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FC欢迎致辞,点击播放
资源、介绍、历史、Q群等新人必读
KeyFC 社区总索引
如果你找到这个笔记本,请把它邮寄给我们的回忆
KeyFC 漂流瓶传递活动 Since 2011
 

[身边的事]“这是三国时人们说的话”

[ 8260 查看 / 29 回复 ]

把日文认成文言文就是家长的错误?这和懂事不懂事有关系么?
小孩子不认识日语太正常了,注意,楼主问的是“你知道这是哪国语言吗?”而不是“你知道这是日语吗?”指着一堆我们知道叫片假名的文字(我知道假名这个词至少是16岁以后的事情了)问一个九岁小孩这是什么国语言。

然后小孩仔细想了想(很明显他不知道),然后“我猜这是……“
…………


楼主一开始思维就已经定下来了。
因为他讨厌外国改编尤其是日本改编的(为什么我特别提到日本改编呢?因为楼主很喜欢说英语,暴雪什么的很好的-v-)游戏,所以他看到那个情景有些不爽。
然后之后的问话,都是带有那个意思在里面的。
所以我就会问,如果这是英文版的三国无双,楼主会怎么行动?
诚然,选择什么态度是个人的自由。
但是首先民族灵魂寄托在演义小说上这本身就是很奇怪的逻辑……一个民族的灵魂寄托在一本书或者几本书或者繁体字上的话……那当年准备废除汉字的鲁迅同学早就被绑在柱子上被烧死一万遍了。
另外9岁的小孩喜欢三国的和喜欢西游记的在数量上完全是一百条街以上的差距,西游记电视剧年年暑假寒假轮班放,动画放,现在的小孩子可有不喜欢的了?日本改编的一大堆乱七八糟的西游记可有小孩子喜欢了?这就是文化实力,电视剧排的好,动画拍得热闹,故事又适合小孩子,小孩子自然就会去选择,日本改编作品在这里完全没有市场不是么?
三国,书写的好,老版电视剧拍的神,问题是九岁小孩会喜欢看这个?什么叫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
我的观点,认为日本人改编的文化能够侵蚀我国文化精髓的都是对真正民族文化的不自信。
其实换个角度去想,我们一个王朝过渡时期的一小段历史让另一个国家疯狂迷恋了快100年,然后现在担心这个国家改编这段历史的文化让我们自己的孩子脱离民族文化……这个逻辑,我给个不恰当的比喻,就像当年那些想用受汉语深远影响的日语同化伪满地区的中文的鬼子一样可笑。
最后,请不要脑补这些小孩不读书不读连环画,当时不读不表示以后不读,人不是SB,有了兴趣他们自会去读。他们回答你用的是中文不是日语,他们学得是汉语,写的是汉字,做的是汉字作业,无论从什么意义上来说,他们都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
一个结尾问题:如果他们玩得是战国无双,楼主又会怎么行动呢-v-?
最后编辑zero4 最后编辑于 2010-09-14 21:49:58
3

评分次数

    TOP

    楼主怎么不回帖呢?
    难道也习惯了被误解和沉默了?
    你不会在学谁吧?
    你这样让我看着很难受啊。
    最后编辑驿客林夕 最后编辑于 2010-09-14 21:51:43
    TOP

    请别提鲁迅,他太具争议性了,如今很多人只知道看其一面而将其“神化”
    就像我们现在不会去指摘当年被周树人破口大骂的胡适、林语堂和梁实秋

    另外,我希望大家能理解,我的侧重点并不在于“作品的改编”,
    我也不相信几部商业性的电视剧、动画片以及电子游戏就能撼动本土名著在未来一辈心中的地位,
    虽说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环境和情节,演义小说名著在该民族中的影响力并不是史实、作者的想象力以及独特文法所构成的他们而形成的,而是其中所体现的中国人的思考方式、信仰等等常被人们称作“精神内核”之物。
    如你所想的一样,我们不用担心改编,就像我们处理《水浒》和在我国封建文学史上影响力极大的《The Forbidden Legend Sex & Chopsticks》的关系一样。

    如题,问题还是出自语言上。

    另外关于英文,纯粹是出于屏蔽和回避。
    最后编辑Miyazakehime 最后编辑于 2010-09-14 22:27:57
    1

    评分次数

      TOP

      好吧这话还是我来说吧。
      现在的“大众”其实并不推崇鲁迅,更不会去神化。神化鲁迅的,只有大陆的老教材而已。而且因为当今学生群体普遍对他怀有敬而远之的态度,鲁迅已经逐渐被请出语文课本了。
      关于胡适、林语堂和梁实秋,也不是像楼主想的那样,人们认识他们都是因为鲁迅的缘故。会这么想的只有只知道看书的中学生而已。但这里的人并没有很多那样的,他们的涉猎面还是很宽泛的。
      楼主现在放假没有?如果有些空闲还是把思维方式调整到非应试模式吧。你现在这样,很让我有种“一朝回到解放前”的感觉呢。
      最后我真的想问一下,楼主到底是在说传统文化,还是民族文化?一个是新旧时代的问题,一个是不同区域群体的问题。现在的讨论已经把这两个概念混淆莫辨了,楼主作为发起者是不是至少要澄清一下?
      最后编辑驿客林夕 最后编辑于 2010-09-14 23:45:09
      1

      评分次数

        TOP

        这里是来围观的,顺便顶一顶顺迅哥儿,你们继续……
        像喜剧一样。
        TOP

        挣扎在电路图和困意之中的xish浮上来说两句话……

        1.为什么说家长有责任?因为这篇文章给家长同志们看见了恐怕又要大叫“电子海洛因”了,很多东西,明明是家长的责任,却推到社会头上,这是什么意思?

        2.先谈一下关于繁体字的问题,转载一篇某加拿大华人社区(http://post.iask.ca)的文章《心情随笔系列之 汉语乎?“日语”乎? ----从“燕梳” 二字说开去 》:

        “语言的尊严”肯定是一个很有争议性的话题,希望跟各位网友讨论。


        大家都知道,汉语事实上存在和流行着两种语系-- “国语 (普通话)”和“广东话” 。出国之前没有感到什么不方便,因为在大陆“普通话” 占绝对地位,既使广东等南方省份的报纸,电台等新闻媒介及出版物等都在按照“普通话” 的规则行事,走边大江南北不会出现交流方面的麻烦。

        然而在海外,由于港台华侨经济地位的强势,广东话和以广东话为主的电台,电视,报纸等也在华人社区占据了主要地位,这使从小接受“普通话” 教育的大陆北方移民感到了诸多不便和深深的困惑。

        一次去MIDLAND AVE。附近的诊所就医完毕,开出停车场转入大街时,一抬头,赫然发现对面一家车行的墙壁上醒目地写着一排斗大的字--“代办燕梳” ,顿时一愣:“这“燕梳” 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还要由车行代办?” 我的文化水平不算太高,好歹也上过大学,这燕子的“燕” 和梳头的“梳” 字还是认得的,它们字意确切,没有它意,然而凑到一起是什么意思呢?回家的路上我苦思不得其解, 真是活生生憋死个“山东秀才” 也。

        此后我又在多次向人求教,终于一位朋友令我茅塞顿开,原来“燕梳” 二字 是广东话中英文“insurance” 一词的谐音。想必那个车行可以代办保险,为了让不懂英文的华人理解,特将英语译成汉语广而告知,没想到更让象我这样的北方人坠入五里雾中。

        无独有偶,一日驾车经过HWY 7 附近的West Beaver Street, 路边的一座建筑物上悬挂着四个大字 -“汉龙燕梳” 。这次我懂了,这里是一家名为“汉龙” 的保险公司。原来广东话是这样用汉字翻译和注释英语的,都怪我孤陋寡闻,学识太浅。但是汉语中同音字太多,幸亏这里用了与前述相同的字,如果他们选用了其它的汉字组合,比如“宴束” ,“验书” ,“厌叔” 或 “焰输” 等等,岂不是又要让人费尽心机瞎琢磨些日子?

        其实,走在华人商店云集的大街上,或翻翻华人报纸,华人电话簿,华人餐馆菜单,类似这种用广东话谐音注释或翻译英文的地方比比皆是。由于广东人与北方人发音不同,于是让北方人看到了一个五花八门,歧意丛生,笑话百出的“英译汉” 世界,一些华人媒体和书刊更说起到了一种很不好的示范和促“乱”作用,其中尤以“租房广告” 最甚最滥。因为广告是以字数计费的,英文地名字母太多单词过长,为省钱只好由各广告委托人自行“音译” 成汉语。看看广告中那些译成汉字的英文地名吧,什么“当妙儿” ,“挡麦尔” ,“芬治” ,“士刁” ,“晒坡” ,“雪拔” ,“米得兰” 等等不一而举,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无奇不有,能让你笑的喷饭,也能让你头痛万分。如果你对多伦多市的街道不熟,鬼才知道广告上的所谓街名说的是哪儿。

        再比如,现在市面上流行一本学车考试指南的小册子,将英文“Test” 译为“贴士”(xish注:贴士应作“Tips”解,作者在这里犯了个错误) 。我曾将这二字写给许多人看,他们从字面上 都以为那是“贴身的卫士” ,“小费” 或联想成“勾引女性的男士” 的意思,与英文“Test” 的原意根本风马牛不相及。还有许多的水果摊上都将明明是“草莓” 的英文“Strawberry” 译为“士多比梨” ,令众多的北方姐妹好生疑惑,又馋又不敢冒然去买这种“从未尝过的梨” 。

        其实无论“国语” 和“广东话” ,如果在交流中遇到了障碍只要写出汉字(无论简体还是繁体) ,彼此之间就会理解,这里汉字就是双方唯一认可的标准。“英译汉” 也是如此,只要遵守了统一的规则,译成的汉语大家都会明白。英文中的专有地名,如“多伦多” ,“安大略” ,“尼亚加拉” 等等都是以音译为主 ,经过约定俗成和权威部门确认,才成为大家所共同接受和公开使用的汉语词组。 如果乱写一通,译为“朵仑托” ,“安达列” ,“泥牙嘎啦”,岂不让人怡笑大方?其它的英语单词和词组则本着意译的原则,尽量选择与其本意相同或靠近的汉字译出,才能让读者了解其原意。前面提到的英文 “insurance” ,“test” 和 “strawberry” 几个单词,翻遍<<牛津英汉辞典>>,<<远东英汉大辞典>> 等权威书籍皆找不到“燕梳” ,“帖士” ,和“士多比梨”的译法,如此将一些地区口语的谐音随随便便用在传播于大众的广告和书刊之中,则显得不确切,不严肃和缺乏责任感。

        谈起华人社区中“国语” ,“广东话”的混乱和对汉字的滥用现象,许多人都表现出深深的忧虑。我们知道,日语中借用了一些汉字符号,但它们的读音和含义都有了变化,比如“下手” 这个词组在日语中是“拙劣” 的意思。难道我们也要在汉语中用“燕梳” 代替“保险” ?“贴士” 换下“测试” ?“士多比梨” 淘汰“草莓” ?这样年复一年以诈传诈误人子弟,我们的汉语就会变味,变成日语不日语,汉语不汉语,英语不英语那样乌七八糟不伦不类的大杂烩。华人的后代将无人识得真正的汉语,人类的这一文化瑰宝将渐失其光彩。

        一个民族的语言是这个民族时时刻刻,绵绵永续的精神家园。如果连自己本民族的语言文字都不懂得尊重和维护,如何让别的民族尊重你这个民族?我们都知道,一千多年以前以色列人被其它民族驱逐出了他们世代居住的家园,分散流落到了世界各地。但这个民族顽强地保持了自己的语言文字和民族传统,从而这个民族不断繁衍愈加强大,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独树一帜,其民族气概令世人敬仰。法国人为了维护法语的纯洁性,连“e-mail” 这个单词都不允许在法文中混用。我们华夏民族的语言文字-汉语,当属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发展最完善,内容最充实,应用最广泛的语言文字之一,其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是世界上其它语言文字无可比拟的。既使在当今英语风靡全球的时代,汉语因其完美和不可或缺而依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这是华夏民族的骄傲和传世珍宝,我们没有理由去随意糟蹋它。

        弟兄姊妹们,不管你习惯使用“国语” 还是“广东话”,我们的民族语言文字都是汉语,我们身上都是流淌着华夏民族的血。我们有责任启发周围的朋友,教育自己的子女学好用对汉语,让中华文化延绵不息生生不绝。华人的各种媒体,语言文字人士,华语教育工作者和书刊发行商,都应当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在汉语文字的使用中为广大华人发挥规范,教育和督导作用。更希望我们的华人社团,协会,商会及社会活动人士也能关注这一问题,采取积极步骤协调和统一汉语文字在公共场合的规范使用,最终促使相关权威部门在这方面立法或颁布统一规则,以捍卫我们民族语言文字的纯洁和尊严。

        朋友们,请珍爱我们华人共同的精神家园---汉语,这是每一位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


        08/31/2004于 多伦多

        红蚂蚁 2004/9/7
        3

        评分次数

          大家好久不见
          HOST这个东西不能随便乱设置……
          祥瑞御免,家宅平安
          ========================
          “山东啊……目前这个节目中的确是没有什么机密级的内容,但是从主持人的语气来看,这个节目的监督对帝国海军非常了解,我担心有海军内部的高级人员在参与。
          严令山本,MI作战必须中止
          TOP

          说真的无双没啥剧情啊。。看看小地图信号就行了= =
          时代的变迁不是任何人能阻止的= =

          TOP

          "语言的尊严"... 纯粹蛋痛。

          语言是一个用来交流的工具,就像扳手是拧螺丝的工具,螺丝在变,扳手的形状也会变,没看见有哪位技艺高超的老师傅大声疾呼“扳手的形状在乱变!” “维护扳手的尊严义不容辞!”吧?

          文人就是蛋痛。

          --------
          还有,那位作者的见识也太肤浅了。说什么 士多啤梨,贴士,等是是混用、替代?明显是颠倒因果。

          就没用大脑思考一下,为什么这些词来自广东话?那是因为沿海城市是最早和外国文化接触的,这些音译的词都是最早为了方便沟通而造出来的,比什么“草莓”的出现都要早。再怎么说,也是这些东西传到北方以后,天朝文人们才造出的词用来替代这些“土话”的。

          那些早先飘洋过海的移民们因为没有天朝政府的强制推广,因此保留了这些最原始的用法。现在这位作者出国了,接触到这些古老的词,却还是抱着“偶们北方、中央之国”的观点,“偶不会用的东西都是乱用”,到处扣“语言的尊严”的大帽子。荒谬!
          最后编辑Prz 最后编辑于 2010-09-15 09:10:05
          飛べない翼に、意味はあるんでしょうか?
          TOP

          这篇文章主要想说的其实是要统一海外的中文翻译体系吧……毕竟近年来来自大陆的移民越来越多了。

          作者究竟有没有意识到其实“燕梳”在前而“保险”在后的问题呢?

          我把原帖的评论发上来,比较长
          最后编辑xish 最后编辑于 2010-09-15 11:16:16
          大家好久不见
          HOST这个东西不能随便乱设置……
          祥瑞御免,家宅平安
          ========================
          “山东啊……目前这个节目中的确是没有什么机密级的内容,但是从主持人的语气来看,这个节目的监督对帝国海军非常了解,我担心有海军内部的高级人员在参与。
          严令山本,MI作战必须中止
          TOP

          话说。。。某一直认为游戏只是一种模拟现实规则的一种“现实”。。我们里面通过规定的手段去达成一定的目的。。。所以游戏也是一种锻炼。。。。

          我看上面讨论最多的不是在游戏本身。。而是游戏所涉及的背景和人物等设计。。。。
          虽然说游戏是虚拟的。。。对现实和历史的夸张变化是允许的。。。。
          但是对于LZ说的那种小孩子。。他们没有多大的辨别能力。。。。。会容易误解为现实。。而把真正的历史当虚假了。。。。

          不过LZ或许不用如此担心。。。或许等他们接触到真正历史。。。会明白真的历史是什么。。而且。。小孩子未必会把游戏中的东西较真了。说不定过些时日就忘记了。。。。要知道。。他们是和我们用不同的思维在思考这个世界的。。所以我觉得说担忧就稍微有点过虑了。。。。。。
          不过。。在商业化的社会。。。不知道游戏商有这种觉悟没。。游戏对孩子的影响。。。。

          另外关于文化。。。。其实文化我觉得是不断融合和发展的。。。。。文字的改革也好。。。都是文化变革的一部分。。。包括大家在这里自己对文化的理解的论战。。呵呵。。。。

          所以我觉得。。无论是繁体变简体也好。。。。简体恢复成繁体也好。。。都是文化的发展变化。。。最终最合适的就会被留下来了。。。。所以担忧也是多余的。。。。

          就我自己的想法。。我倒是想两种都学会。。。。。

          虽然我没有怎么学过繁体字。。
          不过大部分的繁体字我是能看懂的。。。。。虽然简体字是繁体字的简化。。。但是他们都是象形文字。。通过文字给我们的感觉也大致上能推断他是什么意思了吧。。呵呵。。。话说我记文字都是记文字给我的感觉的。。
          KFC第三届版杀 戏服 日向秀树
          TOP