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FC欢迎致辞,点击播放
资源、介绍、历史、Q群等新人必读
KeyFC 社区总索引
如果你找到这个笔记本,请把它邮寄给我们的回忆
KeyFC 漂流瓶传递活动 Since 2011
 

「知足常乐」只是自我陶醉的说法,人应当永远追求更好。

[ 16320 查看 / 49 回复 ]

Keyfc—我们的梦想。这个论坛体现的载体就是希望大家无谓艰难地追寻自己的梦想。最初宗旨一直延续至今。本身就说明了大家要努力的进取,突破自我,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勇往直前的前进,梦想不是追寻的难道还是要陶醉的嘛?人生虽然是个战场,充满着各种不确定因素,但现在的社会就是淘汰的社会。达尔文的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你不竞争最后只会被淘汰。自我陶醉,自我幸福。只是在傲娇。追求更好就是突破自我,不能局限自己。


就论坛的各个主题来看,不必说air;因为他表现的是即使我们很渺小,不能选择命运,却不代表我们在命运面前无能为力。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双手,努力地追求幸福;观铃不就是这样?也不必说clannad;小家族体现大家族,要珍视亲人和亲情,要建立起那份温柔与坚强:要温柔的对待重要的人,要坚强的守护重要的人。即使是身处逆境,也要奋力拼搏,找到生活的希望,守护住应该守护的东西的重要意义。更不用说LB,恭介而最让人感动的就是友情,恭介真人谦悟三个人在临死之前都不忘记理树和枣铃,创造了虚拟世界让理树和枣铃成长,而理树在成长之中也变得足够坚强,甚至帮助了已经遭到打击放弃了继续锻炼理树的恭介,其实理树学会的东西很简单,通常线最后的那个问题,无论这个世界多么悲惨,都要坚强的活下去,于是最终理树和棗铃创造了奇迹,所有人都在车祸中活了下来。我们从这么多获得的启示和积极意义都是什么呢?就是让我们不要自我陶醉,自我满足自己,否则就要BE




PS
:总是认为别人的东西好或自己的需求不满,于是求父母来要或着自己打工;上学的时候,看到同学学习好,难免想竞争;到了社会也是希望找到份好工作。我们也许都是在不知不觉中追求着更好吧?

= =还是写例子更好,理论真没用。。这是重新写的
1

评分次数

    本主题由 超级版主 kameu03 于 2011/8/8 0:11:58 执行 设置高亮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1 陶醉这个词语,“表示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沉醉某种事物或境界里,以求得内心的安慰”
    辩友所提倡的所谓“知足常乐”的意思“是一种抛下心中负担的洒脱;是一种用笑容充实生活的温暖;是一种油然而生的幸福”就辩方认为陶醉这个词语是贬义的我不能认同。因为辩方所定义的“知足常乐”仔细分析的话,“知足常乐”的结果与陶醉的结果是一样。更确切的说法就是:辩方所谓的应该是陶醉这个词义所包含的了,其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辩方观点不能认同。


    2 罗曼罗兰确实有这句名言。但罗曼罗兰能写出《巨人传》这样的激励人心的名著,另外根据时代背景,当时罗曼罗兰所处的时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他所作出的贡献是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进行了不屈的斗争。根据这些材料,。辩方所说的“幸福是灵魂的一种香味”与罗曼罗兰的意境是不一样的。罗曼罗兰所追求的其实为了正义、光明而奋勇前进的追求更好的形象。辩方不要曲解罗曼罗兰的本意。罗曼罗兰的追求也是我们要证明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3 孔子的《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我认为不能用一句话来说明孔子的主张,应该从他生活的年代和他的经历来看。简短的说,孔子一生周游数国,颠沛游离,历经艰难,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多次险些丧命。政治主要等多个方面未达到抱负。孔子62岁的时候,曾这样形容自己:“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优”在他这的这种经历之下,他还能说出这样的话。即使千难万险孔子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之而为之。说明孔子他也在追求着完美,纵然现实摆在眼前。所以我觉得对方辩友说的代表孔子的观点这句话有问题。孔子也是一直在追求着自己的理想啊!~


    4 “井底之蛙”这个典故说明的意义是,不要像那只青蛙一样不学习,没什么见识;不要安于现状,目光短浅,积极进取;对方辩友所要说明的“知足常乐”的意思在这个典故是讽刺的意味吧


    5 生命虽然有上限,但是一个人的思想可是永远传承的。爱因斯坦虽然没能完成“统一场理论”但是世界各个国家的科学家可是都在研究啊,就跟愚公移山一样。“永远追求更好”是一种心理状态,不能因为“死”就否定他所追求的?他的思想也为全世界所共用着啊。不能因为没有“完成”研究就说明没有追求吧?这个论点也有问题。


    6 “一个人”在这里是论题的一个限定条件,辩论的重点也不是在这里。不要在这个问题上花太多时间。因为“一个人”是两方面都是要面对的。


    先写这么多吧,对其他人的反驳,先等等







    第二次反驳的其中一小部分:

    1 我想说的是自我陶醉和辩方所说的“知足常乐”的意思是一样的。陶醉本来就没有贬义的意思。(因为我看不到辩方举出一个有积极意义的例子)
     
    2  回35#的铅笔
      关于衣服的那段。从你发的这段辩论心里分析:你给衣服分成了四类,你也知道请大师设计的是最好的。所以在你的心中是渴望得到第四种衣服。根据你的语气,你是怀着不甘与只穿第一种心灵。所以,根据你的辩词,只穿便宜衣服就满足,再有条件的前提下,只是一个心口不一的辩词罢了

    3 对方始终都没有正面面对我们的问题,只是在挑我们的所没有提及的问题进行提问。
      根据你的二辩举得例子,我只想说:“人永远追求最好”这个辩论题目里面,我们要证明的是追求的是“好”的东西。可是你所举出的例子,是说明他们是在追求“好”的东西?所以你的例子至少要换一种方式?

      另外针对辩友的“永远”问题。首先,我想了想你们的辩题里面也应该要证明“永远”也是知足常乐一部分吧。所以你们方也对这方面说明一下?人要“永远”知足常乐的重要意义?
    其次,正面回答。我所举得例子,其实是从你第一次辩论延伸过来了吧?
    我所做的说明是,他们都在穷尽一生追寻自己的理想,可以认为是永远,都用了自己的一生

    4 希望你和你们方的铅笔同学协调一下,你所主张的和举得例子有点不协调。

    5 如果你陶醉在一个坏的东西里,那很显然“陶醉”就会成为一个带有讽刺色彩的贬义词。
      既然对方辩友这样认为,那也就是说对方辩友的注意点是在东西的好坏上,而不是陶醉上。中国语言博大精深,很多反语的用法不胜枚举,就如同看见一位长相比较恐龙的人,调侃之时或许会用带引号的“漂亮”来形容,而追根揭底,很多词语的本身并没有反向性,而使用出相反的含义,只是一种艺术性。

    5.1 辩方从一开始到现在也没回答我的反驳。
    5.2 诚如你所说的贬义是这个意思,那么你所举得例子是贬义是褒义的?从我们的角度看。
        再强调一遍,我们永远追求的是"好的"东西。我的观点全在上面。
    5.3 既然对方辩友十分推崇百度百科,并将其资料引为论据,那么请让我们看看百度百科对知足常乐的解释,我们很容易看到这句“【古今意义的变化】古代劝说人们要“知足常乐”。现今激励人们进取,有时会说‘不知足者常乐’。”

       

    从而我们可以看到,被你认为是至理的百度百科,都在提倡要不知足者常乐,那请问对方辩友……你是应该尊重你的材料还是应该推翻你的材料呢
    你会说词条和词条是不一样的嘛??
    算了,这么问吧:
    请问对方辩友……你是应该尊重你的材料还是应该推翻你的材料呢?

    5.4在玩火焰纹章,这个问题问晚了。,也许你会中套吧





    PS:有点咬文嚼字,但是,这就是辩论吧= =?
    最后编辑winaries 最后编辑于 2011-08-11 23:05:58
    2

    评分次数

      TOP


      对方辩友winaries同学,
      我方不需要回答你的问题才能证明我方观点。
      还有,对方同学这是和“陶醉”的词性干上了嘛,
      它明明是个中性词,你强说他是褒义词,
      这真是说你成,你就成,不成也成;说不败就不败,败也不败。[/b
      hyabcd0123 发表于 2011/8/12 6:32:00


      1 恩 我说的是23点05发上去的,对方辩友记得解答一下

      2 中性词的意思是你们提出来的。发展到最后这样。。。我从一开始可都是顺着“你的意思”在反驳呢。

      3 不回答我们的问题,只是一味的问问题。你是想说辩题中的“好”和“永远”在你们中不重要嘛?
        所举的例子除了说明我们的论题是贬义的外没有任何意思。
      4 引用的第一句话。“不需要回答问题才能证明我方观点”我提醒你们,这是在辩论。不是我们方在开百家讲坛;
        表示不需要对此经行过多的解释,因为这种技巧、观点、内容已经完全脱离了辩论范畴,诚如你说的“不可取啊”!



      第二部分
      我方坚持我的观点,知足常乐只是自我陶醉,人应当永远追求最好。
      从论坛的主题来看,从KEY的游戏主题来看,从社会的发展需要积极进取人来看。
      都是需要积极进取,永远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层次。而且这种追求方式是良性方式并且达到“好”的效果




      知足常乐不是有像陶渊明“淡泊名利,安贫乐道,向往安静祥和的田园生活,不与世俗为伍”
      这个只是知足常乐对生活,对自然追求的一个方面。那么其他方面呢?比如社会需要发展,要是所有人都“知足常乐”。那么这个社会还怎么发展?所以不能管中窥豹。
      综合而言,知足常乐只是自我陶醉。



      对于“永远”和“好”简短些说:永远有精神和生命两种方面。这个辩题也没能逃脱。你不能说因为“人”不存在了,论点就不成立了吧?辩论中都能找到,谁在这里说的相对比较好,大家都应该心里有数吧
      “追求最好”并不是像对方说的那样,在第二轮的例子,对方辩友打算通过举一些社会影响不好的例子来证明他们的观点。追求更好不代表就如同像你们说的方法吧?很明显的栽赃。我们需要的是良性的方法达到最大话最好的结果。


      另外对于项羽的例子,项羽开始完全有机会干掉刘邦的,结果在鸿门宴放虎归山。这不是证明我方观点正确性一个反例。我们方也可以说项羽太知足了,结果乐极生悲了。




      还有辩友最新举出的“虎妈”的例子。我想说,能实行我们两方观点中任意一个,这是主观能动性吧?

      我觉得这个例子没有什么用。因为我们的想法,在这个议题的基础上。实行观点的都是我们自己。

      坚持我方得观点。



      结果这总结说的太简短了。。。剩下就交给辩友了

      这几天大家都辛苦了-0-。谢谢大家


      建议大家把以前辩论的都好好看一看,= =我感觉我这几天努力也没白费。大家多多支持我们方。


      最后编辑winaries 最后编辑于 2011-08-13 22:50:5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