这种偏见的傲慢更远在知性的傲慢之上。
在孜孜矻矻以求生活意义的道路上,对自己的期望本就是在与家庭与社会对接中塑型的动态过程。而我们的底料便是对不同生活方式、不同角色的觉感与体认。生活在树上的柯希莫为强盗送书,兴修水利,又维系自己的爱情。他的生活观念是厚实的,也是实践的。倘若我们在对过往借韦伯之言“祓魅”后,又对不断膨胀的自我进行“赋魅”,那么在丢失外界预期的同时,未尝也不是丢了自我。
毫无疑问,从家庭与社会角度一觇的自我有偏狭过时的成分。但我们所应摒弃的不是对此的批判,而是其批判的廉价,其对批判投诚中的反智倾向。在尼采的观念中,如果在成为狮子与孩子之前,略去了像骆驼一样背负前人遗产的过程,那其“永远重复”洵不能成立。何况当矿工诗人陈年喜顺从编辑的意愿,选择写迎合读者的都市小说,将他十六年的地底生涯降格为桥段素材时,我们没资格斥之以媚俗。
蓝图上的落差终归只是理念上的区分,在实践场域的分野也未必明晰。譬如当我们追寻心之所向时,在途中涉足权力的玉墀,这究竟是伴随着期望的泯灭还是期望的达成?在我们塑造生活的同时,生活也在浇铸我们。既不可否认原生的家庭性与社会性,又承认自己的图景有轻狂的失真,不妨让体验走在言语之前。用不被禁锢的头脑去体味切斯瓦夫·米沃什的大海与风帆,并效维特根斯坦之言,对无法言说之事保持沉默。
用在树上的生活方式体现个体的超越性,保持婞直却又不拘泥于所谓“遗世独立”的单向度形象。这便是卡尔维诺为我们提供的理想期望范式。生活在树上——始终热爱大地——升上天空。[/wrap]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0浙江卷】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