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个比方吧。
我更担心——好吧,这个词重了,换一个,不爽——的是,在某些地方,年轻一代证被那些自命正统的人们诱惑着走向消费,而不是创作。他们以消费为身价,拿异样的眼光去看待创作,对待出作品的人就像要账一样。很多时候都不无怨气地想,看来新的伸手党就是这样被惯出来的。
可是不爽了又能怎样呢。你要如何告诉他们什么是正确的呢。或者说,对于这些被误导的年轻一代,你有没有必要去劝阻他们呢。
情义不会忘记。一年多之前的某个时候,有位少年来到了某个论坛。他怀着一种好奇而急躁的心情,把那些经典的作品用当今功利教育的自以为是去“分析”了一遍。他期盼着别人来赞赏、来认可,然而更多得到的却是质疑和反对。几次争辩之后,很多人都表示厌烦,有位版主甚至拿出那种三流老师抓住学生的作业本一把丢出窗外使之做长距离平抛运动的气势,把他辛辛苦苦写的东西移出版面、并扬言“以后这种帖子统统丢水区处理”。当时那位少年时怎么想的呢,也许只有他自己了解。 但他并没有因此气馁退缩。他看过论坛内一些强人写的东西,下定决心朝着那个目标努力。他在道德上有一种严格的自我审视,深信人性善良的一面。在看到美好的东西被践踏的时候,他会无所顾忌地站出来跟人争辩。他是孤独的,也是坚强的,就在这样的不断学习和磨砺中,他不知不觉地变了。他开始逐渐舍弃那些习惯性的学院思维和肢解式赏析,用最真实的情感去接触每一部作品。 那个版主在现实生活中做了一阵子老师,后来不做了;再后来连版主也不做了,以一个普通的会员的身份“做自己该做的事”。之前的他绝不可能想到,这两个紧要关头是谁陪在身边理解他、鼓励他,甚至给他提供了新的生活方向的可能性。没错,那个少年,在这段过程中一直守望着,等待着,在寂寞中关注着那个曾经跟自己论战到天翻地覆并把自己批驳得一无是处的人。是的,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那人开始对他表示出一种认可,一种鼓励。两个人的距离不知不觉中近了,他们在不断的学习和超越中,在各自的孤独创作路程中,在虚拟世界的明争暗斗中,建立了牢不可摧的情义。而当初那人对那些主观、量产式赏析泛滥的忧虑,到头来竟然是如此毫无必要。 那个人不会忘记,以濑津美自比的他,曾这样说道: “如果可以称您‘姐姐’的话,您就是我心中的‘姬子’了。” …… |
ね,我的表述水平有限,这次就先讲这些,剩下的楼主自己补充吧。
好像绕了很大一个弯子。那么楼主应该有了答案了吧。那些你所焦虑的、你该坚信的、以及你不需要把握的各种事情——你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它们呢?
————————————————————————————————————————————————
(其實個人感覺,真三無雙4裏面有幾個人的傳記還是做得不錯的,對歷史、命運的探討和作為個人意志體現出的答案都比較出彩。如果你有在這方面留意的話,應該能夠認可它的。)
驿客林夕 最后编辑于 2010-09-14 02:25:39
-
2
评分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