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键社,从这个公司的命名式开始,就在为其“国际化”做准备。
或许英文题名以其凝练和简洁性打动了不少日式Kinetic Novel 制作者的心,像KID的《Memories Off》、La'cryma的《True Tears》,还有那个远不像某些考据党讲的那么复杂,就是麻枝觉得在clan的基础上读起顺口而定下来的《CLANNAD》。当然这种现象也可以归结于这个民族“善于汲取”的性格以及随之而来的日本语文化中那常常令人哭笑不得的“外来语入侵”。起码从普及度上来看,作为一个在相当长时间内都难以加入参与“填坑”大业的伸手党。我总觉得,比起那一串串鬼画符式的平、片假名,英文标题还是要顺眼些。
而那部键社的早期作品,由凉元策划的常被我们称作《星之梦》的Heitai Game 也不敢例外地有了一个很美的英文题名 “Planetarian ~Chiisana Hoshi no Yume~”。
虽然目前我们 Planetarian 的故事已有五种语言版本,其中四种海外译本分别为中文、英文、韩国语和越南语,可是在译名方面,好像没有那方的翻译主笔敢对正标下手,要说尚未上年纪的 planetarian 在我们东方语言中是很难找到对应词,就如同在我们口中流传了两千多年的“仁”在英语世界中遇到的尴尬。
反过来看,我真是很好奇,这部作品的英译者究竟是怎样理解这个名词?
我想,每一位读者对 planetarian 在心中已经有了自己的概念,但是它究竟是什么意思?它是从何而来?也许我们需要一个明确的答案。
应该有不少朋友在阅读前后忍不住对 planetarian “灵格斯”或“有道”一下,可是他们会发现即便是最专业的网络辞典也会和自己一样无奈,就连在微软的文字编辑系统之下,它也好似被歧视了一番打上了鲜红的下划线,难道 planetarian 在我们的英语词汇中只是一个可能会打上TM符号的小人群作品名称?
相信很多人曾注意过,辞典的搜索引擎对 planetarian 的模糊匹配是 planetarium 这个词,大家可别无视它,这家伙可是与我们的 问题多少是有着联系的。从构词法上来看,词根planet(行星)+-ary(与某事相关的)→planetary(行星的;与行星有关的)+-ium(某地点,常带有“更大”、“更复杂”的含义)→planetarium(天象馆),同理可以看出 planetarian 也是 planet 加上 -ar(y) 和 -ian(专长于某事的人;某方面的专家)两个后缀的派生词,凭此我们可以初步猜出,planetarium 指的是“关于星星的地方”,那么 planetarian 最直接的译法就是“和星星相关的人”。
在英语中, planetarium 的含义可不像汉语中“天象馆”那样单薄,它在现代英语词典的一般解释虽然仅停留在“天象馆”层面上,但是当它作为术语时也可以指天象馆中使用的或者职能与天象馆相近的各种天文学仪器,比如20世纪初在德意志的耶拿小镇上的Carl Zeiss 光学器材厂生产出来的第一批大型现代投影式天象仪(Planetariums/Planetarium Device)、我们中国古人发明的“浑仪”和“简仪”,西方的古典
太阳系仪(即Orrey,以一位爱尔兰贵族奥莱利伯爵命名,事实上今天的“天象馆”的别称“Projection Orrery”,“投影式太阳系仪”也是由此而来)、也被称为“Astraium”的现在越来越稀少的“
天文钟”,甚至一些计算机仿真的太阳系模型也在 planetarium 的范畴之内。
然而我们 planetarian 的意义较之简单,因此它更有可能后于 planetarium 出现。它是一个术语词,或许说它是“行话”更为恰当——非正式、仅在以小圈子人中使用。其相对权威,也许是唯一的一种解释出自英文维基的
“planetarium” 词条:
planetarian 是天象馆中的专业职员的一种形象的,甚至十分浪漫的说法。他们正是“与星星一起工作”人,不就是名副其实的planetarian,“与星星相关的人”。
《星之梦》的广播剧中有一章叫《星の人》(星之人),而那位废墟猎人后来也称自己为“传颂星星的人”,我想这应该是 planetarian 最符合作者本意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