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FC欢迎致辞,点击播放
资源、介绍、历史、Q群等新人必读
KeyFC 社区总索引
如果你找到这个笔记本,请把它邮寄给我们的回忆
KeyFC 漂流瓶传递活动 Since 2011
 

[身边的事]“这是三国时人们说的话”

[ 8261 查看 / 29 回复 ]

打个比方吧。
我更担心——好吧,这个词重了,换一个,不爽——的是,在某些地方,年轻一代证被那些自命正统的人们诱惑着走向消费,而不是创作。他们以消费为身价,拿异样的眼光去看待创作,对待出作品的人就像要账一样。很多时候都不无怨气地想,看来新的伸手党就是这样被惯出来的。
可是不爽了又能怎样呢。你要如何告诉他们什么是正确的呢。或者说,对于这些被误导的年轻一代,你有没有必要去劝阻他们呢。

情义不会忘记。一年多之前的某个时候,有位少年来到了某个论坛。他怀着一种好奇而急躁的心情,把那些经典的作品用当今功利教育的自以为是去“分析”了一遍。他期盼着别人来赞赏、来认可,然而更多得到的却是质疑和反对。几次争辩之后,很多人都表示厌烦,有位版主甚至拿出那种三流老师抓住学生的作业本一把丢出窗外使之做长距离平抛运动的气势,把他辛辛苦苦写的东西移出版面、并扬言“以后这种帖子统统丢水区处理”。当时那位少年时怎么想的呢,也许只有他自己了解。
但他并没有因此气馁退缩。他看过论坛内一些强人写的东西,下定决心朝着那个目标努力。他在道德上有一种严格的自我审视,深信人性善良的一面。在看到美好的东西被践踏的时候,他会无所顾忌地站出来跟人争辩。他是孤独的,也是坚强的,就在这样的不断学习和磨砺中,他不知不觉地变了。他开始逐渐舍弃那些习惯性的学院思维和肢解式赏析,用最真实的情感去接触每一部作品。
那个版主在现实生活中做了一阵子老师,后来不做了;再后来连版主也不做了,以一个普通的会员的身份“做自己该做的事”。之前的他绝不可能想到,这两个紧要关头是谁陪在身边理解他、鼓励他,甚至给他提供了新的生活方向的可能性。没错,那个少年,在这段过程中一直守望着,等待着,在寂寞中关注着那个曾经跟自己论战到天翻地覆并把自己批驳得一无是处的人。是的,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那人开始对他表示出一种认可,一种鼓励。两个人的距离不知不觉中近了,他们在不断的学习和超越中,在各自的孤独创作路程中,在虚拟世界的明争暗斗中,建立了牢不可摧的情义。而当初那人对那些主观、量产式赏析泛滥的忧虑,到头来竟然是如此毫无必要。
那个人不会忘记,以濑津美自比的他,曾这样说道:
“如果可以称您‘姐姐’的话,您就是我心中的‘姬子’了。”
……


ね,我的表述水平有限,这次就先讲这些,剩下的楼主自己补充吧。
好像绕了很大一个弯子。那么楼主应该有了答案了吧。那些你所焦虑的、你该坚信的、以及你不需要把握的各种事情——你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它们呢?

————————————————————————————————————————————————
(其實個人感覺,真三無雙4裏面有幾個人的傳記還是做得不錯的,對歷史、命運的探討和作為個人意志體現出的答案都比較出彩。如果你有在這方面留意的話,應該能夠認可它的。)
最后编辑驿客林夕 最后编辑于 2010-09-14 02:25:39
2

评分次数

    本主题由 版主 Blackの墨 于 2012/12/29 18:17:47 执行 主题分类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我在想,如果最要好的朋友不在身边,人是不是总容易在日常生活中钻进牛角尖里去呢。

    M君。记得你说过的那些冰层岩浆之类的比喻么。这两天新结识的一个朋友,她对我的评价跟你评价的是内外相反的。那么到底谁说的是真实的呢,或者只是时过境迁的外显差异。是的,我可以用各种方式调节自己的状态,然而这次,我真的累了。

    现在我也许又要有一次大的转型了。前些天的事情,应该只是前奏而已吧。生活方面,现在所有的事情和问题均指向不确定。但不管怎样,请相信我会把路走好。
    你寄给我的书和信,我会一带在身边的。
    保重。
    1

    评分次数

      TOP

      你不要那么焦躁……
      本来一个可以光明正大讲出来的问题,叫你一说跟什么似的。
      耐心一点吧。就像假期的那些日子一样。
      有话好好讲嘛,KFC的包容力并不像你想的那样小气。
      为什么,来到这里的你反而静不下心了?

      ————————————————————————————————————

      至于看待历史的问题么。
      10年前,我的一个老师在课堂上大骂《大话西游》,说是什么民工文化,被几个同学所不屑。他们说:
      “你们觉得《大话》污辱了古典名著,那《西游记》不也是小说家对历史的‘歪曲’么?”
      我虽然倾向于老师的意见,但还真拿不出什么辩词来反驳他们。
      简单地说,就是“媚俗”“娱乐”“消费”的概念吧?
      对于心中怀有诚恳和尊重的人来说,媚俗什么的简直就是不宣而战。但在所谓的流行文化面前,一个老教师的呼吁也是比较无力的吧。
      不过现在,你在90一代中间讲讲《大话西游》中的典故,有几个能马上领会呢?
      所以我认为,不管是什么样的糟糕东西,经过了一定年代,它必然会消失的。
      尤其是那些“速成”式的“消费”品。更不会久远。
      跟他们计较,你就输了。
      所以,先不要急于反对什么,还是做好自己的“正业”吧。

      我不知道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你现在的历史底蕴达到了什么程度。
      毕竟你我也算是比较年轻的一代,我想,与其纠结社会、民族、人类这些宽泛的概念,为什么不从自己开始,踏踏实实地充实自己呢?
      这样吧。
      我在土豆星有篇历史题材的游记,发了一个多月了还是0回复,如果你真要提醒我们注重历史的话,就把它挖上来,并给出一个积极的导向。我相信只要你去做了,就会有人关注的;如果他相信你做的正确,也许会支持你的做法甚至追随你的道路吧?
      最后编辑驿客林夕 最后编辑于 2010-09-14 19:16:04
      TOP

      楼主怎么不回帖呢?
      难道也习惯了被误解和沉默了?
      你不会在学谁吧?
      你这样让我看着很难受啊。
      最后编辑驿客林夕 最后编辑于 2010-09-14 21:51:43
      TOP

      好吧这话还是我来说吧。
      现在的“大众”其实并不推崇鲁迅,更不会去神化。神化鲁迅的,只有大陆的老教材而已。而且因为当今学生群体普遍对他怀有敬而远之的态度,鲁迅已经逐渐被请出语文课本了。
      关于胡适、林语堂和梁实秋,也不是像楼主想的那样,人们认识他们都是因为鲁迅的缘故。会这么想的只有只知道看书的中学生而已。但这里的人并没有很多那样的,他们的涉猎面还是很宽泛的。
      楼主现在放假没有?如果有些空闲还是把思维方式调整到非应试模式吧。你现在这样,很让我有种“一朝回到解放前”的感觉呢。
      最后我真的想问一下,楼主到底是在说传统文化,还是民族文化?一个是新旧时代的问题,一个是不同区域群体的问题。现在的讨论已经把这两个概念混淆莫辨了,楼主作为发起者是不是至少要澄清一下?
      最后编辑驿客林夕 最后编辑于 2010-09-14 23:45:09
      1

      评分次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