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boluobread
感谢菠萝留言讨论嘞。
首先先谢罪一下,我对这本《文学理论入门》里对“理论”的论述确实还没有搞得太明白,不过我昨天还是努力了半天想尽力的把这四点理论特点具体的讲出来。:miffy2:不过我发现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了,又不想放弃引用,所以只好十分含糊其词的用了几个词语做了概括。
好!今天我就详细的尽自己可能把这四点论述一下。
首先是菠萝提到的“
反常识性”,现在看起来我这个“
反常识性”确实用的十分不恰当。其实我想表达的并不是”
反”,而是”
批评与新“。这也就是说理论具有对人们默认的思维模式的批评与创新的特点。就拿菠萝提到的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来说吧。在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之前,大家是怎么认识”苹果为什么会掉到地上的呢?“
重元素组成的物体具有向下运动的趋势,这是重元素(土和水)的本性(nature),正因为它们的本性就是要向下,所以才被称为重的。下的意思就是朝向地球的中心,即宇宙的中心。从古代到文艺复兴,所有受过学院教育的人都具备这些常识。 |
万有引力理论的出现其实是批评反驳了当时的
常识的。所以这本《文学理论入门》里对”理论“的认识才会给理论加上这种”批评常识“的特点。不过现在万有引力定律反而成为我们的常识了,所以才会让大家觉得它没有批评常识吧。再进一步说,万有引力的这个过时的理论也被”相对论“批判过。这也是相对论这个理论出现的一个很大的意义。理论的出现总是会带有批判,关于这一点还有大量的的其他例子,我想大家很容易想到嘞。不知道我有没有论述清楚。
理论从常识的土壤上批判性地生长出来,在被人们熟知理解后又结出常识的果子,最后掉到地上后再从其中生长出新的理论来。 ------------------------------------------------------------------------------------------------------------------------------
接下来是”
跨学科“性。我想这本《文学理论入门》里的跨学科和我们想象的跨学科并不一样。这里我应用一下原文的话语。
理论是跨学科的,是一种具有超越某一原始学科的作用的话语。 |
就我的想法嘞,我认为作者想表达是这个意思,
理论的应用并不一定会被局限到某一个单独的学科里,同时,理论的出现也不单单是一个学科的作用。我想用一个形象的例子描述一下。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心理学的理论。但是,这个理论的思想,并不仅仅局限到了应用到心理学这个范畴里,反而广泛的出现在了文学,电影,医学,占卜等多个领域中去。同时,“精神分析”这一理论的诞生,也不单单只是脱胎于心理学研究,还涉及到很多神秘主义,文学等学科的东西。
不过菠萝提到的确实有一些理论并没有跨学科,就好比菠萝提到的”万有引力“定律,我想这可能是”万有引力“这个理论已经过于庞大,庞大到了独立成为一个新的学科的程度。试想一下后期正在发展的”相对论“理论,不就是一个跨了哲学,量子力学,物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吗。
----------------------------------------------------------------------------------------------------------------------------------
再往下是分析和推测性嘞,我想这个应该好理解嘞。理论理论,本来就是用来分析概念与问题和推测事情原由和未来的嘛。这一点就更偏向其功能的特点了。
-----------------------------------------------------------------------------------------------------------------------------------
最后一点特点我昨天其实并没有理解嘞。其实书上也并不是我所写的”逻辑性“,而是”
自反性“。首先先向大家道歉嘞,太仓促了,没有发现写错力。:miffy3:。
这个自反性特别好理解嘞,我们提到理论会变成常识,所以理论在诞生的一瞬间就注定会被新的理论批评。(完蛋了。怎么有点荒诞的感觉。)不过这不一定意味着被批评的理论就是错的。关于理论,并没有对与错之分。就像我们不敢拍着胸脯说五行说是一个错误的理论一样。你可以说它封建迷信,但不能说他错误。这一点是所有关于”思维的思维“都会面临的问题。
这就是我对前面叙述的理论的补充嘞。:miffy1:
----------------------------------------------------------------------------------------------------------------------------------
综合上面四点,我们可以认识到一个很吓人的结论,
就是对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是没有止境的。不管学了一辈子还是两辈子,因为理论总会不断地从常识的土壤上生长出来,所以总会出现”什么?你不知道张三定律?没有这家伙你还好意思研究galgame?“或者“哈?你没有了解过李四的哲学思想,这样你怎么能深入的理解王五的作品?”等等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所以我想我们学习理论,最忌讳的就是掉到这种盲目的追求各种华丽的知识与思想中去,疲于奔命般的把自己累死在书海或是彻头彻尾的一刀斩断学习理论的必要性。哈哈哈哈,这也是我的一点经验之谈了,不知道大家能不能get到。
至于菠萝提出的关于幸福的现成定义。我想真的是帮了大忙力。这让我想到可以从多个角度,多个维度来综合看到幸福这个问题。或许通过这样的方式能有更好的理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