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FC欢迎致辞,点击播放
资源、介绍、历史、Q群等新人必读
KeyFC 社区总索引
如果你找到这个笔记本,请把它邮寄给我们的回忆
KeyFC 漂流瓶传递活动 Since 2011
 

「知足常乐」只是自我陶醉的说法,人应当永远追求更好。

[ 16288 查看 / 49 回复 ]

结束了啊,我就来乱入一下好了。于是,
阵营设定:正方。
观点:「知足常乐」只是自我陶醉的说法,人应当永远追求更好。

正如面玛所言,要反驳本方观点,只需要举一个不必追求更好的例子就能对我方辩题中的“永远”予以反驳,使我方观点不成立。
面玛举了诸多知足常乐的典范人物,如陶渊明,老子等,对于这些人物的例子,我个人也深为信服。
本人在这里要提出一个观点:「知足」也只是一种追求更好的行为而已。
如果这个观点得到论证,以知足常乐的案例来反驳本方“人应当‘永远’追求更好”就不可行。

首先,人应当永远追求更好,正如风子所言,这是由人的本性决定的。
举例说明:
现在有一个选择题:
A 获得200元  B 获得100元
没有其他限制条件,那么大家会选择哪个呢?答案是A。

现在,我们稍微加上一些限制条件,看一看知足常乐是怎样成为一种最优选择的:
A 通过抢劫获得200元  B 通过诚实劳动获得100元
在这里,包括我在内的绝大多数人相信都会选择B。这就是知足常乐了,放弃通过抢劫来获得额外的100元收入,似乎这种行为与追求更好是违背的?
其实不然,作为社会人,追求更好并不仅仅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是“综合”利益的最大化。大家之所以不选择A,是因为价值观,社会道德,法律等其他这客观因素的种种制约。
我们的价值观告诉我们:抢劫是可耻的。
社会道德谴责抢劫这种行为。
法律制裁抢劫这种行为。
因此,理性人不会为了100元额外收入而铤而走险。
当然,抢劫的行为确实存在,而且更改假设时,这种行为可能是理性选择,是一种追求更好的行为。一个极端的例子就是不抢劫就得饿死……

最后还想说的一点是:“人应当永远追求更好”并不等同于“人的行为总是在追求更好”。人不可能总是做出最优选择,就算个人总是以更好做为追求目标,由于各人的价值观、知识、立场的局限,行为的结果不可能总是最优的。我想没有一个战争贩子是明知会失败却依然悍然发动战争的吧,他们想的是战争胜利后会如何如何,因此他们觉得发动战争是最优的,是更好的选择。尽管待到战争结束,他们有人发现自己是错误的……

所以,本方认为:知足常乐只是自我陶醉的说法,人应当永远追求更好。

以上
最后编辑boluobread 最后编辑于 2011-08-14 10:33:35
本主题由 超级版主 kameu03 于 2011/8/8 0:11:58 执行 设置高亮 操作
分享 转发

優しさには いつも感謝してる だから強くなりたい(I'm on the way) 進むために敵も味方も歓迎じゃん    
  ——《again》 YUI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