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FansClub

首页 » - 特色讨论区 - » 键社茶餐厅 » 幸福理论
atamaitai - 2025/2/17 21:13:00
atama今年的大工程从心理学与哲学的角度多角度地探讨幸福的理论
不定期更新感悟嘞
大家有相关的感悟也可以回帖分享嘞

atama鄙人其实也明白,幸福不是靠纸上谈兵谈出来的,但还是按捺不住研究之心,虽然可能不会达到提出新观点的水平,但至少希望可以做到收集一些相关的材料。
加油嘞
水羊 - 2025/2/17 22:07:00
[img]https://s2.loli.net/2025/02/17/QFhSfv1BTGpIoUC.jpg[/img]
Mayrain - 2025/2/17 22:22:00
其实我认为幸福是一个伪命题:miffy5:
但是我认为即便人不幸福人也可以活得很好。即便是不停的在失望,也并非否定了人生的全部意义。
不过呢,展示本身也非常重要。或许你可以用你的理论把我打倒,那是我所期待的。无论如何bd啦
汉风和雨 - 2025/3/9 19:40:00
幸福这东西全看自己的大脑。就跟骇客帝国一样,选择红色还是蓝色药丸一样。
atamaitai - 2025/3/14 23:02:00
大家好久不见,幸福理论的研究依然在大家看不到的地方悄然的进行着。

这段时间我在阅读一本《文学理论入门》的书。这本书写的十分之不错,虽然我还没有读完,但我从这本书的第一章里认识到了很多有意思的东西。

对一切东西的研究的第一步都是要提出问题。当初我着急忙忙地写下所谓高大上的“幸福理论”的时候并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我要研究关于幸福的什么问题?”“我应该关注幸福的什么方面?”认识到这个问题后已经过去好久了,真是十分惭愧啊。

今天,我想谈谈对“理论”的认识和对”幸福“认知的”角度“问题。

首先。我想探讨一下什么是理论。这里我想直接引用《文学理论入门》里对”理论“的认识。我想这个认识很不错,比其他的解释要显得更好理解与琢磨。
理论有着四大特点:
1.跨学科性
2.反常识性
3.逻辑性
4.分析和推测性
这几大特点可以圈出所谓理论的范畴,通俗的讲,所谓理论,便是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对被常识性的观念进行批判与质疑的一种思维体系。因为其本质是对常识的批评与质疑,所以对于各种理论来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在”正确“还是”错误“。其最大的意义在于”新”。对于认识一件事物,高质量的理论越多,我们认识事物的角度就越多,就越有可能解释发生的各种现象和情况。

在明白这一点后,我想我们就能返回来提出我们的问题了。我们的研究的对象是“幸福理论”。我们最大的任务就是批评当下默认的关于幸福的那些庸俗的观点,尽可能多地拓展我们对幸福认识的角度,或许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收获到不少东西。

好,那么在搞清楚我们的研究任务后,接下来就是第二个关键问题,既然我们的研究对象是幸福,那么我们必须划定幸福的研究范畴,即最重要的一个问题——“什么是幸福?“

这是个究极无敌难的问题,不过好在我刚读完《文学理论入门》,里面的作者在研究”什么是文学”这个问题的时候,采取了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将“什么是文学”转化成了“是什么界定了文学与非文学的边界”。我想我们可以借鉴这样的办法,我们可以去研究在我们的文化背景下要把一种生活方式或是其他的东西看作幸福涉及一些什么?或许我们可以从中找到可以量化的指标,找到相关的函数什么的,说不来嘞。

总之,这就是我这段时间的一点点思考,其实还有一些十分零碎的东西,不过实在是不好写出来。先写到这里,下次再见嘞。
boluobread - 2025/3/15 18:41:00
理论有着四大特点:
1.跨学科性
2.反常识性
3.逻辑性
4.分析和推测性


你这个理论的四大特点我看完有些云里雾里,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并不反常识啊,理论也不一定需要跨学科。
然后跑去谷歌了下:


理论
/lǐlùn/
1.
名词
从实践中概括出来的关于自然界和社会的系统化的理性认识。
 「基本 理论」
2.
动词
据理争论,辨别是非。
 「这件事,咱们得跟他 理论 理论」


莫非你的这个理论四大特性解释的是动词用法下的特性?
然后,从幸福的定义入手确实是个正确的方向,下面是维基百科的引用,不妨参考下既存理论对幸福的定义。这比你自己重新总结出一个新的定义要轻松得多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9%B8%E7%A6%8F

幸福(古希臘語:εὐδαιμονία、拉丁語:felicitas、英語:felicity、happiness)是一種持續時間較長的心靈的滿足[1]。人類自古以來就對追求幸福的途徑有著濃厚的興趣。

研究幸福本身,及研究何種人生態度會帶來幸福等等的學問,被稱為「幸福學」(eudaemonics)。將幸福視為道德上的最高追求,並以能否帶來幸福作為判斷行為臧否之標準的思想,則被稱為「幸福主義」。古典幸福主義的代表是亞里斯多德,而功利主義則是近代哲學中追求幸福的典型。
atamaitai - 2025/3/16 0:02:00
re:boluobread
      感谢菠萝留言讨论嘞。

      首先先谢罪一下,我对这本《文学理论入门》里对“理论”的论述确实还没有搞得太明白,不过我昨天还是努力了半天想尽力的把这四点理论特点具体的讲出来。:miffy2:不过我发现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了,又不想放弃引用,所以只好十分含糊其词的用了几个词语做了概括。

      好!今天我就详细的尽自己可能把这四点论述一下。

    首先是菠萝提到的“反常识性”,现在看起来我这个“反常识性”确实用的十分不恰当。其实我想表达的并不是””,而是”批评与新“。这也就是说理论具有对人们默认的思维模式的批评与创新的特点。就拿菠萝提到的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来说吧。在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之前,大家是怎么认识”苹果为什么会掉到地上的呢?“

重元素组成的物体具有向下运动的趋势,这是重元素(土和水)的本性(nature),正因为它们的本性就是要向下,所以才被称为重的。下的意思就是朝向地球的中心,即宇宙的中心。从古代到文艺复兴,所有受过学院教育的人都具备这些常识。


    万有引力理论的出现其实是批评反驳了当时的常识的。所以这本《文学理论入门》里对”理论“的认识才会给理论加上这种”批评常识“的特点。不过现在万有引力定律反而成为我们的常识了,所以才会让大家觉得它没有批评常识吧。再进一步说,万有引力的这个过时的理论也被”相对论“批判过。这也是相对论这个理论出现的一个很大的意义。理论的出现总是会带有批判,关于这一点还有大量的的其他例子,我想大家很容易想到嘞。不知道我有没有论述清楚。
  理论从常识的土壤上批判性地生长出来,在被人们熟知理解后又结出常识的果子,最后掉到地上后再从其中生长出新的理论来。

------------------------------------------------------------------------------------------------------------------------------ 
    接下来是”跨学科“性。我想这本《文学理论入门》里的跨学科和我们想象的跨学科并不一样。这里我应用一下原文的话语。

   
理论是跨学科的,是一种具有超越某一原始学科的作用的话语。


    就我的想法嘞,我认为作者想表达是这个意思,理论的应用并不一定会被局限到某一个单独的学科里,同时,理论的出现也不单单是一个学科的作用。我想用一个形象的例子描述一下。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心理学的理论。但是,这个理论的思想,并不仅仅局限到了应用到心理学这个范畴里,反而广泛的出现在了文学,电影,医学,占卜等多个领域中去。同时,“精神分析”这一理论的诞生,也不单单只是脱胎于心理学研究,还涉及到很多神秘主义,文学等学科的东西。

    不过菠萝提到的确实有一些理论并没有跨学科,就好比菠萝提到的”万有引力“定律,我想这可能是”万有引力“这个理论已经过于庞大,庞大到了独立成为一个新的学科的程度。试想一下后期正在发展的”相对论“理论,不就是一个跨了哲学,量子力学,物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吗。

----------------------------------------------------------------------------------------------------------------------------------

再往下是分析和推测性嘞,我想这个应该好理解嘞。理论理论,本来就是用来分析概念与问题和推测事情原由和未来的嘛。这一点就更偏向其功能的特点了。

-----------------------------------------------------------------------------------------------------------------------------------
最后一点特点我昨天其实并没有理解嘞。其实书上也并不是我所写的”逻辑性“,而是”自反性“。首先先向大家道歉嘞,太仓促了,没有发现写错力。:miffy3:。

这个自反性特别好理解嘞,我们提到理论会变成常识,所以理论在诞生的一瞬间就注定会被新的理论批评。(完蛋了。怎么有点荒诞的感觉。)不过这不一定意味着被批评的理论就是错的。关于理论,并没有对与错之分。就像我们不敢拍着胸脯说五行说是一个错误的理论一样。你可以说它封建迷信,但不能说他错误。这一点是所有关于”思维的思维“都会面临的问题。

这就是我对前面叙述的理论的补充嘞。:miffy1:


----------------------------------------------------------------------------------------------------------------------------------

综合上面四点,我们可以认识到一个很吓人的结论,就是对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是没有止境的。不管学了一辈子还是两辈子,因为理论总会不断地从常识的土壤上生长出来,所以总会出现”什么?你不知道张三定律?没有这家伙你还好意思研究galgame?“或者“哈?你没有了解过李四的哲学思想,这样你怎么能深入的理解王五的作品?”等等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所以我想我们学习理论,最忌讳的就是掉到这种盲目的追求各种华丽的知识与思想中去,疲于奔命般的把自己累死在书海或是彻头彻尾的一刀斩断学习理论的必要性。哈哈哈哈,这也是我的一点经验之谈了,不知道大家能不能get到。
至于菠萝提出的关于幸福的现成定义。我想真的是帮了大忙力。这让我想到可以从多个角度,多个维度来综合看到幸福这个问题。或许通过这样的方式能有更好的理解吧!
boluobread - 2025/3/16 19:03:00
我又不是在开批斗会233 边发帖边整理思路也没啥问题,不必谢罪:onion20:

从实践中概括出来的关于自然界和社会的系统化的理性认识。

也就是说现在探讨的是名词的“理论”。

首先,如果头疼君只是想表达有很多理论或者那本书中提到的文学理论具有这四个特点,那我觉得问题不大,但如果要说这四点是“理论”的特点,那就意味着一切“理论”都必须拥有这些特点,只要存在一个反例,这个论断就是错误的。

批评与新,确实,有不少理论是对旧常识旧理论的否定或者拓展,但是不是所有理论都是,我还是存疑的。
跨学科性,头疼君的意思是说理论的运用往往是跨学科的,理论的产生也依赖其他学科,或许有些理论是这样,但是不是全部,我存疑。
分析和推测,意指理论可以解释过去的,也可以用于预测未来,这个我觉得问题不大。
自反性,理论会被新的理论取代,这也不太好说,是不是现存的所有理论都会在未来被否定?这个谁也说不准吧。

不过我感觉也不必在这里过度咬文嚼字,不如先把注意力放在头疼君想研究的幸福理论上好了。
1
查看完整版本: 幸福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